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低垂,榆林卫的三千甲士却骤然出现在绥德城外,而这一切,皆因绥德县令吴德孔的一番运作。
数日前,这位县令大人惊慌失措地携家眷奔逃至榆林,彼时,正于榆林休整的阎铭泰尚未料到,此人的到来将掀起一场风波。
吴德孔为洗脱自己不战而逃的罪责,不惜倾其大半家财,言辞恳切地恳请阎铭泰出兵驰援绥德。
起初,听闻李自成之名,阎铭泰心中满是忌惮,迟迟不愿应允。
然而,吴德隆信誓旦旦,反复强调绥德县尉武艺超群、谋略过人,只要援军及时赶到,凭借充足兵力,守住绥德城绝非难事。
加之白花花的银子堆在眼前,阎铭泰最终心动,大手一挥,命榆林卫参将王朴率三千精锐,即刻驰援绥德。
王朴率部日夜兼程,风尘仆仆赶至绥德城外。可刚一抵达,便传来如晴天霹雳般的噩耗:绥德县城已然易主,绥德卫所一众将领或被生擒,或已命丧黄泉。
这消息惊得王朴面色如土,当机立断,急令大军掉头,准备撤回榆林。谁料,尚未走出多远,斥候又疾驰来报,称李自成正调动大军,似有向西南进发之意。
王朴心中陡然一动,贪念瞬间涌上心头——若能趁此良机夺回绥德,这赫赫战功之下,至少也能晋升副将之位!一念至此,他当即改变主意,下令继续向绥德进发。
就在李自成刚刚集结好部队,尚未整装待发之际,戏剧性的一幕在绥德城外骤然上演——王朴率领的军队竟已开始对城外村庄实施烧杀抢掠,两军行动的时间差不过毫厘之间。
只能说王朴时运不济,亦或是他过于急躁冒进。
倘若他能严令部下恪守军纪,真正做到"秋毫无犯",或许李自成率主力出征后,根本不会察觉城外还潜伏着一支三千人的精锐之师。这支虎狼之师本可继续蛰伏,暗中窥视绥德城的一举一动,静待最佳战机。
可惜王朴的鲁莽行事,让这支奇兵过早暴露了行踪,错失了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绝佳战机。
更令人痛心疾首的是,王朴麾下士兵的劫掠暴行,如同一把利刃,彻底割裂了官军与百姓之间仅存的信任纽带。
彼时,李自成义军的政令早已如春风般传遍乡间——丈量田亩、均分土地,将耕者有其田的希望,播撒在每一个贫苦百姓心间。
而王朴率领的官军,却在此时露出狰狞面目:他们明火执仗闯入民宅,抢夺粮食、衣物,甚至连老弱妇孺赖以生存的口粮都不放过。
一边是义军带来的希望曙光,一边是官军肆虐的残暴现实。
愤怒与仇恨在百姓心中翻涌,他们不再犹豫,主动派出信使,冒着生命危险赶往绥德县城,向李自成的义军告发官军的行踪。
浑然不觉的王朴依旧肆意纵容部下劫掠百姓,殊不知正是这种暴虐行径,最终为他招致了杀身之祸。
“杀啊!”李自成的怒吼裹挟着满腔怒火,宛如一道霹雳劈开死寂的夜空。
他玄铁甲胄在火光中泛着冷芒,胯下乌骓马长嘶震天,手中长枪裹挟着凛冽杀意,如离弦之箭般直插正在肆虐的官军阵列。
身后两个团的义军将士如汹涌的黑色浪潮,踏着满地狼藉,怒吼声排山倒海般压来。
此刻的官军正忙着将抢来的粮食财物胡乱捆上马背,贪婪的叫嚷声与百姓的哭喊声交织。
骤然响起的喊杀声如晴天霹雳,众人手中的动作瞬间僵住,脸上血色尽褪。
王朴惊恐地瞪大双眼,喉间发出破锣般的嘶吼:“快结阵!结阵迎敌!”
然而,这些被贪欲冲昏头脑的士兵早已乱作一团,有人连兵器都没抓稳,有人还死死攥着抢来的包袱,根本无法组织起有效的防御。
李自成长枪如游龙出海,寒光闪过,两名官军惨叫着倒飞出去。
他赤红的双目扫过满地狼藉,怒不可遏地咆哮:“豺狼不如的东西!连老弱妇孺都不放过,今日便要你们血债血偿!”
主帅的怒吼如战鼓,激起义军将士胸中熊熊烈火。
他们挥舞着兵器,以一当十,刀光剑影间,官军士兵如同割倒的麦秆般成片倒下。
王朴见势不妙,猛地勒转马头想要逃窜。但李自成怎会放过这个罪魁祸首?他大喝一声:“鼠辈休走!”乌骓马四蹄生风,转瞬便追了上去。
眼见突围无望,王朴猛地勒住缰绳,战马嘶鸣着调转方向。
他双目赤红,挺枪直取李自成。两马交错间,寒光闪烁,枪影重重。
然而王朴虽勇,终究难敌李自成。不到二十回合,李自成抓住破绽,手中长枪如毒龙出洞,直贯王朴心窝。
只听"噗嗤"一声,鲜血喷溅,这位明将应声坠马,重重摔落在尘土飞扬的战场上。
王朴的尸身仰面朝天,双目圆睁,眼中凝固着最后的不甘与愤怒,仿佛仍在无声地控诉着这场残酷的厮杀。
殷红的鲜血从他胸前狰狞的伤口不断涌出,在黄土上蜿蜒流淌,很快便将身下的土地浸透成一片暗红。
李自成勒住战马,缓缓回首,目光复杂地凝视着这位战死的明军将领。
他沉默片刻,突然高举长枪,猛地挑起王朴的尸身,在风中猎猎作响。他洪亮的声音在战场上回荡:"敌将已死!投降者免死!"
正在苦苦支撑的榆林卫官兵闻声望去,只见他们敬重的将领被高高挑起,顿时如遭雷击。
有人发出悲痛的呜咽,更多人则颓然松开了手中的兵器。随着第一把钢刀落地的清脆声响,抵抗的意志如决堤般溃散,残存的官兵纷纷跪地请降。
李自成望着眼前纷纷放下武器的官兵,满意地点了点头,随即转向身旁的四团团长高一功,沉声下令道:"高团长,立即组织四团将士收缴降卒的兵器,务必确保万无一失。"
"遵命!"高一功抱拳领命,转身对着身后的将士们高声喝道:"四团全体听令!立即行动,收缴降兵武器!注意维持秩序,不得有误!"
随着命令下达,四团将士们迅速列队上前,动作利落地收缴着降卒的兵器。整个过程中,将士们目光如炬,神情肃穆,展现出严明的军纪。虽然个别降卒面露犹豫,但在四团将士威严的气势震慑下,最终都顺从地交出了手中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