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熙的家很好,真的属于那种特别棒的,居住在感业寺下,风景自然不用说,家里有个特别大的园子,大到无法想象那种。无忌似乎觉得很自然,我倒是特别好奇,陈熙看出了我的疑惑,主动给我解释了
原来感业寺当初建寺庙的时候选址是在断壁悬崖上面,为了方便人上去当初的工匠才特意凿了许多阶梯出来,而感业寺下面则是荒凉无比,当初陈熙的父亲本是皇宫里太医院的御医,专门给皇家治病,陈熙的父亲陈立本医术高超,口碑也很好,更是得到过李世民的嘉奖,可是后来陈立本却放弃了宫中的优越条件来到了感业寺下建造了一座院落,后来陈立本和他的妻子就消失了,陈熙也曾试图找过父亲和母亲,但是没有丝毫的线索,再后来陈熙认识了静语,索性在这地方安了家。
事情大概便是这样,当时的我已经接近而立之年,依旧那么天真,别人说什么我就信什么,陈熙的话在当时没有什么毛病,但是后来我仔细想了想陈熙的话里最大的毛病就是陈立本和他的妻子为什么会突然消失呢?究竟去了哪里,为什么陈熙一点线索都找不到呢?
陈熙的家很大,无忌是见过世面的人,反倒是不觉得有什么问题,而我真的没见过这么大的地方,简直是豪宅,现在房价这么疯狂,当年的长安就是现在的西安,买下这样一座大别墅,初步估算下来得花上好几个亿人民币。
李将军,杨姑娘,请往这边走
等等,我说道
为何这扇门用铁链锁着呢?好奇心驱动着我迫切的想要找到问题的答案。无忌确实是见过世面的人,对人情世故看的相当通透,他只看了一眼陈熙,就对我说道:晓晓,咱们是客人,不可以如此没有礼貌!
陈熙听到无忌这样说,很自然的笑了笑,对我们说道:杨姑娘只是好奇罢了,其实这扇门后面是什么我也不知道。
嗯?无忌也愣了一下问道:陈大夫,这是你家,难道这里面你也没去过?
陈熙点点头:当年我的父亲从皇宫出来的时候开始找人建造这所房子,父亲有严令,从来不让我和我的母亲打开这把锁,我甚至都没有见过父亲进去过这里面。
是这样,难不成里面锁住的是什么妖魔鬼怪不成?令尊是怕里面的怪物出来害人喽!
陈熙的笑声很爽朗,对我说道:杨姑娘认为是那便是吧!
无忌和我也不再方便多问下去,毕竟这是在人家家里,我们是客人,陈熙是主人,主人怎么安排我们听从就是了,不能喧宾夺主才是!
在陈熙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厅堂,也就是客厅,陈熙家里的厅堂很有讲究,入门正对着板壁,板壁的两侧有四扇小型的屏风,屏风上面有四副不同的画,从左往右分别是一个人打仗的,手下人背叛的,这个人将死的时候手里拿着药,最奇怪的是最后一幅画,这个人的头和尸体竟然没有在一起!我问无忌这屏风起到什么作用?无忌说起到挡风辟邪和加强私密性的作用。
我让无忌好好看看屏风上的画,无忌看完立马紧张了起来,我有些不解的问道:怎么回事?无忌咽了一口口水对我说道:这画上画的如果不出我所料的话应该就是杨广。
什么?我直接喊了出来
陈熙听到我的叫声,马上回过头来关心的问道:杨姑娘,你没事吧?
我没事没事,只是有点吃惊而已
陈熙很是不解,他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能让我吃惊的,我用手指了指那屏风上的画
陈熙看了一眼,反问我道:就因为这四副画吗?我点了点头
无忌站了出来,将我护在身后,问道:陈大夫难道不知道画上的是谁吗?
陈熙叹了一口气:我当然知道,这是前朝皇帝隋炀帝杨广。
陈大夫应该知道私藏前朝皇帝的画像是要被处以谋逆罪,杀头的吧?无忌显然是忠于李唐王朝的,不愿意让任何人伤害到大唐。
陈熙说道:我明白李将军的意思,我想你们再看看,等会吃晚饭的时候我告诉你们这四副画的事情也不迟,只言片语的也说不清楚,你们觉得怎么样?
我又重新从无忌身后出来,笑嘻嘻的回道:可以的,可以的。
陈熙走了,说是为我们去准备晚餐去了
无忌有些生气,带着责备的语气质问我:为什么你刚才不让我继续说下去?
李无忌,你给我听着,陈熙都已经说了晚上给我们说清楚这件事,你没必要这么生气。
无忌看着我也有些发火,只好将自己心中的火给熄灭了,谁让我是他的女人呢?
正堂中央挂着一副字画,为东晋竹林七贤所画,虽然我看的不是太懂,但是我感觉这作者境界是相当高,明明是一片竹林,却让人思绪万千。
时间过得很快,一转眼陈熙已经叫下人将酒菜都准备好了,我也不管三七二十一,随便找了个位置便坐了下来,拿起酒一看,酒色微黄,不错,竹叶青无疑了。无忌已经习惯了,但是把陈熙给吓了一跳
每个民族在长期的实践中都有自己的一套规范化的宴饮礼仪。中国宴会的礼仪, 至迟在周代, 已形成一套相当完善的制度。由于周礼受到孔子的称赞, 一直沿用到了现代社会, 并有所变化和发展。
作为汉族传统的古代宴饮礼仪, 一般的程序是主人折柬相邀, 到期迎客于门外宾至, 互致问候, 延入客厅小坐, 敬以茶点导客入席, 以左为上, 是为首席。席中座次, 以左为首座, 相对者为二座, 首座之下为三座, 二座之下为四座现代中餐宴会, 为斟酒布菜便利, 后来近代借西方宴会以右为上的法则, 第一主宾就坐于主人右侧, 第二主宾在主人左侧或第一主宾右侧, 变通处理。客人坐定, 由主人敬酒让菜, 客人以礼相谢。宴毕, 导客入客厅小坐, 上茶, 直至辞别。席间斟酒上菜, 也有一定的规程。现代的标准规程是斟酒由宾客右侧进行, 先主宾, 后主人先女宾,后男宾。酒斟八分, 不得过满。上菜先冷后热, 热菜应从主宾对面席位的左侧上上单份菜或配菜席点和小吃先宾后主上全鸡、全鸭、全鱼等整形菜, 不能把头尾朝向正主位。
在古代筵席的各种礼制中,座次礼节最能表现宴饮者的高下尊卑,席置、坐法、席层等无不受到严格的礼制限定,违者就是非礼。在宴饮座制的严格规范下,人们根据各自的社会地位、身份及宗族关系等就席,宴饮进程因此而井然有序。统治者正是运用这种手段来强化社会秩序。具体言之,统治者对筵席座制相当看重,就是因为它具有建构一个长幼有序、君臣有别、孝亲尊老、忠君礼臣、层层隶属、等级森严之社会体系的功能。
按古代礼仪,帝王与臣下相对时,帝王面南,臣下面北;宾主之间相对时,则为宾东向,主西向;长幼之间相对时,长者东向,幼者西向。宾主之间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为侍坐。清代学者凌廷堪在他的礼学名著《礼经释例 》就更为确切地提出“室中以东向为尊”的说法。
沿着室内古人分划出了这样四等级别的席位。上古之人入席不分主客, 只讲究身份等级, 面向坐者即是本次妄会的最尊贵者。在每一个吸炭勺席位上可以并排坐几个人, 但如果某人的身份独特没有同等人出席, 那么, 他就要一个人占有一行的席位,而其他的行列的席位再挤, 也不能与此人同列。
由此可以看出,鸿门宴座次的形式,就属于这种室内礼节活动的形式。项羽、项伯朝东而坐,最尊(项伯是项羽的叔父,项羽不能让叔父坐在低于自己的位置上);范增朝南而坐,仅次于项氏叔侄的位置;刘邦朝北而坐,又卑于范增;张良面朝西的位置,是在场人中最卑的了
宴设于项羽军中帐内,刘邦为宾,从表面的座位安排上可看出,项羽目中无人,自高自大,而力量的悬殊,刘邦的处境已令人忧心。再看项羽集团内部,谋士范增在项羽心中的地位,尚不及告密的项伯,君臣隔阂,事不可谋已初露端倪。司马迁关于鸿门宴座次的叙述不仅如实反映了诸人在楚军中的地位与处境。同时也从一个侧面为项羽思想感情的变化以及以后的势态发展埋下了一处伏笔。但又可能是出于项伯的斡旋, 也可能是刘邦故作谦让,以退为进的策略。无论出于何种缘由, 刘邦安于北向坐的位置, 以及在宴会前所表现出来的谦卑与服从, 无疑使项羽平息了愤怒、祛除了疑虑, 而诚心设宴相请。
古人不但讲究座次, 还要求把席位摆正, 也就是说坐席的四边必须与屋内的四边相平行, 换句话说, 必须席向正东、正南、正北、正西不能乱摆和偏移。《论语· 乡党》所说“ 席不正不坐” , 便指这种情况。孔子认为, 不把席位铺正, 就对人没有敬意。
我这样一弄,反而是客人将主人的脸打的啪啪的响,也显得我很没有家教和礼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