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阳光带着夏末的余温,透过明净的玻璃窗,斜斜地洒在青城一中高三(三)班的教室里。空气里浮动着新书本的油墨味、少年人特有的蓬勃气息,以及一丝开学伊始特有的躁动与期待。桌椅轻微的挪动声、同学间久别重逢的低声寒暄、翻动书页的沙沙声……这些声音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再寻常不过的高三画卷。
然而,对于坐在教室最后排靠窗位置的顾屿深而言,这幅画卷却是模糊而嘈杂的。他微微垂着眼睫,视线落在摊开的物理习题集上,却并未真正聚焦。眼前晃动的人影、各种表情的面孔,对他而言,就像隔着一层永远也擦不干净、布满水汽的毛玻璃,模糊一片,难以辨识,更难以记忆。人脸识别障碍——这个伴随他多年的“残缺”,让他的世界始终笼罩在一层疏离的薄雾中。他习惯了用冷漠和高筑的心墙来应对这份无法言说的困扰,久而久之,“高冷学神”、“难以接近”便成了他撕不掉的标签。
教室前门被推开,班主任李老师带着温和的笑容走了进来,身后跟着一个陌生的身影。
「同学们,安静一下。」李老师拍了拍手,教室里的嗡嗡声渐渐平息下来,几十道目光齐刷刷地投向了门口。
顾屿深也循着声音抬起了头,目光掠过前方攒动的人头,投向门口那个模糊的轮廓。新的转学生?他对此并不太关心,只是出于基本的礼貌。
「这位是我们班新转来的同学,林溪。」李老师侧身,让出了位置,「林溪同学刚从临市转来,大家以后要互相帮助,共同进步。来,林溪,跟大家做个自我介绍吧。」
「好的,谢谢李老师。」一个清亮悦耳的声音响起,像山涧清泉骤然滴落在光滑的鹅卵石上,瞬间打破了教室里残余的细微嘈杂。
就是这一声!
顾屿深原本有些涣散的目光猛地一凝。那声音仿佛带着某种奇特的穿透力,精准无比地穿过所有模糊的视觉干扰和嘈杂的背景噪音,直接“撞”进了他的耳膜,甚至……撞进了他混沌一片的视觉认知领域。
他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捕捉”到一个声音源。不同于其他声音混杂在一起、难以分辨的模糊感,这个声音带着独特的频率和质地:清亮中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软糯的小鼻音,语速轻快,尾音微微上扬,像阳光下跳跃的音符,干净又充满生命力。它像一道骤然划破迷雾的强光,又像一个在混沌坐标轴上骤然亮起的、无比清晰的光点。
「大家好,我叫林溪。」那个声音的主人向前一步,落落大方地站在讲台旁。顾屿深努力想看清她的脸,但映入眼帘的依旧是一个模糊的轮廓:扎着简单的马尾,穿着干净的校服,身形纤细。五官的细节像是蒙上了一层纱,无论如何也看不清、记不住。唯有那个声音,如同烙印般清晰地刻录进他的听觉神经。
「树林的林,溪水的溪。很高兴能加入高三(三)班这个大家庭,希望能和大家成为好朋友,一起努力,迎接高考。」林溪的声音带着真诚的笑意,目光扫过全班同学,带着一点初来乍到的紧张,但更多的是明媚的朝气。
教室里响起稀稀拉拉的掌声和几句小声的「欢迎」。林溪微微鞠躬:「谢谢大家。」
在目光扫过教室后排时,她无意中撞进了一双眼睛。那是坐在窗边的男生,五官的轮廓在逆光中显得有些深邃,但那双眼睛……很特别。不像其他同学带着好奇或审视,他的眼神异常专注,却又透着一股难以言喻的疏离感,仿佛穿透了她,落在了某个更遥远的地方。只是匆匆一瞥,林溪心头莫名一跳,下意识地移开了视线。她心想:这人长得真好看,但眼神好冷,感觉不太好接近。
顾屿深在林溪的目光扫过来时,下意识地垂下了眼帘。他“听”到了她声音里那一丝细微的紧张,以及后面真诚的暖意。当她的目光似乎在他这个方向停留了一瞬时,他心头掠过一丝极其微弱的波动,像是平静湖面投入了一颗小石子,但很快又恢复了那种惯常的、隔绝外界的漠然。他无法通过视觉回应这份目光的交流,那张脸对他而言,与教室里其他几十张脸一样,都是转瞬即逝的模糊印象。只有那个声音,牢牢地占据了他听觉世界的中心坐标。
「…找到了。」一个极轻的念头在顾屿深心底深处无声划过。不是找到了一张脸,而是找到了一个在混沌世界中唯一能清晰定位的“声音锚点”。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体验。仿佛在无边无际、方向难辨的迷雾之海中,突然亮起了一座灯塔。虽然依旧看不清灯塔的具体模样,但它散发出的独特“光波”(声波),为他提供了一个确切的方向和坐标。
李老师环视教室,指着顾屿深斜前方一个空位:「林溪,你先坐那里吧,陈晓雯旁边。」那是一个靠近中间走廊的位置。
「好的。」林溪应了一声,声音依旧清亮。她拎着书包,在或明或暗的注视下走向自己的座位。坐下时,她忍不住又飞快地朝窗边那个位置瞟了一眼。那个男生已经重新低下头,专注地看着桌上的书本,侧脸线条在阳光下显得冷峻而专注,仿佛刚才那短暂的对视只是她的错觉。他周身散发出的那种“生人勿近”的气场,让林溪在心里默默给他贴上了“高岭之花”、“只可远观”的标签。
「你好,我叫陈晓雯。」同桌是一个圆脸、笑容亲切的女生,主动小声打招呼,打破了林溪的走神。
林溪立刻回以灿烂的笑容:「你好,晓雯!以后请多关照啦!」她的声音带着天然的亲和力。
「没问题!哎,我跟你说,你刚才注意到没,」陈晓雯凑近一点,压低声音,带着点八卦的兴奋,用眼神示意了一下窗边的方向,「那就是我们班的学神,顾屿深!年级第一的宝座就没下来过!人也长得超帅,就是……嗯,性格超级冷,话特别少,感觉很难接近。他来学校好像除了学习就没别的事了。」
林溪顺着她的目光又看了一眼,那个身影依旧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与周围的喧闹格格不入。「哦……看出来了。」她小声应道,心里那点因那专注眼神而起的涟漪很快平息下去,只剩下对“高冷学神”的基本认知。
讲台上,李老师已经开始讲解新学期的安排和注意事项。林溪收敛心神,拿出笔记本,认真记录起来。她写字的沙沙声,翻动书页的轻响,偶尔因为听懂重点而发出的细微气音……这些细碎的声音,在顾屿深超乎常人的敏锐听觉中,被无限放大、清晰捕捉。
他依旧低着头,视线停留在复杂的物理公式上,但所有的注意力,却像被无形的磁石吸引,牢牢地锁定了斜前方那个新出现的“声音源”。周围其他同学的低语、老师的讲课声,仿佛自动被一层无形的屏障过滤、推远,变得模糊不清。唯有属于“林溪”的声音细节,如同被高倍显微镜聚焦,纤毫毕现地传入他的感知世界。
她写字的速度很快,带着一股子利落劲儿;翻书时动作很轻,带着一种小心翼翼的珍惜感;当李老师讲到某个重点时,她会不自觉地发出一个极轻的、表示理解或赞同的“嗯”声,尾音微微上扬,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小得意,像只偷到小鱼干的猫。
顾屿深握着笔的手指无意识地微微收紧。他从未如此清晰地“观察”过一个人——不是用眼睛,而是用耳朵。这个新来的转学生,她的声音,她的存在方式,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清晰度,蛮横地闯入他习惯了模糊与隔绝的世界。这种感觉很陌生,带着一丝被侵入的不适,但更多的,是一种奇异的、难以言喻的……吸引力。就像在永恒的寂静深海中,第一次听到了鲸鱼的歌唱。
他强迫自己将目光重新聚焦在眼前的习题上。一道关于电磁感应的综合大题。复杂的线圈切割磁感线运动图。需要计算瞬时电动势和电流方向……逻辑清晰,步骤分明。这才是他熟悉且掌控自如的领域。
然而,思维刚刚沉入冰冷的公式与符号,斜前方又传来一声极轻的吸气声。似乎是林溪在思考某个点,遇到了小小的阻滞。那声音很轻,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困惑和努力。
顾屿深解题的笔尖,微不可查地停顿了零点一秒。他“听”到了那细微的、代表思维卡壳的声波变化。随即,他低下头,更加专注地投入眼前的物理世界,仿佛要将那点异样的干扰彻底排除。只是,那清泉般的声音坐标,已经在他听觉的版图上,刻下了一个无法忽视的印记。
窗外的阳光似乎更盛了一些,透过玻璃,在顾屿深低垂的眼睫上跳跃。教室里,李老师的声音平稳地讲述着新学期的展望,粉笔划过黑板的吱呀声规律地响起。林溪认真地做着笔记,偶尔抬头看向黑板,马尾辫随着动作轻轻晃动。一切似乎都回到了高三应有的紧张而有序的轨道上。
只有顾屿深知道,有什么东西不一样了。他那被模糊视觉和嘈杂声音困扰的世界里,出现了一个清晰、稳定、独一无二的锚点。它的名字,叫“林溪的声音”。
初鸣已惊屿,迷雾中的航船,第一次有了确切的航向。尽管这航向意味着什么,连他自己也尚未明了。他只知道,那个声音,他记住了。清晰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