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汗顺着林薇的脊背滑落,她迅速后退几步,将手机塞进口袋。办公室的门被打开,穿黑西装的男人眼神如刀,从她身边擦肩而过,空气中残留着一股刺鼻的雪茄味。
"小林,这么晚还来报社?"陈国强的声音有些不自然,推了推眼镜,"视频我看了,确实有点意思。不过......"他顿了顿,"你最好小心点,最近老城区不太太平。"
林薇盯着主编闪躲的眼神,突然意识到,二十年前的化工厂事故,远比想象中更复杂。"主编,刚刚那人......"
"只是个广告商。"陈国强匆匆打断她,"你先回去休息,明天继续跟进这个新闻,但别太深入。"
回到出租屋,已经是凌晨。林薇将房门反锁,打开电脑仔细查看白天拍摄的视频。画面中,海市蜃楼里的蓝色身影一闪而过,她逐帧放大,赫然发现女孩背后有一行模糊的文字:"7.15......谎言......"
手机突然响起,是陌生号码。林薇犹豫着接通,听筒里传来刺耳的电流声,夹杂着孩童的笑声。"姐姐,你看到我们了吗?"稚嫩的声音让她头皮发麻,"来救我们......"
"你是谁?!"林薇大喊,对方却已挂断。她立刻报警,得到的却是机械的回复:"此类骚扰电话近期频发,请做好防范......"
第二天,林薇再次来到老城区。她走访了十几户居民,发现更多惊人的线索:所有见过异常海市蜃楼的人,手机里都曾收到神秘短信;而那些失眠患者,在发病前都梦到过相同的场景——燃烧的化工厂、奔跑的孩童、还有一个穿白大褂的男人。
"我梦见孩子们在喊'沈医生骗人'。"一位中年妇女颤抖着说,"可我根本不认识什么沈医生!"
林薇的笔记本上,线索逐渐串联成网。她决定从陈阿婆女儿的失踪案入手,来到市档案馆。泛黄的报纸堆里,2003年7月16日的《镜海日报》角落,刊登着豆腐块大的新闻:"镜海化工厂电路老化引发火灾,无人员伤亡。"
这与陈阿婆的描述完全不符。林薇继续翻找,在警方档案中发现一份未公开的记录:火灾当天,确实有27名童工在化工厂内,而他们的名字,都在"失踪人口"名单中离奇消失。
暴雨再次降临。林薇抱着文件冲出档案馆,却在门口撞见一个戴金丝眼镜的男人。对方怀里的文件夹散落,露出一张照片——年轻时的陈阿婆、穿蓝裙子的小芸,还有一个穿白大褂的男人站在化工厂前,笑容满面。
"小心!"男人蹲下身捡文件,林薇瞥见他胸牌上的名字:沈辞,镜海医院心理科主任。这个姓氏,让她想起了居民口中的"沈医生"。
"你是......"林薇开口,沈辞却突然脸色大变,抓起文件转身就走。她追出几步,却见沈辞钻进一辆黑色轿车,车牌被泥水遮挡。
当晚,林薇的手机收到一条彩信。照片里,她白天在档案馆的一举一动都被拍了下来,末尾附言:"最后警告,别碰不属于你的东西。"
愤怒取代了恐惧。林薇决定主动出击。她查到沈辞每周三在镜海医院坐诊,提前半小时来到医院。心理咨询室的门虚掩着,她听到里面传来压抑的哭声。
"那些孩子每天都在我梦里出现......"是个男人的声音,"我当年只是听从安排,在死亡证明上签字......"
林薇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她掏出录音笔,正要靠近,身后突然传来脚步声。回头一看,沈辞不知何时出现在走廊尽头,脸色阴沉如水。
"林记者对我的病人很感兴趣?"他的声音平静得可怕,镜片后的眼神却冷得像冰,"我建议你,有些真相,还是永远沉睡比较好。"
林薇握紧录音笔:"沈医生,二十年前的化工厂事故,到底隐藏了什么?那些孩子......"
"你以为自己能改变什么?"沈辞突然逼近,身上散发着消毒水混着血腥味的诡异气息,"当年参与掩盖真相的人,现在都是这座城市的掌权者。而你......"他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不过是个想博眼球的小记者。"
窗外,海市蜃楼再次出现。这次的景象更加清晰——燃烧的化工厂里,二十七个孩子被困火海,他们绝望的眼神直直看向林薇。而在火场边缘,一个穿白大褂的男人背对着镜头,正在销毁文件,他左手的戒指上,刻着蛇形图案。
林薇的手机突然自动播放一段音频,是白天在档案馆偷拍的沈辞照片。照片被放大,沈辞年轻时的面容与火场中的白大褂男人逐渐重叠。
"现在,你该明白了。"沈辞的声音像是从地狱传来,"欢迎来到,记忆迷宫。"
话音未落,整座医院的灯光突然熄灭。黑暗中,林薇听到无数脚步声逼近,孩童的笑声、哭声、尖叫声交织在一起。她转身想逃,却撞上一堵冰冷的墙——那根本不是墙,而是无数只苍白的手,从天花板垂落,将她拖入无尽的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