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纵横小说App,新人免费读7天
已抢580 %
领免费看书特权

第15章

战忽贾诩

魏国朝堂。

贾诩这位早已淡出权力中心多年的老臣,此刻却凭借着昔日积累的人脉与威望回来了。

他眼神锐利扫视着殿内神色各异的文武百官,最后落在那高踞龙椅之上的皇帝曹叡身上。

“老臣今日乃为社稷安危计!臣观雍凉战局,深觉……征西大都督司马懿,恐有养寇自重、尾大不掉之嫌,其心……难测啊!”

此言一出,满殿哗然!

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臣立刻出列,语气严肃地驳斥道:“文和!此言切莫空穴来风,危言耸听!司马仲达乃我大魏柱石之臣,坐镇西线,劳苦功高!你既出此言,可有确凿罪证?切莫因私怨或臆测,便诬陷了国之忠良!”

贾诩面对质疑,脸上不见丝毫慌乱,反而淡然一笑,那笑容中带着几分高深莫测,他捋了捋颌下长须,从容不迫地开口,语气平缓却字字诛心:

“诸位同僚,老夫岂敢空口无凭?我只说几件旧事,个中蹊跷,大家自行判断即可。”

他伸出枯瘦的手指,开始逐一剖析:

“其一,首次北伐,诸葛亮兵败如山倒,不得已行那空城之计。以司马懿之能,麾下精兵强将如云,岂会看不穿那区区一座空城?为何最终坐视诸葛亮安然遁走?”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是看不穿,还是……不愿看穿?”

殿内顿时响起一片窃窃私语。

一位大臣若有所思,喃喃分析道:“难不成……司马懿是为了维系自己在西线无人可替代的地位,才故意纵虎归山?”

贾诩嘴角勾起一抹赞许的笑意,如同引导学徒的先生:“聪明!古人云:‘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此乃人性使然,不得不察啊。”

众人闻言,纷纷露出恍然与深思的表情,看向彼此的眼神中都多了几分认同。

“看来……此事确有可疑之处。”

“莫非真是司马懿故意为之?”

贾诩并不急于肯定,他继续伸出第二根手指,声音依旧平稳:

“其二,二次北伐,诸葛亮围陈仓甚急,郝昭将军浴血坚守,为何近在咫尺的司马懿,手握重兵,却迟迟不肯出兵援救?坐视孤军奋战?”

有人尝试解释:“或许……或许是为了保存实力,避免与蜀军主力硬碰?”

贾诩立刻反问,声音陡然拔高了一丝,带着锐利的锋芒:“保存谁的实力?是我大魏的整体实力,还是他司马懿……个人的实力?”

他目光如电,直视刚才发言之人,“而王双将军,奋勇杀敌,最终却中了诸葛亮奸计,力战而亡!这期间,司马懿又在做什么?”

众人眉头紧锁,开始沿着贾诩引导的方向深入反思,殿内的气氛愈发凝重。

贾诩语气逐渐转冷,带着一股寒意:

“老夫甚至怀疑,自此时起,司马懿便已与那诸葛孔明,有了某种心照不宣的……勾结!”

他伸出第三根手指:

“其三,第三次北伐,他更是巧妙避开蜀军兵锋,坐视诸葛亮连夺我两郡之地,自身却未损分毫,亦无失地之责!此等‘巧合’,诸位不觉得太过蹊跷了吗?”

殿内众臣交头接耳,议论声越来越大,不少人脸上已显露出怀疑与不安。

贾诩深吸一口气,仿佛要抛出一个更惊人的论断,他声音沉痛:

“诸位,关键就在于第四次北伐!”

“张郃将军!国之宿将,明明已识破诸葛亮撤兵有诈,不愿冒险追击,司马懿却强行逼迫他前往!最终……张郃将军惨死木门道!”

“我大魏的忠臣良将,郭淮、王双、张郃……纷纷毙命于西线!可他司马懿呢?每次都安然无恙,稳坐中军帐!”

“诸位请想,这不断被削弱的,是谁的力量?这蜀魏连年交战,越打,他司马懿在朝中的地位是否越高?在军中各部将领中的威信是否越强?他每次都似在避战,吃亏损兵的却总是我大魏!而那诸葛亮,却能屡屡从容进退,这……正常吗?”

这番剖析,如同惊雷炸响在众人耳边!

一位大臣忍不住失声嘀咕:“难不成……难不成是司马懿联合诸葛亮,故意坑杀我大魏将领,不断削弱朝廷实力,行那损国利己之事,反而借此提高他自己的权势和地位?”

此论一出,如同点燃了导火索,不少人脸上最后一丝疑虑也动摇了,看向彼此的目光充满了惊骇。

贾诩见火候已到,抛出最后的猛料,他伸手指向西方,声音带着无比的沉重:

“其五,也就是最近这次北伐,更是关键中的关键!”

“司马懿竟然坐视诸葛亮在我大魏的土地上,在雍凉之地,安然屯田!如今雍凉多处反叛,烽烟四起!司马懿手握我大魏最精锐的关中兵马,不但不主动开战,剿灭叛军,反而一再上书朝廷,要求增兵、募兵!”

“此等行径,居心叵测也!”

“试问,若无司马懿暗中授意、纵容甚至勾结,那些城池守将,怎么会投降得如此干脆利落?”

“要知道,此前诸葛亮倾尽全力,连只有千人守卫的陈仓小城都未能攻克!如今却能在车马不便的寒冬,席卷雍凉广袤之地,大小城池或叛或降,这岂是常理所能解释?”

曹叡一直凝神静听,此刻终于忍不住开口:“老太尉,那……那匈奴部族遭袭,声称是汉军所为,这又作何解释?诸葛亮怎会突然出现在塞外?”

贾诩似乎早有准备,他微微躬身,语气笃定:

“陛下,臣认为,此乃匈奴人为推卸部落被袭责任,或是别有用心者散布的谎言!”

“大漠茫茫,黄沙万里,无垠无际。怎么可能有人能精准找到匈奴王庭营地?还长途奔袭千里?这无异于大海捞针!”

“何况是诸葛亮这等从未踏足过塞外大漠的蜀中之人?此等荒谬之言,实难取信!”

曹叡闻言,眉头紧锁,低头沉思,脸上写满了纠结与难以抉择。

面对如此错综复杂、真假难辨的指控,一时难以决断。

这时一位大臣提出疑问:“老太尉,若按您所言,司马懿与诸葛亮勾结至此,那……为何两人还不干脆联手,一举灭魏?届时岂非无人能挡?”

贾诩点了点头,似乎对此疑问颇为赞赏,他捋须道:

“此问切中要害。老夫也认为,两人即便有所合作,也必是同床异梦,各怀鬼胎。”

“司马懿所图,非是助诸葛亮成事,而是借此机会巩固自身权位,排除异己,将朝廷力量一步步转化为他司马家的私产!”

“诸位请看,两军看似对峙良久,然除早期几场恶战外,近期是否伤亡远不如预期?此即为佐证!他们在默契地保存实力!”

又有人尖锐反驳:“那司马昭公子之死,郭淮将军之死,又作何解释?难道司马懿连自己的儿子和心腹爱将都能牺牲?”

贾诩淡然一笑,那笑容中带着一丝令人心悸的冰冷,他缓缓说道:

“诸位或许有所不知。据细作回报,自司马昭公子、郭淮将军等人‘殉国’之后,蜀军人数不降反增!更诡异的是,那诸葛亮身边,莫名多了许多来历不明、始终戴着青铜面具的将领!”

“这些人用兵如神,对我大魏军制、布防、将领特点,竟似了如指掌!”

“原本久攻不克的坚城险隘,如今在这些人面前,竟变得如同纸糊泥塑,轻易可破!”

他环视众人,一字一顿地问道:“诸位难道不曾想过,司马昭公子,是否可能……早已金蝉脱壳,改头换面,混入了蜀军之中?以此等方式,彻底撇清与他父亲的关系,行那更隐秘的‘合作’?”

“嘶——!”

大殿之内,瞬间响起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

这个推测太过大胆,也太过骇人听闻!

但细细想来,却又与那些“戴面具的神秘将领”的出现诡异吻合。

无数道目光交织,充满了震惊与难以置信。

曹叡也被这个推测惊得身体微微前倾,诧异道:“老太尉,这些……终究都还只是推论,不一定为真吧?”

贾诩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他深知过犹不及,此刻见怀疑的种子已在所有人心中深深埋下,便见好就收。

他脸上恢复了几分平和,微微躬身:

“陛下明鉴。老臣方才所言,确实多是一家之推论,并无铁证。”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无比凝重,带着一种为国为民的忧患意识:

“但是,陛下,诸位同僚!请想一想,即便只有万分之一的可能性——司马懿与诸葛亮,一个手握我大魏最精锐的兵马,一个拥有鬼神莫测之机,两人只是在等待一个最佳的时机,待准备就绪,便里应外合,一举倾覆我大魏社稷呢?”

“届时,我等皆成亡国之奴,悔之晚矣!”

曹叡愣住了,他本以为贾诩会咬死司马懿通敌,没想到最后只是强调了一种“可能性”。

但这番话,恰恰击中了曹叡,以及所有曹氏宗亲和大臣内心最深处的恐惧!

一位宗室老臣细思极恐,声音颤抖道:“若……若果真如此,那司马懿就是窃国大贼!我大魏危矣!当立刻锁拿回京,明正典刑,斩立决!”

另一位大臣则忧心忡忡:“可……可若是冤枉了仲达,岂不是自断臂膀,将雍凉拱手让于蜀贼?这……这可如何是好!”

贾诩要的就是这种两难的局面,他适时抛出自己的“解决方案”,语气显得公正而无私:

“陛下,老臣认为,此事关系重大,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为稳妥起见,不如行那明升暗降、调虎离山之计。”

“可让司马懿回朝荣养,或……调其前往合肥,总督扬州军事,抵御东吴。”

“另派一位绝对忠于陛下、忠于大魏的可靠宗亲重臣,接任征西大都督,全力对付诸葛亮!”

“诸葛亮虽狡诈,但其粮草补给素来困难。然老臣听闻,他们如今正在关中大肆屯田!若让其安稳度过此季,待到秋收,关中粮足,则诸葛亮明年再也无需仰仗蜀中运粮!”

“届时,十万乃至数十万饱食之汉军,再无后顾之忧,长驱直入,我大魏……将如何抵抗?”

他的计策核心便是:既然你司马懿“不想战”、“不会战”,那我就换一个“想战”、“能战”的人来!

曹叡与几位心腹重臣低声商议良久。

虽然觉得贾诩之言未必全真,但其中的逻辑链条,尤其是关于司马懿权势膨胀、战事不利与个人地位提升之间的诡异关联,让他们无法完全忽视。

曹家对司马家的忌惮由来已久,历代都想方设法削弱其权柄。

司马懿因此心生怨望,勾结外敌,或至少是某种心照不宣的“默契”与合作,在权力的博弈中,这听起来……何其合理!

在这种时候,似乎只有流淌着曹家血液的“自家人”,才真正值得信任。

最终,曹叡下定决心,朗声道:“拟旨!升曹爽为大将军,假节钺,都督关中诸军事,即刻前往长安,接替司马懿!原征西大都督司马懿,改任镇东将军,总督扬州军事,即刻启程,前往合肥镇守,抵御东吴!”

不是善于守城吗?

合肥正是你司马懿大展身手的好去处。

而关中,需要的是能主动出击、击溃蜀军、不让他们扎根的猛将!

贾诩全程冷眼旁观,此刻脸上才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他躬身道:“陛下圣明!那诸葛村夫狡诈无比,惯会用计。然,聪明亦会被聪明误!他与司马懿对峙日久,早已习惯了司马懿的稳妥守成之策。若曹爽大将军能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必能打诸葛亮一个措手不及,获此大功!”

曹叡闻言,欣慰地点点头。

如今魏国顶级的谋士凋零,贾诩这等老成谋国之士能再次出山为他筹划,让他感到安心不少。

“有劳老太尉了。”

消息传至长安,都督府内。

司马懿接到这封措辞看似褒奖、实则夺权的圣旨时,拿着绢帛的手微微颤抖了一下。

他缓缓闭上眼睛,仿佛一瞬间苍老了好几岁,挺拔的身躯也显得有些佝偻。

他太了解曹爽了,志大才疏,无谋而刚愎。

由他来接任,面对用兵如神的诸葛亮,长安……危矣!大魏西线……危矣!

然而,君命难违,他能有什么办法?

只能长叹一声,心中默念:“若上天还眷顾大魏,就请早些将那诸葛孔明收了吧……”

他很快冷静下来,开始盘算后路。

“若长安果真失守,只要函谷关还在手中,依托中原腹地,我司马懿就还有挽狂澜于既倒的机会。”

他将目光投向东南,“也罢,就去合肥吧。当年江东鼠辈孙权,率十万大军亦拿不下张辽镇守的几千人合肥,反成就了张文远的威名。东吴,终究是冢中枯骨,不足为虑。荆州、豫州亦是重镇,正好去会会老朋友们。待到你曹爽在诸葛亮面前碰得头破血流,损兵折将之时,自然会有陛下和朝廷求我司马懿回来收拾残局、再立新功的那一天!”

汉军前线,中军大帐。

孔明看着手中细作传来的密报,嘴角缓缓勾起一抹微笑。

羽扇轻摇,带起一丝微风。

“司马懿调离,曹爽接任……文和之计,成矣。”

恰在此时,一名传令兵疾步入帐,单膝跪地:“报!丞相,马超将军紧急军情!发现有数万敌军,正沿秦岭一线向我军侧翼运动,意图不明!”

孔明目光一闪,心中迅速盘算:“曹爽的动作倒是不慢。是想打通入蜀通道,行那围魏救赵之策,逼我回援?还是想断我粮道?”

他当即起身,羽扇点将:“子龙、典韦、夏侯渊,随我率一万精骑,即刻出发,支援黄忠将军,迎击此路敌军!文长,你坐镇中军大营,严密监视长安动向,谨防曹爽出城偷袭!”

“末将遵命!”众将齐声抱拳领命,声震营帐。

只是,当夏侯渊听到“黄忠”二字时,其身躯也是微不可察地一震。

秦岭前线,两军对垒。

当孔明率援军赶到时,黄忠所部早已严阵以待。

只见对面敌军,阵容看似庞大,足有数万之众,但旗帜杂乱,衣甲五花八门,甚至许多士卒面带菜色,手持简陋农具,一看便知是临时拼凑的乌合之众。

队伍前方,簇拥着几十名盔甲鲜明、骑着高头大马的年轻将领,个个衣着华丽,神态倨傲,与其说是军人,不如说是出来游猎的纨绔子弟。

军旗上绣着各大家族徽记。

双方叫战。

汉军表示大汉丞相亲临,速速投降。

世家公子哥嗤笑出声,语气嚣张:“哟呵?小爷我纵横关中这么多年,什么丞相?来了也得按我们关中的规矩办事!”

另一位弟也昂着头补充道:“我们这些家族,在关中这片土地上,那是说一不二!流水的诸侯,铁打的世家!我劝你们这些蜀人,懂点规矩,识相点!”

“不要和我们作对。”

孔明懒得搭理这些人,羽扇一挥。

“众将听令!”

“全砍了!”

转瞬之间,严阵以待的两万汉军精锐,如同决堤的洪流,轰然冲向那数万看似庞大、实则混乱不堪的世家联军。

黄忠一马当先,手中八宝麒麟弓瞬间拉满,弓弦连震!

“咻!咻!咻!”

箭无虚发,冲在最前面、衣着最华丽的几位世家领头人,几乎是同时喉咙或心口爆开血花,脸上带着难以置信的惊愕与恐惧,惨叫着坠下马来!

主将瞬间被秒杀,本就组织松散的世家联军顿时陷入了巨大的混乱,哭爹喊娘,各自为战,甚至开始互相践踏。

赵云白马银枪,长枪舞动如龙,寒星点点,所过之处,敌军如割草般倒下。

夏侯渊挥舞着大刀,如同旋风般砍翻数名敌兵,勇不可当。

然而,当他瞥见前方黄忠那箭无虚发的神射时,心中那股不服输的劲头与前世败亡的屈辱感再次涌上心头。

整个战场彻底沦为单方面的屠杀。

汉军骑兵来回冲杀,将试图逃窜的世家子弟和他们的亲兵部曲分割包围,诛杀殆尽。

反倒是那些强征来的农夫,因为无人刻意针对,不少人得以侥幸逃脱。

上纵横小说支持作者,看最新章节

海量好书免费读,新设备新账号立享
去App看书
第15章 战忽贾诩
字体
A-
A+
夜间模式
下载纵横小说App 加入书架
下载App解锁更多功能
发布或查看评论内容,请下载纵横小说App体验
福利倒计时 05 : 00
立即领取
05 :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