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室的门在身后关上,隔绝了里面那片污浊的空气。
韩萧长长地呼出一口气,不是疲惫,而是清扫肺腑的畅快。
走廊里的光线有些昏暗,老旧的声控灯在他踏出第一步时“啪”地亮起,照亮了他脸上那抹一闪而逝的冷笑。
回到自己那间小小的办公室,桌上还放着中午没来得及喝完的半杯凉茶。
他没开灯,只是拉开椅子坐下,任由自己沉浸在窗外透进来的暮色里。
脑海中那架天平,此刻“官”字一端沉重得快要触底,浓郁的灰色雾气翻涌不休,像一锅煮沸的沥青。
王富贵、钱有亮,还有会议室里那一张张或谄媚、或麻木的脸,都在为这灰雾添砖加瓦。
而“民”字那端,金光璀璨,稳如磐石。
那是老村长紧握他手时的温度,是村民们眼中重新燃起的希望。
韩萧笑了笑,伸手“啪”地一声打开了电脑。
屏幕亮起,蓝色的微光映在他年轻的脸上。
你不是要报告吗?
我给你。
键盘的敲击声,清脆而富有节奏,成了这间办公室里唯一的声音。
他没有去翻什么资料,所有的东西,都在脑子里。
【红山镇石盘村养猪场下游水体污染应急治理及生态修复方案(草案)】
一个硕大的标题被敲了出来。
他没有丝毫的犹豫,手指在键盘上飞舞,像是在弹奏一首激昂的乐章。
第一部分,技术细节。
他没有写什么深奥的化学公式,而是直接画图。用电脑自带的画图软件,以最简单的线条,勾勒出三级沉淀池、砂石过滤层、水生植物净化区的结构。
每一部分的尺寸、坡度、材料,都标注得清清楚楚。
“一级池,主要功能:物理沉降。利用重力作用,使大颗粒悬浮物(猪粪、饲料残渣)自然下沉。建议深度:2.5米。底部设集泥斗,方便定期清淤。”
“二级池,主要功能:过滤吸附。铺设三层过滤带,由下至上依次为:大卵石、碎石、粗砂。作用:进一步拦截细小悬浮物。”
“三级池,主要功能:生态净化。种植水葫芦、美人蕉、芦苇等根系发达、净化能力强的水生植物。利用植物根系吸收水体中的氮、磷等富营养化物质。”
简单,直白,任何一个懂点工程的村干部都能看懂。
第二部分,成本核算。
这才是重头戏。
他将整个工程分拆成几十个细项,每一项都精确到令人发指的地步。
“挖掘机租赁:XX型号,按台班计算,预计需要8个台班,市场价600元/台班,共计4800元。”
“卵石:约需15立方米,可就地取材,组织村民于河道上游采集,成本计为0,但需支付村民劳务补贴,建议按每人每天80元标准,20人/天,预计2天完成,共计3200元。”
“水生植物:联系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美人蕉苗0.5元/株,芦苇苗0.3元/株……总计约1500元。”
……
他甚至连工人吃饭的伙食费,买铁锹、手套的钱都算了进去。
最后,一个鲜红的总价出现在屏幕上。
“总计预算:壹万玖仟捌佰元整。”
不到两万块!
一个足以让任何抠门的领导都无法拒绝的数字。
这还没完。
韩萧深吸一口气,开始了整篇报告最核心,也是最阴险的部分。
第三部分,政策依据与政治高度。
“本项目不仅是为解决石盘村燃眉之急的应急工程,更是我镇积极响应上级号召、贯彻落实国家大政方针的具体体现。”
他的手指顿了顿,脑海里那座金色的天平微微一亮,仿佛在给他指引方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四十九条之规定:‘国家支持农村污水、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本项目完全符合国家法律精神。”
“依据《国务院关于“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批复》(国函〔2016〕201号)中明确提出的‘加快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要求,本项目可作为我镇落实国家规划的先行试点。”
“同时,本项目的设计理念,深度契合了省委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指导意见》(X办发〔2017〕22号)文件中,关于‘一村一策、生态优先’的核心原则。”
他越写越顺,那些曾经为了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的政策法规,此刻都成了最锋利的武器。
他甚至还引用了一项极其冷门,由省环保厅和省水利厅联合发布的,关于“小流域水生态修复技术推广的补充通知”里的某个条款。
这个文件,别说王富贵,估计整个县里都没几个人知道。
洋洋洒洒几千字,他硬生生把一个挖坑种草的土办法,拔高到了响应中央号召、落实省里精神、争创县级典型的政治高度。
报告的最后,他用一句极其谦卑又暗藏机锋的话收了尾。
“以上方案仅为个人不成熟的初步构想,其中必然存在大量疏漏与不足,恳请王镇长及镇党委、政府各位领导批评指正,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科学、完善、具备高度与前瞻性的正式方案,以指导后续工作开展。”
写完最后一个字,韩萧靠在椅背上,长舒一口气。
窗外的天已经彻底黑了,只有几颗星星在闪烁。
他看了一眼时间,凌晨两点。
整个镇政府大院静得掉根针都能听见。
他站起来,活动了一下僵硬的脖子,感觉脑海中的灰色雾气消散了不少,那片金光似乎又明亮了几分。
惩治懒政,本身就是一件利民的好事。
他走到打印机前,按下了打印键。
“嗡——嗡——”
打印机开始工作,吐出一张张还带着温度的纸。
他没有只打一份。
而是一式三份。
第二天一早,韩萧顶着两个淡淡的黑眼圈,精神却异常亢奋。
他像往常一样,打扫办公室,给领导的茶杯续上水。
八点半,王富贵挺着肚子,打着哈欠走进了办公室。他昨晚应酬到半夜,一身的酒气还没散尽。
“报告呢?”他瞥了韩萧一眼,语气很不耐烦。
“写好了,王镇长。”
韩萧立刻将那份装订整齐的报告,双手奉上。
王富贵接过来,随意地翻了翻。当他看到那不到两万块的预算时,眼睛亮了一下。
不错,花小钱,办大事,这正是他想要的。
他又翻到后面,看到那些密密麻麻的政策文件号,什么“国函”、“X办发”,看得他一阵头大。
他皱了皱眉,但更多的是满意。
“嗯,态度还行。就是这些东西,太繁琐,不切实际!”他故作深沉地评价道,“我们基层工作,要讲究实效,不能搞这些虚头巴脑的!”
嘴上这么说,他却把报告紧紧地攥在了手里。
“行了,东西我收下了。镇里会组织研究的,你等通知吧。”
王富贵挥挥手,把韩萧打发了出去,然后迫不及待地拿起红笔,在报告的封面上,划掉了“韩萧”的名字,龙飞凤舞地签上了三个大字:
王富贵。
看着他那副嘴脸,韩萧心里冷笑。
回到自己的办公室,韩萧关上门,拿起了另外两份报告。
他没有犹豫,走到角落里那台老旧的传真机前。
他先是拨通了在邻镇“青石镇”政府工作的大学同学李强的电话。
“喂,强子,我韩萧。”
“哟,稀客啊!怎么想起给我打电话了?”
“没啥事,就是最近搞了个小方案,关于农村污水处理的,我们王镇长指示,要多向兄弟单位学习先进经验,你那方便不?我给你传真一份,帮我参谋参谋?”
“求之不得啊!我们这正为这事头疼呢!快发过来!”
挂了电话,韩萧又拨通了另一个在“白马镇”工作的同学的电话,说辞大同小异。
一切都顺理成章。
他将报告塞进传真机,然后拿起笔,认真填写传真封面。
致:青石镇人民政府办公室李强同志
事由:关于农村水污染治理方案的交流学习材料
发件单位:红山镇人民政府办公室
……
一切都显得那么正常。
只是在填写完这些之后,他的笔尖在纸上顿了顿,然后在不起眼的右下角,用一种不经意的笔迹,轻轻添上了一行小字。
“抄送:县环保局政策法规科”
他对着白马镇的那份,也如法炮制。
做完这一切,他按下了发送键。
传真机发出一阵“吱吱嘎嘎”的声响,像一头沉睡的老牛被唤醒,慢悠悠地将那份“完美”的报告,连同那行致命的小字,一同送了出去。
上午十点,县环保局。
政策法规科的科长陈建,正端着一杯枸杞茶,百无聊赖地翻看着内网文件。
办公室的传真机忽然响了起来。
他走过去,拿起一份刚刚传真过来的文件。
“青石镇发来的?学习材料?”
他本来没当回事,这种乡镇之间互相传资料的事情很常见。
可当他的目光扫到封面上那行“抄送:县环保局政策法规科”时,他愣了一下。
抄送给我们?
这就有意思了。
他好奇地翻开了报告。
只看了第一页,他的眼睛就再也挪不开了。
“三级生态过滤……成本不到两万……就地取材……”
他越看越心惊,越看越兴奋。
当他看到第三部分那些精准引用的国家和省级政策法规时,他几乎要从椅子上跳起来!
“国函〔2016〕201号……X办发〔2017〕22号……我的天!”
陈建激动得手都有些发抖。
“还有这个……《小流域水生态修复技术推广的补充通知》!这个文件我都快忘了!他们居然能找出来,还用得这么恰当!”
这哪里是一份乡镇的草案!
这简直就是一份可以拿到省里去评奖的标杆性报告啊!
思路清奇,技术可行,成本低廉,最关键的是,政治站位高得吓人!
“人才啊!真是个人才!”
陈建感觉自己像是发现了一块绝世璞玉。
他立刻拿起桌上的电话,找到了红山镇镇长王富贵的号码,毫不犹豫地拨了过去。
此刻的王富贵,正翘着二郎腿,在办公室里跟钱有亮吹嘘自己的“领导艺术”。
“看见没?对付韩萧这种愣头青,就得敲打!你看,一晚上就老老实实把东西交上来了。这份报告,我稍微润色一下,报到县里,绝对是个大功一件!”
钱有亮在一旁拼命点头:“王镇长英明!运筹帷幄!”
就在这时,桌上的红色电话机刺耳地响了起来。
王富贵一看来电显示,眼睛一亮。
“县环保局,陈科长!”
他立刻清了清嗓子,换上一副谦恭又热情的语调,接起了电话。
“喂!陈科长您好啊!我是王富贵!哎呀,什么风把您给吹来了?您可是稀客啊!”
电话那头,传来陈科长同样热情,甚至带着几分激动和崇拜的声音。
“王镇长!你可真是深藏不露啊!你们红山镇,真是卧虎藏龙!”
王富贵一听,顿时心花怒放,腰杆都挺直了几分。
看来是我的威名已经传到县里了?
“哎呀,陈科长您过奖了,我们也就是做了点微不足道的工作嘛……”
“王镇长你太谦虚了!我刚看到你们那份关于石盘村污水治理的报告,写得太好了!简直是我们的及时雨啊!”
王富贵心里“咯噔”一下。
报告?他怎么看到了?我还没上报啊!
但他来不及细想,巨大的喜悦冲昏了头脑。
一定是我的名声太大,哪个环节走漏了风声!这是好事啊!
“哈哈哈,陈科长谬赞,谬赞了!一点不成熟的想法,让您见笑了!”
“不不不,一点都不简单!”陈科长的声音愈发兴奋,“尤其是你们引用政策法规那部分,简直是神来之笔!特别是那条省厅的《小流域水生态修复技术推广的补充通知》,我跟你说,我们局里正在为这事写材料,愁得头发都快掉光了!你们这个报告,简直是给我们送来了枕头啊!王镇长,你们是怎么想到引用这条的?太精准了!”
王富贵的脑袋“嗡”的一声,炸了。
什么……什么流域?什么通知?
他拿着话筒,额头上瞬间渗出了一层冷汗。
报告在他桌上放着,可他根本就没仔细看后面那些鬼画符一样的东西!
“呃……这个……呵呵……陈科长,您说的是……”他支支吾吾,大脑一片空白。
“就是补充通知啊!关于技术推广的!你们在报告里写得清清楚楚嘛!”陈科长丝毫没有察觉到异样,还在兴奋地说着,“你们这个思路,把生态修复和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站位很高啊!回头我们局里要组织全县的乡镇,都来学习你们红山镇的先进经验!”
王富贵感觉自己的脸颊滚烫,像是被人狠狠抽了几十个耳光。
他支支吾吾,喉咙里像是卡了一块石头。
“啊……是……是啊……我们……我们也是集体智慧……对,集体智慧的结晶……”
他胡乱应付了几句,连自己都不知道说了些什么,最后在一阵尴尬的沉默中,狼狈地挂断了电话。
“砰!”
他把话筒重重地摔在电话机上。
办公室主任钱有亮吓了一跳:“镇……镇长,怎么了?”
王富贵的脸,已经由红转青,由青转紫,像一个调色盘。
他死死地盯着桌上那份报告,眼神里充满了屈辱和暴怒。
“韩!萧!”
他从牙缝里挤出两个字,声音像是要吃人。
韩萧被叫到镇长办公室时,王富贵正像一头困在笼子里的野兽,来回踱步。
看见韩萧进来,他抓起桌上的报告,狠狠地摔了过去。
纸张散落一地。
“你干的好事!”王富贵指着韩萧的鼻子,唾沫星子横飞,“谁让你把报告到处乱发的?!谁给你的权力?!”
韩萧低下头,看着满地的纸张,脸上露出恰到好处的惊讶和无辜。
“王镇长,我没有啊。我早上就把报告交给您了,就这一份。”
“还敢狡辩!”王富贵气得浑身发抖,“县环保局的电话都打到我这里来了!陈科长把我夸得天花乱坠!问我报告里的东西,我一个字都答不上来!我的脸!我们红山镇的脸!都让你给丢尽了!”
韩萧的表情更加无辜了,他甚至带着一丝委屈。
“县环保局?怎么会呢?我……我真的不知道啊。”
他挠了挠头,做出一副努力思考的样子。
“哦,对了,我想起来了。昨天您不是指示,要多向兄弟单位学习吗?我就给青石镇和白马镇的同学各传真了一份,想让他们帮我看看有什么问题……这……这难道也违反纪律了吗?”
“你……”王富贵一口气差点没上来。
“至于县环保局怎么会看到……我就更不知道了。”韩萧摊开手,一脸茫然,“也许……也许是我同学觉得写得还行,就……就推荐上去了?王镇长,我真的只是想把工作做好,完全没有别的意思啊!”
他这番话说得滴水不漏,合情合理。
向同学请教,是好学。
同学觉得好,往上推荐,那是同学的行为,关他韩萧什么事?
王富贵死死地瞪着他,胸口剧烈地起伏着。
他知道,自己被耍了。
被这个他根本没放在眼里的毛头小子,用一种他无法发作的方式,耍得团团转!
他想骂,却找不到任何理由。
韩萧的每一步,都踩在“规矩”之内,甚至还披着“为了工作”的光鲜外衣。
他就像一个哑巴,吃了一大口黄连,苦得撕心裂肺,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你……你……”
王富贵指着韩萧,你了半天,最终颓然地坐回椅子上,只剩下粗重的喘息声。
“滚!给我滚出去!”
“是,王镇长。”
韩萧平静地应了一声,弯腰,将散落在地上的报告一张张捡起来,整理好,轻轻地放在王富贵的桌上。
然后,他转身,从容地走了出去。
在他走出办公室,房门关上的那一刻,韩萧感觉到,脑海中那架天平猛地一震。
盘踞在“官”字一端的浓重灰雾,像是被一道金光瞬间刺穿,飞快地消散、瓦解。
而“民”字那一端,璀璨的金光变得愈发凝实、厚重。
一股前所未有的清爽和通透感,从头到脚席卷了他的全身。
神清气爽,身心愉悦。
原来,惩治这种懒政贪功的官僚,也是在积累民心气运。
韩萧站在走廊里,看着窗外明媚的阳光,嘴角微微上扬。
这官场,好像……越来越有意思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