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住建局小食堂的包间里,推杯换盏,酒杯碰得叮当响,热闹底下总像藏着点什么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
赵茂脸膛通红,说的。
“陆局,不,陆处长,这杯必须敬您,质监站这帮兄弟,打心眼里服您,往后到了市府办,您可得常回来指点!”
检测中心的刘主任说道。
“没您顶在前面,捅破那天大的窟窿,咱清源老百姓头顶悬着的雷,指不定哪天就炸了!”他仰头一饮而尽,眼圈竟有点泛红。
陆寒端起酒杯,淡然说道。
“言重了,工作是大家一起做的,清源住建的风气能正过来,是所有人努力的结果,我不过是做了职责之内、问心无愧的事。”
酒过三巡,陆寒起身去洗手间,一个身影也跟着闪了出来。
是周正明。
他脸上还堆着应酬的笑,声音却压得极低,几乎贴着陆寒的耳朵说。
“小陆啊,恭喜高升,市府办秘书一处处长,苏市长身边头一号人物,前途无量啊。”
陆寒侧头看他,不知道这位老局长要说什么。
周正明没等陆寒应声,自顾自地往下说道。
“不过,这位置是福,也是劫,离权力中心太近,风光无限,可也如履薄冰呐。”
他抬起右手,不动声色地在旁边用水写下了三个字:“开发区”。
周正明写完,迅速收回手,好像什么都没发生,只深深地看了陆寒一眼。
“你好自为之。”
陆寒站在原地,一种山雨欲来的直觉悄然攥紧了心脏。
这顿本该是轻松话别的送行宴,骤然被蒙上了一层阴翳。
市府大楼顶层,市长办公室外间的空气总是绷着一根弦,混合着纸张和油墨的味道。
陆寒面前堆积如山的文件几乎将他淹没,他手上不停,一份份流转过来的文件被他快速处理着。
苏振邦市长的批示风格极其踏实,不是那种花架子领导。
陆寒的目光掠过一份关于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请示报告,苏市长用红笔在“安全评估”和“居民代表全程参与”几行字下画了双圈。
又在页边空白处批注:“民生工程,安全是底线,务必压实责任,方案再细化,杜绝形式主义!”
另一份开发区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汇报洋洋洒洒十几页,苏市长精准地圈住了汇报末尾不起眼处提到的一句“保障新入驻小微企业一线工人劳动防护用品配备率”。
陆寒将这两份文件分门别类放好,心里门儿清。
苏市长那支红笔圈出的“民生”与“安全”,就是这位一市之长心里最大的杠杠。
他拿起下一份材料,市经济开发区报送的上半年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及投资额完成情况汇总报告。
报告做得挺漂亮,数据图表花花绿绿,汇总表格里的投资额数字远超预期,活像在无声地吹着开发区的成绩单。
陆寒习惯性地打开电脑上的电子档案库,开始逐一核对报告里重点项目的支撑材料。
起初没啥异样,直到鼠标点开一个叫“腾飞精密制造”的子文件夹。
一张厂房外观的照片跳了出来,厂房主体是灰白色的标准预制板结构,门口还停着几辆崭新的工程车。
照片右下角的水印清清楚楚印着:今年四月。
陆寒的目光在照片上停留了几秒,眉头几不可察地蹙了一下。
这厂房的样儿和周围环境,怎么瞅着有点眼熟?
他调出档案库的搜索栏,凭着印象敲进去几个词:“钢结构厂房”、“开发区东区”、“新竣工”。
页面刷新,跳出几个相关项目。
陆寒的目光迅速锁定在另一个叫“新材料”的文件夹上,点开,里面赫然是去年八月份报送的材料。
他直接翻到现场照片部分,双击打开其中一张。
屏幕上的照片瞬间放大,一样的蓝色钢结构顶棚!
一模一样的灰白色预制板厂房主体!连门口停放的工程车牌子颜色都对得上号!
唯一不同的,是右下角那刺眼的水印日期:去年八月。
一股寒意瞬间从陆寒的脊椎窜起,他稳住心神,调出去年全年的开发区重点项目电子档案总目录。
一个项目名称跳入眼帘——“信达重工装备一期”。
点开,找到竣工照片文件夹。
一张拍摄于前年十一月的照片被打开,在屏幕上清晰呈现。
还是它!
依旧是那片在阳光下晃眼的蓝色顶棚,那灰白色的厂房,连厂房侧面墙上那块不起眼的污渍都原封不动地出现在照片的同一位置!
右下角的日期水印,戳着它的前世,前年十一月!
同一栋厂房,像个被反复租用的道具,在三个不同的年份,被三家不同的企业。
当成它们各自新建项目的脸面,堂而皇之地出现在向市政府邀功请赏的汇报材料里!
电脑屏幕上,三张照片被并排平铺开来。
那重复出现的蓝色顶棚,这会儿在他眼里变得无比刺眼,透着一股让人恶心的欺骗味儿。
周正明那三个字,连同他那忧心忡忡的警告,此刻轰然在陆寒脑子里炸开。
这哪里是发展?分明是精心编排的数字把戏,是欺上瞒下的弥天大谎!
后头藏着的那些东西,恐怕深得吓人。
他立刻抄起内线电话,拨通市长办公室的快捷键说。
“苏市长,我是陆寒,有份关于开发区投资数据的重要情况,需要立刻向您当面汇报!”
陆寒把打印好的三张关键照片并排摆在苏振邦宽大的办公桌上,点着那重复出现的蓝色厂房顶棚。
“苏市长,您看这儿、这儿、还有这儿。”
他的声音清楚冷静,把发现的过程和照片上的时间水印一一道明。
“同一处厂房,三年时间,被三家不同的企业,当成各自新建项目的脸面上报,开发区汇总报告里吹的巨额新增固定资产投资,水分大得吓人!”
苏振邦的身体微微前倾,目光在三张照片上来回扫。
他拿起照片,凑近了看,又放下,拿起另一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