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纵横小说APP,新人免费读7天
已抢580 %

第二十八章

初战萧关

萧关城外,六千秦军列阵于西城门外的护城河前,领兵大将一袭黑甲,花白胡须与黑色甲盔上的黑羽随风飘动。

只见他目光如炬,冷冷看着阵前的戎人骑兵向自己大军发动潮水般的进攻,此人正是萧关副将军方恒心。

方恒心坐镇中军,看着黑压压往自己阵前奔来的戎人轻骑并不慌张。

他是打老了阵仗的老将,若让这三四千骑兵吓破了胆,那又怎能对得起自己几十年的戎马生涯。

只见他突然高举双手,身边的传令兵立刻高举旗帜狠狠挥舞几下,秦军阵中四千弓箭手抬起手中的强弓将箭“嘣”的射将出去。

一时间如同乌云压境般,四千支利箭冲着戎人骑兵兵阵中间部位齐齐射去。

数息过后,只见全速冲击而来的戎人骑兵兵阵人仰马翻,倒下了一片。

冲锋的戎人骑兵阵列中间部位也突然一滞。

掉落的骑兵,倒下的马匹不断阻碍着身后全速冲击的骑兵,再往后的骑兵刚想绕开前方的障碍, 又见一轮强弓利箭从天而来,瞬间人仰马翻,又倒下了一片。

阵后的骑兵见势不妙,纷纷绕开前面倒下人马,向两侧跑去。但两侧并未受到攻击的骑兵却是一时间来不及避开,与中间的骑兵纷纷挤到了一起。

如同奔雷般的骑兵冲锋之势由此就有些停滞了下来。

方才短短数息之间,戎人骑兵就已经至少损失千人以上,但军阵两端未受到攻击的骑兵还是冲到了秦军阵前不足百步之内。

突然,秦军中的弓箭手整齐划一的放下手中强弓,快速向后退去。

又有两千兵士一手操长戈,一手将盾牌护在胸前,整整齐齐密密麻麻的列成宽五百步,厚十步的环形密集兵阵,将部分弓箭手包裹在内。

前四排兵士下蹲长戈向上倾斜,后三排兵士站立将长戈平端在前排兵士肩头。

一系列的动作如同行云流水。

显然这些兵士都是经过了长期严酷的训练,方才能做到如此般令行禁止。

一瞬间的转变,让向着秦军军阵冲击而来的戎人骑兵的马匹下意识向秦国兵阵两边跑去。

但戎人骑兵当然也不会就此无功而返,他们见破阵已无法实现,就立刻放下手中的牙棒,从后背取下箭矢,向秦兵射去。

这些能够在马上控箭的骑兵无一不是箭无虚发之辈,片刻过后,那密集的长戈阵里就倒下了大批的兵士,纵然有盾牌护卫前胸,也似乎并没有起到多少作用。

眼睁睁的看着长戈兵只能被动受死,却依旧端戈不动,这些秦军所展现的斗志和毅力让射箭的戎兵都有些叹为观止。

但这样的状况自然不会一直持续下去。随即,在秦兵的军阵之内,又突然传来了集密的弓弦之声。

由破空箭矢组成的乌云所到之处,那分散于秦人军阵两侧飞奔的戎人骑兵就会倒下一片。

片刻之后,戎人中军吹响号角,这些阵前厮杀的骑兵如同随风而至时一样,又随风而去,只留下一路尸横和哀鸣的马嘶。

方恒心知道戎人的战法历来如此,也曾经让秦兵吃尽了苦头,而这样的应对之策,便是方元恒所创,难度在于长戈兵能否顶住骑兵冲击的压力而不退,能否顶住戎人骑兵的弓箭射击而不溃,能否在身后弓箭手操弓射向自己兵阵身旁时将性命放心的交给自己的袍泽,而弓箭手们能否在长戈兵的信任下准确的杀伤战友身旁的戎人骑兵。

他知道训练这样一支兵马是那么的难,以至于全大秦可以做到如此地步的兵士不过一万多人,而这次来萧关,他就领了其中的一半兵士。

经过几日来的数次大战,这些兵士也已经损伤近千,虽然同样的斩杀了戎人骑兵近五千,但依然让方恒心觉得心疼不已。

但为将者,岂能因此而怯战。

马上,他再次挥手,身后的传令兵士又一次奋力打出旗语,护城河后又有六千兵士快速渡过了河,不消两刻钟就列队完毕。

在中军旗语令下,他们缓缓朝着戎人军阵走去。

两军相隔五百步,戎人那边在骑兵败退后,也知道秦兵即将反击,立刻派出步兵军阵列于全军阵前。

五百米、四百米、三百米,到两军相隔两百米时,双方同时听见军令,

就见一方军阵后射出无数飞矢,一方大喊一声,全军端起长戈向对方冲杀而去。

两军相交,厮杀声响彻天际,秦军战衣如墨,六千兵士像一股滔天的洪水涌入戎人军阵之中。

而戎人所列步兵军阵也有七八千人之多,虽然被冲击后阵列有些松散,但在个体武力绝对的优势下,还是渐渐稳住了阵脚。

两方直杀的天昏地暗,日月无光。

半个时辰过后,方恒心安心的看到远处战场上那几面黑色的玄武战旗在战场上依旧挺立,

因为每一面战旗周围都有秦兵护卫,也指引着其他秦兵奋起杀敌。

围绕着战旗,戎人与秦人反复争夺,交相厮杀,战旗旁的尸体越来越多,以至于战旗也被逐渐升高在尸体堆集的上方。

终于,方恒心再次挥手,这次那手持军旗的传令兵并未再挥舞手中的令旗,而是由另一人奋起敲响了身后的战鼓。

“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

这战鼓被敲得震天动地,仿佛地面也为之颤抖,数百步外的战场上,同样能听到这震彻心扉的声响。

戎人阵后的中军位,一名满脸络腮胡须的马上骑士有些哑然,他有些不明白此时秦兵不去增派人手加入战场,却为何只是敲鼓,难道他们再无可用之兵吗?

但他也看到远处那些方才顶住自己骑兵冲锋的数千人依旧岿然不动的站在原地,

明明是生力军,为何却要眼见战场上的秦兵伤亡惨重却不上前助战?

通过这几日的大战,他也看到了那些秦兵与其他秦兵的不同之处,对他们没有参战更是喜忧参半。

喜的是那些兵士如果加入战局,以目前的情况来看,自己的兵士多半抵挡不住,只能求助身后和侧翼的友军。

忧的是那些秦兵就如同悬在头顶的利剑,不知道他们将于何时给予自己致命的一击。

作为万夫长,自己也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哪里看不出自己阵前的厮杀已经到了尾声,秦人已损伤过半,这也让他不免有些佩服。

要知道一般来说,两军混战时一方如果死伤过了两成就几乎已经宣告了失败,该考虑的是如何能够全身而退了。

但战场上的这些秦人却战到了这个份上,还能挺立的住,着实是一支令人敬佩的军队。

但这也让他能够理解了,为何强悍至极的大夏勇士,五百多年攻不破秦人守卫的边关要塞。

突然,远处一阵鼓噪声传来,万夫长身旁一名骑马者惊恐的指着北方叫道:“希岩不哥万夫长,快看,骑兵,骑兵。”

希岩不哥顺着他的手向北方看去,只见一支玄甲骑兵从北方快速狂奔而来,在他眼中,那些玄甲骑兵头盔上的黑羽都清晰可见。

希岩不哥仿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嘴里喃喃说道:“秦人的骑兵,秦人的骑兵,秦人哪里来的骑兵,为何前几日从未遇见秦人的骑兵。”

“万夫长,快想办法,他们就要杀过来了。”

在身边众人的惊呼下,希岩不哥迅速下令说道:“让骑兵冲上去,挡住秦人骑兵”

“快去,请阿鲁、哲哲万夫长向我军阵靠拢,快去。”说到最后,希岩不哥几乎是用吼的喊出了命令。

他知道,如果没有援军接应,怕是自己要完蛋了。

阿鲁、哲哲两个万人队距离自己军阵足有千步,事实上他们也都看到了目前战场上的突变,不等希岩不哥传令兵至就主动向希岩不哥这边靠了过来。

他们原本是为了防备秦人会从南方突击,毕竟萧关南门和东门也可能冲出秦兵。

唯独北门并未专门派出万人队,因为萧关城北面是依山而建,所谓北门并不是面北朝向的城门,确切的来说依旧是西门,只不过位于正西门以北罢了。

但不想要什么却偏偏来什么。

正当两个万人队准备向希岩不哥万人队靠拢之时,南方又出现了一支约在万人左右的军队,那里黑压压的一片军势甚大,不用猜就知是萧关城内的秦军。

不得已,哲哲的万人队只得又由北转南,面向南方秦人阵列调转方向。向希岩不哥支援的也就只有阿鲁的万人队了。

但好在秦人军队出现在众人视野中后,只是依护城河而立,并未往主战场行来。

一系列的变故让主战场上的形势瞬间逆转,

希岩不哥派去阻拦秦国骑兵的戎人骑士还未到达秦骑之前就纷纷被那骇人的阵势夺了志气,纷纷调转马头往回奔逃,还有一些从秦国骑兵的两侧穿插逃去。

只有为数不多的一些尚有勇力的戎骑兵呐喊着朝秦国骑兵队列中冲去,但这些本来就是仓促而战且方才刚刚经历了惨败的骑兵哪里是采用密集阵列冲锋的秦国骑兵对手,一个照面他们就如泥牛入海似的在秦骑阵中不见了踪影。

秦国骑兵的速度依旧,希岩不哥想用骑兵迟滞骑兵的想法不到一刻钟就彻底失败了。

双方步兵交手的战场就在眼前五百步,秦骑中为首的一人从马鞍上放下长戈,抽出腰中宝剑高举过顶,将身躯斜压在了马背上。

身后的战士马上明白这是主将下达的冲锋令,便纷纷放下了手中的长戈,抽出腰刀,以与主将同样的姿势向前冲去。

三千骑兵,以及身后近万的战马,向着主战场奔腾而去。

主战场上已占据了压到般优势的戎人步兵见势哪里还敢再战,他们不理身前的秦国人纷纷扭头就跑。

而秦国的步兵已经没有追击的力气,在对手脱离自己面前后,只是呆呆的站在原地。

他们看着身后秦国骑兵从人群中穿插而过,

看着转身逃窜的戎人一颗颗头颅掉落了一地。

上纵横小说支持作者,看最新章节

海量好书免费读,新设备新账号立享
去APP看书
王道霸业
加入书架
字体
A-
A+
夜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