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城的七月,暑气蒸腾。
大学宿舍里,电风扇呼呼直转,带来的却是湿热的热风。
林远盯着手机里的银行卡余额,眉头皱得死紧。
——二百七十九块。
这是他身上所有的钱。下个月的生活费还没到,他已经连续两天只吃食堂最便宜的素菜套餐。
“要么借钱,要么找兼职。”他喃喃自语。可兼职不好找,家里条件一般,父母也不愿让他多打工。
就在这时,室友嘟囔着回来:“唉,学校门口那些工地工人真惨,外卖贵得要死,一天吃一顿都不一定饱。”
林远心头一震。
工地就在校门外,他每天路过,常看到工人蹲在马路牙子上,啃着凉馒头或泡面。汗水滴在塑料袋里,整个人憔悴得像被太阳烤干的稻草。
“如果有人能做点便宜实在的饭……”他心里突然升起一个念头。
林远从小跟着母亲学过几道家常菜,红烧排骨、番茄炒蛋、土豆炖鸡,这些家常味儿他手上不陌生。
想到工友们的伙食,他眼睛渐渐亮了。
“要是我在校门口摆个小摊,做几样盒饭,价格公道,量大实在……会有人买吗?”
这个想法让他心跳加速。虽然有风险,但比饿肚子强。
当天晚上,他用仅剩的钱跑去早市,买了一些排骨、土豆、鸡肉和青菜,又借了室友的电动车,把母亲寄来的旧电磁炉搬了出来。
看着宿舍里堆成小山的食材,他心里既紧张又兴奋。
夜幕降临,校门口路灯亮起,摊贩们支起遮阳棚,烤串的火苗跳跃,煎饼的香气飘散。
林远推着小推车,硬着头皮在一个角落摆好:一口旧电磁炉,一只铁锅,一张折叠桌,旁边堆着一次性饭盒。
“盒饭!十二块管饱,两荤两素!”他的嗓音有些发抖,却还是喊了出来。
路过的人只是好奇地看一眼,很快走开。
一开始,没人上前。
林远手心冒汗,心想:是不是行不通?
直到一个搬砖的工友停下脚步,打量他:“小伙子,你这真能十二块?两荤两素?”
“对!绝对管饱!”林远连忙点头。
工友掏出十二块,笑:“来一份试试。”
林远赶紧起锅,油热后倒入排骨,滋滋作响。
酱油、冰糖、葱姜蒜齐下,翻炒间香气扑面而来。火光映在他额头的汗珠上,紧张却兴奋。
很快,一份热气腾腾的盒饭递了出去:米饭冒着热气,红烧排骨油亮发光,番茄炒蛋红黄相间,青菜翠绿,旁边还有一块土豆。
工友蹲在路边,扒了一口,眼睛瞬间亮了:“好吃!真有味儿!”
他三口两口扫掉半盒,冲林远竖起大拇指:“小伙子,你这饭比外卖强太多了!”
林远心口一热,眼眶微酸。
很快,又有几个工人、骑手凑过来。林远忙得满头大汗,一边盛饭一边喊:“慢点排,慢点排!”
短短一个小时,三十份盒饭卖光。
他数了数零钱,竟然有三百多块,扣掉成本,也净赚上百。
第一次尝到赚钱的滋味,他心里热乎乎的。
可收摊的时候,他发现问题:
锅太小,炒得慢,排队的人不少被劝退;再加上没经验,他手忙脚乱,差点把锅铲掉进饭盒里。
“要是有人能帮我就好了。”林远自语。
正收拾摊子时,手机响了。是母亲。
“远子,钱还够不够用?要不要再给你打点过去?”母亲的声音温柔又疲惫。
林远咬紧牙关,强撑着笑:“妈,够呢!我都能吃得好好的。”
挂掉电话,他盯着夜空,心里涌起复杂的情绪。
他知道母亲身体不好,父亲在工地做活,家里没多少积蓄。自己不能再伸手要钱。
看着手里油光光的锅铲,他低声道:“我要靠自己,把这个摊子做下去。”
夜风吹来,摊位收拾妥当。
校门口的霓虹灯下,一个年轻的身影,眼神渐渐坚定。
——林远的盒饭摊,从这一晚开始了。
这老黄是吧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