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纵横小说App,新人免费读7天
已抢580 %
领免费看书特权

第二十三章

院子里的人没乱

玉尔达的风还是老样子,从镇口那条大路吹过来,穿过低矮的土墙,再往村委会这边一拐,就成了不紧不慢的一股子凉。

屋檐下吊着的塑料绳被吹得一点一点打圈,像是谁在屋里有话要说,又还没说出口。

古丽站在院里,把卷起来的帆布横幅又拉平了一道。上面印着的“玉尔达甄选”几个字已经有点旧了,边上蹭了快递箱子的灰,她拿湿毛巾擦了两把,心里琢磨着要不要再做一张新的,可一想这会儿大家手上都挺满,也就先按下了。

苏蔓在屋里对着电脑,把昨天进出货的台账又过了一遍,生怕落下谁家的枣干、谁家的核桃。她们都知道,这阵子李明人在县里,一个月都回不来,院子是靠她们俩撑着的,这个时候要是露了破绽,外边传一句“人不在就不行了”,可就白忙活了。

门口传来脚步声,是买买提江。他一贯是先咳一声,再进门,这样屋里的人好有个准备。“古丽,苏蔓,县里那边打电话过来,说后天要来几个做采访的。好像是从团委那边带的队,说要看看你们现在怎么弄的。”

“又来拍?”苏蔓抬起头,眉毛皱了一下,“前不久刚拍完不是?”

买买提江摊了摊手:“我又不是领导,电话是镇上转过来的。说是想找‘有代表性的’,我就把你们的情形说了说,他们就说来这儿。”

古丽想了想,说:“来就来吧,正好给咱们留个底。到时候你开车接一下,把人往吐尔逊店那边兜一圈,冷柜得给人看看,别让他们以为我们天天在院里吹风。”她特地把“吐尔逊店那边冷柜”说得重一点,主要就是怕再有人写稿子的时候张冠李戴,说冷柜在村委会,这种小错以前出过,得掰回来。

买买提江点头:“行,那我就当送一趟。反正车也得跑县里。”

院子里说这几句的时候,大家心里都清楚:李明不在,外头反倒更要来人。大家都看到了玉尔达这条路,谁都想打听清楚一点带回去。就是这时候,更不能乱。

同一天下午,县里那边的宿舍楼里,李明正抱着笔记本,坐在走廊靠窗的那张长条凳上。楼道里回音有点大,几个别的乡镇来的年轻人也挤在这一层,三三两两讲着最近的事,有说自家镇上网不好搞不起来的,有说被乡亲追着要账的,也有说想转去别的岗位的。李明把耳机摘了一边,听他们说了几句,心里有数:大家都是一样的,要做一件新鲜事,早期就容易被人拿着放大镜看。

培训班其实没多玄乎,一天就那么几节,更多的是让他们这些“搞出点动静的”站上去,把怎么开始、怎么做下去说清楚。真要说深的,倒是县里还专门提了一个点:以后要“统一形象”。李明听到这四个字的时候,心里一动,慢慢把眼睛抬过去。

台上那个来授课的干部说:“现在各个镇都在做,我们县这边准备下一步统一做个大的品牌。别的镇你们叫啥我们管不着,但是已经打出去的那些名字,能不能再往上贴一层?比方说你们玉尔达甄选,前面能不能加个‘南疆××’?这样出去是一条线,大家知道是咱们这个县的。”他说得很轻松,好像就是把瓶子盖子拧紧那么简单。

李明没当场说话,心里却是往回想:玉尔达这三个字,是一开始他们院里大家坐着讨论出来的,是带着地名的,也是老乡愿意认的,外面粉丝也就认这个。他要是点头,以后外面看到的可能就是“南疆某某·玉尔达甄选”,再往后,玉尔达三个字是不是还在都难说。

可要是当场说不行,显得自己不听招呼,好像不配合县里的整体安排。这样的事,他得琢磨着回头和古丽她们说一声,大家心里要有底。

课一散,他就去了走廊尽头那头打电话。那边的信号没那么好,窗外正好能看见县城新盖的那一排白墙红顶的楼,像是临时搭出来给他们住的。电话那头古丽很快接了,声音有点急:“你开完了?”

“刚结束。”李明说,“我跟你说个事,县里有个意思,想做统一门面,名字上要往上加一层。”

古丽就沉默了好几秒:“你愿意啊?”

“这是愿意不愿意的事吗?”李明苦笑,“我是说,咱们得有个说法。县里的方向肯定要往统一上凑,这个我也能理解,人家要看整体。可咱们这边原先就出来一条路了,要是被并进去了,老乡那边怎么讲?”

“那你说怎么办?”古丽声音压得很低,显然是不想让院里的人听见,“你不可能一个人说服县里嘛。”

“我回不去啊。”李明说,“所以得你们先听听风声。我想的是,咱们也别硬顶,可以跟他们说:玉尔达这边线下就叫玉尔达甄选,不动;线上你们要统一前缀也行,但是得把我们这个名字放在前头的位置,不能变成尾巴。再一个,账号不能合并,账号是我们这个院里管理的,这是前提。你跟苏蔓说一声,让她把后台截图存好,谁来要,就说要走流程。”

“行。”古丽应了,“我知道你说的是啥意思。放心吧,这边我们看着。”

院里其实也不算太平。进了秋以后,大家手上的东西变成了干的、能放久一点的,像核桃、枣干、葡萄干,还有少量做好的粉条,这些好管,好装箱,也不一定非得走快的线。

可正因为能放,很多老乡就想一次性送多一点到院里,想着让服务站先帮忙卖了。苏蔓的小本子上这两天多了好几行“缓发”的标记——说白了就是货先收,钱得慢慢结,等前面那几批款回来了再给。这话要是李明说,大家都能理解;李明不在,古丽说,大家也能理解;可要是换成苏蔓说,多少就有点“不够分量”的意思了。

这天,马合木提又来了。他还是那身旧夹克,嘴角夹着风沙煮出来的干纹,进门也不绕弯儿,直接说:“我上次那一批,怎么还没给我打钱?”

苏蔓放下笔,抬头笑了一下:“大哥,你那一批是那天晚上车子装不下,放吐尔逊的冷柜了,第二天才跟着走的。我在本子上记了的,最迟这周末能到,你别急。”她声音不算高,尽量往温和里说。

“你们天天都说不急不急,我家娃读书要交钱的。”马合木提皱了皱眉,“我前天在巴扎听他们说,有几家比我晚送的都已经拿到钱了,是不是你们先给了认识的人?”

这一句就是要紧的了。院里的人一听都停了动作。偏偏李明不在,大家更怕这种话。古丽从另一间屋子里出来,把帘子撩开:“谁说先给了认识的人?你说名字。”

“我不说。”马合木提把话挂在嘴边,“反正有人拿到了。”

“你那天来的时间我记得,天都暗了,装车装不下,买买提江说别挤坏了,就先放吐尔逊那边,第二天一早送去县里的。”古丽把台账翻给他看,“你看,日期在这儿,装车记录也在这儿。钱是跟着车去的,车到了再打。你要觉得我们说的靠不住,你现在就给买买提江打电话,问他那天车是不是满的。”

马合木提抓着本子看,半天没说话。苏蔓赶紧补了一句:“咱们这边谁送的都一样,真不分谁亲谁不亲。要是能分,我们这俩月不就轻松了吗?”

院子里有两三个送货的老乡正好在等验收,也都听到了。古丽干脆把话挑明:“我知道你们怕的是什么,怕货送来以后压在我们这儿,钱又走得慢,还没法说。但咱们这边是明码的,你们拿回去的钱都是服务站里过的账,镇上、县里都能查。要是我真敢乱给,我敢不敢让你们拍照片发群里?”

这么一说,马合木提的气也消了大半,他叹口气:“我也不是想找你们麻烦,就是家里确实急。”

“家里急你跟我说,我先借你一部分,等钱下来了你还回来。”古丽说得很自然,“你别一来就说我们给熟人先结,传出去多难听。”

“那就……借个五百?”马合木提看她一眼,声音低了下去。

“行,苏蔓,拿本子。”古丽回屋里拿了点现金出来,递给他,“写清楚,是预支,不是白给。你家地里今年的枣我记得不错,后面再送,我们再算。”

这件事算是压下去了。等人走了,苏蔓才小声说:“要是再来一个人这么说呢?”

“就照这个处理。”古丽说,“谁来都是先看账,看完账再说。咱们不能怕。人家敢说,咱们就敢拿出来让他看。人一多,我就让赵书记坐院里。”

她心里其实也知道,这半个月开始出现的这种“先怀疑一下”的劲儿,是个信号——这说明服务站的影响力真的起来了,大家都把这当成一条路了,于是就要看这条路是不是公平,是不是谁都能走。要是这一关过不去,后面再大的盘子也白搭。

晚上,李明又打过来,视频那头是县城宿舍楼的黄灯,背后还晃到了一两个来回走的同事,大家都端着脸盆回屋洗衣服。古丽把手机架在杯子上,自己坐在桌边,身后还能看见屋里挂着的那块白板。

“今天有个事。”古丽说完白天那一段,问他:“你要不要跟他说几句?”

“我说啥?”李明笑,“我又不在。”

“你就说一句‘都是按顺序来的’。”古丽说,“有的人就吃这一句话。”

李明点头,手捂在嘴边冲着手机说:“你跟大家讲,院里一条规矩到现在没变:谁先送,谁先走钱。就这么点事。有人急,院里可以先垫,但一律写明。我不在也一样。”

他说这几句的时候表情很认真,声音也压着,像是在院里说话一样。说完他又笑了:“其实你刚才说的就够了,我就再说一遍。”

“那行。”古丽说,“我明天就把这个写到群里。省得他们一有风声就往院里跑。”

“对了,”李明又想起一事,“县里这边说要统一名字,咱们这边别慌着答应。我会跟他们说咱们已经形成了认知度,要改也得研究。你这边要是有人来问,就说我在县里谈。别说你们觉得行不行,就说我在谈。”

“嗯。”古丽应下,“我知道你是不想人家把咱们的名字吞了。”

“这不是谁的功劳问题。”李明摇头,“是大家这几个月泼出来的汗水,要是被一句话盖掉了,心里肯定不舒服。我得给大家留个面子。”

与此同时,县里那边也不是一点小事都没有。培训办的那几个老师看到李明能讲,又能把细节说得清楚,就老是拽着他出现在别的镇来的干部面前。

有一回,是隔壁乡镇的一个女干部叫他:“你们那个账号能不能借我们用几天?我们那边粉丝还没起来,领导又盯着,我们就先用你们的号发两条,等过了这阵子就还你。”

李明很客气地笑了:“借号这个,不太好操作。我们那边现在都是村委会、镇里、县里都知道密码的,一旦让出去,我们回头也没法解释。”他很清楚一旦这口子开了,就会有人顺着走上来,“要不我把你们那边的内容帮你看一眼,怎么拍、怎么写,你们那边赶紧起一个号。你们才是当地人,还是自己号好。”

那女干部也不是不懂,叹了口气说:“就知道你们会这么说,我就是来试试。”

李明笑笑,没有多说。等人走了,他在小本子上写了一行:账号不能散。划了两道,生怕自己忘了。

几天后,玉尔达这边出现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麻烦。吐尔逊家的冷柜停了电。不是大面积停电,就是他们家那条线被风刮得接触不良,半夜跳了闸,早上才发现。那天冷柜里不是杏子,杏子季节早就过去了,大家都换成耐放的东西,但里面有几箱剥出来的核桃仁,还有从上游那边转过来的酸奶块,这两样可不能长时间离开冷的。

吐尔逊一大早就急匆匆往村委会跑:“古丽!电闸半夜跳了,我一早才看见,你们那几箱要不要先拿出来看看?”

这一喊,院里人都忙了。买买提江先去开车,苏蔓拿着本子记录是哪几家的货,古丽跟着吐尔逊去了店里。好在发现得早,核桃仁用手摸还有凉气,酸奶块也没化,只是在底下有一点点水珠。古丽当机立断:“核桃仁这几箱今天就走,别等了。酸奶块我们先拍照留痕,装箱里面放两张说明卡,写清楚是昨晚停电两个小时,我们检查过,质量没问题。谁要是觉得不放心,我们再给他补一箱别的。”她说这些话的时候,吐尔逊一直在旁边拍自己的脑门:“哎呀,我就说我睡之前要看一下的,昨天迷糊了。”

“这不怪你。”古丽说,“风大嘛,你这条线本来就不太稳,明天叫热合曼去给你看看,看看能不能拉个单独的闸。冷柜这东西,万一坏一回,咱们一个月白干。”

到了中午,李明那边就收到了苏蔓发过来的照片,还有古丽写的说明。他看了一遍,回了五个字:“这样处理就行。”他知道,自己要是非得插嘴,反倒显得不信任他们的判断。这种院里日常要处理的小情况,迟早要他们自己扛。

晚上,赵书记也来电话。电话一接通就是那种故作轻松的嗓音:“小李啊,你那边忙吧?”

“还行。”李明说,“书记你说。”

“我看你们这边前段时间弄得还不错。”赵书记说,“县里想统一做个品牌,我大概听了一下。你也别太担心,他们主要是想好看一点,方便宣传,不一定就是要把你们的东西吃掉。你在那边说话的时候,把咱们村里的实际情况也讲一讲。这个名字我们用了这么久,外面都在记,你要是一下子全变了,群众那关也不好过。”

“我就是这个意思。”李明松了口气,“书记您要是也这样说,那我就好办多了。”

“你放心干。”赵书记说,“我在镇上,我知道你的心。我也知道古丽她们忙不过来,但是她们没让院里乱,这个我最放心。你回来之前,我就在这儿压着。”

“好。”李明说,“等我开完这头的,我就回去。”

玉尔达这条线能撑住,县里那条线也没闲着。培训快到后期的时候,县里让每个镇上来做一个“后续打算”的简要说明。别人上去都是“准备打造本镇特色、扩大线上影响、加强与县里协同”这一套。

李明想了半天,最后说得很简单:“我们玉尔达现在有两条要走:一条是把现有的能卖、能做的抓紧巩固住,别让老乡觉得这只是‘一年新鲜’;一条是后面可能要带着别的镇、别的村一块做,那我们这边就得变成一个能教、能带的地方。几个月前我说过,电商不是把乡亲变成主播,是把产品变成好讲的、好寄的、好售后的东西。现在我们就是这么做的。这个事要是做得扎实,哪怕我哪天不在了,这个点也不会塌。”

下面有人听完就说:“你们这个说得还挺实在。”

李明笑了笑:“我们那边老乡就希望实在一点的。”他没有说自己现在最大的担心其实不在技术、不在渠道,而是在“谁来做主”这件事上。

上面抓得太紧,下面会觉得这是别人的事;下面自己玩,县里又觉得不好统一。这个夹缝是要靠人去撑的,现在是他和古丽、苏蔓、赵书记在撑,后面要是再开出来几个村,撑的人就得更多。

培训还有五天结束的时候,古丽发来一条语音,很短:“明,镇上说月底要来一拨外地的合作社,说是看过我们的号,要来谈点东西。你的人情可不可以先压着,等你回来一起说?”

李明听完,立马回了电话:“什么合作社?”

“不认识。”古丽说,“听口音不像咱们这边的。说是做大枣和葡萄干的,也是在新疆,但是想走你这条路。赵书记说,不急,先让他们看看院子,再说。”

“好。”李明说,“你跟书记说,能拖就拖五天,我就回来了。你别先答应他们啥。尤其是账号的事,一个字都别说。”

“行。”古丽笑,“我就知道你要这么说。”

“你要知道,”李明说,“你们现在说出去的每一句话,外面的人都会当真。你要是说‘我们可以合作’,人家回去就要写报告说‘玉尔达同意合作了’,到时候你想变就变不了了。你就说:‘我们要等小李回来一起看。’把锅都甩我身上。”

“你这人……”古丽笑骂了一句,“行,那我就说你不在。”

电话挂了,李明坐在走廊里,看着外面一点点暗下来的天,心里反而是稳的。他知道,玉尔达那边没有乱。他也知道,真正的麻烦大概还在后面——等他回去的时候,县里统一品牌的文件也许已经下来了,外地的合作社也许已经到了镇里,老乡们也许又攒了一堆要问他的问题。

可至少现在,这个院子是直的,账是明的,几个人说出来的话是一根绳上的。

玉尔达的院子在傍晚的时候又亮起了那盏路灯,灯下能看见摆着的几箱干货和已经写好的小票;县城的宿舍楼里,李明对着电脑敲得很慢,把“统一”和“保留”这两个看上去有点对着来的词写在了同一行——他要想办法,让他们俩不打架。等他回去,再和大家一块儿说。

上纵横小说支持作者,看最新章节

海量好书免费读,新设备新账号立享
去App看书
第二十三章 院子里的人没乱
字体
A-
A+
夜间模式
下载纵横小说App 加入书架
下载App解锁更多功能
发布或查看评论内容,请下载纵横小说App体验
福利倒计时 05 : 00
立即领取
05 :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