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纵横小说App,新人免费读7天
已抢580 %
领免费看书特权

第12章

校友创业会

经过一家人的协商,父亲袁建峰和母亲徐雪琴终于同意了袁晓雪填报江西农业大学农学专业的志愿。哥哥袁晓山这时也开始注意到妹妹袁晓雪的兴趣和未来,从一开始的无法理解,经过和妹妹比较深入的沟通后,他慢慢理解并接受了妹妹袁晓雪的选择。他觉得针对大城市里激烈的竞争形势,他的计算机专业也遍地都是,谁知道毕业之后能找到什么样的工作?选择农业方向,广袤的农村未来也有可能是另一块蓝天和热土。袁晓山也意识到自己的兴趣爱好,是不能强加在妹妹身上,既然妹妹袁晓雪选择了农业方向,他作为哥哥一定会尊重,而且以后说不定他自己在大上海站稳了脚跟,妹妹袁晓雪在永昌新妙湖畔的农村创业,自己还可以在电子商务、招商、网络渠道等方面提供支持。

2008年8月下旬,17岁的袁晓雪终于拿到了江西农业大学农学专业的录取通知书,她知道属于她的时代即将到来。父亲袁建峰开着暑假刚刚买的银灰色昌河利亚纳小轿车,带着袁晓雪,回到了西港袁村,一是看望祖父袁路生和祖母谭小红,再则袁晓雪也需要把自己录取江西农业大学的喜讯亲自告诉祖父祖母。父亲袁建峰还想着趁暑假快要结束,和祖父袁路生、袁晓雪一起在新妙湖畔走走看看,特别是以前的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永昌分校的一些故事和经历,这些只有祖父袁路生了解得更详细。另外父亲袁建峰在潜意识里,早几年前就意料到新妙湖高级中学有可能会走向终点,他也需要做点什么,来拯救这曾经的母校。

袁晓雪从小就对祖父祖母带到县城家里的土鸡土猪肉这些美味记忆犹新,这些土生土长的家乡味道,和她在县城吃的味道完全不一样。她自己常常幻想,以后如果有机会的话,她想在乡下老家那边,也开一家生态养殖场,专门提供这种生态食品。当然这还只是她以前比较幼稚的想法,真正要去实施,是多年以后的事情,因为她目前对农业还只有一个很模糊的概念,具体的农业专业知识和经营管理还是一张白纸。这次父亲袁建峰带她回到乡下西港袁村,又表现出异常的兴奋,还跟母亲徐雪琴讲,过两天回县城,要把爷爷奶奶地里种的辣椒豆角多摘一些回来吃,奶奶养的鸡,这下也可以多抓两只回县城。

这天刚下过雨,天气比较凉爽,袁晓雪和父亲袁建峰陪着七十岁的祖父袁路生,三个人沿着新妙湖畔的田埂,走过徐湾河那熟悉的麻石桥,再次走进新妙湖高级中学的校园。学校还没有开学,空旷的校园里只有门卫一个人,显得比较孤寂。祖父袁路生站在长长的教学楼前,动情地对父亲袁建峰和袁晓雪说:“这幢楼就是1965年我们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永昌分校刚刚创办时修建的,在这里上课的学生,不仅要学文化知识,还要学各种植物种植、家畜养殖、水产养殖、电焊、农机、管理、会计、畜牧、兽医等各种专业知识。以前我们永昌乡下非常贫穷,人们不懂得各种生产技术,农村里的农副作物产量都不高,多亏有了我们这共大,它让很多年轻人在这里学到了各种有用的技术,后来成为广大农村人看家的饭碗。晓雪的叔祖父水生和姑祖母银花和杏花,他们三个都在我们永昌共大半工半读学习了两年,后来靠在这里学到的养猪、水产养殖、会计等技术,养活了一大家子人。”

祖父袁路生又指着一幢两层的灰青砖小瓦房说:“这幢楼以前是我们永昌共大的知青点,有很多来我们这里新妙湖垦殖场的知青,都在这里落脚,他们给我们永昌共大带来了很多新鲜的知识和技术,也是我们永昌共大的骨干教师力量。你以前的英语老师顾老师,她就是上海知青,高高瘦瘦的,待人很好,心地里也很善良,以前她就住这栋楼里。几年前来过一批老上海知青故地重游,我还负责接待过,他们对这里都是很有感情的。”

父亲袁建峰这时候才想起他二十多年前的高中英语老师顾老师,顾老师一口流利的英语口语,独特有趣的教学方法,让同学们对英语的学习不再那么枯燥和乏味,慢慢也培养出了学英语的兴趣,父亲袁建峰在那个学习哑巴英语的年代,能够学会英语口语,顾老师功不可没。父亲在北京师范大学读书时,比较流利的英语口语在大学学习上给了他很大的帮助。后来顾老师回到上海,很少再联系,时间过了这么久,如果不是祖父提起,父亲袁建峰几乎忘记了顾老师的音容笑貌,此刻只能在他的内心进行一下略微的内疚。

站在空旷的学校操场上,祖父袁路生又说:“这个大操场,我们以前共大那时候,每到年底,从新妙湖里打来的鱼以前就在这里分配,晾晒稻谷和干菜,搞各种文艺活动,放电影,当年这里真是热闹非凡。”

在学校大门口,祖父袁路生又用手指着沿徐湾河两岸,一直到新妙湖畔,感慨地说:“这些农田以前就是我们永昌共大的老师和学员们一起开荒开出来的,好几百亩农田全靠我们共大的学员组织现场教学、耕种、收割,现在好多都荒废了。”祖父袁路生叹了口气,又说:“听说今年这次高考,老永昌二中考得又很不理想,来这里读书的学生越来越少,成绩也越来越差,连老师们都没有信心,你妹妹袁建英前几天还过来跟我唠叨。”

“大环境就是这样,我们老永昌二中可能过不了多久就会被撤销。”父亲袁建峰一脸的无奈。

“爷爷、爸爸,新妙湖高中这边这么好的环境,有这么多房屋,有田地,还有水塘、徐湾河和新妙湖,水草肥美,田野肥沃,山川俊秀,以后如果学校真的被撤销了,这些空置的房屋和荒废的农田是很可惜的。我大学毕业后,我们想办法联系一些朋友,来这里搞个农业庄园,创业试试看。”袁晓雪这个暑假里经常在网上浏览一些农业科技创业等方面的文章,对这些模式有了大概的印象。

“晓雪的想法不错,但你现在需要的是把书念好,学到农业科学知识,即便等你毕业后,空有理想,没有资源支持,创业也是不现实的。我回头去建立一个QQ群,争取这几年内把我们老二中的校友们都联系起来,找一些有想法的校友们商量一下,看看能不能成立一个“江西共大—永昌二中校友创业会”,通过校友创业会联络对我们老二中有感情的校友们,一起投入资金和技术,组建管理团队,后面就按晓雪讲的那样,在学校真的关停后,我们通过校友创业会接过来,进行二次创业。让这里恢复以前永昌共大和永昌二中的荣耀。”父亲袁建峰已经有了他的思路,这个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的高材生,不知不觉中也在跨行研究经营管理专业了——或许父亲袁建峰意识到,让老永昌二中重新焕发生机,这也是他必须承担的历史使命之一。

“我们从永昌共大到老永昌二中,再到现在的新妙湖高中,开办了四十多年,从我们这所学校走出去的毕业生,少说也有好几万人,他们现在大多数都是社会中坚力量,考上大学的有好几千人,很多校友们的经济条件也不错,他们对老永昌二中也有感情。你们可以在他们中间发起号召,如果能筹集到200位校友,平均每人出资1万元,就可以筹集200万元。包括我自己,也可以从养老积蓄里挤出两万块钱来,大家发扬共大精神,齐心协力,利用这笔资金,把学校要回来,你们年轻人思路活,搞一个现代农业科技庄园,这里有田有地,有山有水,房子都是现成的,搞农业生产、养殖水产等,都可以发挥你们校友的聪明才智。最好办成股份公司,只要有利润,这样不仅可以保住我们这所学校,以后做大了,还可以考虑帮扶附近几个村的老乡们发家致富。”祖父袁路生原来也早有想法,只是没有办法去筹资实现,现在父亲袁建峰提的这个校友创业会,确实与祖父的想法不谋而合。

“我回去后就去筹备,和那些志同道合的的校友们联络,先想办法成立校友创业会,再把资金解决掉。另外晓雪这边马上要去江西农业大学读大学,一定要把专业课学好,多和专业老师沟通,看看有没有适合在我们这边种植的特色作物,而且能产生比较好的经济效益,我们都可以试一试。”父亲袁建峰也有些激动,他虽然是北京师范大学的高材生,但学的是中文系,在永昌一中做老师已经20年了,对于创业经营几乎一窍不通,关于建立校友创业会的想法,其实也是哥哥袁晓山前几天回上海之前跟他提的。哥哥袁晓山想为妹妹袁晓雪以后在新妙湖畔搞农业科技,有一个大方向。今天站在老永昌二中校园大门口,他们觉得这个创业会的主意确实不错,可以试一试,而且他们筹备这件事还有几年时间,至少等妹妹袁晓雪大学毕业之后才正式实施。

金秋九月,父亲袁建峰和母亲徐雪琴亲自开着自家的小轿车,把袁晓雪送到省城南昌昌北郁郁葱葱的江西农业大学校园里,他们都是第一次来到这所听闻了很久的学校。曾经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的总校,看上去似曾相识,很多地方似乎都有共大永昌分校以前的痕迹。走在绿树成荫的江西农大校园里,规模宏大的江西农大校园让他们有些晕头转向。袁晓雪办完入学的手续之后,领着父亲和母亲游览了这所占地1.6万亩的超级大学校园,里面不仅有大学里通常的教学楼、办公楼、图书馆等建筑物,还有很多农作物试验田、也有大规模的各种花卉实验田和各种中药材实验田。父亲袁建峰看到这些场景,立即在构想,以后如果让女儿袁晓雪他们在新妙湖高级中学的原址创业,确实可以选择适合那片土地种植、又能产生良好经济效益的农作物,这些东西以后可以跟江西农大的老师们进行沟通,女儿袁晓雪无疑可以充当桥梁的作用,而且袁晓雪自身的农学专业,毕业以后回到新妙湖畔必定大有用处。

在离开江西农业大学之前,父亲袁建峰再三叮嘱袁晓雪,在江西农大四年,第一,要把农学专业学到家,以后回去再他们新妙湖畔那边可以大显身手;第二,后面要多学习经营管理专业知识,创业技术是一方面,经营管理专业知识也是非常重要;第三,多跟老师沟通,适当的时候,可以邀请农大的老师,来他们永昌新妙湖畔看看,推广合适的项目,帮助新妙湖区人民脱贫致富。甚至可以跟老师们讲,他们那里曾经也是江西共大的分校,他们和江西农大本来也是一家人。

送走了唠唠叨叨的父亲和母亲,袁晓雪平生第一次独立地在江西农业大学开始了她的大学生活。她心里清楚,这个农学方向是她自己选择的,也意味着她这个女孩子从此将要和农业打一辈子的交道,而且祖父袁路生和父亲袁建峰,对她的未来期望也很大。因此,她下定决心在这大学四年里,一定要把农学专业知识的精华学到手里,只有学到这些农学的各种理论知识,才能为以后的实践和创业打下基础。在她的身上,不仅仅是为了一纸大学毕业证和学位证,更是沉甸甸的家族使命。哥哥袁晓山这个学霸,将要替父亲完成在大城市工作的愿望,他以后不可能会回到新妙湖畔去发展自己的事业;姑姑袁建英在新妙湖高级中学教书已经20年了,那里即将要落幕;唯独能够挑起大梁、扎根新妙湖畔、重新振兴新妙湖高中那块萧条土地的,也只有她袁晓雪自己。

高中阶段学习比较吃力的袁晓雪,在江西农业大学学习,却判若两人,袁晓雪对于大自然知识的渴望,俨然有着一种无穷的动力,这或许就是兴趣所致。高中阶段的学习,袁晓雪每天都在刷题,做试卷,一切为了高考的分数而学习;而大学阶段,她才真正知道,这次学习,是为了学习各种专业知识,农学专业是江西农业大学的王牌专业,但也是冷门专业,除了像袁晓雪出于自身的兴趣爱好和家族使命之外,很少有人愿意毕业以后,去干这些农作物种植、家禽养殖、水产养殖等这些又脏又累的工作。得益于这种兴趣爱好,袁晓雪在江西农大的这四年里,一直孜孜不倦地求学,到2012年7月大学时,袁晓雪正式成为一位兼具农学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的高材生。

父亲袁建峰和母亲徐雪琴从南昌回来之后,仍然忙着各自的教学任务,当然他们也一直在关心新妙湖高级中学的命运,在等待它的最后时刻。而在此之前,父亲袁建峰通过网络,建了一个老永昌二中校友的QQ群,他通过这个QQ群,在袁晓雪读大学的四年里,逐步发展了两百多位老二中的校友,并建立联系,父亲袁建峰把全家人都拉到这个群里来,经常和老校友们进行互动。

2012年春节之后的正月初三,父亲袁建峰联络了一百多位往日的老二中校友,组织了一次返校之旅,并且在新妙湖高级中学昔日的教学楼里,宣告“江西共大——老永昌二中校友创业会”筹备组成立,由袁建峰担任校友创业会筹备组组长,并且选举了十几位比较有影响力的校友组成创业会筹备骨干成员。一边制定校友创业会的规则、起草成立永昌新妙湖现代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初步方案和章程;一边又在网上加大宣传力度,希望能有更多的校友们加入到校友创业会当中来,一步一步地订立计划、寻求相关部门支持、跟进决议的落实并实施等。在农业开发项目的立项上,准备进行详细的考察后再民主讨论决定。

上纵横小说支持作者,看最新章节

海量好书免费读,新设备新账号立享
去App看书
第12章 校友创业会
字体
A-
A+
夜间模式
下载纵横小说App 加入书架
下载App解锁更多功能
发布或查看评论内容,请下载纵横小说App体验
福利倒计时 05 : 00
立即领取
05 :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