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回——
汉朝开国皇帝刘邦死后的一个月,吕雉对那些曾因刘邦宠爱而得意忘形的妃子们,尤其是戚夫人,怒不可遏。
她下令将她们一一囚禁,高墙深院之内,昔日的欢声笑语已被绝望的哭泣所取代。
而在这场权力与欲望的漩涡中,薄姬却如同一片静谧的湖水,波澜不惊。
薄姬因极少得到刘邦的垂青,反而在这场风暴中得以保全。
当接到可以离开皇宫,前往代国与儿子刘恒团聚的消息时,她的心中既有对过往的释然,也有对未来的期许。
在夕阳的余晖中,她带着简单的行囊,踏上了前往代国的路途,心中默念着对这片土地的深情与对未来的祈愿。
相比薄姬的幸运,在永巷之内,阴暗潮湿,四周是高墙深锁,仅有一缕微弱的阳光透过缝隙,斑驳地照在戚夫人那削瘦的背影上。
戚夫人昔日的长发已被无情地剃去,只余下参差不齐的发茬,颈间紧箍着冰冷的铁圈,宛如枷锁,将她锁在这无尽的绝望之中。
戚夫人身上那件象征囚徒的红衣,在灰暗的环境中显得格外刺眼,每一次转身都伴随着沉重的铁链声,回响在空旷的巷弄间,让人心生寒意。
戚夫人手持沉重的石杵,一下又一下地砸向坚硬的米碓,每一次挥动都似在宣泄着内心的悲愤与不甘。
戚夫人的汗水混杂着泪水,模糊了她的视线,但她依旧没有停下,那低沉而坚定的歌声,在永巷中回荡,每一个字都饱含深情与绝望:“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汝?”
歌声中既有对远方儿子的深切思念,也有对自己命运的无奈悲叹,令人闻之动容。
吕雉听闻此歌,怒火中烧,眼中闪过一抹狠厉之色,她绝不允许任何威胁到自己权力的存在。她低语道:“还想靠你儿子翻身吗?”话语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绝,随即下令,誓要斩草除根。
使者如同幽灵般穿梭于赵国与长安之间,每一次的到来都伴随着周昌坚决的拒绝。
周昌,这位忠诚的赵国相国,以他的智勇和决心,一次次地阻挡了吕雉的阴谋。
然而,吕雉并未因此放弃,她转而将目标对准了周昌,设下重重陷阱,终于将他诱至长安。
周昌被囚禁的消息如晴天霹雳,震动了整个赵国。
而吕雉则趁机再次发出召令,这一次,没有了周昌的阻拦,刘如意的命运似乎已注定了悲剧的走向。
刘如意到长安后,被西汉第二位皇帝刘盈前后护佑了一个多月。
汉惠帝刘盈元年十二月,吕雉找到机会毒杀了刘如意,徙淮阳王刘友为赵王。
周昌因此辞官不再上朝。
而不久以后,吕雉又将戚夫人斩去手脚,挖掉双目,熏聋双耳,用哑药将她毒哑,让她待在茅厕之中,称作“人彘”。
几天后,吕雉又叫刘盈来看,刘盈痛哭失声,此后刘盈纵情声色,不理朝政,落下了病根。
汉惠帝二年,楚王刘交、齐王刘肥都来京朝见,刘盈与刘肥在吕雉面前设宴饮酒,刘盈因刘肥是自己的长兄,就按照家人礼节,让他坐在上首。
吕雉动怒,就命人倒了两杯鸩酒,摆在面前,让刘肥起身为她祝酒。刘肥站起来,刘盈也跟着站起来,拿起酒杯,想一起向吕雉祝酒。
吕雉这才惊恐,赶紧起身打翻刘盈手上的酒杯。
刘肥觉得奇怪,不敢喝这杯酒,装醉离去。后来问别人,才知道是鸩酒,刘肥很害怕,自以为不能从长安脱身,很忧虑。
齐国内史士向刘肥建议说:“太后只生有孝惠皇帝和鲁元公主。现在齐王你拥有七十多座城,而鲁元公主只有几座食邑。
如果您能够把一个郡献给太后,作为公主的汤沐邑,太后必定很高兴,您也就无忧无虑了。”
于是刘肥献出城阳郡,并尊公主为王太后,吕雉十分高兴,并赞许刘肥,就在刘肥的府邸摆酒宴,欢宴后,让刘肥回到封地。
汉惠帝三年,吕雉与惠帝开始命人修筑长安城,到汉惠帝六年,工程全部竣工。各地诸侯来会,十月入朝庆贺。
汉惠帝四年十月,吕雉立鲁元公主的女儿张氏为皇后。
吕雉希望张皇后生个儿子,但用尽方法还是没有孩子,就让她装成怀孕,把后宫美人生的儿子弄来说是皇后所生,又杀掉孩子的生母,册立这孩子为太子。
汉惠帝七年秋季八月,汉惠帝刘盈逝世。发丧时,吕雉只是干哭,没有眼泪。留侯陈平的儿子张辟强任职侍中,拜吕台、吕产、吕禄为将军,统领两宫卫队南北二军,并请吕家的人都进入宫中,在朝廷里掌握重权,吕氏家族掌握朝廷大权就是从这时开始的。
吕雉大赦天下,并于九月安葬刘盈。太子即位,是为“前少帝”,而朝廷号令完全出自太后,吕雉自此临朝称制,彰显其行“女皇帝”事的实际统治地位。
汉高后元年,寒风中夹杂着不安的气息,长安城内暗流涌动。
吕雉,这位权倾朝野的女子,身着华丽凤袍,端坐于未央宫正殿之上,目光如炬,扫视着下方跪拜的群臣,心中已暗自盘算着将吕氏一族推向权势巅峰的棋局。
吕雉轻启朱唇,声音虽柔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哀家意已决,欲立诸吕为王,以固国本,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此言一出,大殿内顿时静得连针落可闻。
右丞相王陵,一身正气,须发皆张,猛然挺身而出,声如洪钟:“太后不可!高祖皇帝临终前曾与诸臣共立‘白马之盟’,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此乃祖制,岂可轻违?”
王陵的言辞激烈,字字铿锵,仿佛每一声都敲击在在场每一个人的心上。
而左丞相陈平与绛侯周勃,则是面色微妙,相互交换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后,缓缓开口,语气中带着几分无奈与妥协:“太后圣明,我等自当遵从太后之意。”
此言一出,大殿内的气氛更加微妙,仿佛一场风暴即将来临前的宁静。
吕雉的决断如同冬日里的寒风,冷酷无情。
第二天,吕雉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王陵调任为少帝的太傅,名为升迁,实则剥夺了他右丞相的实权,将他排挤出了权力核心。
王陵望着手中的调令,眼中闪过一丝苍凉与不甘,最终长叹一声,以病体为由,毅然决然地辞去了所有官职,归隐田园,与此同时,吕雉迅速填补权力空缺,将陈平擢升为右丞相,而更令人瞩目的是,她任命了辟阳侯审食其为左丞相。
审食其,这位早已是吕雉心腹的亲信,身着朝服,步入朝堂,却并未急于插手政务,反而被赋予了另一项重任~监护宫中安全,其职权之广,几乎等同于郎中令,一时之间,朝中议论纷纷,皆道吕后手段高明,无人能及。
审食其上任之初,并未急于展示他的政治手腕,而是以一种近乎悠闲的姿态,穿梭于宫闱之间,他的身影时常出现在那些不为人知的角落,眼神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似乎在密谋着什么。
而这一切,都笼罩在一种莫名的紧张与不安之中,长安城的每一个角落,都仿佛能感受到那股即将爆发的暗流。
吕雉很快就追尊父亲吕公为吕宣王、长兄吕泽为悼武王,打算由此开头逐渐封诸吕为王。
此后,吕雉陆续封侄子吕台为吕王,吕产为梁王,吕禄为赵王,侄孙吕通为燕王,封女儿鲁元公主的儿子张偃为鲁王,封侄子吕种为沛侯,封外甥吕平扶柳侯。
吕台去世之后封其子吕嘉继嗣为吕王。
汉高后吕雉四年,吕雉又封其妹吕媭为临光侯,封吕他为俞侯,吕更始为赘其侯,吕忿为吕城侯。
吕雉先后分封吕氏家族十几人为王为侯。
吕雉采用刘吕联姻的对策,把吕氏女嫁予刘氏侯王,作拉拢监视之用。
将吕禄的女儿嫁给刘章,封刘章为朱虚侯;把吕媭的女儿嫁给营陵侯刘泽,封刘泽为琅琊王;把吕产的女儿嫁给赵王刘恢;淮阳王刘友以诸吕女为王后;后少帝刘弘的皇后也是吕禄的女儿。
吕雉在对待政治上的对手和潜在威胁对象时手段果决狠戾,如称制前对戚夫人、刘如意、刘肥等人的处理。
吕雉在称制期间,宫廷内外弥漫着一股令人窒息的阴冷气息,部分刘氏子嗣如同秋风中的落叶,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残酷对待。
一个稚嫩的脸庞上还挂着未干的泪痕的孩子,因在一次无心的童言中放言长大后要报杀母之仇,这句话如同锋利的刀刃,瞬间划破了吕雉那看似平静实则暗潮汹涌的心海。
吕雉的眼神瞬间变得冰冷而决绝,她下令将这个无辜的孙子秘密处死,宫廷深处,夜色掩盖下,一场无声的悲剧悄然上演,前少帝的生命之火在无尽的黑暗中熄灭。
随后,吕雉改立常山王刘义,即刘弘,为新的帝王,世称“后少帝”,但新帝的登基并未带来丝毫的喜悦与希望,反而让整个王朝更加笼罩在吕雉铁腕统治的阴影之下。
与此同时,刘邦的第六子刘友,因不满吕氏专权,其言行间偶有微词,这些话语如同火星落入了干柴堆中,迅速点燃了吕雉心中的怒火。
吕雉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刘友幽禁于一座阴暗潮湿的宫殿内,四周高墙林立,如同牢笼一般,将刘友的自由与希望彻底隔绝。
日复一日,刘友在绝望与饥饿中挣扎,最终,他的生命之火在无尽的等待与痛苦中熄灭,瘦弱的身躯被饥饿吞噬,留下的是满室的凄凉与哀怨。
而刘邦的第五子刘恢,他的命运同样悲惨。吕氏女,那些心怀叵测的女人,用她们的谗言编织了一张无形的网,将刘恢紧紧束缚。她们毒杀了刘恢深爱的爱妾,那是一个温柔如水、善解人意的女子,她的离去如同晴天霹雳,让刘恢的世界瞬间崩塌。
刘恢在悲愤与绝望中,选择了以死明志,他用自己的生命,向这个不公的世界发出了无声的抗议。
吕雉得知后,不仅未有一丝怜悯,反而更加冷酷地废除了刘恢的子嗣,收夺了他的封国,让这片曾经充满欢声笑语的土地,变得死寂无声。
至于刘邦的第八子燕王刘建,他的离世并未让吕雉的手下留情。在刘建去世后,吕雉派出了心腹,如同暗夜中的幽灵,悄无声息地潜入燕王府,将刘建那年幼无知的子嗣残忍杀害,斩断了刘氏血脉的最后一线希望。
随后,吕雉更是堂而皇之地将燕王的封国纳入吕氏囊中,让这片土地成为了吕家权势的又一块基石。
这一系列事件,如同连环的噩梦,不断冲击着刘氏的根基。
因连续三位兄弟在赵王之位死于非命,刘邦第四子刘恒婉拒吕雉改封赵王的建议,坚持留守代国;第七子刘长也因曾受吕雉抚养之情,最终此二子得以保全。
但吕雉在对于百姓方面,则较为宽容,施政不出门户,天下也安然无事。刑罚很少使用,犯罪的人也很稀有。百姓都专心从事耕作,衣物和粮食也都逐渐富足起来了。
为与民休养生息,采取了无为而治的统治思想,这也是道家思想第一次登堂入室。
汉高后八年,三月,吕雉外出祭祀,经过轵道时,见到一头像苍狗的动物,扑向吕雉的腋下,然后突然不见了。
占卜者说,这是赵王刘如意的鬼魂在作祟。据说在此之后,吕雉便腋下受伤患病同年七月,吕雉病重。
吕雉在临终前,她仍没有忘记巩固吕氏天下,任命侄子赵王吕禄为上将军,统领北军;吕产统领南军,并且告诫他们:“汉高帝平定天下以后,与大臣订立盟约:‘不是刘氏宗族称王的,天下共诛之。’现在吕氏称王,刘氏和大臣愤愤不平,我很快就死了,皇帝年轻,大臣们可能发生兵变。所以你们要牢牢掌握军队,守卫宫殿,千万不要离开皇宫为我送葬,不要被人扼制。”
八月一日,秋风萧瑟,天边最后一抹残阳如血,似乎预示着即将来临的风暴。
吕雉,这位权倾朝野的女人,终于在她的寝宫中闭上了那双曾搅动风云的眼眸,她的生命之火在无尽的权谋与算计中缓缓熄灭。
宫人们颤抖着手,按照她的遗愿,将她与刘邦合葬于长陵,那座见证了无数风雨与荣耀的陵墓。
夜色如墨,刘氏众臣在暗中已蓄势待发,他们的眼神中既有对吕氏专权多年的愤怒,也有对即将来临的权力斗争的期待。
随着一声低沉的号令,无数火把瞬间点亮,将整个夜空映照得如同白昼,一场针对吕氏满门的诛杀行动悄然展开。
刀光剑影中,喊杀声震天动地,吕氏族人或逃或战,却终究难逃被清算的命运。
鲜血染红了宫墙,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血腥味,这场权力的更迭,如同暴风雨般猛烈而无情。
随着最后一处吕氏势力的据点被攻破,众人相视一笑,但那笑容中却藏着难以言喻的沉重。他们深知,这场胜利不仅仅是对过往吕氏专权的清算,更是对未来朝局的重新洗牌,一场更为复杂而微妙的权力游戏即将拉开序幕。
然而,当吕雉的阴影被彻底扫清,众人还未来得及喘息,一个更为棘手的问题便如巨石般压在了他们的心头~皇位的归属。
少帝与几位幼子,身份存疑,如同悬在朝野之上的利剑,让人心生不安。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