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905年,秦非子因为给周王室养马有功,被周孝王封于秦地。经过秦侯、秦公伯、秦仲和秦庄王的治理,秦国成为周王朝西部的屏障,抵御西戎的入侵。公元前771年,秦襄公因护送周平王东迁被封为诸侯,赏赐岐丰之地。但岐丰之地实际上被犬戎占领,需要进行军事行动获取。公元前766年,秦襄公将岐山纳入秦国,并通过与西戎和亲缓解关系,为秦国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秦国在文公、静公、宪公、出子、武公、德公、宣公、成公执政期间,逐渐成为西部较大的诸侯国,仅次于义渠国,为秦穆公招贤纳士和称霸西戎的事业提供了物质条件。公元前659年,秦德公之子、秦宣公和秦成公之弟嬴任好继位,史称秦穆公。由于秦国身处西部边陲,蛮夷之国的身份吸引不到贤者,朝堂被秦国贵族把持,为了改变这一现象,秦穆公在楚国边境市场用五张黑羊皮换回贤臣百里奚(五羖大夫),百里奚并举荐了好友蹇叔,开创了秦国任用客卿的先河。在执政初期进行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加强中央集权,优化官僚系统。
秦穆公通过迎娶晋献公之女为妻,加强与晋国之间的关系,并先后帮助晋惠公、晋怀公坐上王位,在晋国发生饥荒时给予援助,继续与晋国和亲。但正如大器晚成章节所描述的那样,晋惠公不仅没有履行即位前答应秦穆公的诺言,反而在秦国饥荒的时候发起战争,夺取秦国的土地。公元前645年,秦穆公以背信弃义的名义对晋国发起进攻,在韩原大破晋军,俘虏晋惠公。以割让河西之地、送质子圉等条件换回晋惠公。过了八年,晋惠公病逝,晋怀公宣布与秦国断交,秦穆公扶持在秦的晋国公子重耳回国继位。在晋文公执政期间,两国互相联姻,秦穆公鼎力支持晋文公称霸中原的事业,史称“秦晋之好”。
在公元前630年的伐郑之战,郑国大夫烛之武巧妙地分析灭郑对秦国没有任何好处,反而会使晋国越来越强大,强调晋国扩张对秦国的威胁。在烛之武的言语攻势下,秦穆公最终决定派遣三名将军帮助郑国防守,率军返回秦国,晋文公也迫于无奈撤军。
公元前628年冬,晋文公与郑文公病逝,郑国大夫杞子和留在郑国的三位秦将遣人告诉秦穆公,声称可以秘密偷袭郑国国都,晋国处于国丧期间定然无暇他顾,于是秦穆公不听百里奚和蹇叔的谏言,以百里视为主将,西乞术和白乙丙为副将率领300辆兵车去偷袭郑国,但在滑国遭遇假扮使臣的郑国商人弦高,他假借郑穆公之命用十二头牛犒劳秦军,同时连夜向国都报信,百里视等秦将误以为郑国已经知晓秦军的意图并做好了防御部署,于是灭掉滑国便撤军回秦。晋国卿大夫先轸在知晓这一情况后,上报晋襄公并请求伏击秦军,晋襄公经过一番权衡利弊。公元前627年春,晋襄公联合姜戎在崤山峡谷设伏,秦军全军覆灭,孟明视、西乞术和白乙丙三帅被俘虏。
晋襄公的母亲文嬴原是秦穆公之女,在知晓儿子俘虏了自己母国的将领,便对得胜归来的晋襄公说:“彼实构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君何辱讨焉!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
晋襄公觉得母亲说得很有道理,于是放了百里视、西乞术和白乙丙三帅,但晋军元帅先轸听闻后,一边吐唾沫一边骂晋襄公,晋襄公也感到后悔,便让阳处父率军追回他们,在阳处父到达黄河东岸时,百里视三人刚坐上渡船,阳处父用所乘的左骖马当作晋襄公给孟明视的赠礼为由,想把他们骗上岸,百里视心怀警惕,仅在船头拜谢,不愿上岸。阳处父见虚饵计落空,便向晋襄公汇报,三人已经返回秦国。
百里视三人快到秦国国都的时候,秦穆公听闻这次战役秦军全军覆没,便身着素服在城门迎接他们。百里视三将跪在地上请罪,秦穆公后悔地说道:“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不替孟明,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百里视三人听到秦穆公的话感激涕零,回去之后更加认真地操练军队,从而洗刷兵败的耻辱。公元前625年,百里视向秦穆公请战,要攻打晋国以报崤山之仇,秦穆公应允。但由于晋国早有准备,晋军元帅先且居命令被罢免的车右将军狼曋冲入秦军阵列,打乱秦军阵脚,随后晋军发动正面进攻,秦军溃败,百里视率军退回秦国。同年冬,晋襄公命令先轸之子先且居率军联合宋、陈、郑三国讨伐秦国,百里视领军防御,又被联军夺取汪、彭衙两城。秦国国内对百里视的不满日益加剧,但秦穆公依然重用他。又过一年,百里视经过前期的准备,再次向秦穆公请战,秦穆公再次应允,并拿出大量的钱粮鼓励出征的将士们。百里视率军浩浩荡荡地奔赴前线,通过“济河焚舟”激发将士们的斗志,最终秦军在战役中收复汪和彭衙,并占领了晋国的王官和郊邑。面对秦国的进攻,晋军出于保存实力的需要选择坚守城池,不与秦军正面交锋。百里视眼见求战不成,便从茅津南渡黄河,率军前往崤山,收拢三年前战死的秦军遗骨将掩埋并立碑祭奠,随后班师回朝。公元前623年,晋襄公为报复王官之战的失利,围攻秦国河西之地的刓和新城,晋军经过激战,成功攻占了新城。至此之后,秦穆公的东进战略无奈转向西征战略。
公元前623年,秦穆公采用犬戎降臣由余的计策,攻灭西戎十二国,开地千里,独霸西戎。周襄王派大臣召公过任命秦穆公为西方诸侯之伯,并赏赐十二面金鼓,以示嘉奖。公元前621年秦穆公因病逝世,由于秦国依然存在活人殉葬制度,所以包括子车氏三良(奄息、仲行、针虎)等177人殉葬,秦国百姓为缅怀子车氏三良作《黄鸟》一诗。此次殉葬事件导致大量的人才流失,出现青黄不接的局面。秦国在康、共、桓、景、哀、惠、悼、厉共、躁、怀、灵、简和出等十三位平庸君主的治理下,进入长达260多年的沉寂期,失去了争夺中原霸主的机会。直到公元前384年秦献公废除活人殉葬制度,秦国才重新焕发生机。
注:根据《左传》《史记》《黄鸟》等史料记载“秦国三良”为子车氏,而非子舆氏。
《诗经·秦风·黄鸟》载:
交交黄鸟,止于棘。谁从穆公?子车奄息。维此奄息,百夫之特。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交交黄鸟,止于桑。谁从穆公?子车仲行。维此仲行,百夫之防。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交交黄鸟,止于楚。谁从穆公?子车针虎。维此针虎,百夫之御。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