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时候,到处是莺歌燕舞的繁荣景象,老百姓安居乐业,社会风气非常的好。好到什么程度呢?
你在大路上丢东西都没有人捡,外出了不用关门,生意人累了倒在路边呼呼大睡,不担心人身和财产安全。那时候不但小偷,连强盗都改邪归正了。唐太宗的时候,国泰民安,万国来朝,唐朝是当时世界的经济文化中心。
取得这么骄人的政绩,当然是李世民的功劳,但也和一个人密切相关,他就是李世民的得力助手魏征。
魏征,刚开始投靠在瓦岗李密部下,魏征曾献上壮大瓦岗的十条计策,但李密一条都没用,于是魏征感觉自己怀才不遇,也认为李密不是一个明君,所以也就得过且过,混日子了。
后来,李密被王世充击败,魏征随李密归降李唐。在这段时间里,魏征还办成了一件大事,就是劝降了徐茂公归顺大唐。
同年,窦建德率军攻打相州,李神通抵挡不住,魏征、李神通、徐茂公都被俘虏。窦建德认为魏征是个人才,所以任命他为舍人。
李世民率军攻打王世充,窦建德支援。却不曾想,窦建德大败,魏征再次为李唐王朝效力。太子李建成欣赏他的才能,这次直接把魏征挑走了,当了太子洗马,也就是在东宫辅佐太子的文官,正三品。
食君之禄,忠君之士。魏征可没少给李建成出谋划策。李建成虽然是嫡长子,但是功绩不如秦王李世民,所以魏征建议李建成平定刘黑闼之乱,山东收复。
这还完全不够,为了保住李建成的太子之位,他并建议太子对秦王早日采取行动,出掉以绝后患,可是太子这次却没有听取他的意见,以至于玄武门之变身殒于秦王之手。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将李建成、李元吉等诛杀。李世民听说魏征以前劝李建成除掉自己,就把他带问道:你为什么要离间我们兄弟?魏征回答说:太子要是按照我说的去做,就没有今日之祸了。
李世民有点好奇,心说你小子都到这地步了还嘴硬,我倒是要看看你有多大能耐。就这样,魏征不但没有杀,反而被李世民留在身边。
李世民本来是因为好奇,想把魏征留下来羞辱他,想看到这个失败的谋士如何在自己跟前如何战战兢兢的丧家犬的样子。谁知道魏征不仅嘴硬,而且有真才实学,勇气过人。不但没有一点自卑和惶恐,反而挺直腰杆,对李世民品头论足,直言不讳。
可李世民一点都不生气,反而如获至宝。为什么呢?
因为这魏征每次都能说到点子上,及时指出自己言行或者决策中的失误,说的头头是道,让自己少走许多弯路。而满朝文武没有一个能做到这一点。要么他们的没有敏锐的洞察力,要么他们没有勇气敢当面指出。
就这样魏征不但没有被唐太宗处置,反而得到重用,被提拔为尚书左丞,当了李世民的纪检委书记。魏征成了李世民的高级智囊和超级纠错机,为李世民开创贞观之治立下了不朽功勋。
魏征给李世民打工,兢兢业业,一干就是17年,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主仆情深。李世民对身边这个智囊非常器重,一向宠爱有加。不止一次对外国使节夸赞魏征,说大唐搞得这么好,而是因为朕身边有魏征的缘故。
魏征病重的时候的时候,李世民隔三差五到魏征跟前看望,每次去都带来好多礼物,还下令宫中最好的御医用最好的药让魏征早日康复,有时候在魏征家中一待就是半天。还把自己心爱的公主许配给魏征的儿子 ,从精神上给魏征支持。
魏征去世后,李世民非常惋惜,也十分怀念,经常到凌烟阁的功臣纪念馆去悼念魏征。还写下了那段“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的千古名言。
李世民的身子大不如前,他想起了很多,于是他决定在他临死之前要为李治再做一件事,决定亲征高丽,永绝后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