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纵横小说App,新人免费读7天
已抢580 %
领免费看书特权

小山村

多年后回想起来,杨雨才明白,那场尴尬的初遇,不过是她人生剧本的序幕。而剧本的底色,早已在她出生的那个叫“小山村”的地方涂就……

命运从来不会在峰回的地方路转。

杨雨的家,在苏北一个叫“小山村”的地方。村子依山傍水,山势平缓,很不起眼,“小山村”这名字,大概也就这么随意地叫开了。童年的夏夜,躺在院中乘凉的时候,父亲常教他们唱一支歌谣:“在那遥远的小山村,小呀小山村…”杨雨一直认为歌里唱的就是自家门前这片土地。长大后虽明白那歌与她的“小山村”并无瓜葛,但依然认为唱的就是她的小山村。

父亲教歌谣时,杨雨还小,记忆已模糊。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家务和学习多了,父亲变得更严肃了,就不再教她们唱歌了。

杨雨家对都是说三个孩子:老大是哥哥,中间是姐姐,老小是杨雨。实际上,还有个妹妹,出生后便送走了。哥哥比姐姐大六岁,比杨雨大七岁——中间有六年,家里没添丁口。可紧接着,十四个月之内,姐姐和杨雨先后出生。再隔四年,妹妹才来到世上。姐姐只比杨雨大十四个月。

杨雨曾经问母亲:为何生了哥哥之后空了那么些年,才生姐姐和自己,并且突然连着生了两个?生的时候年龄都大了。母亲笑着说,生哥哥时,计划生育开始了。村里为鼓励独生,奖了两个暖壶、两个搪瓷盆。母亲总担心,如果生了二胎,这些奖品会被收回去。母亲的话,不知道真假。杨雨又问:那后来怎么又生了这么多?母亲说:想着既然已经不符合计划生育要求了,就想着再要个儿子。

母亲一生怀过八个孩子,只留住了四个。在杨雨和妹妹相隔的四年里,怀上的三个,都因繁重的体力劳动,没能保住,妹妹后面的一个也没保住,母亲偶尔会遗憾地说,不知道4个里面有没有男孩。造化弄人,父母生了这许多,也没能圆两个儿子的梦。这份求而不得的遗憾,深深刻在父母心里,成了日后他们自认为“死不瞑目”的心结。

哥哥有小名,杨雨有小名,姐姐也有。姐姐的小名,就叫“丫头”——就像“小山村”村名的由来一样漫不经心、顺其自然。

杨雨的家,在村里是出了名的穷。左邻右舍,沾亲带故的,日子似乎都还可以,唯独她家,清贫得扎眼。

小山村村前山峦环抱,村后绿水蜿蜒,神奇的是,村前村后的土质截然不同,前面的山是黄泥土,泥土呈橙色,又黏,村后是灰色的土,松散。小时候杨雨一直想找到村前村后不同泥土的分界线在哪?但一直没找到。

“绿水青山便是村民的金山银山”。那时候,小山村村民的经济来源大半系于村头那十几座石灰窑。山下的石头富含碳酸钙,是烧石灰的好料。村里赚钱的工作便由此分为四类:开采石矿、经营石灰窑、开拖拉机跑运输、在窑上做苦力。

石灰窑是庞然的青石圆柱,高约八米,径阔四五米,像一只只巨大的煤球炉蹲踞在村头。顶中央开着投料口,石头和煤块由此填入;底部敞着宽阔的出灰口,烧成的生石灰便从这里排出。这窑火日夜不息,将青石化作白灰,成了方圆百里建房筑屋的主料,也养活了小山村一代人。

母亲说,她小时候在十里外的娘家,还能望见小山村的山影。后来不过十几年光景,那山便被采石人啃噬殆尽,夷为平地。“吃祖宗饭,断子孙粮”,说的便是如此吧。山平了,窑也封了,经年累月,徒留断壁残垣。当年靠窑吃饭的汉子们都老了,年轻一辈,早四散他乡打工去了。

杨雨的父亲年轻时,也曾是采石人。据他描述,先要掘开土层,在石缝间找准位置,打洞,填火药,点火,然后没命地跑,躲起来。有次点了火跑开,半晌没动静,折回去查看时,炮却轰然炸响,幸而只受了轻伤。杨雨记得,小时候每次山上放炮前,必有吆喝声穿透整个村庄:“放炮喽——!”家家户户闻声躲避,一声“轰隆”巨响过后,才又探头探脑地出来。这活危险,但是来钱快。村里也流传着谁谁被炸飞的石头活埋的传闻,不知真假。采石不止是放炮,放炮炸裂大石头以后,需要将大石头敲成小石头,再一块块搬上拖拉机,是实打实的力气活,极耗腰力。父亲二十出头,腰就垮了,疼的起不来床。在那样一个凭力气吃饭的乡村,一个腰废了的男人,几乎就是个废人。

腰伤后没几天的晚上,杨雨的爷爷蜷在屋角的暗影里,烟圈一口口吐出,对儿子说:“……不成,就去教书吧。总得有条活路。”

那时节,教书就是“臭老九”,这名声可不好听,尤其是在这个靠山吃山、劳力致富的村子里。教书匠?没人瞧得上。整个小山村,就杨雨父亲这么一个教书的。

父亲在床上躺了几个月,确认再也抡不动锤子、搬不起石头了,只得死了心,打算去走那条被自己、也被旁人轻看的路——教书。那年,他二十五岁。适逢文革结束恢复高考,他挣扎着爬起来,重新参加师范考试,竟也考上了。就在这一年,他和杨雨的母亲成了亲。

二十五岁,在当时的农村已是晚婚。父亲迟迟不娶,在杨雨后来的理解里,全因他那份近乎可笑的傲娇、固执和自以为是。他觉得找老婆是件“可耻”的事,媒人踏破门槛,姑娘看了不少,他硬是一个没点头。眼看要打光棍了,才有人介绍了母亲——一个比他大三岁的女人,二十八周岁。在那个年代,二十八岁未嫁的姑娘,在旁人眼里几乎等同于“嫁不出去”了。意外的是,这次见面,父亲竟点了头。

于是,这个别人眼中的“二愣子”,成家了。新婚燕尔的头三年,他却在师范学校读书。养活这个家、拉扯第一个孩子(杨雨的哥哥)的重担,全落在了母亲一人肩上,靠她挣工分苦苦支撑,杨雨的母亲娘家的使命完成了,又到父亲家里来继续奉献…

上纵横小说支持作者,看最新章节

海量好书免费读,新设备新账号立享
去App看书
小山村
字体
A-
A+
夜间模式
下载纵横小说App 加入书架
下载App解锁更多功能
发布或查看评论内容,请下载纵横小说App体验
福利倒计时 05 : 00
立即领取
05 :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