朱门燕影

朱门燕影
朱门燕影
吟鹤川
经典衍生 1.1万字连载中
更新时间:2025-10-21 06:36:04
侧妃徐氏入燕王府那年,朱棣还是意气风发的藩王。
她带着家族的期望与那枚祖传的朱砂痣,安静居于王府一隅。
旁人争宠,她只细心教养子女,打理庶务,偶尔被召入宫陪伴贵妃。
燕王征战,她于灯下为将士缝制冬衣;
王府宴席,她妥帖安排不曾有失。
人人都道侧妃贤德,却无人知她如何在风雨飘摇的靖难中,护住了燕王府后宅安宁。
直到那日,朱棣黄袍加身,回首望去——
那个跟了他二十年的女人,依然安静站在廊下,眉眼如初。
宅斗 宫斗 经典衍生 权谋 大女主 衍生言情
开始阅读 新用户下载纵横App免费看
第五章 余波 2025-10-21 06:36:04

目录(共 5章)
正序

进入作品目录 查看更多

第一章 北风寒,朱门寂

洪武十七年的冬,寒意来得又早又厉。

北地的风卷过北平街道,刮在脸上,带着干冷的疼。徐家长女,闺名唤作青君,裹着一件半新不旧的杏子红斗篷,由两个丫鬟扶着,静静立在燕王府的侧门前。她没有四下张望,只垂着眼,看自己裙角下微微露出的鞋尖,上面沾了些许来时的尘土。

门“吱呀”一声开了,不是正门那沉重的朱漆铜钉,是旁边一扇略小的偏门。一个穿着体面、面容肃整的内侍躬身出来,声音不高不低,恰到好处:“徐侧妃,请随奴才来。”

青君微微颔首,扶着丫鬟的手,迈过了那道不高的门槛。身后是北平城喧嚣的风和市井气息,门内,是另一种森严的、压抑的寂静。青砖墁地,扫得不见一片落叶,廊庑深远,偶有穿着同样服色的侍女内侍垂首快步走过,脚步轻得几乎听不见。

她被引着,穿过几重院落,越走越深。王府的规制宏大,远非她出身的那个虽清贵却谨守臣子本分的徐家大宅可比。飞檐斗拱,在灰蒙蒙的天色下划出冷硬的线条。

最终,在一处名为“静思堂”的院落前,内侍停步。“王爷吩咐,请侧妃在此安置。一应物事都已备齐,若有短缺,只管吩咐管事嬷嬷。”

青君再次颔首,声音清柔:“有劳公公。”

院子不算大,但收拾得干净齐整,几株老梅树虬枝盘结,含着些米粒大的花苞,在寒风中微微颤动。正房三间,左右厢房,陈设算不得多么富丽堂皇,却也样样精致,透着王府的气派。

她带来的箱笼不多,很快便被安置妥当。贴身侍女云袖手脚利落地归置着衣物,脸上带着些初入高门的忐忑与兴奋,低声道:“小姐,这王府可真大,比咱们家……”

青君抬眼,目光平静地扫过她,云袖立刻噤声,垂下了头。

“这里没有徐家小姐,只有燕王府的徐侧妃。”青君的声音依旧柔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意味,“往后说话行事,需谨记分寸。”

“是,侧妃。”云袖低声应了。

青君走到窗边,支起一扇窗棂。冷风灌入,吹动她额前的碎发,也让她更清晰地看见这方属于她的天地——一方被圈起来的、注定要长久居住的天地。她抬手,指尖无意识地拂过眉心。那里,一点殷红的朱砂痣,宛如用最细的笔精心点染而成,是胎里带来的印记。家中老人曾说,这痣主贵,却也主孤。从前她不解,如今踏入这王府侧门,倒隐隐有些明白了。

家族庞大,嫡支旁支盘根错节,在朝在野,官职或许不高,却多在要害之处。父亲送她出门时,语重心长的话犹在耳边:“青君,家族不求你争宠夺艳,只望你谨言慎行,安守本分,便是最大的功劳。”

她懂。燕王朱棣,陛下第四子,镇守北疆,年少英伟,是龙子凤孙,也是风口浪尖上的人物。徐家送她进来,是表忠心,是结姻亲,更是埋下一颗种子,不求立刻开花结果,但求根基稳固,细水长流。

正思忖间,院外传来一阵略显杂乱的脚步声和女子娇脆的笑语。云袖忙走到门边悄悄张望一眼,回头低声道:“侧妃,像是另外几位……往正院王妃娘娘那边请安的方向去了。”

青君“嗯”了一声,关上窗户,隔绝了外面的声响。“不必理会。替我更衣,梳理一下,也该去拜见王妃了。”

燕王妃徐氏,中山王徐达长女,是正妃,亦是她的族姐。虽同出一姓,但嫡庶尊卑,份位高低,云泥之别。青君换上了一身符合侧妃规制的湖蓝色织锦袄裙,发髻梳得一丝不苟,只簪了两支素银嵌珠的簪子,并一朵浅色绒花,淡雅得体。

由引路侍女带着,再次穿行在王府路径上,这次是往正院去。路上,与几位同样盛装打扮的女子遇着。那几位见她,目光在她身上短暂停留,有审视,有好奇,也有几分不易察觉的轻慢。一位穿着嫣红遍地金袄裙的美人,扶着侍女的手,眼风扫过青君清淡的装扮,嘴角微不可察地撇了撇,并未搭话,径直先走了。

青君面色不变,依旧缓步而行。

王妃徐氏所居的正院,名“仪安堂”。气氛与她的静思堂又自不同,更为端穆雍容。廊下侍立的丫鬟婆子更多,气息也更沉静。

通传之后,青君低头敛目,步入暖意融融的正厅。上首端坐一人,穿着正红王妃常服,容貌端丽,眉宇间自有一般沉稳气度。

“妾身徐氏,拜见王妃娘娘。”青君依足礼数,深深下拜。

“妹妹快请起。”徐王妃的声音温和,带着恰到好处的亲切,“自家人,不必如此多礼。看座。”

有侍女搬来绣墩,青君谢过,侧身坐下,依旧垂着眼眸。

徐王妃问了问她家中父母安好,路上可还顺遂,住处可还习惯,言语间关怀备至,却又透着不容逾越的嫡庶尊卑。青君一一答了,言辞恭谨,态度柔顺。

“王爷近日军务繁忙,恐不得空见你。你且安心住下,缺什么短什么,只管来告诉我。”徐王妃温言道,“王府规矩虽大,但只要你守礼本分,自然不会有人为难。”

“是,妾身谨记娘娘教诲。”青君轻声应道。

又略坐了片刻,饮了半盏茶,青君便适时告退。徐王妃也未多留,只嘱咐她好生歇息。

走出仪安堂,外面的天光似乎更亮了些,风依旧冷。青君微微吸了口气,那口自踏入王府就一直提着的气,稍稍松了些许。这第一步,算是平稳迈出了。

回到静思堂,她吩咐云袖取了针线簸箩来。里面并非什么华贵的绫罗绸缎,而是几块厚实的青布和絮棉。她拿起针线,就着窗外透进来的天光,开始细细缝制。针脚密实匀称,是做鞋底的功夫。

云袖在一旁默默看着,有些不解。新入王府,多少事需要打理,多少关系需要留意,侧妃却好似浑然不觉,只安静地坐在那里,做着这最寻常不过的针线活,仿佛还是那个在徐家后宅,不争不抢的闺秀。

天色渐渐暗下来,侍女悄无声息地点亮了灯烛。烛光跳跃,映着她沉静的侧脸和眉间那点朱砂,晕开一团朦胧的光影。

不知过了多久,外间忽然响起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个内侍在院门外扬声禀报,声音带着喘:“侧妃!王爷、王爷回府了,已到了前头二门!”

王府里似乎瞬间被注入了某种活气,各处都响起了细微的骚动和奔走声。

青君捻着针线的手,几不可察地顿了一下。她抬起眼,望向窗外沉沉的夜色,目光越过院墙,似乎想看清那前院灯火通明处的景象。最终,她也只是轻轻放下了手中的活计,对云袖道:

“知道了。晚膳摆简单些便是。”

声音平静无波,听不出丝毫波澜。

烛火在她沉静的眸子里,微微跳动了一下。

下一章 App内阅读新用户畅享7天免费
暂无评论,点击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