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他刚才的理论是狂妄,那么这句话,就是狂到了没边!
“你!”唐毅气得差点笑出来,“小子,你知不知道你在说什么?一周?你连Python的基础语法都未必懂吧!”
就连方建国,也皱起了眉头,觉得这个年轻人是不是有些过于自信,甚至到了自负的地步了。“年轻人,自信是好事,但好高骛远,要不得。”
“方教授,各位师兄师姐,”吴铭环视了一圈众人,语气依旧是那样的平静,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我不是在说大话。一周之后,如果我不能理解并参与到实验室任何一个核心项目的研究中,不用任何人说,我自己走。”
这番话,掷地有声,充满了破釜沉舟的决绝和强大的自信。
方建国看着他,沉默了足足半分钟。最终,他仿佛下定了某种决心,重重地点了点头。
“好!我信你一次!就一周!”
“今天的课就到这里。”方建国挥了挥手,结束了这场充满了戏剧性的见面。他对唐毅等人说道:“你们把最近手头上几个项目的资料,都给吴铭同学开放权限,让他自己看。”
“老师,这不合规矩吧?那些可都是核心机密!”李开云急忙反对。
“我是这里的负责人,我说的,就是规矩!”方建国不容置疑地说道,“做学问,要有点开放和包容的气度!别总像个守财奴一样,抱着自己那点东西不放!”
他又转向那个从始至终没怎么说话的张剑。
“张剑,你带吴铭同学去熟悉一下环境,给他安排一个工作台。”
“……是,老师。”张剑有些不情愿地应了一声。
方建国交代完,便背着手,脚步都轻快了几分,哼着小曲离开了,显然心情极好。
他一走,唐毅等人立刻围了上来,看着吴铭的眼神,充满了敌意。
“小子,别以为得了老师几句夸奖,就能在这里站稳脚跟。”唐毅压低了声音,用只有他们几人能听到的音量警告道,“一周后,我看你怎么收场!”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就知道了。”吴-a淡淡地回了一句,便不再理会他。
“你!”唐毅被他这副油盐不进的态度气得够呛。
“行了,师兄,别跟这种井底之蛙一般见识。我们等着看好戏就行了。”胡瑶冷冷地说了一句,转身踩着高跟鞋离开了。
张剑走到吴铭面前,态度十分冷淡,甚至带着几分嫌弃。
“跟我来吧。”
他领着吴铭,在一个最偏僻的角落,指着一个空着的工作台说道:“你就用这里吧。服务器的登录权限和资料库的访问权限,我都给你开通了,账号密码贴在桌上了。那边是茶水间,这边是洗手间。没什么事,别乱走,也别打扰我们工作。”
他说话的语气,就像在交代一个来打杂的实习生,充满了例行公事般的敷衍。说完,他根本不等吴铭回话,就径直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台,戴上耳机,将自己与外界隔绝开来。
整个巨大的实验室里,吴铭被彻底孤立了。
他成了这个精英云集的空间里,一个所有人都等着看笑话的“异类”。
吴铭对此毫不在意。
他走到自己的工作台前,看着眼前三块巨大的4K显示屏和一台性能顶级的图形工作站,嘴角,勾起了一抹无人察觉的微笑。
他坐了下来,没有急着打开那些项目资料。
他闭上眼睛,意识,再次沉入了那片浩瀚无垠的星海之中。
“星核,启动信息流模式。”
“目标:京都大学人工智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内部数据库。”
“任务:复制、分析、吸收全部项目资料、学术论文及代码库。”
“开始!”
教务主任那副笃定的表情,仿佛已经看到眼前这个年轻人面露难色,然后找个借口灰溜溜地离开。在他几十年的工作中,见过太多这样的“关系户”,眼高手低,以为靠一封介绍信就能在京都大学这等象牙塔里为所欲为,却往往被最现实的门槛——金钱和规矩,给打回原形。
然而,吴铭的脸上,依旧是那副古井无波的表情。他甚至连眉毛都没有动一下,只是平静地看着教务主任,重复了一遍自己的问题:“老师,请问,费用是现在交吗?现金还是转账?”
这下,轮到教务主任愣住了。他推了推鼻梁上的老花镜,似乎想看得更清楚一些,确认自己是不是听错了。眼前这个年轻人,穿着一身加起来恐怕都不到五百块的衣服,神情淡定得仿佛在问今天要交多少食堂饭票。五十万,不是五千,更不是五百!
“你……你说什么?”教务主任的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a的错愕。
“我说,我现在就可以交钱。”吴铭从口袋里拿出一张银行卡,放在了桌上,动作干脆利落,“请问是刷卡,还是需要我去银行转账?”
教务主任的喉结上下滚动了一下,艰难地咽了口唾沫。他死死地盯着桌上那张普普通通的储蓄卡,又看了看吴铭那双深邃得不起一丝波澜的眼睛,心中那份久经世故的优越感,第一次出现了动摇。
难道……自己这次看走眼了?
“可……可以刷卡。”他的声音不自觉地带上了一丝干涩,从抽屉里翻找出一台老旧的POS机,动作都有些不利索了。
吴铭接过POS机,熟练地输入金额,按下密码。
“滴——”一声清脆的确认音后,一张长长的凭条从POS机里被打印了出来。
交易金额:RMB500,000.00
看着凭条上那一长串零,教务主任的眼皮狠狠地跳了一下。他再看向吴铭时,眼神已经彻底变了。之前那种居高临下的审视和不耐烦,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混杂着震惊、尴尬和谄媚的复杂神情。
“哎呀!吴铭同学是吧?你看我这……这真是大水冲了龙王庙了!”教务主任脸上的皱纹笑成了一朵菊花,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他手脚麻利地将介绍信收好,又从一堆文件里抽出一张崭新的表格,亲自递到吴铭面前,还顺手拧开自己的保温杯,给吴-a倒了杯热气腾腾的茶水。
“来来来,吴同学,喝水!先填表,手续我马上就给你办!保证今天就让你去研究中心报到!”他热情地说道,“我们这也是按规矩办事,您别往心里去。像您这样年少有为,专心向学的青年才俊,我们京都大学是举双手欢迎的!”
吴铭心中暗笑,却没有点破,只是接过表格,快速地填写起来。周围办公室里其他几位老师,也都注意到了这边的动静,纷纷投来好奇的目光。当他们看到那张五十万的刷卡凭条时,脸上的表情也变得精彩纷呈,看向吴铭的眼神里,不自觉地就带上了几分敬畏。
在任何地方,财力,都是最简单直接的通行证。
不到半个小时,所有的手续都办妥了。教务主任亲自将一张印有吴铭照片和“访问学者”字样的临时校园卡交到他手上,还殷勤地为他画了一张前往计算机学院的地图,态度恭敬得像是在伺候一位来视察的领导。
“吴同学,前面那栋灰色的大楼就是计算机学院,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就在顶楼。您要找的方建国方教授,这个时间,应该就在实验室里。”
“多谢老师。”吴铭收好校园卡,转身离去。
看着吴铭远去的背影,教务主任擦了擦额头的冷汗,心中一阵后怕。他知道,能被C市市委书记亲自推荐,又能面不改色地拿出五十万当“学费”的人,绝不是他能得罪得起的。
*****
吴铭按照地图的指引,穿过绿树成荫的校园。身边来来往往的,都是充满了青春气息和书卷气的学生,他们或抱着书本行色匆匆,或三五成群地讨论着学术问题,整个校园都弥漫着一种浓厚的求知氛围。
计算机学院是一栋极具现代感的建筑,玻璃幕墙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吴铭走进大楼,径直上了顶楼。
顶楼整整一层,都属于“人工智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厚重的玻璃门禁森严,需要刷卡和人脸识别才能进入。吴铭拿着刚办好的临时卡,在门禁上刷了一下,摄像头扫过他的脸,门“嘀”的一声,应声而开。
门后的世界,豁然开朗。
这是一个充满了未来科技感的巨大开放式空间。一排排高性能服务器在恒温机房里安静地运行着,发出低沉的嗡鸣。数十个工作台整齐地排列着,每个工作台前都坐着一名研究员,他们神情专注地盯着眼前数块巨大的屏幕,屏幕上滚动着瀑布般的数据流和复杂的代码。空气中,只有敲击键盘的清脆声响和思维碰撞的火花。
吴铭的目光扫过全场,很快,就在最里面的一个半开放式的阶梯教室里,找到了他的目标。
一个头发花白,但精神矍铄的老者,正站在一块巨大的智能触控白板前,给四五名看起来像是博士生的年轻人讲着课。他,应该就是方建国教授了。
吴铭没有贸然上前打扰,而是悄悄地走到了教室的最后一排,找了个角落的位置坐下,静静地旁听。
“……所以,我们必须认识到,现有的深度神经网络模型,无论结构多么复杂,参数多么庞大,其本质依然是一种高度复杂的函数拟合。它通过海量数据训练,学会的是‘相关性’,而不是‘因果性’。就像一个能通过观察无数次云层变化,来精准预测下雨的系统,它并不知道水循环的原理,它只是记住了‘这种云出现,大概率会下雨’的模式。这就是我们目前AI发展的最大瓶颈——它有智能的表现,却没有智能的内核。它会‘算’,但不会‘思’。”
方建-a的声音不高,但吐字清晰,逻辑严密,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一种穿透人心的力量。他没有用任何华丽的辞藻,只是用最朴素的语言,直指当前人工智能研究最核心的困境。
吴铭听得暗自点头。这位方教授,果然是真正的大师,见解一针见血。这与他通过星核分析得出的结论,不谋而合。
大概半个小时后,方建国结束了这次的小型研讨课,宣布学生们可以自由讨论。他这才注意到教室后面多了一个陌生的年轻人。他扶了扶眼镜,锐利的目光投向吴铭,带着一丝审视:“同学,你是什么人?这里是内部研讨,不对外开放。”
吴铭站起身,不卑不亢地走了过去,将自己的介绍信和校园卡递了上去。“方教授您好,我叫吴铭。是C市的康博文书记推荐我来,向您学习人工智能的。”
方建国接过文件,眉头微微一皱。
“康老哥?”他想了起来,前两天自己的老同学确实打过电话,说要推荐一个“百年难遇的奇才”过来,言语间极尽赞美之词。当时他只当是老同学爱女心切,对救命恩人的一种夸张的报答方式,并没太放在心上。没想到,人这么快就来了。
他将文件还给吴铭,目光重新落在了这个年轻人身上。太年轻了,看起来不过二十出头,身上没有那种顶级学府学生特有的书卷气,反而带着一股军人般挺拔干练的气质。
“我听老康说了你的事迹,很勇敢,也很机智,值得敬佩。”方建国先是客气地肯定了一句,但随即话锋一转,语气变得严肃起来,“但是,吴铭同学,我这里是做学问的地方,不是英雄表彰会。勇敢和机智,在战场上是利器,但在科研领域,没有用。这里,只看你的基础、你的逻辑、你的数学能力。我不管你是谁推荐来的,在我这里,没有后门可走。”
他的话,说得毫不客气,充满了学者的严谨和一丝不加掩饰的傲气。
方建国的话音刚落,他身边那四名博士后学生,看向吴铭的眼神,也变得充满了毫不掩饰的鄙夷和轻蔑。
这四人,是方建国最得意的门生,也是这个国家级实验室的核心骨干。为首的是一个三十岁左右的男人,戴着一副无框眼镜,神情倨傲。他叫唐毅,是四人中的大师兄,已经在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过数篇论文,被视为这个实验室未来的接班人。他推了推眼镜,用一种审视货物的眼光打量着吴铭,嘴角勾起一抹不屑的冷笑。
他旁边站着一个身材瘦高,看起来有些刻薄的男人,名叫李开云。他立刻附和道:“就是,老师。我们实验室,招的都是清华北大少年班出来的天才,还得经过层层笔试面试。一个连本科都不是计算机专业的,靠关系就想进来?这要是传出去,我们实验室的牌子都要被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