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城*
“小科举”考试的时间渐渐临近,皇城内,多了不知多少神州的年轻学子,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在从武仪式上,也是大家所说的小科举取得好成绩,从而被推荐到优秀的师傅门下习武。
而平川镇的一行人也是刚到皇城不久,毕竟平川镇离皇城不是十里八里那么简单,自然是耽搁了很长时间。
离考试还有不到一个月,赵德把三个学生的名字登记在记录员那,拿到三个牌子,上边分别写着“薛海”,“陆紫冉”,“狐不归”三人的名字。
赵德把前两个交给这二人,叮嘱几句,便返回预先定好的客栈。路上这三人竟是一句话都没说,他们心里知道,馨蓝老师还没有来,就是说狐不归的“病”还没好。
薛海倒是无所谓,毕竟他是一眼都懒得看狐不归,碍于陆紫冉的家庭,也只好隐忍。
但是,自从离开平川镇,陆紫冉一直都没有精神,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去询问狐不归的消息,而每次在赵德那得到的都是一样的话“那孩子可能是来不了了吧!”
半个多月又过去了,还有整整一个星期就要考试。皇城内的人群都跃跃欲试,恨不得明天便是考试时间。
此次考试由每个神州的城镇各自推荐三个名额,加起来一共有近上百名考生参加,虽说只有近百人,自是比不上科举来的隆重,但是这些都是神州上的精英学子,个个都是身价显赫,底蕴资深,唯独除了个不为人知的狐不归。
皇城内一间不算大的客栈,不知何时又多了两个人,二人一高一矮,一老一少,皆是粗布衣,身上没有过多的奢华修饰,长者胡须不长,看似四五十岁,身后少者身材不高,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唯一显眼的地方便是这孩子的额头上有一颗纽扣大小的红色胎记,似乎有些个别。这二人正是馨蓝与狐不归。
“赵德,最近可好,孩子们可否听话?”馨蓝看到赵德,一脸笑容浮现出来。
“老师您可算来了,再不来,咱们的大小姐可是都快要回去了。”赵德说着看向陆紫冉。
“哦?回去,回去做什么?”馨蓝不看紫冉竟是转头看向身后的狐不归。
“自然是看看狐不归醒了没有啊!哈哈,老师快去里屋坐吧。”赵德伸手指引着馨蓝进了屋,薛海也是跟了进去。
馨蓝与赵德进了屋,屋外只留下狐不归与陆紫冉二人。
良久,二人都是看着对方,谁也没有率先张口说话。
面前的少年眼神依旧是闪烁着坚毅的眼神,额头上的红色胎记也是依旧显眼。
陆紫冉脸蛋微微一红,伸手把刻有“狐不归”三字的牌子递到这少年面前,欣然一笑转身回了自己的屋子。
狐不归则是傻傻一个人站在原地,看看这个牌子,又看看已经关上的屋门,“除了爷爷以外,还是有好人的啊!”感叹一声,狐不归也是欣然一笑,将牌子揣进怀里。
接下来一定要考个小状元的称号,让爷爷高兴高兴。心里想着,狐不归的眼神更加坚毅锐利了些。
皇城内有一座在很多年前所建立的宫殿。古人云:“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每年神州大陆各城各镇通过乡试省试的举子都会来到这座大殿之上参加殿试,期盼金榜题名。此殿名曰“紫金宝殿”。
在外边看,殿如其名,果真是金碧辉煌,庞大的建筑,使人叹为观止,正是预示着它着一日金榜题名,必飞黄腾达之意。然而宝殿内的建设却是极为简单,几根高约七八米粗大的大理石石柱支撑着整个殿顶,地面亦是用大理石所铺,几百张不算大的桌子上摆放着文房四宝,再无其他。
这时,紫金宝殿高约三四米的大门“吱”的一声缓缓打开,光线通过门缝照射进来,而后逐渐变大,使整个殿内明亮了许多。
门口进来一行人,领头的是一身穿官服,看似约莫有个三四十岁的样子,后面跟着大约百十各年龄十二三岁的孩子,这些便是此次参加小科举的考生。
官员走到最前面轻咳一声说道:“诸位学子,从前至后就座,本官李峰,是本场的监考官。”看着考生一一入座,李峰的眼睛逐渐移向殿外。
这时殿外又走来一人,也是身穿官服,但这官服与李峰的有很大不同,似是更加华贵一些,官职也应该不小。此人外貌并无出众之处,唯独右手之上似是拿了什么东西,由于光线并无法看清。
“下官见过姜大人。”李峰一抱拳退到了一边。
此人冲李峰轻轻一点头,说道:“本官姜存亲,本次的主考官。”说着拿出了右手上的东西,又说道:“诸位,都是各地的精英学子,考试的规矩就不必多说,此次的考题便是我手上所持之物。”定睛一看,原来姜存亲手上所拿的是一朵粉艳动人的桃花。
考官接着说道:“桃花,请各位学子以桃花为题,一个时辰之内完成,作词作诗皆可,话不多说,时间紧迫,开始吧。”
说完姜存亲将手上的桃花放在了身后的大桌之上。
而此时场中的所有考生皆是提笔挥毫,一时间大殿之上飘满了迷人的墨香。
唯有一人并无动笔之意,这人正是狐不归。
狐不归左手托腮,紧闭着双眼似是在想些什么。
在小的时候别说桃花,甚至是桃树也是见过多次,但是从来没有以桃花为题创作过。这时狐不归眉宇间不知何时出现了两道很浅的皱纹,想必是遇到了一些麻烦。
一个时辰飞快流逝,转眼间,监考官李峰便将考生的考卷一一收起,看了一眼姜大人。
姜存亲点了下头说道:“本次考试结束。明日午时,宏德门放榜,到时人皇陛下会驾到,请诸位务必不要迟到,都回吧。”说完姜存亲背着手走出了大殿,李峰也是跟着走了出去。
看着两位官员的离开,殿上的考生竟是一个个趴再桌子上,嘴里同时抱怨着什么。
狐不归将桌上的文房四宝摆放好,率先出了殿门。
陆紫冉看到狐不归离开,也是跟了出去,薛海也是急忙跑了出去。
“病小子,怎么准备再考次第一么?”薛海一脸讥讽的看着狐不归。
听到这话,陆紫冉狠狠的扭了一把薛海,怒道:“姓薛的,有本事你也考个第一给我们看看,别总是瞧不起人。”说完瞪了一眼薛海。
薛海唯一怕的,便是这眼前的陆大小姐,又怎敢造次,只好做哑巴,不再吭声。
狐不归并不理会二人,加快了些脚步,此时可以清晰的看到,他的脸色有些发白。
回到客栈,馨蓝与赵德询问了一会关于考试的事情,便让三人各自回房休息。
狐不归回到房里,一屁股坐在床上,喘着粗气,然后伸手擦掉额头上的汗,暗自摇了摇头。没想到只有一个时辰的考试我便快要坚持不住了,哎,看来我还真是有些病况,有时间得去找个大夫看下。想完便倒在床上呼呼睡去。
宏德门是历年科举放榜之地的所在,又名“状元门”。
每年都会有一名状元在此处诞生,不知今年的小状元会事何人。
抱着一睹状元风采的目的,次日未到正午,宏德门已是人头涌动,里三层,外三层,被堵的水泄不通,便知此次考试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宏德门*
“特使大人到。”响亮的声音传出。
原本乱糟糟的场面渐渐安静了下来。这时人群让开了一条可通过一两人的过道,特使身后跟着几名官吏几名差役,一行人缓步走到宏德门前。几名差役接过特使手上的白布,转身贴在旁边的墙上。
特使轻咳一声说道:“此次考生一白三十五人,其中三人弃权,九人未到。共一百二十三人。从前至后的排名便在着白布之上”。说完看向几名差役,差役将白布贴好退回了原地。
这时人群已是挤了过去。
“按照往年的规定,考试的前五名,会得到人皇陛下的册封受赏,其余排名靠前的三成考生会马上得到推荐的各个门派,其余人员稍后再作安排。”特使看着人群挤了过去,又补充了一句。
“我考了第七名,老师你看啊,第七名。”
“怎么才是第九十名,哎,去不了我想去的地方了。”
“第二十三名,哈哈,我在前三成之内。”
......
所谓有人欢喜有人愁,考试就是这个样。
薛海也是第一时间挤进人群,半天终于是挤到了最前面,但是心里却是有些忐忑。
白布上赫然写着从第一名到最后一名的排名和名字,薛海并没有想过会考的第一名,于是便从最后一名往前看,越看心里越是高兴,看到第三十名的时候,上边清楚地写着“薛海”二个大字,高兴地心情竟是无以言表。
薛海平静了一下心情,想到要帮陆紫冉看看的事情,便继续往前看,“第六名,陆紫冉。第六名。”看到这,薛海高兴的转身便跑出了人群,匆匆跑到馨蓝老师面前。
“老师,我考了第十七名,我考了第十七名,再前十八名之内。”
馨蓝摸摸薛海的头笑着说道:“恩,不错还要继续努力,知道吗?”
“恩,哦对了,陆紫冉考了第六名。”说完看向陆紫冉。
与预计的不同,陆紫冉脸上竟然一丝笑意也没有,原因是陆紫冉从小要强,虽说考个第一第二不太可能,但是进个前五名应该没什么问题,然而竟然考了第六,自然是高兴不起来。
赵德把一切看在眼里,问道:“狐不归考了第几?”听到这话,馨蓝,陆紫冉也是一脸想知道的表情看向薛海。
薛海无奈的说道:“没看到。”
听到这话,众人皆是吃惊,愣愣的看向狐不归,刚才所说的三人弃权,不会这小子弃权了吧。
听薛海说完狐不归转身走进了人群。
这时人群中走出来几人,穿着似乎和不同人有些不同,从眼神呼吸上看必不是寻常之人,正闲聊着走了过来。
“大师兄,当年你一举金榜题名,可当真是威风了得,不知这次这个状元长什么样,可惜,这次下山,不能逗留时间太长,真是遗憾。”
“还想看看今年的小状元,能达到大师兄当年几成能耐,看来是没机会了,说来也奇怪,这么长时间了,竟然没有一个人站出来成为自己是状元。”
“二师弟,说的极是,头一次看到有人姓狐,不如我等稍等片刻,看看这狐不归是什么来头,我等再御剑回山也不迟。”
听到这话,馨蓝众人脸上原本吃惊的表情变得更加惊讶起来。
……
话说,狐不归挤进人群,又从尾至头看了一遍。
“什么,第一名,狐不归,竟然是第一名。”一时间并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薛海,听到刚才那几个身着奇怪的几人所说,自然是不能相信,这姓狐的就是狐不归。想着转身又想冲进了人群。
刚一转身,却看到狐不归在人群中走了过来。狐不归并不知道刚才所发生的事,看着一脸惊讶之色的几人,也是有些不知所措。
馨蓝看到狐不归走来,问道:“可曾上榜?”
狐不归看看馨蓝,轻轻点点头。
馨蓝捋了几下胡须,接着问道:“考得第几名。”
狐不归也不知道该怎么说,举起右拳,将一根食指伸了出来,轻声说道:“好像是第一名。”
听到这话,赵德一个箭步跑到狐不归面前,一把抱起狐不归,接着把胡不归聚过了头顶。
“哈哈”的大笑几声,喊道:“状元,考了状元,这是小状元。”一时间有些得意忘形。
狐不归也是无奈,谁也想不到,最不起眼的小子竟是如此的出人意料。
陆紫冉冲狐不归笑笑,又低下了头,还是无法接受只考了个第六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