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纵横小说App,新人免费读7天
已抢580 %
领免费看书特权

第153章

霍光摄政,轻徭薄赋

——书接上回——

西汉第七位皇帝,弥留之际的刘彻正式下诏立刘弗陵为皇太子,次日,霍光、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在刘彻卧室内床下拜受顾命。同年二月十四日,刘彻驾崩,三月下葬于茂陵。

在刘彻死后,刘弗陵即位时,年仅八岁,成为了西汉第八位皇帝。

刘弗陵登基为帝,是为汉昭帝。

刘弗陵封亲姊鄂邑公主为长公主,入住皇宫。遵照武帝遗诏,由大将军霍光主持国政、录尚书事,车骑将军金日磾、左将军上官桀为其副手。

因海内虚耗、民生凋敝,故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屡次减免租赋,招抚流民,随后罢榷酤。又与匈奴恢复和亲。政治较为安定,社会经济有所恢复。

随着金日磾这位辅政大臣的病逝如同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波澜。

消息传出的那一刻,霍光的府邸内,烛火摇曳,映照出他深邃而复杂的眼神,其中既有对老友逝去的哀痛,也有对即将独揽大权的不安与决绝。

次日清晨,朝堂之上,空气凝重得几乎凝固。

霍光身着紫袍,步伐沉稳,每一步都仿佛踏在了所有朝臣的心弦上。

霍光缓缓走向那象征着至高无上权力的龙椅旁,目光如炬,扫视着下方或震惊、或谄媚、或忧虑的群臣,宣布自己将全面接管朝政。

这一刻,历史的车轮在无声中加速,霍光的身影在权力的光芒下显得格外高大。

然而,权力的更迭总伴随着暗流涌动。

上官安,这位年轻气盛的将军,心中盘算着将年仅六岁、天真无邪的女儿上官氏推向那金碧辉煌却又危机四伏的后宫之中,企图借此进一步巩固家族地位。

当上官安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狡黠,踏入霍光书房的那一刻,紧张的气氛瞬间弥漫。

书房内,霍光正埋首于堆积如山的奏章之中,眉头紧锁,似乎对即将到来的风暴毫无察觉。

上官安言辞恳切,试图说服霍光同意自己的计划。

但霍光听后,脸色骤变,严厉的目光仿佛能穿透一切虚伪,他断然拒绝,声音低沉而坚定:“上官氏年幼,岂能卷入宫廷纷争?此事,绝不可行!”

上官安见状,心中虽有不甘,却也知霍光性格刚硬,难以撼动。

霍光也意识到,随着自己权力的日益集中,来自各方的挑战与阴谋也将接踵而至。

于是,霍光开始更加谨慎地布局,一边巩固自己的势力,一边密切监视着朝中的风吹草动。

上官安自霍府铩羽而归,心中怒火中烧,却未露声色,转而将满腔心思倾注于与鄂邑长公主情夫丁外人的微妙关系上。

夜色如墨,两人密会于幽暗的偏殿,烛光摇曳中,上官安言辞恳切,眼中闪烁着不容置疑的决绝:“丁兄,你我今日之盟,非为个人荣辱,实为家族兴衰。上官氏若能得公主鼎力相助,立我女为后,则权势滔天,指日可待。”

丁外人闻言,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他深知这场交易背后的重量,却也贪恋那即将触手可及的权势。于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权谋大戏悄然拉开序幕。

不久后,鄂邑长公主的寝宫内,香气氤氲,上官安与公主并肩而立,他巧妙地编织着言辞,将上官氏立后的种种益处娓娓道来,字字句句直击公主心扉。

公主听后,眼中闪过一丝犹豫,但随即被对权力的渴望所取代,终是点头应允。

随着一道旨意自未央宫传出,上官氏被册立为皇后,消息如春风般迅速吹遍了整个京城,上官家族一时风头无两。

上官安也因此水涨船高,被任命为车骑将军,更获封桑乐侯,荣耀加身,风光无限。然而,权力的游戏从未停歇。

上官家族为巩固与公主的联盟,决定再进一步,提出将丁外人封为列侯的请求。

这一举动,无疑触动了霍光那根敏感的神经。

朝堂之上,霍光面色冷峻,声音沉稳却不容置疑:“无功不得封侯,此乃汉家祖制,不可轻违。”

此言一出,朝堂内外一片哗然,上官家族与霍光之间的暗流涌动,瞬间变得波涛汹涌。

霍光深知,上官家族此举不仅是为了报答公主之恩,更是对其权威的一次挑衅。

霍光暗自冷笑,心中已布下重重棋局,誓要在这场权力的博弈中占据上风。

而另一边,上官安与丁外人则是心急如焚,他们开始四处奔走,寻找能够突破霍光防线的机会,一场更为激烈的较量,正在暗处悄然酝酿……

上次因为霍光的强势让上官安无功而返,上官安开始联合他人,此时御史大夫桑弘羊自恃功高为子弟求官被霍光拒绝,且二人的政治主张有严重分歧,因而桑弘羊怨恨霍光。

加上汉昭帝的哥哥燕王刘旦,因为没有被立为皇帝,也心存怨恨,于是这几股政治势力就暂时联合起来,试图杀死霍光,废掉刘弗陵。

始元六年,上官桀与燕王刘旦的密室内,烛光摇曳,映照着两人紧锁的眉头与眼中闪烁的野心之火。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压抑而紧迫的气息,仿佛连时间都在为这场即将掀起的风暴加速流转。

刘旦的手指轻轻敲打着桌案,每一次敲击都像是战鼓的前奏,预示着一场风暴的临近。他低声而坚决地对上官桀说道:“此番,我们势在必得,霍光那老狐狸一日不除,我登基之路便一日难行。”

言罢,他眼神中闪过一丝狠厉,仿佛已看见自己身着龙袍,君临天下的景象。

上官桀点了点头,脸上挂着阴鸷的笑容,他缓缓展开一张密谋已久的布局图,图上密密麻麻标记着各方势力的动向与可利用的弱点。

“长公主那里,我已暗中疏通,金银珠宝不过是敲门砖,真正的筹码是她的儿子能否登上太子之位。至于桑弘羊,他对霍光早已心生不满,只需稍加挑拨,便会成为我们手中的利剑。”

随即,上官桀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仿佛是在宣布一项使命:“今夜,我们将‘清君侧’,让世人以为我们是为了皇帝清除身边的奸佞。

你派去的人手,必须谨慎行事,每一封上书都要字字泣血,句句诛心,让皇帝刘弗陵相信霍光已图谋不轨,苏武的遭遇不过是冰山一角。”

燕王刘旦闻言,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他亲自提笔,开始撰写那封足以撼动朝野的上书。笔尖在纸上疾驰,每一个字都仿佛承载着千钧之重,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权力的渴望与对霍光的刻骨仇恨。

燕王刘旦一边写,一边在心中默念:“霍光啊霍光,你万万想不到,你的‘忠诚’将成为你最大的罪状。”

与此同时,夜色已深,燕王府内却是一片忙碌。

十余名精心挑选的死士,身着夜行衣,背负着沉重的包袱,里面装满了用于贿赂的金银珠宝,悄无声息地消失在夜色之中,他们的目标是京城中那些能够左右局势的关键人物。

整个京城,似乎都在这一夜间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所笼罩,空气中弥漫着紧张与不安。

而上官桀与燕王刘旦,则如同两只蛰伏已久的猛兽,正等待着最佳时机,给霍光以致命一击,改写大汉的天命。

上官桀只有等到霍光休假沐浴时才能代替霍光处理奏章。

于是上官桀趁霍光沐浴之机,将奏章送到昭帝手中,上官桀想通过昭帝把这事批复下来,而后再由他按照奏章内容来宣布霍光的“罪状”,由桑弘羊组织朝臣共同胁迫霍光退位。

他们没有想到,当燕王刘旦的书信到达汉昭帝刘弗陵的手中后,就被汉昭帝刘弗陵扣压在那里,不予理睬。

次日早朝,霍光已得知上官桀的举动,就站在张贴武帝所赠“周公辅成王图”的画室之中,不去上朝,以此要求昭帝表明态度。

刘弗陵见朝廷中没有霍光,就向朝臣打听,上官桀乘机回答说:“因为燕王告发他的罪状,他不敢来上朝了。”刘弗陵下诏召大将军。

霍光进宫,除下将军冠叩头自责。

刘弗陵:“将军戴上冠,我知道那封书信是在造谣诽谤,将军无罪。”

霍光说:“陛下怎么知道的?”

刘弗陵:“将军到广明亭去,召集郎官部属罢了。如果你要调动所属兵力,时间用不了十天,燕王刘旦远在外地,怎么能够知道呢!况且,你如果真的要推翻我,也无须如此大动干戈!”

上官桀等人的阴谋被十四岁的刘弗陵一语揭穿,所有在朝大臣对刘弗陵如此聪明善断无不表示惊叹,霍光的辅政地位得到了稳固。

上奏书的人后来失踪了,官府追捕得很紧。

官府的追捕行动如同一张密布的网,悄无声息却又无处不在,每一条街巷、每一个市集,都可见到身着铁甲、手持利刃的捕快穿梭其间,他们的眼神锐利如鹰,搜寻着任何可能的线索。

上官府内,灯火通明却难掩人心惶惶。

上官桀与一众党羽聚于密室,脸色阴沉如墨,低声密语间夹杂着不安与恐惧。

他们深知,那封奏书如同悬在头顶的利剑,随时可能落下,将他们的一切努力化为泡影。

于是,上官桀强作镇定,决定孤注一掷,向年轻的汉昭帝刘弗陵进言:“陛下,朝中琐事繁多,此等小事不过是臣子间的小小误会,实不足以劳烦圣听,更不必大动干戈。”

然而,刘弗陵虽年少,却非等闲之辈,他目光如炬,穿透了上官桀的伪装,坚定地说:“大将军霍光,乃先帝遗命之托孤重臣,一心为国,忠肝义胆,岂容宵小之辈随意诋毁?朕意已决,但有妄言霍光者,必严惩不贷!”

言毕,殿内回响着刘弗陵掷地有声的话语,令上官桀等人面面相觑,心中虽有不甘,却也不敢再言。

自此,上官桀一党对霍光的敌意更甚,但表面上却不得不收敛锋芒,转而暗中策划更为险恶的阴谋。

他们秘密联络了朝中异己,甚至不惜勾结外戚,计划借长公主之名,在数月之后的一个风雨之夜,准备发动一场震惊朝野的政变。

——未完待续——

上纵横小说支持作者,看最新章节

海量好书免费读,新设备新账号立享
去App看书
第153章 霍光摄政,轻徭薄赋
字体
A-
A+
夜间模式
下载纵横小说App 加入书架
下载App解锁更多功能
发布或查看评论内容,请下载纵横小说App体验
福利倒计时 05 : 00
立即领取
05 :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