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婳惊奇地发现,陈夫人的身体居然好多了。按照她的推测,听到这一连串的变故,陈夫人经受不起打击,应该是病得厉害。没想到母后神清气爽、容光焕发。有那么一刻,如婳以为母后回光返照,是时日无多的表现。陈夫人的一番话才让她安心。
陈夫人叹了一口气,语气坚定道:“我这是忧思成疾,自从你和若姮灾祸不断,我才幡然醒悟,忧虑并无任何用处。我病怏怏的身子,如何能保护两个女儿,你父王现在一门心思在玉夫人腹中的小公子身上,根本无心管你们两个。我就想,我不能再病了,一定要好起来,要能够保护你和你姐姐。说来也怪,这样想着,身体倒好多了,身子轻快,心绞痛也很少发作。”
如婳眼中蓄了泪:“母后,这一切皆是因我而起……”
陈夫人温言打断她的话,爱怜地抚着如婳:“这些,都是男人的错误,咱们女人家,被人争来抢去,都不是我们所能决定的”。
如婳感念母后的理解,将自己和息侯的打算跟陈夫人细说。
陈夫人眼中有惊异之色:“想不到你能有如此见识。蔡侯的事情本来可以在蔡国、息国、陈国之间化解,息侯莽撞引狼入室,他的谋划可谓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眼下已经到了难以收拾的局面,再不可贸然行事,凡事都要多筹划”。
听到母后如此苛责息侯,如婳眼中交织着不舍、痛心之意,心想这些话千万不能让息侯听到,他已经愧疚不已,指责只会击垮他,让他无所适从。这几日,如婳一直安抚息侯,希望能够抚平楚文王给他带来的羞辱。
跟母后说了这层意思,陈夫人点头称是。
如婳想起陈夫人说的玉夫人和小公子的事情,问道:“医师说玉夫人所怀是小公子”?
陈夫人点点头。
如婳略略思忖,厚牧将军和玉夫人的奸情她不得不说了。母后现在身体不错,她能够和玉夫人对抗,而且这次见面之后,下次见面还不知什么时候。
如婳将举办亲蚕大典之日的所见所闻,跟陈夫人一一倒来。
陈夫人一时愣住,变了脸色,默想了一会,好一会儿才稍稍和缓了神色,脸上带了几分讥嘲的笑意:“我瞧她就不是什么安分之人,只是没想到她心机这么深,这样我便要好好想想怎么对付她”。
陈侯听说如婳归来,快速处理完国事,就匆匆赶往陈夫人的寝宫。看到如婳与息侯并排而立,指着两人:“你们怎么来了”?
见到如婳无恙,陈侯并不像陈夫人那样欣喜,反而质问她为何离开楚国王宫。他指着如婳,手指颤动不停:“你为何不好好呆在楚国王宫,因为你,蔡国、陈国、息国三国危如累卵,你不好好反思自己,还要胡闹下去吗”。
陈侯希望如婳留在楚国,以借楚国之力让陈国生存下去。因此当他知道如婳是趁楚王外出打仗,偷偷跑出楚国王宫,,并且与息侯见面,万一被楚王知道如何是好。他朝如婳大大发了一通脾气。
他对息侯的态度更甚,这次见到息侯,他完全不将息侯放在眼里,甚至不愿意看他一眼。息侯感受到陈侯的鄙夷和敌意,息侯局促不安,站的离如婳、陈夫人和陈侯远一些,脸上窘迫的发红。
如婳对父王的态度并未有一丝期待,所以陈侯无论说什么,做什么她都不会过于在意。但是料想息侯必定难以承受陈侯的态度。心中不忍,朝息侯看过去,看到他眼中的落寞,深深藏于眸光之后。如婳走过去,握住他的手,他的指尖冰凉,自己的手与他的简直是冰火两重天。
携着息侯的手,转向陈侯,态度也强硬起来:“父王不愿意见到我们,那我们就不再回来。以后如婳和息侯如何,不劳父王过问。我既然已经许配息侯,便不再算是陈国的人,父王于情,无心过问,父王于礼,也无需过问”。
息侯想不到如婳如此倔强,被气得气噎。但又生怕如婳动怒,不愿回楚国王宫,不胜唏嘘,唉声叹气。
陈夫人见两人即将剑拔弩张,劝如婳道:“父王也是为了你好,你又何必说的这么生分”。然后又软语劝陈侯:“女儿无恙归来,君侯应该高兴,别伤了女儿的心”。
四人正说着,玉夫人走了进来。她一袭华服,虽然神情、动作上孕态明显,但是脸上有较厚的一层粉,看上去依然艳丽至极.
陈侯见她,脸上露出一丝喜色,大步奔到她的身边,挽起她的胳膊,搀着走过来。
如婳看着玉夫人的肚子,华服之下,她的肚子滚圆,走路的时候还特意挺着,一只手轻抚着,似乎在向人刻意炫耀。
如婳脸色非常难看,见到陈夫人递了个脸色过来,于是强忍,冷眼瞧着一切。
陈夫人就像什么都没听说过一般,向着玉夫人款款而笑:“妹妹身子不便,就不要来回走动,一会儿忙完了,我自会去看望妹妹”。
玉夫人并不答话,一双细长含情的眼睛在如婳和息侯两人脸上逡巡:“二公主到底是回来了,可是给你父王惹了不少麻烦。红颜祸水,说的就是二公主吧。这女儿长得太漂亮了,过于招摇,不知多少人觊觎呢。可不如儿子省心,这儿子啊,还能为父王分忧”。
如婳脸上一阵白一阵红,正想发作,被陈夫人的眼神压制住,只听陈夫人点着头感叹:“玉夫人说的极是,这陈国的江山就指望着玉夫人腹中的小公子了,玉夫人可要保重身子”。
接下来再说什么如婳也无心去听,只是握着息侯的手,以眼神鼓励他不要过于垂头丧气。陈侯与玉夫人携手离开,玉夫人一边骄傲地以手抚摸腹部,一边侧首向陈侯巧笑着,叹道:“红颜祸水,红颜祸水啊”,转过头来,朝如婳意味深长的一笑,如婳心中有怒意,又担心让母后以后为难,遂忍了下来。
在陈国逗留了几日,陈侯便督促如婳尽快离开陈国,回到楚国王宫。他指派了随从跟着如婳和息侯,半是保护,半是监督。
要不是因为陈夫人,如婳片刻也不想在陈国王宫逗留,现在陈侯又极力催促,如婳和息侯都希望尽快离开。她和息侯商量好,息侯陪她到楚国边境,然后返回息国。接下来如婳由陈侯的军队保护回楚国王宫。
楚文王伐随全胜。而且让他心满意足的是,他顺利带回了他许诺给如婳的礼物——随侯珠。
随侯珠与和氏璧并称为春秋二宝。关于随侯珠,有一个传说。根据《搜神记》的记载,不知是那一带随国国君,一日出行,见有一巨蛇被打成两段,痛苦万分。随侯动了恻隐之心,又见巨蛇有些灵异,便命随行者用药救治,蛇立即能活动自如。此后这个地方就叫做“断蛇丘”。一年之后,巨蛇衔明珠来报答随侯,对随侯道:“我乃龙王之子,感君救命之恩,特来报德”。这就是被称作“灵蛇之珠”的随侯珠。
民间对随侯珠也流传着各种说法,说法之一就是随侯乘船时,突遇风浪,一大蛇于水中衔大珠献上。
这颗随侯珠珠盈径寸,纯白,而夜有光明,如月之照,可以烛室。
作为镇国之宝,而且是宗庙祭祀的神物,随侯珠对随国的意义可见一斑。
当年,抢夺随侯珠也是楚武王伐随的目的之一,只不过当时他担忧引起诸侯国纷争,只是想将随侯珠悄悄带回,只对外界说随侯珠下落不明便罢。而现在楚国实力更为强大,而且楚文王行事风格更加凌厉,嚣张更甚于楚武王。他这次将随侯珠大摇大摆带了回来,毫不掩饰地告知天下人,随侯珠就在他楚文王手里,不怕别人来抢。
这颗随侯珠,如鸭蛋大小,夜晚发出荧光,堪比月光,满室生辉,殿内陈设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楚文王知道如婳独爱夜明珠,那颗破碎的鸽子蛋大笑的夜明珠被她细心收起来,勉强粘合在一起。
他不知道她为什么对夜明珠情有独钟,但只要如婳喜欢,他就要千方百计给她寻来。不在意是不是去其它的诸侯国抢,况且,攻打随国,将随国并入楚国,成为一个县,本来就在楚国的计划中。
推动他加紧去攻随,抢这颗随侯珠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如婳打从地牢里出来之后,非常惧怕黑暗。一到夜晚,就怕的要命。不敢一个人在殿内走动,甚至有些时候被自己的影子吓一跳。他命人在她的寝殿里,点了上百根蜡烛,直照的黑夜亮如白昼一般,她才安心。
虽然随侯珠早就闻名遐迩,当楚文王看到随侯珠的时候,还是眼前一亮。这颗珠子在夜里发出的光亮足以照亮如婳的寝殿。他仿佛又看到她宛如冰玉、清丽无匹的脸庞,带着淡淡的绯色。
到了云筱阁,发现如婳不在。像上次出征归来她不在一样,脸色便微微一沉。
等看到侍女在她面前跪了满地,他的心陡然沉了下来。这才知道,如婳自他离宫之日,就已经出宫,十几日未归。侍女们怕她责罚,一个个默默垂泪。
他想起了她如春日阳光般的笑容,竟然是那么虚幻,如水中之月不探而散。
她如此费劲心机讨他欢心,让他误以为她愿意呆在楚国王宫之中。他完全迷失了心智,居然未发觉,去抢随侯珠送给她,真是一个笑话。
他前思后想,他如此轻信她,只是因为他宠爱她,从而迷失了分辨力。他本应该感觉到的,她不愿意侍寝,不愿意跟他进一步的亲密,他只是一味迁就她,纵容她,他愿意等她,等她心甘情愿。可是,她居然骗了他!
“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如婳,我能让你出宫,就能够把你再带回来。即使你跑到天边,也是我熊赀的女人”,楚文王对天咆哮。
他发怒了,派出八路人马,东、南、西、北、东南、西北、东北、西南八个方向打探如婳的消息,一定要将她再带回楚国王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