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回——
在真正的历史上,周人取得了政权后,根据当时人们“灭国不绝祀”的原则,保留殷人的祭祀。为了收买民心,安抚殷商遗民,展示自己的宽柔仁义,巩固自己的政权,周武王把纣的儿子武庚封在殷商故地。周武王终究对武庚不放心,害怕他起事作乱,于是又把朝歌周围的原京畿之地分为邶、鄘、卫三个小国,安排自己的弟弟管叔、蔡叔、霍叔驻守在殷都周围的卫、鄘、邶三国,监督殷商遗民以防其造反。朝歌以北为邶国,邶、鄘、卫对朝歌形成合围之势史称“三监”。
周人立国未稳,强敌环视,武王为国事忧虑,常常夜不能寐。他说:“维天建殷,其登名民三百六十夫,不显亦不宾灭,以至于今。我未定天保,何暇寐!”
后在武王有疾,死去。成王即位,年幼,由周公代行王事。武王的弟弟中管叔最长,按照兄终弟及的惯例,他最有资格摄政,因此武王的遗命被他认为是遭到了周公的篡改,加之周公制定的礼制严格限制诸侯势力,引起了武王群弟的不满和猜忌。
武庚早有复国的野心,这时不仅联合三监,而且又和殷商旧地东夷的徐、奄、薄姑等方国串通,叛乱反周,局势十分严重。
管、蔡以及武庚与东夷地区的叛乱,严重地威胁了周王朝的安全。周公团结召公奭,采取果断措施,亲率大军东征。东征对巩固西周王朝、扩大周的辖地起了重要作用。《尚书·金縢》记载:“周公居东二年则罪人斯得。”周公首先镇压“三监”,制止了流言,杀了管叔放逐了蔡叔;还诛杀了武庚,以纣王庶兄微子继承殷祀,在宋(今河南商丘)建国,史称宋国。
武庚覆灭后,周公继续东征,经过三年艰苦斗争这场动乱才告平定。
在这场关乎大商命运的决战中,每一个士兵都拼尽了全力,每一声呐喊都充满了对胜利的渴望。
不过现在是三个大贵族扶持姬诵重新建立周,在经过十年战乱,姬诵终于登基为王,给帝辛改了封号为‘纣’,给武庚的庙号是‘戾’废除帝辛时期全部变法,重新复辟旧法,得到了大部分贵族的支持,号周成王,为天子,永久废除人皇称号!
同时为了名正言顺,姬诵遵守姬发的意思,把夏桀和妹喜做过的失去强加在帝辛和妲己身上,不久姬诵病逝,由于姬诵与其子周康王统治期间,社会安定、百姓和睦、“刑错四十余年不用”,史称“成康之治”。
周康王姬钊即位以后,继续推行周成王的政策,进一步加强统治。
但是一直没有出现神秘怪事和历史不一样的事情,直道在周康王姬钊死后,谥号康王,葬于毕原。死后由其子姬瑕即位,是为周昭王。
同时各地夷族背叛,周昭王姬瑕继承“成康之治”事业,继续扩大疆域,周昭王十九年,亲自南征,凯旋回师渡汉水时,因携带俘获的大量战利品青铜(即考古铭文中的“孚金”),退兵途中死于汉水,谥号为昭。
周昭王崩后没有向诸侯告丧,宗室诸侯拥立周昭王长子姬满继位,是为周穆王。
周穆王姬满,在位期间,曾西伐犬戎,南平荆蛮,东征平定徐国,(周穆王五十五年),姬繄扈的父亲周穆王姬满去世,姬繄扈继承王位,是为周共王在位期间,曾出游到泾水边上,当时密国国君密康公跟随周共王出游。
恰逢有三位女子来投奔密康公,密康公的母亲隗氏说:“你一定要把她们献给君王。野兽够三只就叫‘群’,人够三个就叫‘众’,美女够三人就叫‘粲’。
君王田猎时,不敢猎取成群的兽;诸侯出行时,对众人也要谦恭有礼,君王娶嫔妃不娶同胞三姐妹。
那三个女子都很美丽。那么多美人都投奔你,你有什么德行承受得起呢?君王尚且承受不起,更何况你这样的小人物呢?小人物而拥有美物,最终准会灭亡。”密康公不听母亲的劝告,没有献出那三位女子。
一年之后,周共王派兵灭亡密国。
周共王二十三年,周共王去世,其子姬囏继位,是为周懿王。
周懿王姬囏,生性懦弱,继位后政治日趋腐败,国势不断衰落,由于西戎屡次进攻,他被迫将都城迁往犬丘,周懿王八年,去世,终年约四十六岁,谥号懿王,葬于毕原。
史书上说“温柔贤善曰懿”,故谥号周懿王。
周懿王死后,理应由太子姬燮继位,但是姬燮懦弱无能,王叔姬辟方乘机夺取王位,是为周孝王。
孝王不忘周朝遭受犬戎入侵之辱,命令申侯率军,大起六师西征。
申侯是申国(姜姓封国,今河南唐河县西北)国君,他虽然受命率军出征,但内心却不愿去打仗。认为出兵征讨犬戎是不义之战,只能使两国的百姓和士兵遭受无谓的伤亡,给两国都造成巨大的损失。
周孝王三年,孝王命非子为王室养马。
西周王朝时,马已经成为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无论是祭祀、农耕、还是战争都需要大量优良健壮的良马。但周朝养马业发展一直缓慢,许多优质马匹都靠进口。
恶来后裔秦非子为王室养马三年,马群大增,为西周王朝创造一笔很大的财富。周孝王因非子养马有功,将他封于秦邑(今甘肃清水县境),建立秦国,号称秦嬴。
周孝王六年,壮志未酬,周孝王薨,谥号孝王,葬于毕陌。史书上说“慈惠爱亲曰孝”,故谥号孝王。
周懿王之子,周孝王侄孙故太子姬燮继位,是为周夷王。
周夷王姬燮在位时期,周王室如同风雨中的残烛,一步步滑向衰落的深渊。那些曾经对王室毕恭毕敬的诸侯,如今却如同挣脱了束缚的野马,有的公然不来朝贡,有的更是野心勃勃,互相攻伐,中原大地烽火连天,战祸四起。
姬燮坐在阴冷的王宫中,听着外面纷乱的战鼓声和诸侯们的咆哮,他的心如刀绞。一次,他听信了朝堂之上某位奸臣的谗言,竟下令将无辜的齐哀公烹杀于鼎中,那凄惨的哀嚎声至今还在王宫的每一个角落回荡,如同厉鬼的诅咒。
而他亲率大军讨伐太原之戎的壮举,也并未能挽回王室的颓势。大军一路北上,战旗猎猎,寒风如刀割面,士兵们踏着皑皑白雪,攻至俞泉。
然而,这场战斗虽然取得了胜利,却如同昙花一现,无法掩盖王室衰落的残酷现实。诸侯国们见周王室如此虚弱,便如同饿狼见到了受伤的猎物,纷纷露出贪婪的獠牙。
他们不再朝见进贡,甚至公然起兵叛逆,态度之嚣张,简直令人发指。楚国国君熊渠更是其中的佼佼者,他身披铁甲,手持长剑,站在高高的城楼上,睥睨着天下,仿佛要将整个中原都纳入他的版图之中。
他的军队如同洪水猛兽,势不可挡,一路横扫,所到之处,城池尽毁,百姓流离失所。而周王室的大军,却如同无头苍蝇一般,四处乱撞,根本无力抵挡这股汹涌的叛军洪流。
姬燮望着窗外那熊熊燃烧的战火,心中充满了绝望与无奈。他知道,属于周王室的辉煌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另一边,熊渠僭越制度,仿效周天子,将其三子分封为王。
周夷王八年,周夷王患病病逝,谥号夷王。周夷王死后,由其子姬胡继位,是为周厉王。
周厉王姬胡在位期间,曾命虢仲征伐淮夷,又伐戎,均应对无力,更缺乏战略上的考量,致使“周邦骤有祸”,面临严重的国防危机。在内政治理上,姬胡贪财好利,引起政局动荡。
“国人”发难暴动,姬胡被逐,奔于彘(今山-西-霍-州-东-北),居汾水之旁,称“汾王”,十四年后,死于彘,由姬靖继位,是为周宣王。
周宣王姬静,继位后,政治上任用召穆公、尹吉甫、仲山甫、程伯休父、虢文公、申伯、韩侯、显父、仍叔、张仲一帮贤臣辅佐朝政;军事上借助诸侯之力,任用南仲、秦仲、召穆公、尹吉甫、方叔陆续讨伐猃狁、西戎、淮夷、楚国和徐国,使西周的国力得到短暂恢复,史称“宣王中兴”。
此时周宣王晚年对外用兵接连遭受失败,尤其在千亩之战大败于姜戎,全军覆没,加之独断专行、不进忠言、滥杀大臣,宣王中兴遂成昙花一现,也为西周在周幽王时期的灭亡埋下伏笔。
先王病逝,各诸侯前往京城奔丧,而周幽王不顾其父去世之孝礼,在其父灵堂之中与宫女玩耍,其贴身侍女见各封地诸侯即将赶到,急忙让周幽王换麻衣见诸侯,其诸侯刚进灵堂观周幽王欲和宫女行苟~~且之事。
诸侯等人不由大怒,怒斥宫女践踏周礼,拔剑将宫女一一刺死,无辜的贴身侍女和宫女就这样死去,而周幽王还来不及悲痛和愤怒,就被诸侯正式推上王位,可等先王丧期过后,诸侯退回封地,周幽王开始沉迷美-色-肉-欲之中,还恬不知耻的将一切推给死去百年之久的帝辛身上。
周幽王开始在民间大举强抢姿色过人的女子,美其名曰“选美”,这也是历史上的第一次大规模的选美,忠臣建言周幽王之与周礼不合,周幽王大怒欲杀之,后被人劝解才放过忠臣,就在周幽王当晚下命第二天选美开始之时。
部下急忙连夜报告岐山地动(地震的意思),百姓死伤无数,想让周幽王暂停选美之事,可周幽王大怒道:“岐山地动与孤何干乎?”
“这……”这位臣子一时间无言以对,不知说什么好!
周幽王不顾一切地追求着个人的私欲,举国之力只为搜寻天下美人,那份狂妄与自私,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感到心寒。
“尔等,立刻派出举国之力,把天下美人给孤选来,武丁有一妻六十妾,孤要天下所有美人为妾!”周幽王用一种不可以违背的语气说道:“天下美酒美食为孤所有,不服者皆杀之!”
地震的预兆在岐山肆虐,预示着国家的动荡与不安,但周幽王却置若罔闻,他的心中只有那虚无缥缈的美人梦。
第二天,周朝近三分之二的士兵出动,百姓苦不堪言,忠臣赵叔带与褒响向周幽王进谏,希望他克己爱民,勿宠奸臣,褒响以夏朝是如何让妹喜祸祸没的,商朝是如何被姬发‘英明神武’灭掉的来给周幽王进谏。
忠臣赵叔带与褒响企图唤醒君王的迷途之心,然而,他们的声音却如同石沉大海,激不起半点波澜。
而周幽王笑道:“朝堂是孤之朝堂,社稷是孤之社稷,将贱奴褒响割舌下牢听孤发落!”
“大王不可!”忠臣赵叔带急忙走出想为褒响求情。
“还有汝!将赵叔带废官为奴,乱棍打出国都,以儆效尤!”周幽王看着着赵叔带怒道。
褒响被关三年之久,褒响之子无法救出其父,每日痛苦不已,无奈求助褒响好友太史公,太史公给褒响之子出了一个馊主意,言夏朝人皇夏-桀攻打有施部落,有施献女妹喜,保的生存,太史公让褒响之子效仿寻找美人献给周幽王。
褒响得知以后顿时从愤怒到悲凉在到痛苦和无奈,而褒响之子也开始了寻美之路。
这一天褒响之子路过一河边发现一位浣纱之女,顿时惊为天人,强行将她带走,让浣纱之女认褒响为假父(义父),自己做哥哥,已褒为姓,已夏朝建立大禹之姓为名,褒姒。
褒姒覆灭西周,平王东迁的的春秋时代倒计时开始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