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北平原,寒意料峭,晨雾迷漫,白杨林退去繁叶,枝桠光秃,星罗棋布地散落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上。
太阳从地平线上一跃而起,艳丽明亮,照得雾霭伏地游动,好似薄纱慢慢揭开。
驿道两旁,越冬小麦油绿葱茏,苗儿吐香,清冽怡人;路上,人马欢腾,声音鼎沸,首尾蜿蜒十余里,李唐义军从临川岗大营开拔出来,旌旗招展,衣甲鲜亮,向着渭北的张桥,浩浩荡荡地进发。
辰末时分,抬头望去,一座体制宏大的军营映入眼帘。
李三娘拉绺驻马,抬头眺望,只见前面军营的“唐”字大纛遥遥可见,正想回头给手下将领说话时,只见数十骑从军营方向挟尘驰来。
片刻,孟通等人来到跟前,下马行礼,禀道:“军帅,秦王率三千玄甲军出营相迎,奉秦王令,末将引导大军前往相会。”
“好,”李三娘在马上把手一抬,朗声应道,“带路吧!”
一柱香儿的功夫,李唐义军的大队人马已经离军营不远了。
只见数箭之外,开阔地上,黑压压地驻立着一支骑兵,“李”字军旗下,骑手皆皂衣玄甲,长槊林立,威风凛凛。
骑队最前面,一名将军身披银甲,盔插红缨,执乘枣色座骑,正翘首而待。
见义军大队开过来了,银甲将军带着百十骑,从黑压压的骑兵方阵中策马而出,迎面驰来。
五十步外,李三娘看得真切,来人正是自己的二弟李世民!
李三娘连忙下马,理了理发髻,扯了扯铠甲,左手执绺,右手按剑,引着众将肃立等待。
李世民来到跟前,翻身下马,大步走到李三娘面前,抢先揖拜,弯腰拱手道:“一别数载,三姐别来无恙?”
“关中李唐义军军帅,参见大唐秦王!”李三娘躬身回拜,以军礼相见。
李世民急忙伸出双手,将李三娘扶起来,姐弟相视,满目欣喜,泪光点点。
李三娘仔细打量李世民,只见他臂膀健硕,二十出头的脸庞黑里透红,颧骨突起,清矍瘦削,寸余髭须密密地扎在下颌处,当年白皙的面皮已变得粗糙不堪,眼角竟然起了细纹,只是两道浓眉下的双眼依然炯炯,更加光熠,笑颜之间,坚毅之色令人肃然起敬。
李三娘拉着李世民粗皮厚茧的双手,看着略显苍老的弟弟,心头一酸,泪水打转儿,大颗大颗的泪水再也忍不住了,顺着脸颊扑哧滚落,沾到胸前的铠甲上。
“二弟,几年不见,戎马倥偬,这岁月怎么把你……”李三娘抽泣不止,“怎么把你磨成这样了?我那个在庭院中金冠玉带,持书信步的美少年,到哪里去了,呜呜……”
李三娘抑制不住,泪如雨下,呜咽不止。
“三姐,我这不是好好的吗?征战数年,刀枪剑矢没有伤我一根毫发,您看您……这是怎么了?”李世民搀扶着姐姐,笑呵呵地安慰。
“嗯,嗯,我今天是又高兴又难过啊,”说着,数年来心中的酸甜苦辣一下子喷涌出来,李三娘顾不得抹去脸颊的泪水,哽咽道,“分别数年,战火不休,我无时无刻不挂记着父亲和你们,五弟智云已经……已经不在了,我就怕……就怕有一天再也见不着你们,咱们李家的兄弟姊妹不能再失去任何一个了,不能再失去了啊……”
李世民眼圈发红,连忙眨了眨,笑道:“阿姊放心吧,咱们不会再分开了,父亲和姐夫他们也很快要渡河了,走,咱们回营,好好合计合计!”
“嗯,你来了,我就没有什么担心的了,我听你的,咱们走吧……”
三千玄甲军号角齐鸣,夹道相迎,姐弟俩儿引着数万军士缓缓行进,步入唐军大营。
……
午时正刻,艳阳高照,鼓号震天,唐军大营内战旗猎猎,人头攒动,刀枪闪耀,关中义军与济河唐军合兵一处,会师大典拉开帷幕。
三丈高的阅台上,李世民与李三娘躬擐甲胄,表情肃穆,携数十名将军正襟危坐,注视着台下的十万健儿。
“嘟——嘟——嘟”三声长长的号角落下,担任会演指挥的丘行恭从李世民手中接过令旗,大步走到阅台正中,面对三军,按照军典,大力挥舞。
两支大军步骑相间,衣甲鲜亮,高擎刀矟,见令旗一出,即时而动。
只见校场上旗帜翻飞,进退有序;鼓角交替,号令鲜明;行伍成列,疏密有法;部阵骤立,圆方相宜。
片刻,校场上尘土滚滚,遮云蔽日,三千玄甲军风驰电掣,穿梭其间,马蹄隆隆,地动山摇。
检阅台上,李世民姐弟及众将频频点头,豪迈之情溢于言表……
当晚,杀猪宰羊,犒享三军。
大营内张灯结彩,热闹非凡,觥筹交错,酒肉横案,士卒们相互祝酒,尽情欢乐。
中军大帐外篝火熊熊,数十将领围坐畅饮,李世民与李三娘联席而坐,笑语连连,酒过三巡后,李世民在姐姐及丘行恭的陪同下,站立起来,离开座位,端着酒碗走向众人。
见秦王过来敬酒,众将纷纷起身恭迎。
向善志、何潘仁、郝齐平等人还未说话,李世民便呵呵笑道:“几位终南山的好汉,你们首先响应三姐号召,带着队伍投到反隋义旗下,来,我敬诸位好汉一碗!”
向善志、何潘仁、郝齐平及冯弇、高羽成等人诚惶诚恐,连忙端碗说道,“谢秦王!昔日在终南山中,承蒙军帅不弃之恩,我等绿林草莽才得归入正朔,今后,为大唐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好!”李世民朗声笑道,身后的李三娘也笑而不语。
“丘英起拜见秦王!”
李世民刚往前走了几步,就听到脆声声的问候传来,定睛一看,不禁开怀而笑,扭头对身边的丘行恭说道:“你们丘家真是英雄辈出啊,”随即迎上前去,握住丘英起的双手,说道,“我听三姐说,你与我年纪相仿,见地颇深,与众不同,我大唐有你这般英才相助,真是老天厚爱啊!”说罢,与丘英起父子寒暄问候,相互敬酒。
李世民端着酒碗继续往前走,只见面前一个身材单薄,白脸瘦削,双眉淡淡的将军正躬身行礼,李世民连忙快步上前,回以一揖,说道:“这位,定是三姐军中的‘张子房’——萧之藏将军了!”李世民笑容满面,“萧将军乃南朝皇族后裔,饱读兵书,运筹帷幄,决胜关中,我甚是钦佩啊!”
“秦王过誉了,萧某实不敢当,”萧之藏再拜道,“属下乃一介书生,生于乱世,苟全性命而已,荷军帅赏拔之恩,在军中效犬马之劳,愿为大唐扫清宇内而殚精竭虑!”
“好哇,”李世民看着萧之藏,眼中充满快慰,然后扭头,向姐姐问道:“听说萧将军不要封赏,只求攻下长安后,到崇文殿读书?”
见姐姐点了点头,李世民突然放声大笑,说道:“萧将军好情致!本王在此许诺,待天下归一,宇内清宁,必拜萧将军为崇文殿大学士!”
“萧某不才,愿受此赏,拜谢秦王,愿我大唐一统山河!”萧之藏受宠若惊,连忙跪谢。
李世民在李三娘的陪同下,走一桌敬一桌,不知不觉已微有醉意,只见马三宝跪在跟前,抬头说道:“奴才马三宝给二爷和主子请安!”
李世民一看,伸手把马三宝扶起来,说道:“三宝,你屡立战功,现在是营中的将军了,以后不要再行家礼,咱们以军礼相见吧!”
“可是,我……”
还没等马三宝说完,李世民笑道,“怎么?我这个秦王说话不算数?”
“二爷,哦,不,不,秦王,末将不敢!”马三宝急忙答道。
“这位是……?”李世民看到马三宝身边刚刚伤愈归队的秦蕊儿,回头向姐姐问道。
“她是我的弓弩队长秦蕊儿,”李三娘笑容可掬。
“哦,早有耳闻,百发百中的女将军啊!自三姐以下,真是巾帼不让须眉,李唐义军是名符其实的‘娘子军’啊!”李世民赞不绝口。
刚迈开步子,往前走了几步,李世民似乎想起了什么,退回来走到马三宝面前,拍了拍他的臂膀,说道:“你要好好待秦家妹子,可不能负了人家啊!”
秦蕊儿听到这话儿,羞得满脸通红,赶快把头低了下去,只剩下马三宝在那里“嘿嘿”傻笑,一个劲儿地点头。
唐军大营载歌载舞,鼓乐齐鸣,已然成为欢乐的世界,将士们把酒欢歌,不醉不归,一扫数年来征战的疲乏与伤痛,沉浸在忘我的天地里,迎接新一轮红日的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