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度偏差两度!重做!"
"味觉记忆"餐厅的后厨里,纪墨的声音像一把冰刀划过燥热的空气。年轻助手颤抖着手撤下那盘几乎完美的前菜,额头上的汗珠在厨房顶灯下闪闪发亮。
整个后厨二十三名员工连呼吸都放轻了节奏。米其林三星主厨纪墨对完美的追求近乎病态——每一克配料必须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每一秒火候不能有丝毫偏差,甚至装饰用的香草叶片角度都必须符合他的标准。
"主厨,包厢3的客人坚持要见您。"主厨助理小林小心翼翼地靠近,声音压得极低。
纪墨修长的手指正在调整一块黑松露的切片厚度,闻言连头都没抬:"你知道规矩。"
"是...但这位客人有些特殊,她把所有菜品都...重新排列了。"
纪墨的手终于停顿了一下。他放下刀具,脱下沾染了酱汁的手套,面无表情地走向包厢区。推开3号包厢的门,眼前的景象让他瞳孔微缩——
八道菜品被精确地分成两半,一半保持原样,另一半则与其他菜品组合成全新的摆盘。一个纤细的背影正用盲杖轻触桌沿,似乎在"观察"自己的作品。
"在我的餐厅,没人能碰我的菜品。"纪墨的声音冷得像北极冰层。
背影转过身来,露出一张令人意外的脸——温语,美食评论界新晋的犀利笔锋,以独特的感官描述闻名。她失焦的双眼准确地"看"向声源:"纪主厨,抱歉用这种方式见您。我迟到了今天的品鉴会,但很想了解您的新菜单。"
纪墨认出了她。他读过她那篇《闭上眼睛,听见食物的声音》——一篇完全从听觉和触觉角度描写美食的评论,当时他还以为是噱头。
"所以你认为把松露鹅肝和冰淇淋混搭是更好的选择?"他盯着桌上大胆的组合。
温语嘴角微扬:"不,我只是在寻找它们之间的对话。您的鹅肝缺少一个高音部,而香草冰淇淋的低吟正好补足了它。"她精准地指向两个组合在一起的菜品,"但温度差了三度,破坏了和弦。"
纪墨的眼睛微微睁大。这正是他最近三天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第三道菜的口感总是让整体体验出现断层。他不动声色地坐下:"继续说。"
接下来的二十分钟里,温语用指尖"品尝"了每一道菜,描述出的感受让纪墨后背发麻——她不仅能分辨出他用了两种不同海域的海盐,甚至指出其中一道汤品因为盛装时的迟疑而损失了最佳口感温度。
餐厅经理在门口不断使眼色,用口型提醒:"她很有影响力!"
出乎所有人意料,纪墨突然开口:"参与我的新菜研发,我需要你的感官。"
温语摇头:"我需要独立工作空间和特殊设备。"
"不可能。我的厨房,我的规则。"
"那很遗憾。"温语拿起盲杖起身,"感谢您的时间,纪主厨。我的评论会在周五见报。"
两人不欢而散。但当晚,纪墨的笔记本上多了一页密密麻麻的记录,标题是《非视觉感官分析》;而温语的床头,那本被翻旧的《味觉几何学》作者签名处,赫然写着"纪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