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1242218

书籍1242218
书籍1242218
新作者sURg7O
现实生活 6.9万字连载中
更新时间:2023-05-28 10:33:21
担得起多少赞美,就要经得起多少诋毁。人生下来,都愿活下去,而要活下去,就要有衣食住行。鱼吞饵,蛾扑火,未得而先丧其身;猩醉醴,蚊饱血,已得而随其亡其躯;鹚食鱼,蜂酿蜜,虽得而不享其利。人欲望减负,让生活放飞,这样才能活得更闲适悠然。做人低调可与他人和谐相处,也可暗蓄力量,恍然潜行,在不显山不露水中成就事业!鲁莽冲动终误大事,要成熟理智,理智是春秋战国时越国勾践卧薪尝胆的大隐大忍,或是刘备在曹操煮酒论英雄时所表现的大智大谋。在江湖里混,得通晓人情世故,学会说话,能少点恩怨。趋利避害的天性让人们走向了自律,自律就是一场蝴蝶效应,找到最初让你能够静下心来做事情,自信地完成任务。知道自己属于何处,可使一个勤奋、有能力但原本表现平平的普通人,变成出类拔萃的工作者。
中短篇 乡村 暖男 书生 养成
开始阅读 新用户下载纵横App免费看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 2023-05-28 10:33:21

目录(共 14章)
正序

进入作品目录 查看更多

小时候的阿强

阿强出生在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的一个农村家庭里,父母务农,家境一般,有个比自己大两岁的哥哥。小时候,兄弟两个人常常跟着父母下田干活,插秧、收割稻谷样样行。由于家里田地比邻居家要多,为了赶农时,不得不拼命帮父母干农活。白天跟着父母在水田里插秧,父母各一垄,兄弟两人各一垄,一垄宽约70厘米,长约90米,每横行种六棵秧苗。插秧前,要先放秧绳,用绳子拉好每垄之间的距离,人在两根秧绳间插秧,确保秧苗整齐划一。插秧时,每人一垄,彼此紧挨着,把拖鞋一甩,下田。两脚分开在垄内,使腿间和两侧呈三等分,双腿弯曲,弯腰俯下超过90度,一边插一边双脚要平行,交叉轮流向后倒退,着力点全在腰上。下水田后,双脚战位不能乱动了,否则水田面会被踩得乱七八糟,给旁边的秧苗造成麻烦。左手抓秧把,拇指不断均匀地分捻出秧苗,一撮约3棵秧苗,右手的拇指、食指和中指从左手中取出一撮秧苗并快速插入水田,手指接了就插,插了又来接,像小鸡啄迷似的上下翻飞。

在水田插秧,最恼人的是蚂蟥,被它叮咬住,很难扯下来,有时候还被它咬出血来。蚂蟥比较细长,被人抓住时就卷成一团,捏在手里软软的,没有骨感。除了蚂蟥叮咬之外,还可能会踩着或手指戳着破碎的瓷片、玻璃,划伤了手脚,再化脓就麻烦了。插秧是“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典型生活,低着头,佝着腰,面朝泥水,背对烈日,两只手心无旁骛地机械性忙碌,边插边退。腰弯久了,酸酸麻麻直不起来,很痛苦。一家人苦中作乐,边种边聊天,母亲说:“儿啊,插秧苦不苦?”阿强说:“苦啊,腰酸背疼的,都快直不起腰来了。”父亲说:“那你要用功读书啊,我跟你妈没啥文化,能写出自己名字就不错了,你得靠自己拼命学习,才有出头之日。”阿强边插秧边回说到:“好!好!”

过了一段时间,由于父母插秧比较快,阿强落后了,中间隔着哥哥。快到中午时,阿强插秧累得快不行了,直起身来,用满手泥水的手敲打自己的腰,结果泥水弄脏了自己的衣服。父母插秧插好了一垄,跑到田梗上,拿起开水壶往杯子里倒水,水壶里用生姜泡得水。母亲说:“儿啊,你插好一垄秧苗后,再上来喝水吧,现在要加快速度,加油!”阿强是一会儿插秧,一会儿用手敲打自己的腰,口渴难耐。因为孝顺,阿强只能忍着,不想让母亲不开心。又过了一段时间,阿强也插好一垄秧了,等他跑道田埂上时,哥哥早在那喝水了。母亲说:“你身上咋弄得这么脏,以后买衣服得买黑颜色的了。”阿强心里酸溜溜的,说:“插秧太累,太苦了,腰酸背疼的,用手敲打时,手上有泥巴,衣服就满是芝麻点的泥点了。”父亲也看不下去了,说:“那你回家烧饭做菜吧,我们再插秧一垄,也就回家吃饭了”。

阿强开心得沿着田埂跑回家,一到家就用热水瓶倒满一碗水后,一屁股坐在凳子上,大口呼气。等水凉后,阿强猛得从凳子上站起来,一咕隆喝干水后,在灶头上的铁锅里炒菜,做饭。家人回家后,阿强把饭菜端到八仙桌上,一家人开始抡起筷子就干饭。父亲不小心把到嘴边的米饭掉在地上了,他检起来吹吹灰尘就吃下去了,他不知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句古诗,但他告诉阿强,“米饭是乡下人叩头叩出来的,要懂得珍惜。”一家人吃完饭后,休息片刻,喝点水后,又去水田里插秧了。

插过2垄秧苗后,太阳渐渐西沉,酷热得到些许缓解,可恶的蚊子出来了,围着阿强嗡嗡个不停,赶也赶不走。阿强痒痒得难受,忍不住就用泥手去抓,真是苦不堪言。这个时候最好的防护是阿强身上那套粗布衣裤,他把袖管、裤筒全放下来,一直没到泥水里,他再怎么闷热也得忍着。长达十几天的时间,阿强手脚长期浸泡在湿热的田水里,在加上田里施有猪粪、化肥等,他的皮肤受到污染刺激,得了烂手烂脚病。母亲帮他在溃烂流脓的手脚上涂点紫药水,挤出点手脚上的脓后,阿强戴上橡胶手套,继续帮父母干农活。农村双抢酸、累、痛是难免的,不中暑不生病就是福气。

双抢时节,阿强和村里的小伙伴贪玩,约好了,拿着木棍就去河里游水。母亲叫他去插秧,阿强不想去,母亲就用竹竿去打他。阿强到水稻田里耍起了“地趟拳”,插秧速度慢了,就被父母和哥哥关在两垄中央被“包饺子”。双抢时,最怕死人,阿强隔壁村有个女人因为筋疲力尽回家后跟婆婆争吵,她拿瓶甲胺磷喝了,死了,留下10来岁的儿子,一家人哭得昏天暗地。

转眼间,阿强9岁了。电庄小学的老师来到阿强家,跟他母亲说,“阿强年龄大了,得读书了,幼儿园读一年就行,赶紧跟上小学年级的学生读书了。”母亲回答道:“我以前就背着割草篓去私塾读了半年书,没啥文化,阿强要读书了,就让他去吧,也许读书读好了会有出息。”过一段时间,阿强就去读书了,幼儿园是玩过去的,小学一年级,得拿着书本背了。阿强发现插秧跟读书有点不一样,插秧是苦活,腰酸背疼的,读书是要看书的,书里的知识点不同劳动实践,数学得逻辑推理,语文得背,他满脑子是双枪时劳作的情形,静不下心来学习。结果小学一年级期末考试,考了全班倒数第二,差点被语文老师打屁股。

那语文老师是电庄小学的校长,很严,只要作业没完成,就打那个学生的手心,连女学生都不放过,有一个女学生被他训得哭了。那数学老师也厉害,哪一个学生不听话,他就过去揪耳朵。最有趣的是音乐课,周老师上课时,把乐谱放在钢琴上,弹出美妙的音乐。阿强听着很舒服,他心里默想着自己能有一台属于自己的钢琴,可家里条件不允许。周老师让同学们唱歌时,一个一个学生上讲台唱,打出分数来基本上是80分以上,轮到阿强唱歌时,他只得60多分,心里不是滋味。体育课上,学生们除了跑步、跳远外,还跳绳、踢毽子、跳橡皮筋等。玩木头人时,一人喊口令:“三三,山上有个木头人,不许说话,不许动,还有一个不许笑。”谁先动的同学就算输。

放学后,几个同村的学生一起背着书包回家,有时碰到隔壁村的同学,大家一起走在同一条路,人多了,话也多了,还有学生称英雄好汉的,吵着,争着,结果打起来。打架时就用路边的小碎砖仍,一时找不到时,还会用泥巴朝对手脸上、身上扔去。被打到的同学,哇哇叫,他也用小碎砖、泥巴之类的东西扔。打着,打着,其他同学也参与进来,结果打群架了,有的学生被打得满身泥。阿强也参加过类似的打架,他回到家时,母亲看到他衣服脏了,就拿竹棍去打他。阿强看到母亲手中的棍子,就躲着,有时躲不过就跑,反正不想埃棍子。等到吃晚饭时,阿强心里还想着母亲手中的棍子,可肚子饿了总得回家吃饭,他进了家门后,还在担心,可母亲看到他后,叫他去吃饭,不再拿棍子打他了。阿强不明白为啥会这样,他想不明白母亲的态度会转变,就算不是180度转变,也会是90度转变,反正他先吃饱肚子再说,不去考虑想不明白的事情了。

阿强家里穷,有时候他看到其他同学在吃雪糕,就馋了,他跑到正在割草的母亲身边说到:“妈妈,我想吃雪糕,能否给买一块,其他同学在吃的,那卖雪糕的车子也来了。”母亲说到:“孩子,我家穷,你能省一点钱,就省一点,等以后有钱了,给你娶媳妇。”阿强委屈了,他要不到钱,买不了雪糕吃,只能吧唧嘴,他也不懂娶媳妇又啥用。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广大农村,活跃着一些下乡卖冰糕的人。那个年代的农村经济并不是很宽裕,很多小孩子没有零花钱,想买东西就跟大人们要。夏天炎热无比,阿强一遍遍的翻着麦杆,不停的抽空边擦汗边去喝水。只听见由远到近,卖冰棍、雪糕…。一位大叔骑着自行车,驮着冰糕箱子来卖冰糕了。冰糕箱由泡沫保温箱组成,冰糕被一条小棉被包裹着。大人们纷纷给小孩子们钱去买雪糕,冰棍儿是一毛一根,而雪糕是两毛钱一支,有的雪糕头上还有一点儿绿豆糕。村里的孩子常常买雪糕吃,阿强也多次向母亲要钱,母亲有时也给阿强钱,阿强吃到雪糕后,开心得合不拢嘴,下乡卖冰糕人的美好画卷,也定格在了他的内心里。

时间过得挺快,转眼间,阿强读小学三年级了。阿强从一开始不懂如何学习,到对学习感兴趣,他擅长数学,常在纸上推理数学里的知识点,推来推去,推理通了,也就弄明白了,期末数学考试得满分。阿强读书少,课外读本也没有,故语文成绩不好,只能在班里排个中等水平。几门课加起来,在年底分数排名能排上全班第二,与一年级时排全班倒数第二,正好反了个,之后的四、五、六年级总成绩一路领先。

阿强开始懂事了,也渐渐听说到村民谈论他叔叔的事情了。阿强的叔叔很有文采,也很聪明,1977年中国开启高考后,他参加高考,可惜差2分而落榜。第二年,他又想参加高考,可家里穷,阿强的奶奶想让他干农活,而且不停得给他相亲。可他见了很多农村姑娘,那些没文化的姑娘看不上他,因为他文采虽好,可体力不行,干农活不在行,生活窘迫。第二次高考失利后,阿强的叔叔趁他奶奶不注意时,用铲子把烧饭的锅敲坏了,让她出去买锅,然后自己一个人把房门锁住,在家里喝甲胺磷死了。他奶奶买锅回家后,发现不对劲,就叫三个女儿过来帮忙,三个女人的老公也来了,撬开房门后,发现阿强的叔叔死了,女人们就哇哇哭开了。阿强那时还在母亲怀抱里,不懂事。阿强听到村民的聊天故事,慢慢地才知道有这档子事情。每到清明节,阿强跟着母亲到他叔叔的墓前烧纸时,母亲会说,她弟弟可怜啊,由于家穷,没有办法给他办阴婚,至今还一个人在墓里。

阿强在电庄小学读完6年小学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元通中学,在重点班里,他认真读书,数学、科学成绩一流。暑假期间,阿强爱玩,他如同一只乱飞的麻雀,游荡在知了和阳光充斥的村舍田野。他也会与村里的婆婆坐在门槛上聊天,婆婆做着布鞋为他唱《摇到外婆家》等歌曲。傍晚时,阿强和父母把吃饭的八仙桌搬到晒谷场上,放好菜后,就开始吃饭了。夕阳的光芒在树梢上照射下来,阿强拿着扇子,边扇风边吃饭,蚊子还常常来光顾。

暑假里,阿强还帮父母干农活,他头戴宽边草帽,脚上穿着拖鞋,走在田间小道上,拖鞋吧哒吧哒,把那些小道弄得尘土飞扬。阿强有个伯伯,他佝偻着背,比较老实,跟阿强家吃一起,干起农活来挺卖力的。每当双抢打稻谷时,阿强的父亲挑稻谷,他伯伯在稻谷机后面劳作。打稻谷的农具包括风车、团筛、打谷机等,转动风车叶子,将灰尘和不饱满的稻谷吹掉,留下饱满的稻谷,下面放箩筐装漏下来的好稻谷。阿强的伯伯拉屎时,他朝屋外的粪缸走去,蹲在粪缸上面,屎出来不容易时,就嗷嗷叫着,有时在粪缸上一蹲就是半晌。母亲对阿强说:“你别嫌他,也别学他,他一辈子没找到女人,成不了家,你小时候一个人在床上翻滚,掉在地上哭时,是他把你背在佝偻的背上,哄着你不哭的,我们忙于农活,没时间顾你。”阿强听着,心里不是滋味,望着佝偻的伯伯,反问母亲到:“难道我小时候就在佝偻的背上生活的?”母亲回答道:“是的。”

打完10.8亩稻谷,阿强就帮着父母晒稻谷。江南多以稻米为主,每年十月下旬,卖稻谷的钱是每家每户的重要收入。江南的河流四通八达,那个年代的交通很多走水路,为了省运费,阿强的父亲借个船,摇橹到粮站卖粮,即使晚上到粮站,依旧人满为患,非常热闹。阿强跟父母一起去粮站,一来可以帮父母,二来还能有吃的。十月底正好是桔子成熟的季节,阿强喜欢吃酸甜的东西,他咬开桔子爆汁,在指尖留下了一缕淡淡的、甜甜的香味。卖完粮食,阿强跟父母一起摇船回家,阿强看到清澈的河水里有鱼,他就伸手去抓鱼,可老是抓不到。阿强想到隔壁房的汪大爷挺能模鱼的,感觉自己能力还不到,那个汪大爷晚上还会抓青蛙呢,真是行行出状元。

有一回,阿强在船里坐着,父亲在摇船,突然有一条铁皮大船疯一样的开着,转弯处,差点跟阿强坐的水泥船撞了,父亲很生气,想追上去打他们,可被母亲拦住了,母亲担心一家人的安危呢,阿强还没长大,打不过人家,还是不惹事的好。在河道里行船,安全很关键,有时因两船相撞出事了,有被人家打死在河里的呢。

下一章 App内阅读新用户畅享7天免费
暂无评论,点击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