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纵横小说App,新人免费读7天
已抢580 %
领免费看书特权

第二十六章

且苦口婆心

“嗯。”赵重弼微笑:“连你都看得出这件事对陈大人不公平,难道聪明如陛下会看不出来?”

李丹愣住了。“难道,小子是瞎操心?”

“呵呵。”赵重弼乐了:“你重情义、重正义,这都是极好的。不过不必为陈大人太担心,他的事自然有解,去兰州这一路也不会吃太多苦。

官家虽年轻,但英明果决。他已派了近侍以押送为名保护,不会让忠臣蒙难,放心好啦!

倒是你,如今打算怎样选,还没回答我呢?”

“若知道陈家不会受苦,那小子就放心了。

至于自己,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而已,不就是去信州么?有何惧哉!”块垒一扫,李丹顿觉心中清明。

“那,你可希望吾与范县尊说情?昭毅将军是吾晚辈,他也会卖个面子的。”

“不用、不用!”李丹连连摆手:“大人切莫为小子说情,我宁愿自己扛过去,让他们看看咱是条真汉子!”

“好,我信你!”对李丹这样的态度赵重弼非常满意。“不过,吾要你做队正不是为别的,乃是打算请李三郎做件秘事。”

李丹惊讶:“我一个草民少年,既无职级又无功名,不知能为朝廷分忧么?”

“如今的江西四处湖匪、矿匪作乱,颇有尾大不掉之势。然而江西禁军四分,一在南昌,一在上饶,一在吉安、一在赣州。”赵重弼给他介绍说:

“你可知官军迟迟没有从南昌出发的原因?”

“原来如此。”李丹拍拍额头:“主力都在南边,洪都(南昌)的禁军就成了都司手里唯一可用的后备军?”

“你对本省很了解啊!”这回轮到赵重弼惊奇了。

十五岁的少年多数连鄱阳在余干的南边还是北边都搞不清楚,李丹却听一耳朵就明白了官军布局的薄弱处。难道自己遇到个天才?

“嘿嘿,小子闲来无事就爱看各种舆图,纯属爱好。”李丹遮掩。

赵重弼没时间追究,接着说:“皆因广西大藤峡瑶乱正在韶州蔓延,赣州已全境戒备,抚州矿乱此起彼伏越来越令人担心。

茶陵九溪苗多次侵扰,导致吉安驻军不能轻易调动。

在此时,福建娄自时的矿军突然入赣,并企图围攻上饶,声称要在那里城建都称王。

广信军在永丰大败,已被迫退入广信、上饶固守,朝廷没多余力量去救援他们,只好令其备战死守。”

李丹认真听着,神情专注。

“目前这两座城兵力雄厚、城池坚固。唯有广信上万兵马蜂拥进城,大量粮草被调拨或损失,粮草物资便有不足。都司估计上饶可坚守半年左右,广信却只能守一、两个月。”

“所以,招募各地辅兵是为了给广信运粮?”李丹问。

“粮食自然多多益善,其它物资也很必要。”赵重弼说:“为了帮助守城,都司想把囤积在弋阳兵站里的火铳、火炮,以及相应的弹药等军需运往广信。

朝廷要让上饶和广信成为相互倚靠的坚城,磋磨娄氏锐气。同时,大军加紧完成抚州等地的进剿,再将兵力东调。”

李丹明白了,意思就是先西后东。

西边抚州没完成剿逆之前让上饶、广信两城固守,把敌人锐气磨没了,大军再回过头杀个里应外合。

“还要运火枪、火炮?那可不是饶州集结千把辅兵便能做的事。”李丹皱眉。

这些都是重武器,所有重家伙例如盔甲、粮食都是运输的难题,人扛背驮恐怕解决不了需要。

赵重弼再次欣赏地看他一眼:“三郎说对了,所以南昌已经下令,让中、北两道九府征调五千余人和上千车辆到弋阳集中,完成对两城的补给。”

“安梁公觉得事关重大,想把余干的队伍交给我带?”李丹猜测。

“不止于此。我原以为贵县上会让周都头带队,所以特来寻他,没想到他告诉我队正乃是别人,这人选我不满意,必须换成你!”

见李丹惊讶,赵重弼告诉他自己想要的人选必须武艺好、有忠义心且胆子大。

“您觉得小子够格?”李丹意识到这个活儿不简单:“敢问究竟要做什么?”

“你不仅要帮官军把补给运到广信,而且还要为官家办一件秘密的事。”

李丹心想果然,赵重弼见他脸上表情未变,更多几分欣赏,于是决定对他多说几句。

江西的禁军主力被牵制在南部动弹不得,上饶的广信军新败只能自保,待南昌官军稳住抚州后来援。

这是兵部的意见,内阁则出现两种不同声音。

以太师太傅杨仕真为首的南派官僚并不希望打烂江南,因此想尽量用招抚的方式解决或缓和,为官军争取寰转的时间。

但首辅杨缟为代表的北地官僚感到不耐烦。

自靖武三年以来各地矿乱愈演愈烈,朝廷不仅花了大笔银两,且矿山收入越来越少,严重影响了经济的繁荣发展。

故而北地官僚希望雷霆手段镇压矿乱犹盛的江西地区,所谓杀鸡儆猴。

他们赞成以各地团练为核心迅速招募五到十万军队投入作战,尽快扑灭闽赣浙交接地带的娄氏矿军。

然后再将这支队伍调往抚州、饶州等地增强那里的军队。

总之,前者赞成和为主,后者赞成打而且最好严打、快打!

“那官家支持哪头呢?”李丹问。

赵重弼没立即回答,反而问:”若是三郎来选,支持哪边?“

”哪边都不选。“李丹干脆地说。

干脆得令赵重弼意外。“为何?”他问。

关于矿监这种生物前世历史中了解不少,但据李丹了解这世的情况稍有不同。

先帝宣宗在位六年对草原三次北伐,又开拓辽东迫降女真四部,连年征战耗费银钱造成国库空虚。

新皇登基后赦天下、免当年赋税、徭役,之后又数年未有大战,使民间获得休养生息。

但靖武三年(刚开始训政后不久)黄河再次决口,威胁商京且中断漕运。

户部刚恢复元气只够维持开支,无力应对天灾后的维修和赈济,引起太皇太后震怒。

面对财政危机太皇太后却未通过朝廷,直接用中官(宦官,即太监)出任矿监、税监,希望以皇权威压迅速实现增源创收。

想法可以理解,但做法非常错误,后果更严重。

改元靖武以来经济的重启带动了商品需求,对矿产品、原材料产量和顺畅的流通渠道提出了更高要求。

活发的产业行为和市场动态理论上应该带来更多税收,错在太皇太后的做法引发了皇权与地方治权冲突,造成皇家、民间和官僚们代表的大商业主间发生争利。

加上中官依仗势力和背景多行不法,破坏和扰乱地方社会秩序,激化矛盾,贪腐横行,侵吞、滥权,甚至干预政务,引起官、民普遍不满。

这样的情景下,矿监、税监就成为盘剥地方的代名词,也给了如娄自时这样的野心家鼓动、煽动的机会。

民间为维护权益组织的各种自卫团体常被乱军叛匪吸纳,成了他们最佳的兵员池,叛匪一次次死灰复燃,各地官军疲于奔命。

李丹静静地说着,对面的赵重弼已经目光炯炯。

他从未想过一个十五岁的少年,能将多数朝臣都没看清的东西简简单单地讲到如此清楚,而且冷静、客观,不偏不倚。

即便谈到太皇太后他依然不卑不亢,沉稳得如练达老臣。

诶呀,这趟没白来,发现个人才啊!

“难得三郎看得清,那么你觉得当如何对应呢?”他问。

“大人,小子无名不敢妄议。”

“尽管说来,吾不罪汝。”

李丹想了想:“小子以为要安定地方,无碍乎文、武两道。文的方面来说,要立即停止错误做法,撤回矿监安抚民心。”

“这……,官家刚刚亲政就这么做,会不会有人说对太皇太后……。”

“大人,”李丹已经知道他要说什么:“敢问若江西的动乱持续两、三年,朝廷要耗费多少?

这样消耗的国力,又要官家用多少精力、几年的岁入才能填了窟窿?这笔帐其实好算。

再说也有稳妥的办法,大人可知明放暗收?”

“‘明放暗收’,这怎么讲?”

李丹一解释,赵重弼愣怔片刻,拍案叫好。“这是减灶法的反用。

让各地矿监、税监回京述职,回来一百个,放回八十或九十个,这样逐渐就少下去。不动声色、徐徐图之!”

“而且官家还可以选择先停哪里的矿监、税监,并趁机裁汰民愤最大、贪墨最严重者。”李丹说:

“两、三年后,实现大部皆减,余者交接给六部命内阁立法管理。到时,朝堂上的声音自然也就没了。”

赵重弼说好,然后催他继续讲。

李丹滔滔不绝,赵重弼已经示意长随取了纸笔在旁记录。

李丹认为明放暗收是第一策,第二策是将征收上来的收益拿出部分给户部而非全部留在内藏库,同时允许各地巡查御史列举矿监、税监不法事,借此平衡皇家与朝廷的关系。

第三策是命内阁限期立法,将矿监、税监职责、对口、行权和接受审计的相关办法制订、完善,官家批准法令之日即朝廷接手移交之时。

赵重弼拊掌而笑:“此计甚妙,这样内阁就会不遗余力尽快立法,而官家可以决定何时勾准法令施行。妙极了!”

第四策李丹建议对个别罪大恶极的矿监、税监财产抄没,然后部分或全部抵扣其任职地应纳赋税,以平息民愤且争取民众对官家的敬畏。

最后才说到武力问题,李丹认为就地征兵不可取,不但影响人口结构而且伤农。

但从各地现有民团或辅兵中抽选组成团练是可以的,不但吸纳闲散人员,而且可以快速集结熟悉本地的武装。

“战则为团练,散则为士民。不用朝廷花大代价养兵,便可以让本省拥有后备兵源。

团练的管带、什长可用退役老兵尤其是在巡检司内任职的巡检使、巡检和巡丁等,以彼之战力弥补团练经验不足的缺点。”

李丹这是部分参考了后世湘军、淮军的经验,但又强调其辅助和备急功能,不否定禁军的正规军作用。

天色渐晚,街上已近净街(见注释:不同于宵禁,净街于酉时即八点左右开始。主干道限制行走,如衙前街,关键地点前不可停留)时间。

茶水铺子临近打烊,赵重弼等出来走到大街上,他还觉得谈兴未减。

“能在余干遇到三郎,真大幸也!”赵重弼叹道。

李丹跟在身后半步远,他还不知道这位同知大人究竟要交给自己一个怎样的任务呢。

“有了三郎所说的这支本省团练,然后呢?你觉得各地事态可以用他们解决?”

“非也。”李丹摇头:“团练只能起到临时、应急作用,要解决各地叛军这还不够,还得有策略和方法。”

“愿闻其详。”

李丹犹豫下问长随是否找到了住处,这才知赵同知在这里等他还没来得及找店舍。带着他们往仁里客栈走,李丹回答刚才的问题。

“小子以为各地叛军除娄氏外都不可怕。因为它们很分散、没有自己的目标,不像娄氏那样提出要称号建国。

诸官军所虑者唯有娄氏!娄氏垮了,江西、福建、浙江全境安堵之日便会到来。

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先击破娄氏,打破他占据上饶的幻想。

没了士气和根据地,这些人便是孤军流民,随时可以剿灭于山中。

而娄氏骤然起事,其军中鱼龙混杂,可剿其恶邪、招安忠义。

兵部以坚城削其锐气而后歼灭的谋划并无错,不过小子更赞成软硬兼施……。”

一路说、一路走,到客栈让苏四娘号间上房,李丹未说破赵同知身份。

二人到房间内备下茶水面对面坐了,赵重弼从怀中取出一信封,双手置于桌上。

“请三郎打开一览。”

李丹打开一看先说了声:“好漂亮的王右军!”然后就不说话了,知道看完将信纸放回信封奉还,压低声音问:“赵大人,这是……?”

赵重弼点头,然后说:“你看到了?软硬兼施亦是官家的主张。恰好吾有一故人,当年在福建落在官府手中,吾以其忠义轻判纵之。

如今他已是叛军中的大将,三郎此去信州便要设法联络此人,看他有无回头的可能?”

李丹明白了,原来是让自己去接触叛军将领。

“三郎要知道,这事必须保密。”赵重弼一字一句:“你我不曾见过,你也没看过这封信。与那叛将沟通、联络皆出你自己谋断,朝廷并不知晓。”

这就是说出了事、漏了风你自己扛着,和别人无关。

深吸口气,李丹点头:“小子明白了,不过为完成任务我也有些要求,望大人恩准!”

“你说。”赵重弼微笑。

若能办成这件事,对娄氏叛军会是个极大削弱。这小子想要什么他都乐意答应,反正刀枪、甲胄这些衙门库房里有的是,又不花自己银子。

上纵横小说支持作者,看最新章节

海量好书免费读,新设备新账号立享
去App看书
第二十六章 且苦口婆心
字体
A-
A+
夜间模式
下载纵横小说App 加入书架
下载App解锁更多功能
发布或查看评论内容,请下载纵横小说App体验
福利倒计时 05 : 00
立即领取
05 :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