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大势,分久合,合久必分。此乃必显之局。”
一位老岐黄传出年迈有力的声音。
赵渊青似懂非懂的点头,用稚嫩的声音问道:
“先生,这与我等有何干系?”
老人并未理会,微笑着摸着他的头继续道:
“当岐黄前,你要明白,我们与这个世间的一切是一个整体。”
作为方圆百里屈指可数的老岐黄,赵渊青对其打心里的敬佩与认同。不单单是因为他的学识,还因为对其的感恩。
五年前,一个大雪纷飞的夜里,赵父在门外的等待着,赵母亲分娩痛的昏死过去,流出的血液染红了床褥与被子,用来打水的盆子来来往往已经不知换了多少。
看着忙忙碌碌的人群,赵父拉住接生婆问道:
“我娘子现在咋样?”
接生婆皱眉道:
“恐怕是保不住了!”
听到这个消息,赵父无力的瘫坐在地,紧紧的拉着接生婆得衣摆用哀求的语气说道:
“求求您一定要想想办法,我什么都没有了。我娘子不能有事!!!”
说罢男人发疯般的磕头,接生婆和乡亲赶忙将男人拉了起来。
接生婆无奈道:
“赵小子,你别急。还不到你磕头的时候。”说罢便焦急的钻进房子里
乡里乡亲也纷纷劝说道:
“老赵,你娘子那身子骨硬朗的很,没事的。”
老赵软软的瘫坐在地上,不断朝着老天祈祷:“老天爷求求你保佑我娘子无事。”
看着这对刚成婚不久的新夫妇,众人也无奈的摇头叹气,有些泪浅的不禁也跟着哭了起来。
短暂的哀寂之后,房子里终于传来了声音。
“生了!生了!生了!!!”
这一声鸣啼,终于将众人从悲伤的氛围里拉了出来,纷纷将老赵拉了起来道:
“你要当爹了老赵!”
当众人都在为这个来之不易的孩子感到开心时,令人没想到的是,当接生婆把孩子抱到他们面前,却叹气到:
“这个孩子在娘胎里呆的时间太长了,呼吸太弱,恐怕活不过今晚。”
一顿欢喜的高潮过后,紧接而来是更沉重的打击,仿佛这个世界不喜欢这家人一般。
一片死寂,老赵颤抖着双手伸向孩子,看着如死玉一般的孩童,一时令他成了哑巴:
“啊!”他摇着头,嘴一开一合,想要诉说心中万般委屈,却只能发出一个“啊”字。纷纷无奈摇头,轻轻地拍着老赵的肩。
接生婆接着道:“你娘子也醒了。”
众人轻轻接过孩子,仿佛下一秒就要碎掉一样。老赵这会并没有让人搀扶,用手奋力的“爬”向床前,轻轻的摸着这位母亲。
张开了嘴,却还是发不出声。妻子用尽一丝丝力气,心疼抚摸着男人的脸道:
“让我看看我的孩子。”
众人轻轻地走到床前,慢慢地将孩子还给这位母亲。孩子仿佛感受到了母亲的怀抱,缓慢的睁开了眼,赵母用手指轻轻地触摸着婴儿的小脸,用温柔的语气问道
“相公,这孩子真可爱呀。”
听见这一声,男人把真相又咽进肚子。轻轻地会了一声:
“嗯”
女子接着问:“我们给他起个名字吧。”
“嗯”
可作为乡下人来说起名字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赵父看向众人,泛起了难。赵母欲言又止,默默的垂下来眼眸。
就在众人一筹莫展之际。
“就叫赵渊青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