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纵横小说App,新人免费读7天
已抢580 %
领免费看书特权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于是汉王又拍了拍手,不久一个身穿白衫、手捧金盘的少女便来到了帐中。看清那少女的面容中,朱云怡、郁且狂、竹沥姑姑等人再次吃了一惊。那少女身量苗条、容颜秀丽,正是郁且痕曾经安插在朱云怡身边的眼线白芷。

见白芷竟公然出现在此处,郁且狂和朱云怡主仆都觉得十分意外。想到当初白芷害得朱云怡吃了不少苦头,朱砂便忍不住想要上前把她劈头盖脸地骂一顿。好在朱云怡此刻还不想与汉王翻脸,便朝朱砂摇了摇头,示意她不要冲动。

于是朱砂也只好忍住心中的怒火,乖乖退到了朱云怡身后。

朱云怡毕竟是白芷的旧主,当初又对她不错,因此见到曾经的主子时,白芷不免有些愧疚,始终不敢与朱云怡有眼神对视。她快速地来到餐桌旁,恭敬地把手里的金盘递给了汉王。

这时朱云怡等人才注意到金盘里竟盛满了硕大的荔枝,那些荔枝外表鲜红、硕大饱满,表皮上还挂着晶莹剔透的露水,显然还极为新鲜。然而荔枝产自南方,北方由于气候不适,并不适合荔枝生长,更别说干旱少雨的塞外草原了。皇帝没想到竟能在榆木川见到新鲜荔枝,便奇道:“荔枝长于南国,并不产于北方。据说当年杨贵妃酷爱此果,奈何长安并无荔枝,因此唐玄宗便派人专设驿道,从蜀地快马加鞭将荔枝运往长安,因此才有杜牧‘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的诗篇。与长安相比,榆木川的位置更北,降水也更为稀少。老二,你是如何在此草原腹地得到这珍贵的荔枝的?”

汉王甚是得意,他摆了摆手,示意白芷退到一旁,然后亲手给皇帝剥了荔枝,笑着说道:“烦请父皇先尝一颗,看看味道如何。”

皇帝接过了汉王递过来的荔枝,只见果肉晶莹剔透,宛如上等水晶,便将之送到了嘴里。刚一入口,便觉甘甜无比、回味无穷。

一旁的汉王趁机又给他剥了一颗,同时还不忘笑道:“父皇,您适才所食荔枝名唤水晶丸,又叫糯米糍,味极清甜、肉多核小,乃岭南荔枝的精品。儿臣现在剥的这颗名叫妃子笑,果肉晶莹剔透,食之爽口多zhi(汁)。传闻当年杨贵妃极爱这个品种的荔枝,唐玄宗为博美人一笑,便让手下快马加鞭送此荔枝入宫,即后世广为流传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也正因此,该品种的荔枝便有了‘妃子笑’之名。然而即便杨贵妃美得闭月羞花,也不过是个徒有其表、空有美貌的深宫后妃,自然不可与戎马一生、励精图治的父皇同日而语。如今这荔枝若能博得您老人家一笑,便是它的无上荣光,今后即该改名‘天子笑’了。”

说完话后,汉王便得意地哈哈大笑起来。他本以为自己的一番话会逗得皇帝大笑,谁知除了他外,营帐中的每个人都敛声屏气,皇帝亦铁青着脸,丝毫不见欢愉之色。

这让汉王尴尬不已,于是他不由得在心底暗暗骂道:“老匹夫喜怒无常,真够难伺候的。”

虽然在心底暗骂皇帝,但表面上为了缓和尴尬,汉王又继续给皇帝剥了一颗荔枝,然后赔笑道:“这是白糖罂,爽脆清甜,口感丝毫不亚于水晶丸和妃子笑,父皇快尝尝!”

皇帝没有接过那颗白糖罂,而是反问汉王:“这些荔枝都是从南方运来的?”

“准确的说是岭南!”汉王尴尬地放下了手中剥好的荔枝,恭敬又自豪地答道:“岭南、巴蜀、云南等地均产荔枝,但儿臣最爱的还是岭南荔枝,觉得岭南的荔枝最美味。当年苏东坡被贬两广,在湿热烟瘴之地非但没有消沉,反而被那里的荔枝俘获心意,最终写下来‘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千古佳句。儿臣心想父皇尚在病中,草原之中又没有什么新鲜可口的瓜果菜蔬,既然此时正是盛夏,南方荔枝成熟之时,便想着用这几个长于岭南的果子逗父皇一笑。想来能让大文豪东坡先生魂牵梦萦、不惜上火也要日啖三百颗的岭南荔枝,几百年后也能让大明天子开怀一笑吧。父皇为江山社稷和我们这些不肖子孙操劳一生,只要能让您老人家开心,儿臣……儿臣即便赴汤蹈火也在所不惜。”

说到这里时,汉王又“动情”地流下了眼泪。

朱云怡知道父亲最终感情,因此打感情牌可谓屡试不爽。果然听了汉王的话后,皇帝便让他把那颗剥了壳的白糖罂荔枝递给了自己,然后将之送到了嘴里。

吃完那颗荔枝后,皇帝便对汉王说道:“荔枝虽好,吃多了却也容易上火。医家有言:食不过三,即便再怎么美味也不能沉迷其中。”

汉王不明白皇帝为何会说这样的话,但又不敢直接询问,因此只好不停地点头,同时赔笑道:“父皇所言甚是!”

皇帝摆了摆手,对朱云怡、太子等人说道:“茫茫草原之中,这岭南荔枝甚是难得,你们也都坐下来陪朕用些吧。”说完他又指了指桌上的菜品,以极其认真的语气续道:“这九道菜涵盖八大菜系,极为丰富,又有金黄可口、肥瘦相间的北jing(京)烤鸭,朕一个人也吃不了这么多。想当年年幼之时,太祖、孝慈高皇后常教导朕说创业不易,因此子孙后代万不可忘了‘勤俭持家’这四个字。魏国公也常耳提面命,苦口婆心教诲朕和皇后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当时朕不当家不知柴米贵,直到登上至尊之位后才知太祖、孝慈高皇后和魏国公所言何其正确。如今朕的胃口不好,老二又准备了这一大桌子菜,若是倒了也怪是可惜,恰好你们都还饿着肚子,不如便陪朕一同用膳吧。”

既然皇帝吩咐了,太子、汉王、赵王、朱瞻基和朱云怡便坐了下来。

皇帝看了看站着的太子妃和赵王妃,和蔼地说道:“老大媳妇,老三媳妇,你们也坐下吧!今日便当是家宴,没有那么多的规规矩矩,也不必忌讳公媳之别、男女之分。这些年老大媳妇兢兢业业,把后宫打理得井井有条;老三媳妇对老三一往情深、包容有加,这些朕都看在眼里。”

于是太子妃和赵王妃分别谢了恩,然后都坐在了丈夫身边。

见皇帝夸奖太子妃,汉王不禁心生不悦。他知大嫂外柔内刚、精明能干,朝中上下、宫里宫外都对她称赞有加。虽是女流之辈,但她既是太子的贤内助,更是这位东宫储君的好军师,连一向自负的汉王都对她忌惮不已。他们夫妻同气连枝,皇帝夸奖太子妃,自然是在为太子助威,这让他如何不眼红嫉妒?然而他怕败了皇帝的兴趣,届时难免引起皇帝不悦,因此也不敢在皇帝面前表现出自己的不甘与嫉妒。

见英国公和永春侯还站在一旁,皇帝又笑着对他们说道:“哥哥,妹夫,你们是朕出生入死的战友,与朕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同时又是朕的至亲,血浓于水、情谊非常,难道还不肯赏脸坐下来吃顿饭吗?”

英国公张辅乃张贵妃之兄,这些年后宫嫔妃凋零,只有张氏稳坐贵妃之位,乃是当之无愧的后宫第一人。她虽非皇后,但也贵为贵妃,位份仅次于皇后,在后宫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因此英国公也算是皇帝的大舅哥。而随汉王前来的永春侯王宁则娶了太祖的六公主怀庆公主为妻,怀庆公主虽然不是马皇后所生,但也是太祖之女,是皇帝同父异母的妹妹。当年靖难之役时,英国公父子浴血沙场,多次救了皇帝之命,前英国公张玉甚至因此丧命,而身在朝廷的永春侯王宁则偷偷将朝中机密传送给尚是燕王的皇帝,甚至因此被建文帝下狱。永乐年间两人又屡立战功,因此他们不但皇帝血浓于水的亲人,更是其劳苦功高的同袍,皇帝也格外器重他们,故而才会请他们与自己一家人共用晚膳。

谢完恩后,两人便同时坐下了。

这时皇帝又瞥见了站在赵王身后的郁且狂,他本想和他说几句话,甚至有过邀他同坐的想法,但想了想后还是忍住了。

等永春侯坐下后,朱云怡便着意看了他一眼。若是换作平时,一向落落大方的他定会和蔼地朝朱云怡一笑,然而此刻他却一直在躲避朱云怡这个晚辈的目光,也始终不敢与英国公有眼神对视。

赵王、赵王妃和郁且狂也注意到了他躲躲闪闪的眼神,便立马猜到昨晚王子都之事定与他脱不了干系。

等所有人都坐好后,皇帝特意给英国公和永春侯分别夹了一块烧鹅,然后十分认真地说道:“哥哥,妹夫,今日咱们只谈亲情,不论君臣,朕之所以能够创下这永乐盛世,离不开两位的倾力相助,朕着实感激不尽。倘若有朝一日朕先走了,希望两位能放下成见,全力辅佐新君,如此朕便死而无憾了。”

英国公和永春侯急忙站了起来,说了些职责所在,不敢居功之类的话,又都劝皇帝放宽心,说皇帝万岁,岂能先自己而去,让他千万不要多想。

皇帝知道他们是在宽慰自己,便苦笑了一声。处于对二人的尊重,又让太子夫妇、汉王、赵王夫妇和皇太孙分别敬了他们一杯酒。

太子一家、赵王夫妇和朱瞻基虽与永春侯政见不合,但一来念他是长辈,二来也因为他确实为皇帝付出了许多,因此都虚心且恭敬地向他敬酒。而英国公虽是汉王的政敌,但汉王素来敬重英雄,同时张家父子居功至伟,他也打心底佩服英国公的能力,因此也恭敬地向其敬酒。

当朱云怡等人向永春侯敬酒时,永春侯依旧不敢与他们对视。

席间皇帝的胃口似乎不是很好,除了对那道开水白菜情有独钟外,他唯一尝了几口的另一道菜就是北jing(京)烤鸭,至于其它那八道菜,他一直没有动筷,也没再吃从岭南运来的荔枝。

等到黄昏之时,晚宴也结束了。漱完口后,皇帝便对太子说道:“老大,明天的晚膳该轮到你来准备了。”

太子表面应了下来,内心深处却十分着急——毕竟汉王今日的晚膳做得十分出色,不仅准备得格外用心,最终做出来的菜品亦十分可口。有这样的珠玉在前,一向十指不沾阳春水的他面临的压力自然可想而知。

上纵横小说支持作者,看最新章节

海量好书免费读,新设备新账号立享
去App看书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字体
A-
20
A+
夜间模式
下载纵横小说App 加入书架
下载App解锁更多功能
发布或查看评论内容,请下载纵横小说App体验
福利倒计时 05 : 00
立即领取
05 :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