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纵横小说App,新人免费读7天
已抢580 %
领免费看书特权

第六十八章

金华旧事

金华府,历来为人杰地灵的俊秀之地,王侯将相富贵之家也多出自此地,世人谓之“小邹鲁”,邹鲁可是圣人之地,可见其地位之高。

金华的繁华,虽不比苏杭的名胜风景,但是也别有一番独特韵味,陈星三人经过两日的赶路,在第三日的清晨也终于到达。

金华城总是苏醒得太过于早了,似乎是昨夜喧嚣的浮尘还未来得及平定,便迎来了天亮,街道上的商铺店家的大门上似是仍有昏黄色的灯光要透出来,细看时却是晨曦的折射。街道边的卖早食的小摊点永远是人满为患,呼喊声此起彼伏,所幸那些小贩早已练就过耳不忘的神奇本领,接待着一位位食客。

天色才刚亮没多久,但是金华的街道上哪里都是人满为患,茶馆、客栈、布庄、当铺以及街道两旁的各种各样的小贩子们在沿街叫卖着,有卖古董的、胭脂水粉的、首饰的、字画的、风筝的、香囊的,分布错落却整齐划一的青石地板铺就的街道就像蜘蛛网一样覆盖到金华城的每个角落。一批又一批的人像潮水一样被风推动着活动在整个金华城,有如一个繁忙的空壳大家都在奔忙着,奔忙着各自艰难的生活……

金华城的街市上呈现一副欣欣向荣的景象,一座热闹的单拱或多拱的虹型大桥伫立在河岸上,任那湍急的水流冲击却岿然不动。桥上也是人头攒动,行人如织如蚁般密布,可以看见桥上两侧摆著许多小摊子,有卖各类杂货也有卖小点乾果的,有卖茶水的也有酒肆曲楼等等不一而足,当然这其中也肯定少不了街头卜卦算命的大仙,至于灵不灵验陈星就不得而知了。

在大桥中间的步道上也是熙来攘往的人群,有乘坐四人抬轿的,有结伴步行的,也有卖货挑担的,还有马车与运货的……

金华城这真如听闻中的一样热闹非凡,让陈星想到了曾经有幸在博物馆见到的《清明上河图》,此之空前盛况可与之一比。随后陈星三人找了处靠江边的酒家住下,自楼上凭栏而站,看向河里的往来船只,有千帆竞发百舸争流之资,感受着一阵微风拂面,陈星顿觉好不惬意。随意的点了几道菜后陈星三人便一起望着窗外,此时的窗外江河上正有一艘运粮的大船准备驶过桥洞,那艘大船上的众多船夫十此时正加紧将船帆拆卸下来,听着他们整齐的口号呼和声,陈星不由得沉浸。

再往外望去,见到那些船夫有的站在船蓬顶上,俐落的降下风帆,有的则站在船舷上使劲撑篙,还有的正奋劲的用长篙顶住桥洞的洞顶,使这大船可以随著水势通过桥洞。不多时,店小二便端着托盘跑过来道:“三位客官,你们点的菜上来咯!请慢用,有什么吩咐直接招呼便是。”

陈星倒满三杯酒对二人笑道:“方兄,宁兄满饮此杯!”

“哈哈哈,痛快,这金华城的酒水可比黄州那地方好啊!怪不得人人都想来这金华城。”方汤满饮后感叹道。

“方兄说笑了,我可是记得方兄的酒葫芦里现在还装着黄州的佳酿舍不得喝呢!”陈星打趣道。

“哦?方兄这就不对了啊!”宁采臣一听也想尝尝黄州的佳酿,立即开口说道。

几人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度过,见喝的差不多了,想到宁采臣对金华有一定了解,于是陈星对宁采臣问道:“宁兄,你是这一带之人,想必对此地颇为了解,不知可否告知一下我兰若寺的情况?”

宁采臣有些疑惑的看向陈星,方汤这时目光也看向宁采臣,希望他能够说道说道,宁采臣这才缓缓道:“兰若寺……我是这一带之人,对此倒是不怎么了解的,只知道是一所破败多年的寺庙,陈兄方兄问这个干什么?”

陈星解释道:“不瞒宁兄,我等就是为这个兰若寺而来的,具体事宜还不便说与你听,宁兄若是不知,我等只好自行打听了。”

这时,旁桌一个白发老翁问道:“这位小兄弟,你们说的可是金华城东门外十几里处荒废已久的兰若寺?”

陈星几人连忙将目光转向老翁,方汤更是直接问道:“没错没错,老伯,你可知道这兰若寺?”

老者叹息道:“唉,我在此生活了也有四十载了,对这兰若寺的事还是知道,可以与你们讲讲,但是就别想着去兰若寺了。”

陈星道:“那就多谢老伯了。”

————

这是个发生在几百年前金华城的故事:

金华城,秀坊。

七秀到了该婚配的年纪,看着身边的姐妹们一一离开秀坊找到了自己的归宿,她好生羡慕。

“听说城外的兰若寺的香火十分鼎盛,寺内的僧人们不止武艺高强,求签更是灵验,不如上山求个姻缘?”七秀心里如是想到,于是少女心性的她在第二天清晨便去登山求签。

但是七秀她来的太早了,此时的僧人们正是晨练的时间,现在都在寺前的空地上演武。

只见一位青年主持站在台阶上,表情严肃一丝不苟,给演武的弟子们纠错。

七秀透过清晨的微光仔细地看了一眼穿着袈裟的青年和尚。

“女施主,上香请稍后。”青年主持对着七秀和善的笑着道。

七秀目光死盯着他,隔了半天才笑着道:“大师,你长得真好看!”

自此以后,七秀时常上山找青年主持求签,可她改变了主意,求的每一支签皆不是姻缘。

……

佛像前的尘埃扫了又覆,诵经声歇了又来。

七秀:“大师,今年金华比舞,我们秀坊夺魁了呢!”

大师:“……”

七秀:“大师,等我买了大扇子跳舞给你看!”

大师:“……”

七秀:“兰若寺的路我比秀坊还熟悉呢!”

大师:“……”

佛理:心如止水。

“大师……”

“嗯?”

那一天,七秀红衣似火,艳若桃花。

“我要嫁人了。”

……

不知何故,持戒的僧人看到在七秀走后主持手中的佛珠散落了一地。

“阿弥陀佛。”

山中毕竟无岁月,一转眼便是几个春秋。

兰若寺的众僧们依旧每日清晨习武,然后吃饭诵经,木鱼声不曾停歇。

直到天下纷扰,战火纷飞,国将不国!

那一天,金华城的子弟兵们就要前往战场了,金华城百姓举城相送。

连秀坊的姑娘们被请来唱曲跳舞,送这些金华的子弟兵们。

“噗嗤!”一个秀坊小姑娘在上台前忍不住笑出声来。

她看向人群,低声道:“姐妹们,你们看到没,子弟兵里有好几十个大光头呢!”

“我看看!我看看!”不少姑娘纷纷侧目,然后看着一个个大和尚混迹在子弟兵中,只觉得格外突兀,忍不住笑得花枝乱颤。

“不准笑!”一个严厉的声音响起。

秀坊的坊主从屋内走出。

她拿着一把大扇子,红衣似火。

秀坊舞罢,壮士出征!众和尚站在在末,跟在队伍后头。

“喂!大师!”一个声音响起,一个和尚忍不住停下了脚步。

他看向了她,她拿着一把大扇子,刚刚在台上,她用这把大扇子跳了一支很好看的舞。

“大师,等我买了大扇子,跳舞给你看!”

几年前的这句话语,犹存于心,业障心魔!

“大师是要上阵杀敌?”她将大扇子收于身后,问道。

问完,她先忍不住咯咯笑了:“杀过人的大和尚,还是和尚吗?”

金华城皆知,早年间,兰若寺就曾有51位僧人参军入伍保家卫国,无一生还。

他是青年主持,精通佛法,自然知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道理,可看着面前红衣似火的女子心中一软,他没来由的摇了摇头。

“自然不是。”

“好!”

连年征战,战火纷飞,待天下安定后,得胜将军策马而归。

如今的他两鬓早已微白,可依旧能够看出,年轻时候定是个顶好看的人儿。

如今的金华城早已不复往日浮华,满目疮痍,断壁残垣。

哪怕举城相迎,将军却未作歇息,在城内策马扬鞭。

没人知道这位稍显面熟的将军在找什么,只有他自己知道,他已经找不到那把大扇子了。

斑驳的城门,盘踞着枯萎的老树根。将军听闻,这些年来,总有一个年纪已经不小的中年尼姑时不时的会来城门处向外张望,尼姑住在城外几十里地的兰若寺。听闻这尼姑年轻之时也曾貌美,为保全自己竟出家为尼。

只是最近啊,有一段时间没有看到了。将军策马,兰若寺的路,他比谁都要熟。

看着熟悉的寺庙,佛门的浮屠塔犹在,而此时的塔边却是一座枯骨孤坟。

他想起她经常坐下的角落,果然在浮屠塔旁边佛像前藏着的一把大扇子,只见上面写着一行行小字。

“大师,遁入空门竟是如此无趣,敲不完的木鱼,诵不完的经。”

“大师,听说你们那边打了胜战,忍不住在寺内练了练舞,也不知道你会不会生气。”

“大师,你的伽蓝寺老是下雨,我好想再看一遍洛阳城里的烟花啊。”

“大师,快来接我还俗吧,嘻嘻。”

多年后。

“师傅,什么是佛经里写的《三皈依》啊。”小和尚对老和尚道。

“所谓的三皈依,就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老和尚答道:“其实还有四皈依。”

稍顿片刻,他伸手抚摸了一下袖中的大扇子,低喃了一句,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还有皈依秀姑娘。”

嘭——!

金华城里,燃放起了漫天的烟花。

多年后的现在,那里已经荒芜一片,兰若寺也早已破败,据说有一株历经了几百年的槐树还伫立在那,是那位和尚亲手所植,引得不少痴男怨女都会在那里祈福。可是听说最近有不少男人在那里失踪,于是人们纷纷不再前往。

听完故事,老翁继续苦口婆心地道:“我不知道你们打听兰若寺干什么,但是我劝你们还是不要去兰若寺为好。”

方汤浑然不惧,正想要说话,这时陈星目光微凝,阻止方汤的开口对老翁感谢道:“多谢老伯你的提醒,心意在下心领了,但在下有要去的理由。”

“唉,年轻人呐!”老翁知道劝不过,只能无奈叹息一声。

陈星心中细想,据《聊斋志异》一书的描写和系统的提示来看,此界阴间的入口多半在此,早点想办法混入进去了解情况也对自己获取地府本源有所帮助,想到此陈星目光幽幽的看向窗外。

上纵横小说支持作者,看最新章节

海量好书免费读,新设备新账号立享
去App看书
第六十八章 金华旧事
字体
A-
A+
夜间模式
下载纵横小说App 加入书架
下载App解锁更多功能
发布或查看评论内容,请下载纵横小说App体验
福利倒计时 05 : 00
立即领取
05 :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