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请入“元祐党籍”疏

比年公私上下并苦乏钱,百货不通,人情窘迫, 谓之钱荒。

钱荒说到底就是或是因铜钱铸造不足,或是因人喜收藏钱,或是因铜钱外流,流向辽、夏、高丽、日本、三佛齐等外邦,从而造成市场铜钱供应不足。

而宋朝廷从前采取的应对策略就是,一方面最大限度地提高铜的产量,加大铸钱力度,宋神宗熙宁年间每年铸钱da到三百七十万贯,而在唐代开元盛世时期每年的铸钱量只不过十几万贯而已,宋神宗元丰三年铸钱量更达到了五百零六万贯,为历朝历代之最。另一方面,在铜钱供不应求的情况下,推行交子、会子等纸币,增加货币供应量。

但随着宋商业的蓬勃发展,铜钱的铸造量是永远赶不上市场的需求的,而交子、会子等纸币并未被朝廷所重视,并未被大力推广使用,因此宋帝赵佶登基之后,仍是发生了钱荒。

而蔡京自置讲义司之后,为了解决国用不足、钱荒等问题,未加仔细考虑,就命各路府州军大力推行“币制新政”。

蔡京的“币制新政”就是发行当十钱、夹锡钱。

所谓当十钱,就是所铸造的新币,当十钱一枚官定价值等同于十文小平钱,但其用料等成本却不到小平钱的三倍。

铸造当十钱用料不到小平钱的三倍,铸造又可取利四分。

而夹锡钱更是变本加厉,是铁钱中加入锡,从而造成铜的成色极低。

如此一来,将会给朝廷带来一笔丰厚的收入,并解决了钱荒问题。

前往APP,全本免费看! 付费购买本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