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活着…很烫…在发烧…”林星晚的声音带着哽咽,“刚才…刚才她看到门后…”
“门后…”闾丘夏咀嚼着这两个字,心沉到了谷底。
安叶用尽最后力气喊出的“满了”、“在等”,如同冰冷的诅咒。
他们拼死逃出了那个被根须吞噬的囚笼,却可能一头撞进了更可怕的陷阱?
这扇门后,到底是什么地方?
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现在不是恐惧的时候。
他们需要光,需要确定环境,需要处理伤口。
“背包…在我背上…”
闾丘夏喘息着说,“里面有手电筒…备用电池…小心点,可能还有东西跟着挤出来了…”
林星晚闻言,立刻小心翼翼地摸索过去。
指尖触到闾丘夏湿透、黏腻的后背衣物时,她忍不住吸了口冷气。
“你流了好多血!”
“死不了…快拿手电…”闾丘夏咬着牙。
他能感觉到生命力在随着血液流失,眩晕感一阵阵袭来。
林星晚强压住担忧,快速而小心地解下闾丘夏背上的背包。
背包表面湿漉漉的,不知道是汗还是血,还沾着一些冰冷滑腻的粘液,让她一阵恶心。
她摸索着拉开拉链,手指在里面翻找。
急救包、压缩饼干、水壶…终于,她摸到了那个熟悉的、冰凉的圆柱形物体——强光手电筒!
还有一小包备用电池!
她颤抖着拧亮手电。
一道刺眼的白光骤然撕裂了浓稠的黑暗!
光芒亮起的瞬间,两人都不由自主地眯起了眼睛。
然而,当他们的视线适应了光线,看清眼前的环境时,一股寒意比刚才的黑暗更甚地攫住了他们!
他们确实离开了那个狭小的避难所。
但眼前,并非预想中的、通向地面的安全通道,或者另一个避难室。
这是一条极其宽阔、却无比压抑的通道。
手电光柱扫过,只能照亮前方有限的范围。
通道的穹顶极高,至少有七八米,由巨大的、粗糙的水泥拱券构成,上面布满了深色的水渍和厚厚的、如同黑色棉絮般的霉斑,层层叠叠地垂挂下来。
空气冰冷潮湿,弥漫着浓重的铁锈味、土腥味和一种难以形容的、类似大型地下管道特有的陈腐气息。
脚下的地面并非平整的水泥,而是覆盖着一层厚厚的、湿滑的黑色淤泥,混杂着碎石和不知名的垃圾。
最让他们感到窒息的是两侧的墙壁。
同样是粗糙的水泥浇筑,但上面布满了纵横交错的、深不见底的裂缝!
这些裂缝比避难所里的更加巨大、更加狰狞。
有些裂缝宽得足以塞进一个人,里面是绝对的漆黑。
裂缝边缘的水泥呈现出一种不自然的、被侵蚀的疏松状态,颜色发黑。
而就在这些裂缝边缘,在手电光的照射下,他们清晰地看到了一些东西——
**暗红色的根须!**
虽然不像避难所里那样密集、疯狂地涌动,但它们确实存在!
如同沉睡的血管网络,静静地匍匐在裂缝边缘的阴影里,有些探出一点点尖端,像是休眠的触手。
这些根须的颜色更深,近乎暗紫色,表面似乎覆盖着一层薄薄的、半透明的粘液,在手电光下反射着诡异的光泽。
“它们…无处不在…”
林星晚的声音带着绝望的颤抖,手电光下意识地扫向身后刚刚关闭的那扇门。
只见厚重的金属门板边缘,几条细小的、如同蚯蚓般的暗红根须正顽强地从门缝下方的微小空隙里钻挤出来,扭曲着试图探向他们的方向!
门内沉闷的撞击声和抓挠声依旧持续不断。
“走!离开这里!快!”闾丘夏低吼道,强忍着眩晕和剧痛,站直身体。
他瞥了一眼那些从门缝钻出的根须,又看了看通道深处那无尽的黑暗和裂缝中蛰伏的暗影。这里绝不是久留之地!
林星晚也明白,她将手电筒塞到闾丘夏手里:“你拿着!我背安叶!”
她迅速蹲下,将昏迷的安叶小心地挪到自己背上,用背包的肩带充当简易的固定绳,缠绕了几圈。
安叶滚烫的额头贴着她的后颈,沉甸甸的。
闾丘夏没有推辞,他知道自己现在的状态。
他一手紧握手电,光芒如同利剑刺向前方未知的黑暗。
另一只手则紧紧握住了那根救命的消防斧铁柄——这是他现在唯一的武器。
他看了一眼通道的两端:一端是他们来的那扇门的方向。
另一端则延伸向更深、更黑暗的未知。没有选择,只能向前!
“跟紧我!注意脚下和墙壁!”
闾丘夏的声音低沉而坚定,率先踏入了湿滑冰冷的淤泥中。
每一步都陷得很深,发出“噗嗤、噗嗤”的恶心声响。
林星晚背着安叶,深一脚浅一脚地跟在后面,每一步都异常艰难。
淤泥的阻力,安叶的重量,加上内心的恐惧,让她气喘吁吁。
手电光柱在巨大的通道中显得如此微弱,只能照亮前方一小块区域。
光线之外,是无边无际、令人心悸的黑暗。两侧墙壁上巨大的裂缝如同怪兽张开的巨口。
那些匍匐的暗红根须在手电光扫过时,似乎微微蠕动了一下。
寂静。除了他们艰难的脚步声、沉重的喘息声,以及淤泥被搅动的粘腻声响,就只有身后那扇门内传来的、越来越远的沉闷撞击声。
但这寂静本身,比任何声音都更让人恐惧。
你不知道黑暗中潜伏着什么,那些裂缝里是否正有无数双“眼睛”在窥视着这移动的光源和活物的气息。
走了大约几十米,通道似乎有了变化。前方出现了岔路。
一条继续笔直向前,另一条则向右侧延伸,坡度似乎微微向下。
岔路口的地面上,淤泥中散落着更多锈蚀的金属碎片,甚至还有一个半埋在泥里的、锈穿了的安全帽。
“走哪边?”林星晚喘着气问道。
闾丘夏用手电仔细扫视着两条通道。直行的通道远处似乎更加空旷,但黑得深不见底。
右侧向下的通道则显得更狭窄一些,墙壁上的裂缝似乎也少一点。
但坡度向下,意味着更深的地下,也意味着更难以逃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