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试之日。
紫禁城太和殿,庄严肃穆。
金砖铺地,龙柱冲天。
朱棣身着龙袍,端坐于皇椅之上,目光如炬,扫视着阶下的两百余名贡士。
殿侧站满了文武百官,杨荣、夏原吉等阁老都位列前排。
“传贡士朱重八,进殿!”
太监那道尖细的嗓音,陡然就划破了寂静。
朱重八身着贡士服,径自走进太和殿。
他大步向前,目光不经意间扫过龙椅上的朱棣。
四儿子鬓角已染霜,眉宇间多了几分帝王的威严。
只是……
那眼神深处,还和当年镇守北平的燕王一模一样。
“臣朱重八,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他行了君臣礼,却并没下跪,声音不高不低。
朱棣看着阶下这个十八九岁的少年,心中竟莫名恻动。
这书生虽穿着普通,可站的笔挺。
抬头时眼神坚定,没有丝毫怯场,反倒有股久居上位的气度,像极了父皇当年召见群臣时的模样。
“免礼。”
朱棣压下心头的狐疑,直言道:“朱重八,你在会试策论中说迁都北平需先固漕运和兴军屯,朕且问你,如果依你之见,漕运当如何整顿?军屯又要如何恢复?”
满殿无声,所有人的目光都停留在朱重八身上。
这问题直指迁都的核心,连杨荣、夏原吉都屏住了呼吸,想听听这连中二元的奇才,到底能怎么作答。
朱重八目光扫过殿内,朗声道:“整顿漕运,当复洪武旧制!在运河沿岸设十座粮仓,每仓派御史巡查,账册五日一报,损耗超过一厘者,立查其罪!臣在江南时曾查过旧籍,洪武二十年,漕运损耗仅为三毫,靠的就是‘御史驻仓、账册公开’这八个字!”
他不仅给了对策,还准确报出洪武朝的数据!
朱棣猛地抬头,眼中满是震惊。
这少年果真不简单!
朱棣眉头微挑:“那军屯呢?如今勋贵豪强侵占军屯成风,你说要恢复,那该怎么恢复?”
“立斩!”
朱重八厉声说着,带着一股威严。
“军屯一亩不许占,占一亩者偿十亩并斩三族,臣以为,当派锦衣卫清查全国军屯,凡侵占超过百亩者,不论勋贵,一律按洪武旧律处置!”
“去年山东都司佥事高信侵占军屯一千亩,如果按旧律,就该剥皮实草,悬于营门示众半年,以后看谁还敢再占!”
“剥皮实草”四个字从少年口中说出,竟带着满满的杀气!
殿内所有人屏住呼吸,连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见。
文武百官浑身哆嗦,看向朱重八的眼神充满了震怖。
这哪儿是书生议政,明明就是太祖爷在金銮殿上判案啊!
朱棣盯着朱重八,手指轻轻敲着龙椅。
这少年对铁血手段的推崇,以及说话的语气,实在是太像父皇了。
“放肆!”
兵部尚书打破沉寂,当众怒斥:“陛下仁慈,你竟敢在大殿上鼓吹太祖酷刑,是何用意?”
朱重八没有惧色,直视兵部尚书:“仁慈?那些侵占军屯的人,害的边军冬无棉战无粮,他们的仁慈在哪儿?洪武酷刑,一直都只对贪官污吏,对百姓却格外宽容!这叫严以治吏,宽以养民,不是你说的酷刑!”
“好一个严以治吏,宽以养民啊!”夏原吉忍不住出声称赞,“这话深得太祖治国亲传了!”
杨荣也附议道:“皇上,此生所言虽重,却能句句切中要害。眼下军屯、漕运积弊已深,必须得靠雷霆手腕整治!”
朱棣看着阶下侃侃而谈的少年,心中无比震撼。
他忽然话锋一转,抛出一个更刁钻的问题:“你既知晓洪武旧制,那朕问你,洪武十三年,朕在北平私交蒙古使者,被父皇罚跪太庙三日,父皇当时说了什么?”
此话一出,满殿皆惊!
这可是大明皇室最隐秘的旧事,除了皇帝和几位核心宗亲,外人根本不会知道!
陛下怎么能拿这事来考一个书生?
杨荣、夏原吉脸色骤变,却也只能把头低下。
朱重八浑身一震,猛地抬头盯着朱棣。
看来这家伙是怀疑自己的身份啦!
四儿子这是在试探他?
他定了定神,缓缓开口:“回皇上,当年太祖爷说的是,老四,咱给你北平,是让你守国门,不是让你勾连外敌!再敢胡来,咱就废了你燕王爵,贬去守咱的皇陵!”
轰!
简直是一字不差!
就连“老四”这个只有太祖爷才敢叫的乳名,都没落下!
朱棣猛地从龙椅上站起,龙袍下摆扫过案几,茶杯哐当落地!
他死死盯着朱重八,眼中充满了震惊,甚至有点害怕。
以及一丝连他自己都没察觉的激动!
“你……你怎会清楚这些的?!”
满殿文武全都石化,一个个张大嘴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
朱重八不仅知道军国大事,就连皇帝少年时被太祖爷训斥的秘密都知道!
这人到底是谁?!
站在后排的于谦,更是被惊得浑身发抖。
他终于明白了,朱兄的学识胆识绝非偶然,这背后绝对还有他都不了解的秘密。
朱重八迎着朱棣震惊的目光,带着一股威严:“臣家中存有洪武旧档,洪武爷晚年常对近侍说,燕王镇守北平劳苦功高,只是性子急躁,需时时敲打。这些私事,都是旧档里记载的。”
这个解释看似合理,却根本骗不过朱棣。
那些近侍早被他打发到皇陵守墓,怎么可能会留下记载?
除非眼前这少年,根本不是什么所谓的“家中有旧档”。
而是……
可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朱棣深吸一口气,强装冷静:“不错,你策论超群,对答如流,颇得太祖皇帝遗风。”
他看向殿外,道:“传旨吧,赐贡士朱重八为本科状元,赐进士及第,入翰林院编修!”
“谢陛下隆恩!”
朱重八并没下跪,只是淡淡地谢恩。
他心中暗想,老四啊老四,就算你现在不认,迟早也得认!
咱朱元璋回来了,这朝堂,该好好整整了!
……
当朱重八走出太和殿时,阳光洒满整个广场。
于谦快步迎上来,激动得声音都在抖:“朱兄啊!你刚才在殿上的对答,当真是惊天地泣鬼神,必将流传千古!”
朱重八拍了拍他的肩膀:“于兄夸张了,这只不过是个开始。日后同朝为官,还需你我共整吏治,莫负了太祖爷留下的江山。”
于谦重重点头,再次被激励到。
而太和殿内,朱棣望向朱重八的背影,对杨荣道:“现在就去查,朕要知道这朱重八的家世和来历,所有都不能放过!”
杨荣拱手领命,心中却早已掀起惊涛骇浪。
他从来没见过皇帝这么慌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