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演义
甄氏初期嫁与袁绍次子袁熙,袁熙带兵出外征战,留下甄氏独身照顾婆婆,袁氏败亡后,曹操之子曹丕见其美艳动人,便纳为己有。黄初年间,魏文帝曹丕新纳的宠妾郭后栽赃甄后,诬陷她埋木偶诅咒文帝。文帝曹丕大怒,将甄后赐死。
洛神传说
她是天神伏羲的小女儿,长的非常美丽,可是,身体不是很好,因此伏羲不喜欢她。一日,她来到洛水之滨,河伯倾于她的美貌,向她求爱。而她眼见夕阳之下,洛水波光粼粼,十分美丽,于是投向洛水,在洛水为神,称为洛神。
还有一说宓妃即为嫦娥:[七十二朝四书人物演义]交代:嫦娥原来是黄河河神河伯的新娶夫人,是宓国之女,名为宓妃(即洛嫔),小字嫦娥,后来,河伯新妇嫦娥改嫁羿,河伯索要,被羿射杀。
《淮南子》中记载,伏羲氏之女洛神嫁于河伯为妻,但河伯不贤,与水族女神私通,洛神与后羿情深。河伯与后羿大战于天庭,天帝震怒,将洛神贬落凡间......洛神转世之后,为美女甄宓,曹操攻下邺城之后,将甄宓一家接入司空府,奉作上宾。曹子建、曹子桓即曹丕两人同时钟情甄宓,最后,两人由好兄弟变成大仇人。种种因素之下,丕登上帝位,甄宓为后,另外丕又娶郭儇为妃,郭儇不甘为妃,于是同司马懿设计害死甄宓。另一方面,植与甄宓两厢情阅,甄后逝后数年,植在洛水之滨又见甄宓......
《太平广记》卷三百三十一《萧旷》篇和《类书》卷三十二《传奇》篇,都记述着萧旷与洛神女艳遇一节。洛神女说:“妾,即甄后也……妾为慕陈思王之才调,文帝怒而幽死。后精魂遇于洛水之上,叙其冕抑。因感而赋之。”
曹植在《洛神赋》中这样写她的姿态:“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蓉出渌波。”真是形象鲜明,色彩艳丽,令人目不暇接。
李商隐在他的诗作之中,曾经多次引用到曹植感甄的情节,甚至说:“君王不得为天下,半为当时赋洛神。”
柏杨之说
《柏杨品三国》: 三国里面最工于心计的绝色美女:甄洛
初嫁袁熙
甄洛是中国历史上最工于心计的美女之一,拥有传奇的身世和结局。她是中山无极(河北无极)人,东汉王朝宰相(太保)甄邯的后裔。父亲甄逸,担任过上蔡(河南上蔡)县长(县令),生有三男五女。三男的顺序是甄豫、甄俨、甄尧。五女的顺序是:甄姜、甄脱、甄道、甄荣、甄洛。甄洛是甄家最幼的女儿。史书上对甄洛,闹出来不少鬼话。她生于182年,生时大概太过于仓促,天上神仙没来得及表演,所以直延到生了之后,才开始忙碌。小甄洛睡到摇篮里,小腿乱踢,有时候把小棉被踢掉,露出肚皮。这本是一件平常的事,但她的家人却仿佛看见,冥冥中似乎有人牵起锦衣,给她盖上,于是大为惊奇。更惊奇的是,甄洛三岁时,父亲去世,铁嘴大学堂相面学博士刘良,应邀到甄家,为甄家子女看相,他看了其他的人,都不开口,等看到甄洛,不禁脱帽,说:“这个女孩,贵不可言。”甄洛果然贵不可言,从小就与众不同。八岁时,正是小学堂二年级蹦蹦跳跳、爬高爬低的顽皮年龄,有一天,门外锣鼓喧天玩马戏,姐姐们兴高采烈地跑到阁楼上去看,只有甄洛不跟着跑。姐姐们大惑不解,问她为什么,她说:“这种抛头露面的事,岂是我们好人家女儿做的呢?”姐姐们听了目瞪口呆。九岁时,就喜欢读书,在那时,正是“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兴旺时代,而这个“才”,专指读书。儒家学派的“大儒”们认为,女子们最崇高的道德行为,就是不读书不识字,必须这样,对大男人沙文主义,才不产生反抗思想;即令产生反抗思想,也没有反抗能力。所以当甄洛向哥哥索取笔墨纸砚,要学习写字的时候,哥哥们吃惊地说:“你这个娃儿,应该学针线才对。偏去写字读书,怎么,打算当女博士呀。”
中国古代“博士”,跟二十世纪的“打狗脱”不同。古代“博士”,有时专指大学堂教习,有时泛指一些饱学之士,有时还指茶馆酒楼跑堂的。二世纪最后十年的九十年代,正是东汉王朝末年,天下大乱,到处饥馑,小民们不得不卖掉家产和珍藏的金银财宝,换取果腹的粮食。甄家是富家,就借机会用低价大量收购。年才十岁的甄洛,对母亲说:“现在不是太平盛世啦,兵马四起,饥民逐渐增多,社会秩序已无法维持,而我们却大量买入稀世宝物。古人云:‘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势必引起别人的杀机。况且人人贫寒饥乏,我们一家在怒涛骇浪中,岂能独存?依女儿之见,最好是动用仓库里的存粮,救济亲戚朋友和左右邻居,广结善缘,一旦有变,可能避免灾难。”
十岁的女孩有如此洞察人生的见解,令人佩服。但也正因为太洞察人生啦,柏杨便不相信会出自一个十岁女孩之口,因为她没有经过艰难的人生历程,所以应纳入鬼话之列,属于“异于群儿”类型。史书上说她的家人听啦,大梦初醒,采纳了她的建议。她大哥甄豫很早死了,甄洛十四岁时,二哥甄俨也死了,姑嫂间感情最好,她就跟二位寡嫂同住,照抚侄儿们,无微不至。这些事使这位美女的聪明贤淑品德,传播乡里。
读者一定还记得袁绍,他给全国武装部队总司令(大将军)何进出馊主意,引董卓向首都洛阳进兵,用以胁迫皇太后何灵思的脓包,在董卓控制了朝政之后,逃之夭夭。他袭取冀州(河北中部南部),当了冀州特级州长(牧),管辖黄河以北大平原上所有的州,拥有当时全中国最强大的军事力量——比手中掌握着皇帝(刘协)的曹操,还要强大。他正在招兵买马,跟曹操对抗。曹操以东汉王朝宰相立场,指谪袁绍是逞兵作乱的叛徒;袁绍以勤王义师的立场,指谪曹操是欺君罔上的奸贼。双方严阵对峙,战事随时可以爆发。在战争胜负未揭晓前,谁都不敢预料鹿死谁手。不过袁绍兵强将广的声势,使人有深刻印象,一致认为袁绍成功的可能性最大。
袁绍有三个儿子,老大袁谭,老二袁熙,老三袁尚。袁绍不断听人提起甄洛的美貌和贤淑,更听人说她自幼种种大贵异象,就娶给老二袁熙为妻。
邺城陷落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袁绍家也不例外,老三袁尚是袁绍继室妻子刘夫人所生,她唯一的愿望就是让袁尚当袁绍的世子。问题是,宗法制度下,“废嫡立庶”,是一项禁忌,太多的宫廷惨剧,都由“夺嫡”而起,汉高祖的戚姬因夺嫡失败,而身遭“人猪”惨刑,恁凭谁想起来都会冒汗。袁绍也知道事情严重,不敢冒然宣布。于是他采取渐进手段,任命老大袁谭去青州(山东省临淄县)当州长(刺史),智囊之一的沮授建议说:“元帅呀,请听一个故事,野地里发现一只狡免,几万人追逐,等到有一个人捉住啦,大家就都停止行动。这是为什么?为的是所有权已定,名份已定故也。袁谭是你老人家的大儿子,而且是嫡长子,天经地义的应该是你的合法继承人,如果把他放逐到两百公里外的青州,恐怕是祸不是福。”袁绍却说:“你怎么往这上面胡思乱想?我只是教孩子们各自治理一州,考察他们的能力罢了。”为了表示确实是这个意思,接着派老二袁熙,也就是甄洛的丈夫,去四百五十公里外的幽州(北平市)当州长(刺史)。袁熙走马上任,留下妻子甄洛,在邺城(河北省临漳县)陪伴婆婆刘夫人。当时习惯如此,婆婆比丈夫重要,不能随往。史书上虽没有他们夫妻离别的记载,但缠绵悱恻,难舍难分,应不在话下。 然而,轮到老三袁尚,袁绍却不再把他派出去,而留在邺城。事情发展到此,已很明白,袁绍要老三当他的接班人矣!兄长在外,各据州郡,握有重兵,小弟的座位怎能坐得稳呢。袁绍的智慧连十岁的甄洛都不如,他从前给何进出馊主意,害了何进;现在给自己出馊主意,害了自己。200年,袁绍跟曹操间的战事爆发,在官渡(河南省中牟县)会战,袁绍全军覆没,狼狈逃回邺城(河北省临漳县),又气又悲,一病不起,拖到202年,便去世了。袁绍一死,老三袁尚先生立刻坐上冀州(河北省临漳县)特级州长(牧)的宝坐,发号施令。于是,在意料中的,内斗开始。老大袁谭率大军进屯黎阳(河南省浚县),向袁尚要求增派部队,扬言用以抵抗曹操。袁尚不是傻子,怎肯派兵出去教老大吃掉,转过来反攻自己耶?当然拒绝。
袁谭阴谋失败,就在203年初,大举进攻邺城。想不到他跟他父亲一样不成才,竟被袁尚大军杀了个落花流水,只好放弃黎阳,退守平原(山东省平原县)。老三袁尚认为应该斩草除根,歼灭大哥的时机已经成熟,用大军团团围住,强行攻城,陷落就在旦夕。
袁谭现在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城破被擒,死于弟弟之手。一是认贼作父,向仇人曹操投降。他选择第二条路,派遣专使到首都许州(河南省许昌县),请曹操救援。曹操大喜过望。如果袁家兄弟团结无间,他们所属的广大河北平原,包括现在的河北、山东、山西三省,短期内不可能征服。现在袁家兄弟内斗,而且内斗到要引外兵入援的程度,是天亡要袁氏一族的。此时不取,是违天也。
204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攻击邺城。袁尚急撤围还救,与曹操的大军决战,他当然不是对手,霎时崩溃,袁尚只好逃向幽州,投奔老二袁熙。
后来,老大袁谭不久又叛离曹操,跟曹操大军会战时阵亡。曹操继续进军幽州(北平市),老二袁熙,老三袁尚抵挡不住,奔城逃亡,投奔辽东郡(辽宁省辽阳县)郡长(太守)公孙康。公孙康把兄弟二人的头砍下来,献给曹操,了却一桩公案。
写到这里,感慨系之。人人都知团结好,人人都知团结妙,可是却偏偏不能团结,非聪明不够,而是团结不易。团结有团结之道,必须同时站在合情合理的平等基础上,你让一寸,我让一尺,或我让一寸,你让一尺。如果非要对手彻头彻尾投降屈膝,才算团结,恐怕是团结不了。袁尚坐上他不该坐的座位,已先破坏了团结的基础。在击败大哥之余,还要赶尽杀绝,不肯怀之柔之,逼他走上绝路,更杜绝了团结的唯一契机。团结是一种艺术,没有高度政治修养的人,只会伤害团结,不能相互团结。
曹操的大军以征服者的姿态,进入邺城(河北省临漳县),纵兵大掠,幸亏曹操念及跟袁绍多年老友,下令对袁家不得有任何侵犯,这才保住袁家没有受到灭顶之灾。可是,当曹操的儿子曹丕,手提利剑,闯入袁绍官邸时,袁绍那位惹下滔天大祸的妻子刘夫人,还有甄洛,吓得紧紧的抱在一起,哭成一团。
美貌的威力
依照父亲曹操跟袁绍的关系,曹丕应称呼刘夫人“伯母”的,可是时换星移,现在身份不同。曹丕是以征服者的身份出现。刘夫人用双手怜惜的护着甄洛,眼睛充满恐惧。曹丕问道:“这位夫人是谁呀?”刘夫人紧张地说:“她是我的媳妇。”曹丕说:“教她抬头瞧瞧。”这句话既轻浮又傲慢,不像是对贵夫人说的,而像是对妓 女说的。刘老娘虽然不是滋味,但怎敢计较,赶快把媳妇的头捧起来,让曹丕看看。曹丕撩起她的秀发,用手帕为她拭去泪痕,那年甄洛才二十一岁,牡丹初放,像一颗光艳的明星,照得曹丕刹那间一佛出世,二佛升天,刚才那股随时要剑起头落的凶狠之气,不知道跑到哪里去啦,只听当啷一声,利剑掉到地上。神魂颠倒了半晌,说了些赞美安慰的话,晕晕忽忽,起身告辞。临走时告诉警卫,要他们严密保护。其实这吩咐是多余的,他们既奉曹操命令于先,又看他丑态毕露于后,谁还敢不尽忠职守呢。刘夫人这才喘一口气说:“放心吧,我们不会死了。”英雄难过美人关,这正是一幅绝妙的油画:一位伏在老太婆膝上的美女,被老夫人双手捧头,脸上流着泪,诚惶诚恐,向站在身旁,一位全副武装,杀气腾腾的青年凝望,那青年已举起的利剑却忽然脱手坠地。咦,女人的美貌真能办到千军万马都办不到的事。曹操听到禀报后,就把甄洛迎接过来,作为曹丕的妻子。她过门之后,先后生下一男一女。男孩名曹睿,女孩名字没有记载,但在稍后建立的曹魏帝国里,被封东乡公主。
甄洛不但漂亮绝伦,更聪明绝伦,她知道她的身世畸零,有很严重的缺陷,容易受人攻击,盖她不但是曹家仇人之媳,而且是再嫁之妇,几乎没有资格跟曹丕其他小妾竞争,唯一支持自己的是自身的美貌。可是,哪个小老婆不美貌如天仙呢?必须除了美貌之外,再寻觅更强大的后台。于是,她在曹丕的母亲卞夫人身上下功夫。211年,曹操率军西征,进击凉州(甘肃省武威县)民兵首领马超,卞夫人随行。曹丕跟甄洛留下来镇守邺城(河北省临漳县)。卞夫人中途害病,在孟津(河南省孟津县)休养。甄洛虽小小年纪,却立刻掌握这个展示她“纯孝”的机会,要求亲自前往侍奉汤药。邺城距孟津直线三百七十公里,中间又隔一条黄河,军情惨急,当然不允许她去。史书说她就“日夜泣涕”,痛不欲生。这可苦了左右侍候她的一些人,后来听说卞夫人病好了,急急禀报,甄洛拒不相信,说:“从前夫人在家,身体偶尔不舒服,总要拖一段时间。而今刚害病就痊愈,不可能有这么快,你们不过怕我过度担心,空言安慰我罢了。”直到卞夫人写信回来,她才转悲为喜。次年(212年),大军班师,甄洛迎接卞夫人,还没有看见人,只望见了轿子,就流下眼泪。她的孝心和诚恳,使卞夫人左右的人,都深深感动,卞夫人也泣着泪,说:“你说我这次害病定跟从前一样,要相当时间。可是我这次只不过一场小风寒,十几天就好了,你可看看我的气色呀。”然后感叹说:“她真是孝顺的媳妇。”
四年后的216年,曹操再率大军南下,进击孙权,一家大小都随军出发,包括卞夫人、曹丕,孙儿曹睿、孙女东乡公主(那时候还不是公主)。偏偏甄洛有病,只好独自留在邺城。次年(二一六),大军班师,卞夫人看见甄洛又白又嫩,容光焕发,诧曰:“你跟两个小孩子要分离了这么久日子,难道不思念他们呀,看你这般丰润,好象没事人一样,这可怪了。”甄洛笑着说:“他们随着奶奶,我还担心什么呢?”这话听到卞夫人耳朵里,当然舒服。
从这一连串小故事,可看出甄洛用尽心机,刻意的在家庭中为自己树立形象。
220年,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年,无数重要的政治大事,同时在这一年发生。曹操在洛阳逝世,做儿子的曹丕,迫不及待的把东汉王朝第十四任,也是最后一任皇帝,已四十一岁的刘协,赶下宝座。一百九十六年之久的东汉王朝,就这样的静悄悄结束,没有引起任何涟漪。曹丕坐上龙墩后,称他建立的政权是曹魏帝国——不称它为曹魏王朝的原因,是它并没有能控制全中国,它所控制的地区只限于长江以北的北中国地区。在长江上游现在的四川省,刘备先生建立蜀汉帝国。在长江以南,孙权先生也接着建立东吴帝国。中国分裂成三个国家。大统一时代结束,三国时代开始。
死后之辱
曹丕既成了皇帝,当然乐不可支,而更乐不可支的,还有甄洛,以她跟丈夫的恩爱,和婆母卞夫人对他的印象,皇后宝座,她自信非她莫属。 然而,曹丕却没有行动。
稍为有点人生嗅觉的人,都会嗅出事情有点不对劲。事实上正是如此,在薄海腾欢,万民称庆,歌颂改朝换代的升平外貌之下,一场宫廷夺床斗争,突然白热化,而甄洛一开始就处于不利地位。
首先,当曹丕在洛阳,夺取东汉王朝政权,自建帝国时,邺城在洛阳东北三百公里之外。古人云:“见面三分情。”厮守在一起还有进言或示意的可能,对于阴谋或中伤,也有阻止或解释的机会。而现在甄洛远在天涯,无论多么离谱的小报告,她都没有分辨余地。
更可怕的是,古中国是多妻制的,甄洛仅是曹丕的老婆之一,史书上可查考出来的,那时曹丕至少已有六位妻子:甄洛、郭女王,李贵人,阴贵人,跟亡国 之君东汉王朝最后一任皇帝刘协的两位女儿。李、阴以及两位刘姓女儿,地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郭女王。老爹曹操晚年要指定合法继承人(世子)时,儿子们之间曾发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节目,最后曹丕获胜,其中一部分功劳,得力于郭女王的谋略。而曹丕在夺取政权时,郭女王跟在身旁,说明郭女王第一回合已占绝对优势。曹丕让皇后宝座虚悬,迟迟不决定人选,对甄洛来讲,她应该警觉到已亮了红灯。如果要她当皇后的话,早宣布了。所以没有宣布,正是另外有人——那就是郭女王,她已经十拿九稳,只多了甄洛挡住她的路。
郭女王用了什么恶毒手段,我们不知道。《三国演义》上说,她跟摇尾系统张韬合谋,由张韬先生出面,义正词严的检举在邺城宫里,掘出甄洛所埋葬的木偶,木偶上写着曹丕的生辰八字。读者对大闹西汉王朝的一些“巫蛊”事件,一定还有印象,现在重新出现。曹丕听啦,“大怒”。《三国志》比较含蓄,只说甄洛因为不能马上当皇后,口有怨言,曹丕听啦,“大怒”。
两件事都有可能,“诬以谋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拿手的合法屠杀,甄洛温柔机警的性格,不可能口出怨言——她了解当时妇女的地位,更了解自己是再嫁之身,她很能克制自己,所以史书上特别强调她从不忌妒。但人性的变数太多,面临选后的重要关头,也可能忍不住失望和抱怨。问题是,即令失望抱怨,也不致激起丈夫的杀机。何况我们压根儿不相信她会形诸颜色。不过,只要小报告坚持她“有怨言”,她就非“有怨言”不可,有郭女王在,甄洛注定要死。反正不管怎么吧,曹丕既然“大怒”,就忘了昔日“痴立落剑”的恩情,立刻派出专使,逼甄洛服毒自杀。
曹丕是220年十月当上皇帝的,翌年(221年)六月,就把甄洛处死。甄洛在九个月中,经过狂欢、失望、疑惧等等折磨,但她绝想不到最后站在她面前的竟是丈夫派来的杀手。然而郭女王仍恐惧她死后向阎罗王控告,所以下令把甄洛中毒的尸体,特别处置,头发披到脸上,用糠塞住她生前动人心魄的樱桃小口。盖教她的灵魂,既无脸见人,又有口难言。
写到这里,再介绍一篇关于甄洛之死的记载,内容恰恰相反。《魏书》曰:
“有司(有关单位)奏建长秋宫(娶皇后),帝(曹丕)玺书迎后(甄洛)诣行在(皇帝住的地方),后(甄洛)上表曰:‘妾闻先代之兴,所以飨国久长,垂祚后嗣,无不由后妃焉。故必慎选其人,以兴内教。今践阼之初(刚当上皇帝),诚宜登进贤淑,统理六宫。妾自省愚陋,不任粢盛之事,加以寝疾,敢守微志。’玺书三至,而后(甄洛)三让,言甚恳切,时盛暑,帝(曹丕)欲须秋凉,乃更迎后(甄洛)。会后(甄洛)疾遂笃,夏六月丁卯,崩于邺(河北省临漳县),帝(曹丕)哀痛咨嗟,策赠皇后玺绶。”
一个史学家把一场血淋淋的谋杀,妻子惨死,丈夫翻脸下手,另一个女人在旁帮凶,竟形容得象诗一样的美丽。丈夫多么恩重如山呀,再三再四迎迓;妻子多么敦厚呀,硬要推辞,而且即时的寿终正寝;帮凶却根本没有出现。中国竟有这种无耻的高级知识分子,以为一支笔就可以把丑恶化成圣洁,真是中国人的羞辱,未免太低估中国人的智慧了。
相关作品
甄氏在古代和现代的不少创作中均有出现,包括戏曲、小说、电视剧、电脑游戏等。部分是根据甄氏和曹植恋爱的传说改编,亦有其他题材,但这些作品的甄氏都是绝世美女。
戏剧作品
越剧《曹植与甄洛》(单仰萍饰 甄洛)
粤剧《洛神》(芳艳芬饰 甄宓)
舞剧《水月洛神》 (唐诗逸饰 甄宓)
歌仔戏
歌仔戏《金缕歌》(叶青饰 甄宓)
歌仔戏《洛神》(司马玉娇饰 甄宓)
小说作品
小说《洛神》(南宫搏著)
小说《洛神》(胡晓明、胡晓辉著)
小说《洛神(美人吟)》(夏雪缘著)
电视剧
电视歌仔戏《洛神》(冯宝宝饰 甄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