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总兵府之中,杨听玄阳神归位,却比想象当中要平静得多。
龙吉公主显化在杨听玄身边,气象明显虚弱了许多。
“老爷....”
龙吉公主目光一颤,道:“方才根据宝莲灯传来的一缕气机,姐姐已经被玉虚宫镇压在了麒麟崖下,姐姐在被镇压之前传来一缕神念,说她于地府炼化三生石,三尸化解孕育了三个孩子。”
杨听玄看向了龙吉公主,道:“这三个孩子是不是唤作杨蛟、杨戬、杨婵?”
龙吉公主不可置信的看着杨听玄,道:“老爷你怎知?”
杨听玄并未多作解释,而是道:“天命如此。”
龙吉公主道:“想不到老爷竟有如此底蕴,那金乌大帝竟被老爷一击镇杀,姐姐沦落至此也是遭了玉虚宫算计,这可如何是好。”
杨听玄道:“瑶儿之事我自会排布,只是玉虚宫的手段比我想象之中来得更快。”
杨听玄本意以城隍一道逐渐完善地冥气运,从而让自身气运与大道一步步趋于圆满。
天庭目前不会大幅度的干涉人间气运,杨听玄能缓慢斡旋。
但阐教金仙强势出手,却超出了杨听玄意料之外。
杨听玄捧着龙吉苍白的脸颊,随后说道:“龙儿,这一战你受创不小,尽快恢复修为,为夫而后自有计划。”
“好!”
龙吉公主认真的点了点头,将那宝莲灯化入眉心之中,然后开始调养自身元气。
就在这个时候,王有才来报,说朝歌之中来了人,要来拜谒杨听玄。
杨听玄点了点头,朝着会客厅走去。
.....
天庭凌霄宝殿。
王母、昊天、九天玄女、东华大帝等天庭重要人物皆在其中。
王母目光含煞,道:“究竟是何人,竟敢杀金乌大帝,莫不是那玉虚门人使的手段?”
旁边有金甲天神拱手一拜,脸色稍显紧张,道:“启禀王母娘娘,斩杀金乌大帝之人极为狂妄,而且手段非俗,只怕非圣教门人莫属。”
“那玉虚三大金仙更是张狂无度,当着吾天庭之面,将那瑶姬掳走。”
“岂有此理。”
王母道:“天帝,这玉虚宫一而再再而三的欺辱天庭,若吾天庭不做出表率,此后还何以在下界之中立足?”
“朕自有主张,广成子目中无人已久,此事朕自会上参紫霄宫。”
昊天掌心之中浮现一道法旨,道:“太白金星,你且领朕旨意,因玉虚宫十二金仙犯下红尘劫遏,三千年来无斩尸之德故而有伤天和,当敕阐教十二金仙,于天庭俯首称臣!”
昊天目光深邃,传下这一道法旨之后,化为一道玄光朝着紫霄宫中飞去。
听到昊天法旨,太白金星当即躬身领旨,天庭之中群仙都是精神为之一震。
敕阐教十二金仙俯首称臣,天庭这腰杆子终于硬了一回。
日后三界诸神都要借此看清,天庭背后真正的后台乃是道祖鸿钧。
王母脸色稍微缓和了几分,问道:“天蓬元帅,这瑶姬被镇压,与那瑶姬通奸的人族与龙吉下落如何?”
卞庄急忙回答道:“王母娘娘,这人族唤作杨听玄,领人皇治下一关总兵,身负人皇气运,怕是不好轻易镇杀。至于龙吉与瑶姬一同与其缔结了姻缘之果,此事还需要从长计议。”
王母冷笑一声,道:“区区人皇又当如何,人族之人皆如蝼蚁,人皇也不过区区数十年寿元。”
王母这一句话说完,引得不少天神脸色微变。
毕竟在场之人有许多都是人族飞升天庭,成就天神之位。
王母看向了九天玄女,道:“九天玄女,此事事关天庭颜面,你身为天庭正宫兵神,你且下界一番,将那龙吉缉拿上天,本宫必在诛仙台上将其凌迟处死,让其灰飞烟灭,以震慑天地。”
九天玄女面无表情的看了一眼,道:“既是娘娘法旨,吾自下界走一趟。”
说完之后,九天玄女便退出了凌霄宝殿之中。
太白金星领了法旨之后,便直接领着一众天兵朝着玉虚宫之中飞去。
兜率宫中。
太上老君在紫金八卦炉旁,淡淡的看了一眼,三界之中的天机越来越混乱,这一场大劫孕育了如此之久,看来也已经即将彻底爆发。
只见太上老君拂尘一点,八卦炉之中炉火升腾,这一汪炉火三元开化,五气衍生。
旁边的金角童儿问道:“老君,这炉火之中似有玄机。”
太上老君笑道:“三元际会风云起,鸿蒙点敕落天机,该来的,不该来的,总要来了。”
......
镇江总兵府中。
杨听玄端坐高堂之上,正在品茗茶盏。
却见到一个须发半白,眉心之中有一道竖眼的中年道人踏入了大殿之中。
身后还跟随着三人,其中有一人正是自己的学生陈奇。
杨听玄急忙起身,拱手道:“原来是闻太师降临,有失远迎。”
来人正是殷商国柱闻仲,截教三代门人,金灵圣母弟子。
在封神之中流传有一句话,人仙之最乃张桂芳,人仙之极便是闻仲闻太师。
闻仲朗声一笑,同样拱手回礼,道:“本太师此番正是随陈奇前来拜访杨总兵,杨总兵有礼了。”
“还请落座。”
杨听玄急忙吩咐王有才给几人看座。
闻仲身后那两人,正是闻仲弟子吉利、余庆二人。
待众人落座之后,吉利开口道:“杨总兵能在短短时日将这镇江发展到如此境地,果真不愧为当世大才,难怪要丞相要在先王面前一力保举。”
杨听玄笑道:“这还是托大王福气,将军说笑了。”
随后杨听玄问道:“不知道闻太师此番起来所谓何事?”
闻仲目光一定,道:“吾此番前来一来是想看看这镇江,二来同太学院首座陈奇前来拜访他的老师,想不到总兵年纪轻轻,竟有如此造诣。”
陈奇站起身来,拱手道:“不瞒老师,这一次各路诸侯朝商皆是来势汹汹,听闻那周室王子伯邑考联合各路诸侯将会在九间殿问学。”
“这伯邑考听闻得紫气东悬,精通人教妙典,其文宫之气足以影响天地,谈吐之间自有大家风范。”
“学生虽有气节,但也察觉这些诸侯必是想借此重创吾殷商气运,故而想在老师面前求一个心安。”
杨听玄点了点头,道:“这各路诸侯朝商,我也有所耳闻,这伯邑考的父亲姬昌擅先天神算,又是周国之主,此番自是有备而来。”
“不错。”
闻仲道:“这伯邑考在周国之中号称真龙天命,昔年曾得到妙乐天尊玄都大法师的指点,领受人教正统,推崇天地自然,天人合一之道。”
“太学院之中纵有奇才学子众多,却并无得胜把握,故而此番商容丞相示意让吾等求贤而来。”
杨听玄默默的掐指一算。
人教之学便是道家之学,这道家之学有圣人气象为先,闻仲自然知晓其中深浅。
杨听玄道:“不知道我可否荣幸,能与太师论道一番。”
闻仲笑道:“吾虽镇三世殷商之局,舞文弄墨也擅长一二,可并不精通。”
杨听玄只是说道:“我想与闻太师讨论之道并不是文道,而是闻太师所在的截教,论的便是截教教义。”
闻仲一听,顿时来了精神,道:“此道之中,吾倒是擅长。”
杨听玄点了点头,此刻看向了陈奇,道:“陈奇,你且用心听好,不得有丝毫遗漏。”
听到杨听玄这么一说,陈奇认真的点了点头。
旁边的王有才有一些不明所以。
而余庆、吉利二人也被勾起了兴致,这杨总兵此言究竟是何道理。
这二人乃截教四代弟子,对于教中大义自也了解不少。
闻仲侃侃而谈,如数家珍。
截教主张众生无论出身、种族、资质,皆可修道,为天道不全,众生有权争夺生机。
虽然通天教主主杀伐,但通天教主却又是天下最悲天悯人的天道圣人。
他认为普天之下,所有的生灵都有生的权利,故而截教的这个截字,指的是截取一线生机,所谓大道五十,天衍四十九,而遁去一。这遁去的一,就是截教所要截取的一线生机。
天衍四十九道,虽然这四十九道都是完整的,但却都有着局限,终其一生也无法达到真正的大道。
唯有这遁去的一,才是修士的真正生机,虽然不全,但正是因为不全,才蕴含着机遇。
截教所要做的,就是要截取这一线生机,成就真正的大道。
“吾掌教教尊昔日教化吾等,修道之人,不以物小而不为,小如蝼蚁亦有求生之道,故而吾教也享有万仙来朝的美誉。”
闻仲朝着东海拱手一拜,脸上多是崇敬之色。
杨听玄目光一定,道:
“通天教主虽是圣人,亦是性情中人,好一个有教无类。”
“不拘泥、不保守、不偏执、不极端,与时俱进,不故步自封。”
“所谓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修道之人,与天地参,德配天地,兼利万物,与日月并明,明照四海而不遗微小。”
闻仲目光一定,心中也有不少的触动。
杨听玄这些字眼之中,将截教的教义更好的阐述出来,而且这其中的道理更加的符合人道目前的理念。
“能兴我学者并非人教,亡我学者也非人教,兴亡只在天地之间。”
“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皆在一本而堪之。”
.....
接下来杨听玄则是根据截教教义一步步引出治国、齐家、平天下的理念,将这截教的思想俱现化。
这小小的大殿之中,有一种海纳百川的浩瀚,似字字玑珠与那天地共鸣。
这一刻,闻仲内心颤抖,他能感受到杨听玄所说的东西,补全了截教的有一些不足。
通天教主门下弟子足有数百万有余,不分种类,皆在其中。
可其弟子门人却很少有恪守的教条,并不是通天教主不愿意管束,而是截教奉行的便是如此。
而杨听玄阐述的这些理念若是结合如今的天地大势,人文大局来看,那便是真正的补全了其中人道之缺憾。
落在陈奇耳中,却将他往日所学的东西,似在这个时候彻底的融会贯通。
只是陈奇心中怅然有失,他还感觉到有一道精髓并未参透。
三个时辰之后。
王有才、以及一众兵丁早已经在旁站得腿肚子哆嗦。
他们根本听不懂杨听玄与闻仲议论的内容,其中道理晦涩难懂。
只有闻仲目光颤动,激动不已。
陈奇意志越来越凝实,似窥探到了一线天地玄机。
杨听玄拍了拍身上的灰尘,大笑道:“今日与太师论道,当真是畅快。”
闻仲拱手一拜,道:“杨总兵真乃鬼神之才,想不到你一介读书之人竟能吾教教义理解如此通透。”
杨听玄看向了陈奇,道:“陈奇,你可有领悟?”
陈奇摇了摇头。
杨听玄却满意的看了一眼,道:“闻太师,你教中谁人能称得上是道德典范。”
闻仲心头一动,道:“要说道德典范,吾师金灵圣母道德齐全,师叔云霄也深谙此道,不过悠然于世还当属无当山无当师叔。”
杨听玄道:“劳烦闻太师随意摘取其中一人,传陈奇一线玄机,此道可成。”
杨听玄说完之后,起身来到了陈奇身边,在他的手中写下了一个字。
这一个字正是————儒。
天地气运并谈,杨听玄便是想借截教进一步来提升自己的天地浩然之气,善化自己的昊正无量之道。
想要与拥有道德传承的伯邑考抗衡,非立儒道不可。
儒道一立,杨听玄气运必趋于大乘,到时候自可放手一搏。
陈奇得了杨听玄指点之后,当即伏跪在地,朝着杨听玄恭恭敬敬的行了大礼。
“多谢老师。”
杨听玄将陈奇扶了起来,道:“师者,闻道授业解惑,至于能做到哪一步,还需要看你的本心。”
送走了闻仲一行人之后,杨听玄回到了书房当中。
现在的他只等龙吉公主调养恢复之后,决意前去降拔幽都,开化泰山中央鬼门,成就中央鬼帝之神位。
杨听玄寄托在天地宇宙之中的天地浩然之气已感应到这天地玄机的变化。
人皇帝辛已立,代表着封神量劫彻底开始。
此番伯邑考携各路诸侯朝商,这伯邑考身后只怕还有一人相助,那便是在那渭水垂钓天地气运良久的那位飞熊真人。
看似是陈奇与伯邑考之争,事实上也是杨听玄与此人,甚至是人教之争。
一旦儒道应世,此番能大获全胜,杨听玄决定借机一会那飞熊真人。
人间气运至宝麒麟夺,也当归儒道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