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完,还笑着拍了拍肚子:
“我从京里喝到通州,没觉得肚子疼。”
“要是真有问题,那就从我身上查起。”
这一幕,瞬间传遍通州。
义粥名声彻底坐实。
系统提示:
【“通道争夺战”第一阶段胜利】
【日销量稳定碾压永顺摊点】
【获得:通州港口自治权Lv1、挂账权申请模板、物流压价权】
【解锁商战模块:“口碑叠加”Lv1】
秦少琅站在锅前,望着那条排得老长的队伍。
他知道,这只是第一仗。
接下来,是港口、是水道、是整个盐线控制权的争夺。
但他已经站稳脚了。
通州,是他的第一块真正意义上的地盘。
义粥分号开张第五天早晨,港上来人传话
“你们的海货,不能靠岸了。”
送话的是水巡队的人,穿的是通州衙门的执役制服,手里拿着一张“港口临时封控令”,上头盖的竟是通州盐道署的章。
理由是:“近期水患频发,外港封航,来货暂停靠岸。”
一句话,把义粥的全部海货链掐得死死的。
刘小石当场就炸了:“屁水患!天气晴了三天三夜,昨天港口还靠了四条货船!”
“封我们?”
“你他娘的这不是封港,是封命!”
那水巡一点不怵:“我们不查天气,只看上头令。你有意见,就去盐道署说。”
说完,转身就走。
后厨断货,前摊空锅,街坊们都还没排上队就发现案头没粥,顿时人心浮动。
“怎么今天不开火?”
“是不是粥真出问题了?”
“昨天还好好的”
谣言这东西,不用人讲,只要不卖,就能传成祸。
刘小石急得团团转,恨不得拎着锅去码头跟人拼命:“少爷,要不我们跟他们干一架?”
“干个屁。”秦少琅坐在后堂,不紧不慢地磨着笔。
“对面这是要堵你海货线。”
“他们就是赌你活不下三天,货一断,你自己认输。”
“那咱真认了?”
“他们堵的是官港,我们又没说非走那条港。”
刘小石一愣:“你有别的港口?”
秦少琅没回答,只从袖里掏出一张纸。
那是一份刚刚通过系统模板申请的【挂账权批复】副本
上头写着:“义粥通州分号,获批港口自治Lv1,附设副港通行权。”
“什么副港?”
“通州西侧那条老渡口,以前是走渔船的,不归主港管理。”
“我们义粥挂了票,可以自行开口,不受盐道限制。”
“你是说”刘小石咽了口唾沫,“我们有自己开的港?”
“从今天起,有了。”
系统提示弹出:
【副港权限启动成功】
【当前港口自治Lv1:可开设临时靠泊点,不受盐道监管,但每月仅三次】
【已登记货船:青龙号、望潮号、月梢号】
【预计今晚抵达:望潮号】
“今夜装货、明早开火。”
“但今天怎么办?”
“先让锅冷着。”
“啊?”
“让永顺的狗们以为我们认输了。”
果然,义粥摊头一天不开张,第二天,永顺号的粥摊就翻了三倍人。
“义粥没货啦!”
“换锅啦!”
“那味都不对了还敢卖!”
更有甚者,直接在义粥摊门口挂上横幅:“民众优选,永顺第一。”
看热闹的围满一巷,连粥摊前都被挤得水泄不通。
陈公子也来了,穿着新做的锦袍,站在人群中冷笑:“还想斗我?你就差封锅认输。”
就在这时
巷口远处,传来一声哨响,紧接着是一阵沉重的船铃声。
“东水口有船靠了!”
“不是永顺的旗,是青色的!”
“靠义粥副港了!”
人群一下炸开。
等他们转头时,只见后街副口,那条没人用过的老渡头上,一艘挂着“望潮号”旗帜的货船缓缓靠岸。
满舱海货,一篓篓青口、蟹肉、虾皮、盐包,被人一筐筐往外抬。
刘小石在后面喊:
“锅加柴!料上灶!”
“粥,不停了!”
五分钟后,第一锅山海粥重开。
第一勺盛出,香味又飘满整条街。
陈公子脸色直接黑了。
系统提示:
【副港靠岸成功】
【义粥连续供货打破封锁】
【港口自治权经验值+100,当前等级:Lv1→ Lv2】
【解锁新技能:“民声叠加”Lv1】
【商战模块子线:盐道控货·失败】(对手:永顺号)
街坊全体沸腾。
“他娘的!这摊子又活了!”
“真硬气啊!”
“你不让人走正道,人家自己挖了条河!”
那一夜,义粥卖出平时三倍的量,青口一上岸就脱销,老百姓抢着买干料回家熬。
秦少琅坐在摊后,看着锅边人来人往,轻声道:
“你想封我货。”
“那我就自开港。”
望潮号靠港的第三天,义粥分号彻底稳住了。
那天晚上,秦少琅没去摊头,反而躲在后堂,用炭笔在一张摊布背面画了三圈。
最中间那圈写着两个字“粥摊”。
外圈是“货仓”、“副港”、“加工铺”。
再外一圈,是“东水道”、“京市转铺”、“北线支点”。
刘小石站在一旁看不懂:“你这是画啥呢?”
“画锅。”
“锅?”
“咱以前熬的是一口锅,现在,我想把通州熬成一张网。”
“你别卖关子了少爷,你想干嘛?”
秦少琅把笔一放,说:“我要办个铺子,不是卖粥的,是卖料的。”
“卖料?”
“山海料。”
系统提示也在这时弹出:
【触发商战主线支线:“产业延伸·初始形态”】
【目标:建立第一家山海加工铺,具备三类基础加工功能】
【解锁技能:“基础干货加工术”、“鱼骨提取术”、“初级灌装”】
【达成奖励:产品挂签权Lv1、批发流通权试点(仅限通州)】
隔天,义粥后院就空了一半地,改装成了简易加工铺。
没有招牌,也没公告,只立了块木牌:“山海铺·试货勿扰”。
刘小石带着几个手脚利索的孩子,在院子里洗蟹拆虾、晾干鱼骨、炒盐晒皮。
刚晒出来第一批鱼骨粉,就有摊贩闻着味上门了。
“这料卖不?”
“卖。”
“怎么卖?”
“按撮。”
“不是按斤?”
“咱做的是料,一撮能顶你十斤货,别拿毛料的价压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