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来的情绪值到账,让江云帆倍感意外。
尤其受到震惊的人,居然是许灵嫣!
他当然认得许灵嫣。原主曾经的未婚妻,三个月前就是这女人登门撕毁婚书,才导致原主被杖责之后逐出家门。
只是江云帆想不明白,自己和她从未谋面,是通过什么方式把她给震惊了的?
有些奇怪,但他也没有多想。
毕竟目前情绪值紧缺,算上刚才的128,总数也不过319,距离三千还很远。
而此时脚下的小舟距离王府楼舫不过三百余步,上面还有大量的情绪值等着他去收割。
时限,在子时正刻,也就是午夜十二点之前。
考虑到这,江云帆加快了划桨的速度。
……
“文炳,你可有询问那人姓名?可曾记得他的相貌?”
楼舫的甲板上,许灵嫣从震惊中转醒,立马就问出最关心的问题。
她原本只是对诗感兴趣。
可当思维发散之后,作诗之人与其描绘的意境在她脑海中融为一体,她突然又对人更感兴趣了。
她很想亲眼看看,能随口念出此等妙句的人,究竟长什么样。
“自然记得。”杨文炳少有如此记忆深刻的事情,“他叫彦祖,年龄估计与你相仿,模样俊朗,身形健美,推测是镜源县本地人,可惜没来参加文会。”
“没想到镜源这样的小地方,竟卧虎藏龙。”
“灵嫣有意结识?”
许灵嫣微微一笑,没有正面回答。
“宴会已经开始,我得去郡主身边了,文炳你也好好准备一下自己的诗词吧。”
她摆手走进船楼之中,心里已然有了计较。
诚然,许灵嫣喜欢和文人雅士交往,尤其是诗词造诣高的人,甚至对自己未来挑选夫婿也有严格要求。
此次前来参会,既为交流诗词,也是想试试,能否遇到与自己心灵相通的男子。
听杨文炳说,那位彦公子仪表堂堂,身姿挺拔,此等才貌双全的人,绝不是什么江家三少爷之流能比的。
等文会结束,她打算亲自去见一见。
在知晓对方的姓名和大致年龄,以及所居之地的情况下,想要将其找到并不算什么难事,毕竟她爹可是户部尚书。
……
王府楼舫的甲板很广,上面用高端柚木建成了两层船楼。
前来与会的才子佳人,以身份地位的高低自发形成阶级圈,越是尊贵的人,越是能进到会场更深处。
甲板的中心区域,围绕的基本是朝堂高官子嗣,或是颇具声名的青年才俊。
其中坐着几位老者,都是从大乾最高学府国经院请来的名家,他们负责对众人提交的诗文作评判,并给出评级。
评级优异者,能得到由南毅王提供的奖赏,并有机会被行省经院录用,乃至成为王府的幕僚。
最重要的,若是能夺得前三甲,便有资格进入楼中,见到那位号称江南第一美人的临汐郡主。
而所有人都知道,王府举办此次文会的目的,正是为郡主挑选夫婿。
“郡主,这些是被几位评师判为甲等的诗文。”
楼舫二层,许灵嫣撩开幕帘,迈步走进雅阁之中。
这里的装潢相比其他地方更为高贵气派,透过宽阔的大阳台,能够一眼看尽湖面连绵成片的灯火。
此刻的阳台后,一位身着金丝白裙的女子席地而坐。
船外的火光勾勒出她挺拔修长的身姿,柔顺的长发垂于背后,发丝与长裙飞舞的纱带一同被光芒染成了橙红色。
她仿佛融入了一场迷幻的梦境。
许灵嫣在原地愣了许久。作为尚书之女,她一直以来都是骄傲的,无论是身份地位,或是出众的美貌与才华,都让她在面对其他女子时有十足的自信。
直到一年前,她结识了秦七汐。
许灵嫣从未想过,天下竟有女子能美成这样,仙姿玉貌,堪称无可挑剔。关键对方除了美貌之外,才华与地位,也同样在自己之上。
她的骄傲被打破了。
“小汐,你饮酒了?”
许灵嫣将锦帛放在书案上,却见少女俏脸微红,眼眸朦胧,纤长而弯曲的睫毛轻轻颤动。
“是不满意王爷以文招婿?”
“何言不满?总比嫁到南蛮强。”秦七汐又往嘴里灌了一杯,脑袋晕乎乎的,只得用手撑住醺红的脸颊。
许灵嫣何其聪明,自然看得出郡主心绪不佳。
陛下有意与南济国联姻,打算挑选一位郡主嫁给南济亲王。而大家都心知肚明,这位郡主一定是秦七汐,因为南毅王秦奉统领江南多年,势力日益强大,需要敲打。
秦七汐是南毅王唯一的女儿,也是最疼爱的孩子。王府为避免郡主外嫁,特地办了此次文会,以招郡马。
目前看来,无论是陛下赐婚,还是王爷指婚,都不是郡主心之所愿。
“不如看看这些诗词,万一能找到思想共鸣呢?”
“不必了。”
秦七汐摇摇头,“让评师们断出排名即可。”
其实她早就认清现实了。
在大乾,莫说同辈才子们所创之诗词,就算是国经院里收录的千古名作,也很难让她产生所谓的共鸣。
秦七汐感觉,这天下的文才水平,似乎已经达到了上限,很难再进一分。
“好诗!当为甲上!”
忽然,楼外传来一道高声,紧接着便是众人的哗然。
许灵嫣眼睛一亮:“这好像是陈老的声音,我去开窗!”
陈馗乃是国经院的老祭酒,也是此次文会的评师之首,资历深厚且为人清高,能得到他的赞赏,这首诗一定非同凡响。
许灵嫣迅速来到屋后,将紧闭的窗户全部打开,文会的热闹场景立马映入眼帘。
此刻众文人才子正层层环绕,而白髯白发的陈馗则爬上了高台。
他手握锦帛,脸上带着些许红光:
“湖面如镜水如天,万顷琉璃映云烟。白鹭低回穿翠幕,苍鹰振翼破青山。
心随雁阵上霄汉,志逐潮头越百川。莫道江湖天地阔,自有沧溟作钓船。”
“好,好诗!”
“借咏镜湖以言远志,此诗波澜壮阔,豪情万丈,不愧为上品佳作!”
场上的呼声再到一层新高度,众人皆不吝盛赞。
而陈馗也公布了诗文作者:“此诗乃是由凌州总督府,二公子杨文炳所创,我与其他三位评师一致决定,将其定为甲上!”
“原来是杨二公子所作。”
“不得不承认,在诗词造诣上,杨公子算得上吾辈领路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