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纵横小说App,新人免费读7天
已抢580 %
领免费看书特权

第十二章

庙堂硝烟

(贺诗燕单恋千仞,却遭到九门提督的训斥,黯然神伤的她写下一封帛书,目送着承载自己无尽思念的信鹰逐渐远去……)

齐国京都,朝堂之上。

年少的齐王端居于庙堂之上,穿着与自己身材不太搭称的龙袍,冠冕上的垂旒用五彩缫丝穿着玉珠,明明恍恍地透露着齐王脸上未经世事的稚嫩,用尽量装出的威严睥睨着宫殿台阶下的大臣们。

殿下大臣分立左右,以左为文,以右为武。这些人皆身着朝服,头戴官帽,看似井然有序、庄重严肃的朝堂之上,大臣们脸上神情却不尽相同。有的肃穆,有的愤懑,有的不屑,但更多的,则是默然。

在众大臣当中,唯有两人最为显眼。左侧那人身着靛蓝官服,衣服上所印的仙鹤图样栩栩如生。鹤呈十字形翱翔姿态,大方、洒脱、奔放;鹤的颈夸张得很长,头部一直伸向云端的上方,呈鸣叫状,似乎让人听到了鹤鸣的声音,声动九霄。

而右侧那人则身着暗红官服,胸前的菱形纹内填充着麒麟踏云的图样。麒麟伸开敖爪将生灵化为泥粉,大张利牙吞噬着万物,周身点缀着精致的琉璃纹与饕餮纹,暴戾恣睢的模样令人望而生畏。朱色组绶上明艳的火纹仿佛要将一切染作灰烬,腰间山玄玉的腰牌被特意显示出来,在这朝堂之上傲视群雄,不可一世。

这两人耀武扬威的官服足以证明其身份:左侧那人,便是将自家世子千仞赶出京都的当今齐国左相——千惑。而右侧那人,便是与千惑平起平坐,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当今齐国右相——韩封。

齐王对朝廷众臣环视一番过后,清了清嗓子,正色道:“寡人近日常常听得众爱卿极言百姓疾苦,民不聊生。今日上朝,可有人出庭为寡人作解释?”

右相缓缓出庭,拱手长揖道:“陛下,臣近些日来对民生也颇有关注,臣……朝堂之上不敢戏言,但确有此事。”

右相说完,微微偏头瞄了一眼左相,却见得此人面不改色,眼神似恍惚却有专注,不曾正眼看右相,只是盯着殿门外,不知在想些甚么。

“嗯……”齐王点点头,作思索状,转头朝左相问道:“千爱卿,可有此事?”

虽是被突然提及,但左相却并未流露出如梦方醒的神色,温色作揖道:“陛下,臣近日来多关注于齐秦两国军情事务,对民情不甚了解。但臣近日也从府中门客口中略有耳闻,想必传言不虚,确有此事。”

“唉……”齐王似懊恼地重重拍了拍扶手,叹道:“寡人原以为只是小人作祟,不曾想我齐国境内百姓竟是身处水深火热当中,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到底事出何因?”

右相上前,再拜道:“回禀陛下,依臣所见,百姓之所以流落如此,其因无非在于苛政重税、严刑徭役。北齐法条规定,战争时期,各地巡抚太守需向当地百姓适量征收钱什、加重赋税,用以补贴军用经费。但臣却听闻,现如今不少官员借此机会沆瀣一气,巧立名目,横征暴敛,搜刮民财,向朝廷谎报征收财额而将钱财流入私囊,百姓因此怨声载道、苦不堪言。”

“不仅如此,百姓也时常因各地苛政而闹得人心惶惶。自我齐国建国伊始,诸侯争霸频繁,为整顿朝纲、肃清乱党,齐国各地纷纷推行严刑峻法以规范百姓。现如今,齐秦两国分庭抗礼的局面已然形成,但律令法条却不曾更改。徭役横行,政刑严苛,一人犯法,全宗株连!民间皆传‘苛政猛于虎蛇也’!更有南秦乱党乘机引起骚动,彭川、清河、太保一带农民纷纷起身造反。若长期以往,我国危矣!”

右相向齐王陈述弊病,如感同身受般陈词激昂。齐王以手扶额,漫不经心地听着,右相在谈及官吏腐败之时,齐王也只是反感地略微皱眉。但当谈及“造反”一词时,齐王便立刻慌了神色,猛然起身,惊呼道:“啊?造,造反?怎么会,如何是好……这这这……千爱卿,这可如何是好啊!”

左相微微低身道:“臣对于民生之事素来不甚了解,陛下您还是另寻高见吧。”

“对,对!各位爱卿都有何高见?快,快些,都给寡人快些呈上来!”齐王身居庙堂,此刻却左顾右盼、瞻前顾后,如飘零的蓬草般孤立无援,身为君王,着实可笑。

左侧大臣当中,有一人缓缓出庭。此人一身靛青色官服,垂绅飘拂,单调却不失华贵,清风拂袖,透露着书生儒雅之气,低身长揖道:“陛下,微臣斗胆出庭上谏……”

齐王眼中精光一闪,起身上前,脸色一转,神情极似谄媚,欣喜道:“啊!单爱卿有何高见,快快道来,快快道来!”

此刻出庭之人,便是由右相一手提拔,也是千仞曾经玩伴单庶之父,由齐王亲自钦点的翰林大学士——单齐。

翰林大学士也是让齐王的突然“亲切”愣恍了神,轻咳一阵,缓缓道:“咳咳,微臣认为,解铃还须系铃之人。百姓苦于苛政重税,那便可从此处着手。依臣所见,陛下您身为一国之君,鉴于如此,当行仁政以安抚百姓,如易民田畴,薄其税敛,省其刑法,使民深耕易耨,至始,民可使富也……”

“哼,说得轻巧。”单齐言语未断,右侧众大臣当中突然传来了一阵不和谐的声音。

“持国者都清楚,无论是易民田畴,亦或是薄民税敛,皆会使得国家财政收入锐减,国穷,岂不甚危哉?况如今齐秦分居南北,征伐不断,北齐正值用兵之际,若是国库中不留余财以补贴军用,致使军备废弛,无力以抗贼敌,你说说看,后果如何?”

话落,那争辩之人才缓缓出庭。此人身披肩持锐,腰间佩剑似藏匿着切斩魂灵的锋芒,一身金甲灰铠散发着锐不可当的威压,面有威容、杀气四溢,立于这朝堂之上,便如那泰阿利刃,锋芒毕露。

而此人,就是贺诗燕的父亲,北齐执掌军权之人,九门提督——贺韬。

九门提督此言一出,翰林大学士即便有意反驳,却也不足勇。贺韬的身份地位众人皆知,在这朝堂上除了二位相爷,便是他最具威慑,此刻,单齐也只得怏怏不能作声,便将目光投向了右相韩封。

右相自然不会惧怕九门提督,正面迎着贺韬咄咄逼人的眼神,争辩道:“得民心者得天下,民生方为一国之重。而欲解此难,唯有行仁政。所谓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便是此理而已。单翰林方才所言抚民之法,本相皆认为言之有理,贺提督可还有异议?”

韩封以“本相”自称,便将自己的威严凌驾在了贺韬之上。话说到这份上,贺韬便再不敢吱声,嗦嗦身子,不屑地撇过头去。

“若当真如此,那么试问,国家要从何处拨款,以安抚百姓啊……”

先前在一旁默不作声的左相千惑,此刻终于开了口,幽幽地问道。

“这……”千惑的突然发问,的确打了韩封一个措手不及。但韩封也毕竟是纵横官场多年的老臣,一代右相,也非徒有虚名,立刻便反应过来,答道:“这有何难?如今北齐百姓生活穷困,其因在于官员中饱私囊,致使造成官富民穷的局面。因此我提议,朝廷内部应当精简机构、裁减冗员,降低官员俸禄,并规定定期考核政绩,依照政绩提拔官员,政绩不合格着降低或革除官职,另外,还可淘汰老病愚昧等不称职的在朝官员,即适当降低国家对在朝官员的财政支出,从而腾出余财以利百姓……”

“哼……”左相听罢,冷哼一声,质问道:“据我所知,韩大人因年事已高,常年身体患恙,每日夜半至鸡鸣之时,便时常因腹痛不止而不得已起榻更衣。朽木残年,可谓老病?而令郎韩缥公子的品行,朝内虽无人敢提及,却是众人皆知。自家公子生性慵懒、游手好闲、不务正事,你身为人父,难逃责任,这可谓是愚昧?”

“既然如此,那韩大人是否也应在这朝中为大家做个表率,先辞去自己的官职?”贺韬此刻也在一旁煽风点火道。

千惑又刻意刁难道:“况且,韩大人可知,若是强行裁撤冗员、革除官职,令得大批官员丢了乌纱帽,引得其与庶人一同仇视朝廷,其后果……”千惑朝齐王望了一眼,寓意不言自明。“哼,便可想而知了。”

“你们……”韩封顿时被驳斥得哑口无言,他没有想到二人在朝中竟有意戳中自己的软肋,一时也噤了声,难有应对之策。

单齐见相同阵营的韩封气焰降了下去,此刻也顾不上千惑与贺韬的位高权重,上前争辩道:“以我所见,国库内无以承担抚民之费的主要原因,在于长年的战事征伐。穷吾国着,兵也。齐秦两国战乱频繁,不仅导致百姓颠沛流离,还使得军费开支浩大,国库入不敷出。况北齐近年来洪涝频发,朝廷不仅田赋收入锐减,而且也腾不出银两用以赈灾,又使得百姓怨声载道,暴动不断。因此我提议,没五千户置设正将一人,挑选武艺较高、作战经验丰富的武官担任,习养兵练兵之法,专管训练,以精简军队,从而便可减少军费支出……”

“妖言惑众,一派胡言!”贺韬显然对于减少军费开支极端反对,立刻喝止道:“世间安有此理?民生与军事怎能相提并论?如今北齐与南秦开战在即,此时若是精简军队,致使我军无御敌之兵,莫说抚民,怕是连保国都难以保证了吧!”

“贺提督所言甚是。”千惑也继续附和道:“况如今北齐养兵练兵之法皆为祖宗之法,自我齐国开国以来便延续至今,护我国安平久矣,岂能轻易废坠?”

韩封自然不甘示弱,厉声道:“历代圣王之法固亦有弊,国家承平百年,安得不有更张?依如今情形,废弃有何不可?”

千惑正面驳斥道:“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二位所言的抚民富国之法自身便漏洞百出,如何施行?”

二人在朝堂上针锋相对,各持己见。随后,又有更多大臣站出来,纷纷阐述自己的观点,或帮千惑或助韩封。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得争辩起来,都不肯示弱,吵得不可开交,朝堂之上乱作一团。

齐王一面安抚左相,一面安抚右相,此刻也是急得焦头烂额。见情形愈演愈烈,双方几近大动干戈,齐王无可奈何,宣告道:“众,众爱卿,抚民之事今日便暂且搁置下来。事关国运安危,且待寡人与门下大臣商议过后,再做决断。退,退朝!”

上纵横小说支持作者,看最新章节

海量好书免费读,新设备新账号立享
去App看书
第十二章 庙堂硝烟
字体
A-
A+
夜间模式
下载纵横小说App 加入书架
下载App解锁更多功能
发布或查看评论内容,请下载纵横小说App体验
福利倒计时 05 : 00
立即领取
05 :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