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回——
而此刻,与齐国遥相呼应的晋国,正酝酿着一场即将到来的风暴。
晋献公的宫殿内,灯火通明,却难掩其背后的暗流涌动。
六名女子,各自怀抱心事,围绕在权力的核心,她们不仅是晋献公的女人,更是未来晋国命运的幕后推手。
齐姜,这位以贤德著称的皇后,她的眼中闪烁着对太子申生无尽的期许与忧虑。申生,这位温文尔雅的太子,正于书房内秉烛夜读,每一笔一划都承载着他对国家未来的深思熟虑,却不知,一场由家族纷争编织的网正悄然向他逼近。
另一边,戎国大戎狐姬所生的重耳,性格坚韧不拔,自幼便展现出非凡的领袖气质。夜深人静时,他常独自立于庭院之中,凝视着星空,心中盘算着如何在未来的风雨飘摇中,为晋国撑起一片天。
他的目光中,既有对权力的渴望,也有对兄弟情谊的珍视,这份复杂的情感,让他每一步都走得异常沉重。
小戎子所生的夷吾,则显得更为机敏狡黠,他深知宫廷斗争的残酷,因此常在暗中结交权臣,布下一张张细密的情报网。每当夜深人静,他便与心腹密谋,策划着如何在未来的权力斗争中占据先机。
至于那来自骊戎的骊姬,她的美貌如同锋利的双刃剑,既为晋献公带来了短暂的欢愉,也悄然间挑起了宫廷内的无尽纷争。
她所生的奚齐,自幼便在她的精心培育下,成为了这场权力游戏中一颗关键的棋子。而她的陪嫁妹妹,则默默站在一旁,看似柔弱无依,实则也在为卓子的未来暗中筹谋。
整个晋国宫廷,因这些女子的存在而充满了紧张与不安。
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利益而战,每一个决定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改变整个国家的命运。
在这片权力的漩涡中,爱与恨、忠诚与背叛交织成一幅复杂多变的画卷,让人目不暇接,又心生畏惧。
晋国的心脏地带,那座巍峨壮丽的王宫内,年近天命之年的晋献公那苍白而扭曲的面容上,他的背上,一道道触目惊心的伤口宛如蜿蜒的恶龙,血肉模糊,触目惊心。
汗水与血水交织,浸湿了身下的锦被,散发出阵阵令人窒息的气息。
一位绝色妖姬,身着轻纱薄缕,面容绝美却带着一抹不易察觉的忧虑,正跪坐在床边,手持细软的绸布,小心翼翼地为他擦拭着伤口。
她的动作轻柔而专注,每一次触碰都似乎在试图减轻晋献公那难以言喻的痛苦。然而,即便是这样的温柔,也难以掩盖空气中弥漫的紧张与不安。
年轻时的晋献公,曾是何等的英姿飒爽,杀伐果断,每一场战役都如同他手中的利剑,所向披靡。他踏着叔伯兄弟的血海,一步步登上了那至高无上的王者之位,眼神中闪烁着对权力的无尽渴望与冷酷。
但此刻,这位曾经的霸主却无力地躺在这里,被一种无形的病痛折磨得痛不欲生。这伤口,并非来自战场的亦非暗杀的利刃所伤,而是源自他脑中那日益严重的病症‘迷信’自己打的自己的,就是为了给妖姬祈福和算命。
妖姬的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她知道在贤后齐姜的温柔余晖彻底消逝于晋国宫廷的深邃之后,晋献公的心湖仿佛被一夜寒风冻结,他毅然决然地踏上了立骊姬为夫人的荆棘之路。这不仅仅是一场情感的更迭,更是权力与命运的深刻博弈。
那日,阳光稀薄,透不进晋献公心中的阴霾。他首次踏入太卜的昏暗殿堂,四周烛火摇曳,映照出他紧锁的眉头与眼中的决绝。
太卜缓缓展开龟甲,焚香祝祷,却见龟裂之纹错综复杂,预示着不祥之兆。
晋献公的心猛地一沉,如同被重锤击中,但他并未就此罢休,反而更添了几分执拗与不甘。
数日后,他又一次踏入那充满神秘气息的空间,空气中弥漫着更浓厚的焦虑与期待。太卜再次施法,却依然是那令人心寒的结果:不吉。
晋献公的眼中闪过一抹疯狂之色,他仿佛在与自己内心的恶魔对话,誓要逆天改命。
接下来的日子里,晋献公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驱使,频繁地召集巫师与术士,宫殿内日夜不息地回荡着占卜的咒语与龟甲碰撞的清脆声响。
每一次占卜,都像是将他的灵魂推向更深的深渊,但每一次的“大凶”,却更加坚定了他废长立幼的决心。
终于,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晋献公做出了一个惊世骇俗的决定,他要动用那传说中来自华-夏百部落最古老、最神秘的《连山易卜》。
这不仅仅是一种占卜之术,更是对天地万物运行规律的深刻洞察与领悟。
宫殿内,烛火被狂风吹得摇曳不定,映照出晋献公坚毅而扭曲的脸庞。他亲自布下祭坛,四周摆满了从各地搜集来的奇异法器与珍贵祭品。
随着一阵低沉而悠长的咒语响起,整个宫殿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笼罩,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古老而压抑的气息。
《连山易卜》的卦象缓缓显现,每一道线条都仿佛蕴含着天地间的奥秘与力量。然而,即便是这最古老的智慧,也未能给出晋献公所期望的答案,废长立幼,依旧是大凶之兆。
晋献公的脸上却露出了一种近乎疯狂的执着,他仿佛已经听不见命运的警告,只看到了自己心中那不可动摇的愿景。
所谓的连山易卜就是用柳条或者鞭子不停抽打自己,如此自残的方法怎么能算吉凶?
在昏黄摇曳的烛光下,晋献公面色凝重,手中紧握着一条看似普通却又透着不祥之气的柳条,那是进行古老而残酷的“连山易卜”的仪式之物。
汗水与疼痛交织,骊姬,这位倾国倾城的妃子,立于一旁,她的眼眸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算计。
骊姬没有责备,反而以袖掩面,泪珠滑落,每一滴都像是精心雕琢的珍珠,不仅打湿了衣襟,更深深触动了晋献公的心弦。
骊姬的声音柔和而坚定,带着一丝不容拒绝的温柔:“大王,您乃一国之君,怎可如此轻贱自身?吉凶祸福,自有天数,非人力所能强求。”
晋献公闻言,心中涌起一股暖流,这份关怀如同冬日里的炭火,温暖了他因疼痛而冰冷的心房,望向骊姬,那双含泪的眼眸仿佛能洞察人心,让他看到了前所未有的坚定与智慧。
他的话语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威严,同时也包含了对骊姬深深的信赖与爱意。
几天后,晋献公不在管什么卦像了,直接宣布将立骊姬之子奚齐为晋国未来的继承人,这一决定如同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
在场的朝臣们面面相觑,有的震惊,有的忧虑,更多的则是对未来局势的揣测与不安。
而这一切,都为日后赵、韩、燕、智,四家分晋的历史事件,悄然埋下了伏笔,使得晋国的命运在那一刻起,便踏上了一条充满未知与挑战的道路。
晋献公的宫廷内,夜色如墨,灯火摇曳中映照出骊姬那张泪痕斑驳却更显楚楚动人的脸庞。她的眼中仿佛藏着无尽的委屈与哀愁,每一滴滑落的泪珠都像是精心编排的音符,敲打着晋献公心中最柔软的部分。
骊姬轻启朱唇,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坚决:“大王,臣妾深知国家安危重于泰山,申生、重耳、夷吾三位公子皆是英勇之才,若能镇守边疆,定能威慑戎狄,保我晋国安宁。”
晋献公闻言,眉头紧锁,内心却被骊姬的言辞深深触动。他望着眼前这位柔弱中带着坚韧的女子,心中五味杂陈。最终,他长叹一声,仿佛做出了极大的牺牲般,宣布了那个决定:“就依爱妃所言,即刻传令,让申生前往曲沃,重耳镇守蒲城,夷吾则前往屈城,三人务必竭尽所能,捍卫我晋国疆土,让那戎狄闻风丧胆!”
第二天大殿之上,随着晋献公的话音落下,宫廷内顿时一片寂静,只有远处隐约传来的更鼓声,似乎在为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敲响了警钟。
申生、重耳、夷吾三人,各自怀着复杂的心情,被匆匆召见。
申生,身为长子,深知此去曲沃意味着什么,但他没有半句怨言,只是深深一拜,誓言旦旦:“儿臣定不负父王重托,誓守曲沃,让戎狄不敢越雷池一步!”
重耳,素来以智勇双全著称,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他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锋芒,随即恢复平静,沉声道:“蒲城虽小,儿臣定当竭尽全力,保卫一方安宁。”
夷吾,则显得有些激动,他紧握双拳,仿佛要将满腔的愤懑化作力量:“屈城虽远,儿臣亦将勇往直前,不让父王失望!”
三人相继离去,背影在夜色中逐渐模糊,骊姬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微笑,她知道自己已经迈出了第一步,而这一步,足以改变整个晋国的命运。
夜色更加深沉,宫廷内外弥漫着一种紧张而压抑的气氛,仿佛连空气都在为即将到来的风暴而颤抖。
而这一切,都预示着晋国即将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变局。
十年光阴如白驹过隙,晋献公的身体被岁月与权力的重负压得日渐沉重,每一声沉重的呼吸都似乎预示着朝堂风云的即将巨变。
宫殿之内,烛光摇曳,映照出骊姬那张阴晴不定的脸庞,她的眼中闪烁着既冷酷又狡黠的光芒,仿佛能洞察人心最深处的恐惧与欲望。
夜色深沉,万籁俱寂之时,骊姬的密室中却灯火通明,她轻抚着案上精致的匕首,刃光寒芒毕露,映照出她嘴角那抹意味深长的微笑。
她缓缓转身,对着一众屏息以待的心腹部下,声音低沉而充满诱惑:“诸位,十年磨一剑,今朝试锋芒。晋献公年迈体衰,正是我们布局收网之时。奚齐已长成,继承大统,指日可待。但,杀人之事,何须我等亲自动手,污了双手?”
言罢,她轻挥衣袖,一幅精心绘制的宫廷势力图展现在众人眼前,每一条线索、每一个节点都被她标注得清晰无比,仿佛整个晋国的命运都掌握在她纤纤玉指之间。
“我们要做的,是借风使舵,让那无形的刀,在不经意间,斩断所有阻碍我们道路的荆棘。”
她的目光透过铜镜,仿佛穿透了重重宫墙,看到了那即将被她一手操控的权力更迭,嘴角不禁勾起一抹胜利者的微笑。
此刻的晋国,仿佛被一层无形的阴云笼罩,紧张与不安的气息弥漫在每一个角落。而这一切的幕后推手,正是那位看似柔弱无骨,实则心狠手辣的骊姬。她以智取胜,借刀杀人,正一步步将晋国推向她所设想的‘未来’。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