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回——
此时绝龙岭战场中,硝烟弥漫,战鼓雷动,双方士兵如潮水般涌动,刀光剑影交织出一片死亡的网。
天空被浓厚的血腥气与尘土遮蔽,阳光只能从缝隙中顽强地穿透,斑驳地照在这片被诅咒的土地上。
姜子牙立于高坡之上,身披银甲,手持打神鞭,意气风发,眼中闪烁着决绝的光芒。他高声发号施令,声音在战场上回荡,如同雷鸣:“全军围杀闻仲,势必将这老匹夫斩杀在绝龙岭!”
随着他的话语落下,周军如狼似虎,呐喊着向前冲锋,每一声怒吼都震颤着空气,仿佛要将这片天地都吞噬进去。
闻仲,这位大商老太师,身着一袭黑袍,须发皆白,却依然精神矍铄,手持雌雄双鞭,屹立于战阵之中,宛如一座不可动摇的山岳。他的眼神锐利如鹰,扫视着四周,每一次挥鞭都伴随着雷霆万钧之势,将冲上前来的周军打得人仰马翻。
尽管年事已高,但他的战斗意志却丝毫未减,每一招每一式都透露出深厚的修为与不屈的斗志。
战场上,两军厮杀得难解难分,鲜血染红了大地,哀嚎声此起彼伏。
周军士兵们深知,闻仲这位老太师德高望重,声名显赫,一旦将其斩杀,不仅能极大地打击大商的威信,更能以此为信号,激励各路诸侯加速会师朝歌,共同推翻暴政。因此,他们拼尽全力,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将闻仲置于死地。
而闻仲也深知自己的处境,但他毫无惧色,反而更加奋勇。他深知自己的生死关乎大商的命运,关乎无数百姓的安危,因此他绝不能倒下。他挥舞着双鞭,左冲右突,所到之处,周军纷纷退避,无人能挡其锋锐。
随着战斗的持续,战场上的气氛愈发紧张激烈。每一次交锋都仿佛能撕裂空气,每一次碰撞都伴随着震耳欲聋的声响。
双方士兵的眼神中都充满了疯狂与决绝,他们知道,这场战斗不仅关乎生死,更关乎荣誉与信念。
在这片被鲜血浸染的土地上,姜子牙与闻仲的对决成为了整场战斗的核心。
闻仲这位老太师德高望重,声名显赫,一旦斩杀,必然能打击大商威信,同时以此为信号,与各路诸侯会师朝歌。
所以闻仲必须死!
此时帝辛率军,尚未及绝龙岭之畔,遥遥便见那岭间蓦地腾起一道炽烈如火柱,直插云霄,仿佛要将天际撕裂,其势之猛,令人心悸。
与此同时,天空中猛地传来一声震耳欲聋的叱喝,如神祇怒吟,震颤着每一寸空间,让大地都为之颤抖。
“朕要灭周!朕要亲手铸造一个万世不朽的大商!听朕号令,全军出击,不破敌军,誓不回转!”帝辛立于阵前,身披战甲,手持长剑,眸中闪烁着决绝与狂热,声音如雷鸣般响彻云霄,激荡着每一位大商军士的心魂。
大商军士闻令而动,左手紧握铜盾,坚不可摧;右手高擎板斧,寒光闪闪。在激昂的鼓声中,他们双手挥动,双脚踩踏,步伐整齐划一,犹如万虫涌动,势不可挡。那汹涌澎湃的气势,仿佛能吞噬一切阻碍,令天地为之变色。
此刻,天空中忽有奇异景象显现,一只巨大的玄鸟虚影盘旋于大军之上,羽翼如墨,却散发着淡淡的紫光,那是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象征。
玄鸟紫气缭绕,恒见于中原之上,预示着大商王朝的兴盛与不朽。在这紫气的笼罩下,大商军士们的士气更是高涨到了极点,他们坚信,
朝歌之帝王,终将成就天下霸业,让大商的旗帜飘扬于四海之内。
一时间,战鼓雷动,喊杀声震天,大商铁骑如洪流般向前奔腾,誓要将绝龙岭上的敌人一举荡平,开启大商新的辉煌篇章。
战争终于在绝龙岭之战,那场硝烟弥漫、血雨腥风的对决中,彻底落下了帷幕。
姬发,这位曾怀抱理想、誓要推翻暴政的领袖,在绝望的深渊前停下了脚步。
姬发深知大势已去,天命难违,眼中闪烁的不再是希望的光芒,而是冰冷的决绝。绝龙岭上,战鼓之声早已停歇,取而代之的是死寂的沉重。
姬发手持长剑,剑尖滴落的鲜血在尘土中绘出死亡的轨迹。他缓缓环视四周,那些曾经与他并肩作战的宗亲们,如今却成了他手中剑下的亡魂。每一次剑落,都伴随着一声低沉的哀嚎,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血腥味,令人窒息。
终于,当最后一名宗亲倒下,姬发停下了手中的杀戮,他的脸上没有胜利的喜悦,只有深深的疲惫和无尽的悲哀。
姬发缓缓走向早已准备好的火堆,火光映照出他坚毅而又扭曲的脸庞。
在熊熊烈焰的吞噬下,姬发高声吟唱着古老的祭歌,那是对过往的告别,也是对未来的诅咒。
随着火势的蔓延,姬发的身影逐渐模糊,最终化为一片灰烬,岐山之上,一代枭雄以自焚的方式,为自己的传奇画上了悲壮的句号。
而在大商朝,胜利的喜悦如同潮水般席卷全国。
商王坐在高高的王座上,俯瞰着这片由无数鲜血换来的疆土。他下令,大商朝的军队如秋风扫落叶般,迅速消灭了周边四夷,完成了前所未有的大一统。
然而,在这辉煌的背后,却也隐藏着无法弥补的遗憾。
闻仲在绝龙岭之战中英勇战死。他的尸体被敌军发现时,依旧紧握着手中的长枪,眼神中闪烁着不屈的光芒。
闻仲的死讯传回商都,举国哀悼,人们纷纷为这位忠诚的勇士立下碑铭,以纪念他的不朽功勋。
绝龙岭之战,在这场残酷的较量中,无数英雄陨落,无数悲歌回荡。
几天以后!
帝辛站在摘星楼说道:“昔有三祖领人族崛起于大荒,三皇五帝开盛世,今朕坐享太平,当以身镇华~夏之运、卫吾大商、护吾社稷!朕以大商始皇帝之名在此立誓,朕在,当守土开疆,扫平四夷,立万世之基业,朕亡,亦佑我华~夏永世不衰!此誓,先祖为证,万民共鉴,仙魔鬼神共听之!”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帝辛,这位昔日以铁血手腕征服天下的帝王,此刻站在天宫巍峨的至高点~~凌霄殿之巅,周身被夕阳的余晖镀上了一层金辉,却也掩不住他眉宇间那抹深藏的煞气。
帝辛的目光穿透层层云雾,俯瞰着这片由无数战士的鲜血与他不懈奋斗所铸就的辽阔疆土,每一寸土地都似乎在低语,讲述着过往的辉煌与惨烈。
战旗在风中猎猎作响,仿佛是大周残魂不甘的咆哮,而远处,新筑的烽火台上狼烟已熄,标志着大周彻底被碾入尘埃,大商一统天下的壮丽图景已然铺展。
然而,在这宣告大商仙朝崛起的辉煌时刻,帝辛的心中却并未如预期般被无尽的喜悦填满,反而悄然泛起了一抹不为人知的波澜,如同暗流涌动在平静的湖面之下。
帝辛的手指轻轻摩挲着腰间那把见证了无数征战的宝剑,剑身反射出的寒光映照出他复杂难辨的神色。
满足,是的,帝辛确实满足于这天下归一的成就,但这份满足之下,却隐藏着更深的空虚与迷茫。
帝辛仿佛能听到那些战死沙场的英魂在耳边低语,每一声都如针般刺痛着他的心。
突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这份沉寂,一名身披重甲的将领匆匆而来,跪倒在帝辛面前,手中紧握着一卷战报。
帝辛缓缓接过,展开一看,只见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此次征战的伤亡情况。他的眼神在这一刻变得异常凝重,仿佛能透过这些文字,看到那些曾经鲜活的生命如何在战场上化为灰烬。
“陛下,大商虽胜,但伤亡亦是惨重……”将领的声音低沉而沉重,如同巨石压在心头。
帝辛沉默不语,只是将战报紧紧握在手中,指尖因用力而泛白。他深知,这胜利的背后,是多少家庭的破碎,多少悲欢离合的交织。
在这一刻,帝辛的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矛盾与挣扎。
帝辛既是这庞大帝国的创造者,也是无数悲剧的间接推手。
帝辛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试图将这份复杂的情感压抑下去,但那份不为人知的波澜,却在他心中愈发汹涌,难以平息。
统一,对他而言,仿佛是场漫长战役的终点,却也是新征途的起点,他心中暗自许诺,要让这仙朝之下,万民安乐,四海升平。
然而,命运似乎总爱在最不经意时转折。
几年后,赵公明、姜元妃等几十人相继去世,帝辛痛心疾首,从此,再难见那位英姿勃发的帝王开怀大笑,取而代之的是他日渐消沉的身影,以及对自身无尽的责罚。
每晚,当星辰点缀夜空,帝辛便会让黄妃,那位温婉如水、总能抚平他心绪的女子,伴其左右。
这不仅仅是对她的宠爱,帝辛在她身上寻找着片刻的慰藉,却也因过度消耗心力,身体逐渐虚弱,昔日的铁血威严似乎也被时光悄然侵蚀。
被称作当代‘妇好’的黄妃看在眼里,痛在心上,她以无尽的温柔与坚韧,默默支撑着这位孤独的帝王,终于,在某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伴随着一声清脆的啼哭,她的腹中孕育了新的生命,武庚,这位后来被誉为仙朝中兴之主的婴儿,仿佛是天命所归,为这黯淡的宫廷带来了一线生机。
帝辛望着襁褓中的幼子,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他深知,自己必须坚强,更为了这份来之不易的‘血脉延续’。
大商仙朝一场关于复兴与传承的序幕悄然拉开。
大商仙朝!
帝辛二十七年‘病逝’,三子即位商二世皇帝,号称‘武庚’,武庚在位时人口增加,盛世开启!
而武庚不知道的时候,姬发当年以深邃的谋略,秘密地将刚刚出生的幼子与智谋深远的周公旦藏匿于一位忠诚无二的亲信贵族府邸之中,犹如两颗潜藏的龙种,静待风云变幻,只待大商之君显露昏庸之态,便一举灭商兴周!
武庚二年,春寒料峭,宫廷内外笼罩在一片哀伤之中。武庚的母后黄妃,那位曾以温婉与智慧照亮宫廷的女子,竟在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中香消玉殒。
武庚心如刀绞,夜不能寐,独自徘徊在黄妃生前最爱的御花园中,月光下,每一片叶子都似乎在低语着往昔的欢笑与泪水,而他,只能让泪水默默滑落,融入无尽的夜色。
武庚四年,秋风萧瑟,落叶纷飞。
黄飞虎等一众老臣,那些曾陪伴帝辛走过无数风雨、共同奠定大商基石的肱骨之臣,也相继离世,如同大厦之基被悄然抽离,令整个国家都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动荡。
武庚痛定思痛,决心继承父志,推行科举,意图打破贵族垄断,选拔真才实学之士,为国家注入新鲜血液。
然而,他未曾料到,这改革之路竟是如此崎岖,自己的一腔热血与理想,在贵族们的强烈反对下,显得如此单薄无力。他们暗中勾结,利用手中的权势与财富,编织出一张张密不透风的网,试图将科举制度扼杀于摇篮之中。
武庚的每一次努力,都仿佛是在狂风巨浪中挣扎的小舟,摇摇欲坠。
武庚五年,冬雪皑皑,银装素裹的京城内,气氛愈发紧张。
面对贵族势力的联合抵制,以及民间因科举取消而激起的愤慨,大商二世皇帝武庚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他站在高高的城楼上,望着下方熙熙攘攘的人群,心中五味杂陈。
最终,在一场场激烈的朝议与无数次的权衡利弊后,他无奈地做出了决定~~取消科举改革,以求暂时平息贵族的怒火,维护国家的稳定。
武庚十年,大商国力达到了顶峰,食物、医学、武器、酒业等全部,武庚的长子出生。
武庚十七年四月四日,夜幕低垂,乌云压顶,仿佛预示着大商即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动荡。
大商皇帝,这位曾经引领大商走向辉煌的君主,此刻却气息奄奄,躺在金碧辉煌的寝宫之中,四周烛火摇曳,映照出他苍白而疲惫的脸庞。
殿外,风急雨骤,雷鸣电闪,仿佛天地间都在为这位一代帝王的陨落而哀悼。
武庚深知自己时日无多,他强撑病体,召来了心腹重臣黄天祥与杨戬,以及数位忠诚的将领,目光中闪烁着不舍与决绝。他颤抖的手指轻轻抚过年幼的安国君稚嫩的脸庞,眼中满是慈爱与期许。
“朕之江山,朕之血脉,皆托付于尔等之手,务必扶持安国君,成为大商第三世皇帝!”言罢,武庚的目光逐渐涣散,一代英主,就此陨落。
新帝即位,大典之上,鼓乐齐鸣,却难掩朝堂之下暗流涌动。
年幼的安国君身着人皇袍,端坐在高高的圣椅之上,稚嫩的脸庞上写满了不安与迷茫。
而黄天祥、杨戬等人则坚定地站在他身旁,目光如炬,誓要守护这来之不易的皇位。
然而,好景不长,新帝即位不到一个月,平静的湖面下便掀起了滔天巨浪。各地旧贵族,那些曾经被商皇权压制多年的诸侯,纷纷蠢蠢欲动,他们要求废除皇帝制度,还政于诸国,企图恢复昔日的割据局面。
这一呼声,如同野火燎原,迅速蔓延至大商的每一个角落。
大商宗室,这些世代守护皇权的贵族们,自然不会坐视不理。他们深知,一旦皇帝制度被废除,大商的辉煌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将是无尽的战乱与分裂。
于是,宗室内部迅速统一了意见,决定以武力捍卫皇权。
大商新帝即位第四个月,一场蓄谋已久的叛乱终于爆发。
这场被称为“三监之乱”的叛乱,如同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席卷了整个大商。
叛军势如破竹,各地烽火连天,战火纷飞。
黄天祥、杨戬等人率领着忠诚的军队,与叛军展开了殊死搏斗。战场上,刀光剑影,血肉横飞,双方你来我往,互不相让。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