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窗外看进去,乔禾耘对着试卷,一边讲题一边责备,苏竹喧一边听,一边针锋相对回怼。
另一个角落,黄亦菲和尤潇坐在一处,头碰头,小声嘀咕。
华珍气不打一处来,想要冲进去,身体却没动。
上了那么多补习课,只有尤潇能教好黄亦菲的物理,不如……
她并不讨厌尤潇,小伙子高大健壮,模样周正,有股不服输的倔强劲,可惜却是尤爱国的儿子。
华珍的父亲是南下干部,曾任报社社长,离休后住在青兰山干休所。
要不是过早去世,她们孤女寡母,还可以住在青兰山的小别墅里。
再怎么样,黄亦菲是红三代,是她的心头宝。
从小失去爸爸,更让人怜惜。
她要不遗余力,托举女儿上到更高的阶层。
书,要读到最好;将来嫁人,家世背景必须显赫,配得上她华家。
至于尤潇,华珍根本没看在眼里。
但现在,只有他,能帮黄亦菲一把。
华珍退后一步,靠在墙上,权衡利弊。
亦菲还小,应该不会胡思乱想。
如果尤潇敢动花花肠子,她会不惜一切代价阻止。
先就这样装糊涂。
雪花裹着风飘入走道,华珍鼻痒,阿嚏——
教室内四人一惊,苏竹喧问:“谁?”
身体已经蹦起来,往外跑。
大学阶梯教室前后长达20多米,苏竹喧跑出前门外,走道里空无一人。
楼梯处似有逃跑的脚步声,但很快听不见了。
身后传来乔禾耘的声音:“像你这种做事不专注的人,将来真难有出息。”
苏竹喧伸出手掌,欣喜地注视着雪花轻轻飘落,从有形化为无形,嘴里不忘回怼:“没出息就没出息,只要我高兴!”
黄亦菲走过来,和她并排靠在栏杆上,举手托雪花。
另一边,乔禾耘和尤潇聊天。
尤潇:“黄亦菲敏感,自尊心强,适合正面激励,调动自信心。苏竹喧好动,很聪明,就是不用在学习上,可惜了。”
乔禾耘若有所思:“对付她,得用非常规手段。”
尤潇笑问:“什么非常规?”
“从八年级开始,我给她的考试排名画曲线图,图像惊人相似且简单,一条光滑的波浪线。”
“什么意思?”
“上次考好,下次肯定考差。大起大落,屡试不爽!她这人,考好沾沾自喜,考差才晓得努力,适合反面激励。”
“小孩子脾性。”
“离中考还有四次考试。按照这个规律,六月的中考恰好是波谷。”
“这么巧?”
“所以我准备打破规律,让她五月月考,考出历史最差。”
“一般情况下,五月月考出题简单,想考差还不容易。”
乔禾耘右嘴角往上扬,哼笑道:“所以,要想办法。”
《我爱我家》的所有职员,过了个大肥年。
单位收入翻番,更重要的是,苏志强建立了一套适配岗位的奖惩制度。
采编组依据稿件数量和质量,发行、广告人员依据回款业绩,量化分配年终奖。
外面的人眼红,但内部没有攀比,皆大欢喜。
苏志强让周晓敏,给三个女孩买了新衣服。
家里的果盘升级,摆上了大白兔奶糖、丹麦曲奇和美国杏仁腰果。
年夜饭,还是两家人一起吃,传统的鸡鸭鱼肉让位海鲜新贵。
周晓敏学着做避风塘炒蟹,蒜蓉粉丝蒸贝第一次上桌。
基围虾,苏竹喧吃到饱。
三月月考,苏竹喧放卫星,名次蹦到第79名。
老师给苏志强打电话,九年级成绩这样大起大落,她还没见过。
苏志强本来挺高兴,老师丢下一句话:“家长的任务比孩子重,好好研究一下,她的志愿怎么填?”
中考志愿考前填,苏竹喧这种情况难办,填志愿就像赌博。
他找华珍商量。
黄亦菲的成绩稳步上升,考到第71名。
“按照这个排名,亦菲勉强能进一中。他们有个国际部,可以降分进,要交3万块钱。第一志愿,我们填一中。喧喧,我建议她填东城高中,保险!”
东城高中,也是第一梯队的省重点,但比青城一中差远了。
苏志强没吭声。
华珍有时间有精力,早将升学政策研究得透透的。
对于苏竹喧,这是最好的安排,如果冒险填一中,没考上,滑到第二档市示范,更不划算。
“要不再等等,看四调成绩出来再说?”
乔禾耘的分析没错,言语对苏竹喧起不了作用,只有感受痛苦,才能刺激到她的神经。
沾沾自喜过后,她又松懈了。
四月调考,英语竟然填错答题卡,名次再次掉落。
填志愿在即,苏志强着急冒火。
周五,他提前下班回家,准备再和苏竹喧谈谈。
这孩子最近叛逆,你说一句她怼十句。
唧唧呱呱,比杂志社的人都难对付。
他背着手,走到大门口,忽然看到一个年轻修长的身影。
“苏叔叔好!”
乔禾耘礼貌打招呼。
“禾耘!”苏志强眼睛一亮:“你当初的中考志愿,谁帮你填的?”
“我填的。我妈给了一些建议。”
苏志强好像抓到救命稻草:“你妈在家吗?我带喧喧过来请教一下?”
回到家,吃过晚饭,苏志强拉着苏竹喧,敲开对家的大门。
“我们去请教一下刘老师。”
大学老师研究中考政策,高瞻远瞩,更有参考性。
华珍欣然应允。
四人前往乔家。
乔家刚吃完饭,撤下碗筷,乔振华系上围裙清场。
刘慧招呼他们,到客厅的沙发落座:“禾耘当时成绩好,填志愿没花什么心思。”
华珍不甘心:“中考政策,你肯定研究过,能不能帮忙分析分析,两个孩子怎样填志愿。”
摆摆黄亦菲的成绩,刘慧和华珍想法一致。
冲青城一中,国际部托底。
苏志强摆苏竹喧的成绩。
刘慧淡笑:“其实,你们眼光要放长远一点,一切以孩子未来的职业为导向。”
苏志强听出话外之音,喉咙发紧:“第一志愿不能填青城一中?”
“中考只是一个小关卡,一场微不足道的考试。”
刘慧越说越虚,苏竹喧听得云里雾里。
“阿姨,我到底应该怎么填志愿?”
“顺其自然,随便填。”
乔禾耘不满地叫道:“妈,你不了解她,不要乱给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