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升月落,寒来暑往。
不知不觉,少年已经在山巅待满了一个年头。
这一年里,陈言行大部分时间仍是画剑,将他能记住的剑,都画了十遍,然后翻阅殿内书籍,找寻一些对剑的描述,再依据自己的想象,将细节补充完整。
画剑累了,少年会去看书,若是实在坚持不住,才会去宫殿外面转转。
不过活动范围也仅限于山巅上。
少年不是没想过下山,只是每次一走到离开山巅的路口,就会有一道无形的屏障,挡住少年的去路。
这一日,少年面前的书案旁,摊着一本泛黄的书籍。
少年轻捻笔尖,让他一直以来惊奇的是,这只看起来平平无奇,与世俗狼毫软笔相差无二的毛笔,居然能被使用了一年之久,仍是不见丝毫损伤变样。
陈言行环顾四周,不由感叹道,这就是个宝库啊。
少年手握笔杆,轻呼一口浊气,笔尖垂立与雪白宣纸上方一毫米处。
始终无法落下。
陈言行闭上眼,不去管手中笔落于何处,手腕下沉,只管下笔。
他呼吸愈渐细微绵长,连自己都不知道。少年心中此刻,只有一个念头。
这一笔,一定要落下去!
笔尖岿然不动,少年心如潭水,毫无波动。
日升月落,又是一天。
山巅应是位于大陆中部,初夏时节来的不早不迟,只是在这一天夜里,悄悄来临。
殿内书案前,少年持笔一日有余,不曾挪到半寸,就连握笔的手,也依旧有着惊人的稳定。
又是数个时辰过去之后,笔尖如长枪一般,长驱直入,落于纸面。
只落了一笔。
这一笔极长,极细。
长如大江奔流,不见尽头入海处。
细如夏蝉薄翼,只知夏有冰雪来。
少年这次下笔极其缓慢,笔尖走得却是极快。只是半个呼吸之间,画出了一柄似剑又非剑的奇特物件。
画成,再看笔锋尽处,宣纸一分为二。
提笔之后,材质奇特的整张书案,同样一分为二,断口处如精心打磨过一番,光滑如镜。
“哈哈哈哈哈,我终于做到了!”
少年大笑,提着笔,起身走出宫殿。
少年身后,如潮水般的沉寂过后,整座宫殿,以中轴为界,被一分为二!
抬起左手,掌心向上,有雪飘落于掌心。
“下雪了?”
陈言行自语一声。
“好久没下雪了。”
陈言行转过头,只见黑衣老人双手拢袖,面带笑意。
一老一小,站在这场突如其来的雪中,目光皆是落在远方夜幕下,蜿蜒连绵的山脉上。
良久,老人问道:“学会怎么使用了吗?”
陈言行点点头。
想了一下,又摇头。
老人笑道:“不用沮丧,已经很快了。”
陈言行主动问道:“接下来我应该干嘛?”
“观星!”老人伸手指了指天上。
少年目光顺着老人的手指,向上望去。
皓月当空,星光如瀚海。
按殿内某本记载卦象的奇书所推测,现在应该算是,世俗意义上的五月十四。
五月降雪,为祥瑞之兆。
老人语气一沉,缓缓说道,:“盘膝坐下,摒弃所有脑海杂念,心沉下去,气提上来,心与气反复交错,呼吸转换一周,是为一转,九转之后,便可观星。本门功法记载,观星境是为修行人……”
陈言行盘膝坐下,闭上双眼,尝试按照老人所说步骤,一丝不苟的进行。
几次呼吸之后,陈言行睁眼,望向仍在喋喋不休的老人,神色有些无奈。
老人笑着安慰道:“心沉不下去,气提不上来,呼吸随意,难以控制,这些都是很正常的事,慢慢来,老夫当年观星,可是整整耗了一天一夜,才成功的……”
“没有,只是太吵了。”
陈言行自顾说了一句,复又闭眼,继续尝试。
老人用手指着盘膝坐在一旁,闭眼调息的小子,半天说不出话。
“算了,没见过世面,不知道珍惜老夫的金口玉言,很正常……很正常。”
——
——
皓月之下,星辉之中,有如虚无般透明的少年屈指轻扣星门,神色平静。
“这……这他妈也行?!”
下方,遥不可及的地面,只留下目瞪口呆的老人,默默爆了一句粗口。
然后一袖轻甩,整座山峰被阵法笼罩,隔绝世间,无人可以窥探。
夜幕之中,星门悄然开启,陈言行跨步走进。
视野所及之处,数以万计的光点组成一幅广阔无垠的星海,每一粒光点都是一颗实则巨大无比的星辰,在孤寂清冷的星域中,默默无闻,毫不起眼。
陈言行抬头一看,在星海的最高处,有八颗光彩绚烂夺目,形状各异的星辰!
每一颗命星,都会根据契约人的本命之物而有所改变,而越强大,境界越高的,命星自然也就越亮。
陈言行浮空立于星海之中,闭上眼,伸出右手。
淡淡星辉聚集于少年手心,星海最底端,一颗不起眼的星辰微微晃动,摇曳着离开原位,缓缓上升。
星辰缓慢上升途中,所有星辰,自行避让。
几息之后,感受到手心传来冰凉的触感,陈言行轻轻睁开眼。
他手掌覆于星体之上,一道星辉进入他体内,少年抬起左手,指尖缓缓凝结出一滴精血。
啪嗒!
精血滴落在星辰表面。
然后慢慢渗入进去。
陈言行心中,立即浮现出一种玄之又玄的感觉。
就像是在一个遥远神秘的地方,有人一直在呼唤自己一样。
待契约签订完毕!
他收回覆在星辰上的右手,对星海躬身一拜之后,转身离开。
离开星域,跨过星门。
陈言行心意微动间,身形急速下落。
——
——
山巅之上,老人挥手间,一切恢复原样。
宫殿,书案,包括那张白纸。
老人伸手凭空一抓,书案上那张宣纸出现在手中。
老人看着手中宣纸,又笑着点了点头,转身离开。
——
——
半柱香之后,陈言行缓缓睁开眼。
才发现黑衣老人不知何时已经离开,
少年握拳,松开,如此重复几次。
感受到体内充盈的力量,他神色欣喜,这种感觉,自己应该到了,书中所记的观星境了。
殿内,少年推门而入,对已经恢复如初的一切,毫不惊讶。
书案上,却是多了一本薄薄的书籍。
应该是老人留给自己的。
陈言行坐在书案后,拿起书籍,仔细端详。
古籍外覆有一层书衣,俗称书皮,也称封皮。对书籍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一般选用较硬的纸作为书衣的材料,并在书衣上题写书名。
《脉与修》
这本看名字便显得不怎么正常的古籍,整体呈淡黄色,以金线作装订。
古籍上端有道颇为明显的切口。
陈言行在心中暗道一声,讲究!
这道切口,知道的人不多。少年也只是在一本古书上,偶尔看到过。
切口有名,为书头,又称书首,具体作用不详。
封面如此讲究,书中记载的内容,自然也没让陈言行失望。
书中记载,人体内有三域:识海,紫府,丹田。其中识海位于两眉入内,一寸为明堂,二寸为洞房,三寸为识海,内蕴七魄。紫府位于识海往下两寸,方圆一寸二分,乃是虚空一穴,藏有先天真一之神,内养三魂。丹田位于任脉关元穴,脐下三寸之处,为藏精之所。一般而言,宗派传承最重要的,便是功法。而功法之差别,便在于灵气炼化和运转周天路线的不同。
拿道家举例,讲究道法自然,天时地利皆宜,所以道家法诀多以丹田为起始,途经十二条经络,三百零五处正穴,包括江湖武夫最重视的任督二脉在内,在人体内形成一个大周天运转,循环往复,日积月累。
而中土仙宗的修行一途,以不同的境界划分。
修行基础三境,名为观星,洞窍,筑基。
观星境是踏入修行路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很多人注定无法修行,便是在观星一境上难进一步。观星,顾命思义,修行者需要以内观之法,凝七魄,聚三魂,以灵体之姿扣星门,从而进入星域,寻找属于自己的,与魂魄相契合的那颗星辰。
书中有言,观星而定,定命于星!
第二境,洞窍境。修行者签订契约,拥有属于自己的命星之后,便踏出了修行的第一步。所以洞窍境需要在人体内依据所修功法,开辟出一条灵气运转的道路,以周身窍穴为点,脉络为线,从而让灵气贯通全身,淬炼体魄。
在洞窍境,所修功法不同,个人资质不同,所以能打通的窍穴数量也不同,通常而言,洞窍境所开窍穴越多,就代表个人资质越好,所修功法的品秩也越高,所以人们通常将洞窍境所开窍穴数量划分为几个阶段,以此来确定自身资质。
一般来说,洞窍境开一百零八穴以下,只能算普通资质;一百零八穴至三百五十六穴为中等资质;上等资质至少需要开五百一十一穴,再往上,便只有极少的个别天才才能做到。
第三境,筑基。
定命星,开周身窍穴之后,便是在识海,紫府,丹田三处选其一,将其开辟扩大,作为灵气存放之处。
中土修行界对修行基础三境有一个极其形象的比喻:观星境好比一道门槛,只有跨过这道门槛,才能有资格领略到修行路上的风景。而洞窍境就好比修桥铺路,改造自身小天地,为后面的沟通人体小天地和外界大天地做准备。
筑基境好比要在人体之中,开辟出一处战略要塞,起到调动全局,居中谋局的重要作用。
此三境再往上,便是金丹境!
筑基境开辟的空间再大,也无法容纳金丹境庞大无比的灵气数量,所以需要将体内灵气转化压缩凝练,最终结为金丹,这对于修行者而言会是一个质的飞跃。
金丹境更进一步,便是元婴境!
当金丹所能容纳的天地灵气饱和之后,便只有一个选择,丹破婴生。
简而言之,如果将金丹视作一颗果实,那这颗果实成熟之后,就会产生一定的自我意识,从而更好的辅助修行。
元婴境再往上,便是书中一笔带过的一境,化清境。
化清境再往上,书中再无一字提及。
而每个境界,又可分为初境,中境,上境。
……
……
“观星,洞窍,筑基,金丹,元婴,化清……有那么一点意思了。”
陈言行自言自语后,合上书籍,沉思良久。
少年提起笔,在白纸上落了几个字。
人间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