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墅客厅里,意大利水晶灯将波斯地毯上的缠枝莲纹照得发亮。苏清媛蜷在奶白色的羊绒沙发里,落地窗外是精心打理的日式庭院,石灯笼的光透过玻璃,在她脚边投下细碎的影,像极了《紫宸谋》片场的琉璃烛火。
手机屏幕亮着沈砚的告白消息,“我想保护你”五个字在暖光下泛着烫金般的温度。可这份温度却让她心口发紧,仿佛被一层无形的琉璃匣困住。苏家林家都是富贵人家,在长辈眼中,演员地位低、圈子乱。而沈砚,那个靠自己在娱乐圈摸爬滚打的人,与她之间隔着的,何止是江南苏府与北漂出租屋的距离。
“是不是……只是入戏太深?”她喃喃自语,指尖划过手机里《紫宸谋》的片场花絮——沈砚穿着萧彻的玄色戏服,手把手教她握剑的姿势,阳光落在他发间,像极了剧中萧彻对谢明薇的温柔。那些权谋下的借位吻戏、深夜对戏时的眼神交锋,会不会只是角色余韵?就像此刻她摸着琉璃簪,恍惚间还能感受到戏里谢明薇的心跳。
“滴滴滴——”连续的消息提示音打破寂静,沈砚的头像在屏幕上跳动:
“清媛,我知道你在想什么。”
“拍‘萧彻强吻谢明薇’那场戏,我坚持借位,不是因为敬业。”
“我爸是工程师,我妈是舞蹈老师,他们总说‘遇到自己喜欢的人就要勇敢去追,不然就会错过,追悔莫及’。”
“给我一个机会,让你看看沈砚,不是萧彻,也不是那个演沈砚的演员。”
苏清媛看着消息,指尖微微颤抖。最后那句“看看沈砚”,像把钥匙,轻轻叩击着她用现实筑起的心闸。
她想起《紫宸谋》杀青宴那晚,沈砚喝多了,蹲在片场银杏树下给她讲成都的串串香,说“我妈炒的底料比剧组盒饭好吃一百倍”,眼里的光比琉璃灯还亮。那时她只当是酒后真言,此刻才明白,那些卸下明星光环的琐碎,才是最真实的他。
她走到落地窗前,北京的夜景璀璨,远处CBD的霓虹勾勒出冰冷的轮廓。而手机里沈砚的消息还在继续:“我已经跟经纪人约了明天谈,公开恋情的风险我清楚,但请给我一些时间,我不想再以‘沈老师’的身份站在你身边。”
作为一个事业上升期的顶流男星,公开恋情意味着什么?苏清媛很清楚。
指尖划过玻璃,留下一道短暂的雾气。她想起沈砚在机场VIP室挡在她身前的背影,想起他递来耳机时别扭的借口,想起飞机上他误以为她在哭时,从缝隙里投来的担忧目光——这些细节从未因“角色”而存在,全是沈砚作为爱人的本能。
“角色会落幕,但心动不会。”她忽然想起《紫宸谋》里谢明薇的台词。是啊,萧彻与谢明薇的权谋故事已经杀青,但沈砚与苏清媛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她深吸一口气,转身回到沙发,拿起手机。
“沈砚,”她打下这两个字,顿了顿,指尖在屏幕上悬了许久,终于落下,“你说的机会,是需要我现在就给,还是等你跟公司商量完?”
发送成功的提示音响起时,窗外的石灯笼恰好亮到最盛。她不知道沈砚会如何回复,但她知道,当沈砚说出“想让你看看沈砚”时,当他坦诚面对所有现实问题时,她心底那道名为“世俗”的心闸,已经被勇气凿开了一道缝。
水晶灯的光落在她眼底,像碎掉的星辰,她忽然想起了伦敦大学的校园,图书馆旧书架间,经济学系的林哲曾笑着说她“捧着《资本论》却在画戏剧脸谱”,临毕业时却皱着眉说:“你想当演员?太没上进心了,我们规划不一样。”那场分手像片易碎的琉璃,映出象牙塔外现实的轮廓——他要的是投行精英的贤内助,也不知她隐藏在学生证后面的“苏”姓。
或许爱情也该如此,不必困于现实的琉璃匣,只要有破局的勇气,便能在现实的缝隙里,长出最坚韧的藤蔓。
而此刻的北京出租屋,沈砚看着手机屏幕上苏清媛的回复,猛地从沙发上站起,窗外的霓虹映着他泛红的眼眶。他想起第一次见她时,她穿着沾满机油的赛车服,说“我的方向盘我自己握”,如今她终于愿意,让他握住她方向盘的另一侧。
琉璃灯影下,心闸已经开启。接下来的路,纵有风雨,她也想与他并肩,用勇气为这场始于《紫宸谋》的心动,写下属于苏清媛与沈砚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