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纵横小说App,新人免费读7天
已抢580 %
领免费看书特权

第十四章

战国七雄 5.3 赵(上)

在晋阳之战后,赵襄子因为兄终弟及的传统传位于其弟赵桓子,但他仅在位一年便逝世,赵襄子的侄子赵浣在宗族的拥护下成为继位,史称赵献侯。他执政期间迁都中牟,稳定政局,调和宗室矛盾,为赵烈侯赵籍建立赵国奠定坚实的政治基础。公元前403年,赵烈侯迁都晋阳,授意赵相公仲连进行改革:在政治上举荐荀欣、牛畜、徐越等贤士辅政,打破世卿世禄对人才的束缚(荀欣提出“选练举贤,任官使能”、牛畜倡导“以仁义治国”),加强中央集权,缓解阶级矛盾;在经济上,徐越主张“节财俭用,察度功德”,扼制贵族奢侈之风,鼓励垦荒,稳定粮食生产,增强经济基础;在法治上,初步制定成文法,为后来的赵国法治体系提供借鉴。这次温和的变法行动虽未能彻底清除旧贵族势力,但使赵国国力有所增强,政局更加稳定,为讨伐中山国、联韩魏以制齐的行动奠定了物质基础。公元前386年,赵烈侯去世后,其弟赵武公赵朝高举兄终弟及的旗帜自立为君,但被依托国内贵族的赵敬侯赵章击败,随后迁都邯郸,意图削弱旧贵族势力,拉拢新兴士族。改变跟随魏国争霸的策略,联合齐国、楚国对抗魏国,试图减缓其扩张步伐,谋取独立争霸。公元前383年兔台之战击败魏军,暂时缓解边境危机;公元前380年联合齐国攻卫,夺取其部分领土,扩大其在中原地区的影响力,进一步巩固了政权。

公元前375年,继任的赵成侯赵种面对魏国压制、中山国侵扰以及内部贵族势力互相博弈的复杂局面,延续其父的治国方略,在魏楚交战之际进攻魏国北部边境,夺取蔺、阳谷等地;在魏将庞涓围攻邯郸期间,向齐国求援,引发桂陵之战,魏国精锐武卒损失惨重;在北疆设置代郡,开发代地资源。

公元前349年,赵成侯之子赵肃侯赵语继位。此时的赵国历经赵成侯时期的军事扩张,疆域虽然有所增加,但是内外交困的状况更加严峻,赵肃侯采取强硬手段稳定国内局势:公元前343年平定叔父公子范之乱,削弱国内亲魏势力;公元前341年魏国再次围攻邯郸,赵肃侯派遣使者前往齐国,齐军在马陵全歼魏武卒,魏国霸权衰落。但随着北部胡人势力增强,赵国修筑早期长城抵御林胡、楼烦和中山国等夷族南下,增强北部边防能力。同时,借助楚威王的北进行动牵制魏国扩张;面对秦孝公时期的秦国东扩,赵肃侯通过外交斡旋避免与秦国产生直接冲突;延续赵成侯时期的开放包容之风,把邯郸打造为文化中心吸引诸子百家的学者,为战国学术繁荣提供良好环境,但未能效仿齐、秦推行变法,赵国国力增速减缓,与强国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公元前326年,赵肃侯去世,其子赵武灵王赵雍继位,秦、楚、燕、齐、魏五国带兵参加肃侯葬礼,意图威胁新君,赵武灵王以强硬姿态应对,成功化解危机。

PS: 感谢各位客官的阅读,如有史事错误,在下证实后将进行更正,并对纠错的第一位客官进行小小的礼物 每周日不定时发送小额红包,感谢各位读者的关注,欢迎各位进驻书友圈交流

上纵横小说支持作者,看最新章节

海量好书免费读,新设备新账号立享
去App看书
第十四章 战国七雄 5.3 赵(上)
字体
A-
A+
夜间模式
下载纵横小说App 加入书架
下载App解锁更多功能
发布或查看评论内容,请下载纵横小说App体验
福利倒计时 05 : 00
立即领取
05 :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