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纵横小说App,新人免费读7天
已抢580 %
领免费看书特权

第九章

丹青

丹青和母亲、弟弟一行三人,走过东西横跨清源小镇的不知名石桥,左边是缓缓轻快流向东去的清溪,岸上三五棵柳树随风袅袅,在惬意的春风中很快便走到了那栋作为学塾的院落。

学塾每十日休息一天,今天正赶上,所以学塾里显得空荡荡的,少了平日叽叽喳喳的热闹气氛,好在偶有不知疲倦的枝间黄鸟,嘤嘤而鸣。丹青小跑进学塾,却并不见平日坐在讲桌的端木先生,而是一位身穿灰色衣服的老先生,正提笔写字。那老先生抬头看见来人,慈爱一笑,“丹青来啦!”

丹青这才想起,这位先生正是在端木先生来之前掌教学塾的,难道端木先生已经走了?

丹青端端正正作了一揖,“黎老先生好!”

老人姓黎,是小镇土生土长的本地人,而且和丹青加同在小镇西北区,住在隔壁巷子里,所以偶尔也能见着。那片相连的几个巷子,虽是三教九流、贩夫走卒杂居的所在,却也算乡风淳朴,陈风一家居于其间,和邻里也比较和睦,家家户户也都知道这家的女主人温柔美丽,也好说话。

此时,丹青的母亲也带着儿子走了进来,那老先生便大致明白了来意,“端木先生昨日就走了,当是家中有事,去的急,我也听他说了,是你家小子要来此读书对吧,明日和丹青一起来便是了,姐弟两个也算有个照应。”

丹青的母亲点头道谢,“麻烦黎先生了!我听丹青说起那端木先生,说是学问好,又会行医,有些好奇这么个学问顶好的先生,就想来看看,没想到这么巧竟没赶上。”

老人微微颔首,“那年轻人虽然行止有些不拘一格,学问确实不错。去年冬天来的,那时我正赶上要外出,就让他暂代了塾师。对了!”老人一拍脑袋,好像突然想起什么,“他给丹青留了东西,我给你们拿去。”

丹青捧到手里,原来是一本书缝里写满了批注的《诗经》,不过和通行的又不太一样,扉页用篆体印了“端木”二字,书也比通行的厚了许多,书的后面也多了几篇关于儒家《诗经》研究的历史梳理的文章。

丹青的母亲接过书,细细抚摩书的封皮,接着又大略地翻了一遍,心里便确认了,这位端木先生正是自己所想的那位,两个家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在这世上大概要算是最深的。在这江南小镇差点和故人相逢,心中难免有些感慨。但既然确定了是这位端木先生,就一定不会有什么恶意了,也许是从一些细微处看出了丹青的与众不同,进而确认了她和卜家有关,亦或者只是觉得丹青聪明伶俐,无论如何,善意总比恶意好。

“青儿!”她很喜欢这样叫女儿。“这是端木先生留给你的书,你要用心学习。将来和先生重逢,他一定会欣慰的。”当然,以她的眼力,不会看不出这本书里甚至包含了一些儒家修行的法门。儒家圣人当年说过,读《诗经》可“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而这正是“格物致知”的开始。

与道家不同的是,儒家极为重视对书本知识的学习,因此尽管儒家只有八境,比道家境界划分已是少了一境,但其中仍然包含了“格物”“致知”两个根本算不得修行的境界,作为整个修行的基础,可见一斑。当然,儒家所说的“格物”和“致知”也并不是仅仅看书识字就可以做到的。自然、社会、世界、人生,知识何其繁多,何其复杂,而能在其中体会到一些天地间的大原则来,便可以踏上修行之路。当然也不乏有些天才对于修行一事,领悟超群,一通百通,直接跨过最低的两个境界,从第三境“诚意境”开始,只不过这样到了“修身境”的瓶颈,相对更难进入“齐家境”,凝成对修道之人最为重要的“心符”。

丹青打算今天再在学塾多待一会,因为先生曾经说过,“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虽说丹青现在还小,可求学一事,再晚也不晚,再早也不早,是一生的事。母亲很欣慰地捏了捏女儿的脸颊,被女儿不情愿地拍开,然后就带着儿子回去了。

丹青一个人坐在空荡荡的一间屋子里,能感受到外面渐渐升起的温煦,挤得空气中的寒意落荒而逃,这是春天独有的触感,偶尔向窗外张望,便是新绿入眼,耳边时时传来似乎悠远的鸟鸣,丹青觉得这大概是世间最美的一幅丹青。

梅家原本处在清源小镇东南方向的一处相对隐蔽的地方,距离小镇中心尚有几十里,素来又着意低调,几乎不与人交往,小镇也便不知附近有这么一户人家。梅清下了神梦山,便一路向北而行。因为担心,便绕过小镇,从山野间穿行,终于还是在傍晚时分赶了回来,却看见那处自己住了十年之久的院子,往常早已点起温暖灯火的院子,现在却是一片漆黑,他的心里顿时凉了半截。

因为心烦意乱,他甚至并没有注意到院子四周的一些异常,急切便要去开门,刚一开门,便有一把寒气逼人的剑刺了过来,那剑来势惊人的快,他因为神情有些恍惚,反应慢了一些,眼看就要被一剑刺中,那剑却瞬间停了下来。

“梅清?”

清冷的声音。

“曹大哥!”梅清此时回过神来,已经认出对方,正是平日里保护自己一家人的那队“羚角卫”首领,自己一向敬佩的曹大哥。

那人认出梅清后,便径自转身走向屋里,梅清也心情低落地跟着,已经预料到了不好的结果。但仍然抱有一线希望地颤声问道,“父亲和母亲还在吗?”

那曹大哥并未回答,周围的寂静仿佛冰冷漆黑的永夜一般,让人窒息,久之,他才缓缓开口,“我回来的时候,他们都已经没了气息。对不起!”冰冷的声音竟然带有一丝反常的情感波动。

“查到是谁了吗?”梅清咬牙切齿地说,强行压制内心的愤怒和悲伤。

那人声音仍是冷冷的,又恢复了毫无情感的冷冰冰状态。“那把断了的剑名叫‘玄阳’,十年前停云观一役后,天璇真人身死道消,此剑便不知所踪,而今再次出现,很可能和当年停云观活下来的人有关,这是一个线索。另外那把与之成双的‘玄阴’剑听说在北方一个儒家书院曾经现身,或许也是一条线索。羚角卫眼线遍布天下,我也会亲自去一一调查的。你打算怎么办?”

“不知道。”梅清茫然地摇头,实则心里已经打定主意,要独自去北唐境内暗中调查,不是不相信这位曹大哥,而是要担起自己应当承担的那份担子。

那位一身黑衣面色冷峻的“羚角卫”首领摇头叹息,丢下一句“保护好自己”,就消失在了暮色之中。

“娘,有人找!”

巷子里传来了丹心的声音,接着便带着一位客人进了家门。

妇人擦了擦手,从厨房出来,看见来人着一身玄色锦衣,看上去约莫四十岁左右,但自己并不认识,先朝儿子开口道,“丹心,你去巷子里玩去!”在不知对方是善意还是恶意的情况下,她选择谨慎地将儿子先支开。

丹心听话地走了出去。那人也并未阻拦。他面色不喜不悲,深沉内敛,说道,“巷里炊烟熟,良人当晚归。可惜他已经回不来了。”

妇人如遭雷击,这首诗是陈风前些年写的一首诗中的一句,眼前这人竟然知道?难道是丈夫的朋友?

妇人还未反应过来,就眼前一黑,倒了下去。

巷子里驶来一辆马车,诡异的是马车并未发出任何声响,小巷逼仄,那人驾车却游刃有余,还朝偶尔经过的居于此巷的居民嬉皮笑脸,用北方口音说道,“瞅啥,没见过大爷我这么英俊的?”

马车停在门口,他一边下车,一边抱怨道,“那小家伙已经在车上了,你非要留他们一命,岂不麻烦?”

先进门的男子并未接话,沉默着将妇人移上马车,便一起驾车消失在了暮色之中。

上纵横小说支持作者,看最新章节

海量好书免费读,新设备新账号立享
去App看书
第九章 丹青
字体
A-
A+
夜间模式
下载纵横小说App 加入书架
下载App解锁更多功能
发布或查看评论内容,请下载纵横小说App体验
福利倒计时 05 : 00
立即领取
05 :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