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诗绝
诗绝者,李青莲,天启十年进士,诗风大多豪放狂野,另称诗仙,自号青莲居士。
陇西成纪人,青莲年少成名,狂放不羁,二十四岁出门远游,游历天下,好酒好友,名誉满天下。
三年前,也就是天启十年。
万户楼内。
“此次科举,我定当金榜题名。”一位年轻的青衫文士在二楼独饮,却又大放厥词,藐视天下英雄人物。
另外一桌的三个人,两男一女,都一同转身看着这个大放厥词的年轻才子,一男一女眼里都闪过一丝不屑和轻蔑,另外一人身穿白衣的男子却是嘴角一丝笑意。
他端起酒杯走了过去。
“来,兄台我敬你一杯!”
青衫文士抬起头,动作虽然是醉醺醺的,但是双目的清明确出卖了他。
白衣青年的笑容更深了。
“找个包间喝几杯?”青衫文士这会也不用他拙劣的演技演示自己了。
“正有此意。”“哈哈哈哈!”
一股相见恨晚的感觉油然而生。
“小二,给我找个包间。再来几个菜...哦不,先上酒!”白衣青年说道。
“江公子,请里边请。”
说着两人便去了一个包间里喝酒。
外边的一男一女低声说了些什么,就自己离开了。
“你认识我吗,江公子。”李青莲嘴角也是微微一抬,笑着问道。
“我没有见过你,但是我见过你的气质。”江望对于李青莲认识自己丝毫不意外。
“哈哈哈哈哈...”两个人放声大笑,好像多年的老友。
两个人都是年少轻狂,两个人都是少年英才。
李青莲的狂,是狂放,丝毫不顾及他人的狂,敢做敢说敢想,不服任何人。胸中自有沟壑,自有鸿鹄之志。
江望的狂,是自信。他自信整个金陵没有人不认识他,可以说是自信,更可以说是傲,终于他要为他的傲付出代价。
此次相遇,可谓是文坛的一次碰撞,只是他们说了什么,确没有第三个人知道,只是从此以后,他们成为了好友,无话不说。
若干年后,人们提起诗绝和智绝的第一次相会,仍然在想着他们到底除了饮酒作诗还做了什么。。
等他们死后,终于有人从那个小二的嘴里知道了,他们在这里结为了异性兄弟。
李青莲以诗留名千古,而江望则是以一系列的不朽的大事,名传千古。
两个人在包间内饮酒为乐,也正是在这,李青莲写出了千古名句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准空对月....”(这里我就不凑字数了,这首诗大家都很清楚的。)
随即,在李青莲的劝说下,江望缓缓地念出了一首词:“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这首词是我最喜欢的一首词,虽然有点情不对景,但是我还是想分享给大家。正如二十多岁的我们,或者北上广深,背井离乡的思念,即使我们一事无成,即使我们深陷泥塘,只是希望我们都能调整心态,毕竟诗酒趁年华。生活还是得继续,我们依旧得活着,不为别人而活,为自己而活。)
再后来,李青莲无缘甲榜,但还是进士,也正是因为江望的状元,他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长处,在诗词歌赋上面,自己无人能及,在经国文章上面,不过尔尔。
随着齐王的政变,他因为和江望的缘故,被驱赶出京城,他再一次出门远游,一走便是三年。
三年里,他大彻大悟,看透了世间的权利和斗争,锋芒收敛,他还是诗绝,他却已经不是诗绝。
临行前,他写下了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一代名士,终成诗绝。
三年后。李青莲再次回到了熟悉的地方,早已物是人非。
昔日的齐王成了皇帝,昔日的大将军府成了金陵的禁地,昔日的纵马放歌少年郎,早已经成为了东郊山的一抔黄土,诺大的金陵城,再也找不到那个熟悉的人。
他跨上马,飞奔的走向郊外,在那里,他要去看他的兄弟。
三年前的这里,遍地黄土,墓碑零立。他找到了那个熟悉的名字,碑前放着一些水果,和一只烤鸡,看来是刚放不久,鸡还尚温。
从包里取出酒,他毫不顾忌的坐在了地上,靠着墓碑,独自言语。
大口的喝酒,任凭眼泪混着酒水入愁肠。
远处又走过来一个年轻人,手上确没有拿着任何祭品,不像是来祭拜的,倒像是来寻找的,径直向李青莲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