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回——
帝辛,子姓,殷氏、名受,神力无数,多次领兵,战无不胜,帝辛为人聪颖,膂力过人,因为东夷叛乱,帝辛发起对东夷用兵,打退东夷向外拓展,把商朝势力扩展到江淮一带,攻伐东夷,取得胜利,为文化的传播有一定的贡献。
历史上帝辛对东南夷的用兵,并未保卫商朝的安全,反而加速了商朝的灭亡。
在历史上(周史)和传统史学叙述中,帝辛沉湎酒色、穷兵黩武、重刑厚敛、拒谏饰非,是与夏桀并称“桀纣”的典型暴君,终致众叛亲离、身死国灭,相关典故有酒池肉林、炮烙之刑、牝鸡司晨等。后世就此存在争议。
因为帝辛的三大改革,废除奴隶、建立新法、打击人口贩卖,触及贵族利益加上,商和周的世仇才导致商的灭亡。
现在……因为王伟骏的原因,帝辛伤好以后跟着黄飞虎回了朝歌,开启了不一样的未来,历史上千古一帝少之又少,臭鱼烂虾的昏君可是一抓一大把,如:刘奭、司马衷、陈叔宝、李漼、赵佶……等哪个不是一等一的昏君?
历史上帝辛是个妥妥的大昏君,不过全部是姬发强加给帝辛的,此时的‘帝辛’在内心给自己制定一个计划…………
朝歌!
子受出征回来以后的变化让商容一直在担心,担心什么呢?那是一种难以言喻的阴霾,仿佛从战场归来的不仅是人皇,还有一股不可名状的暗流。
朝堂之上,子受突然提出要去祭祀女娲,此言一出,犹如惊雷炸响,在群臣之中掀起轩然大波。
商容等人面面相觑,心中满是惊愕与不解。
人皇为何突然对女娲产生了兴趣?
次日,天空如洗,人皇乘辇而出,两旁是随行的两班文武,他们或凝重或好奇,但都保持着绝对的恭敬与沉默。
队伍浩浩荡荡,穿过繁华的街道,引得百姓纷纷驻足侧目,议论纷纷。
帝辛坐在辇中,闭目养神,脸上却流露出一抹难以捉摸的微笑。他心中暗自思量,那不如就如师父说过的小说《封神演义》里所描绘的那样,帝辛的手指轻轻敲打着扶手,每一次敲击都像是在为即将到来的风暴做最后的准备。
当即,帝辛在心中默默计划着每一个细节,从祭祀的仪式到可能遇到的挑战,甚至是那些隐藏在暗处的未知力量。
整个队伍在紧张而肃穆的气氛中继续前行,直至女娲宫的轮廓在远处渐渐清晰。
按照正常发展,帝辛去女娲宫降香之前,国泰民安,人民安居乐业,街市上热闹非凡,商贩的叫卖声、孩童的欢笑声交织成一幅和谐的画卷,仿佛天地间的一切都遵循着既定的秩序,没道理怨声道载,预示着成汤基业即将从今天开始断送在帝辛手上。
三千铁骑身披重甲,马蹄声如雷鸣般轰响,八百御林军手持长枪,步伐整齐划一,以武成王黄飞虎为首,他身披战袍,英姿飒爽,目光如炬,仿佛能洞察一切危机。
保驾队伍气势如虹,尘土飞扬,引得路旁百姓纷纷驻足观望,议论纷纷,惊叹于这前所未有的盛况。
然而,帝辛心中却有些遗憾,觉得排场应该再大一点,方能彰显天子的威严。
行至女娲宫,只见宫门巍峨,气势恢宏,金色的琉璃瓦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帝辛缓缓下了车辇,步入宫中,每一步都显得庄重而威严。进入大殿,他点燃香炉,顿时气氲渺渺,香气四溢,令人心旷神怡。
文武百官紧随其后,依次跪拜,神情肃穆,整个大殿内充满了庄严而神圣的氛围。就在这时,忽然一阵狂风骤起,卷起大殿内的帐幔,如同一条巨龙在空中翻腾。
狂风呼啸,纷纷抬头望向那被狂风吹起的帐幔,只见其后露出了女娲娘娘的石像。
帝辛看了看女娲像,想到话本小说《封神演义》里面说自己一下就迷住了,想到这帝辛就想问候一下写这小说的作者是脑~子有多残啊!
还是后人给这小说《封神演义》来了一个解释,就是西方二圣的阴谋倒置的!
帝辛突然,说道:“本尊观女娲之容,绝世之姿,欲作诗赞美,留与百姓观之耳。”
群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该如何是好。
殿中一时无声,帝辛想着,群臣应该是被自己震惊到了。
商容老泪纵横,出列道:“老臣请驾拈香,祈求福德,使万民乐业,雨调风顺,兵火宁息,今尊上作诗,虽不符人皇之礼,但赞美圣明,尽表虔敬之诚……”
帝辛自女娲宫乘驾而回,闷闷不乐,接下来四宫后妃朝拜人皇,中宫姜元妃(封神演义小说中称为姜王后)、西宫黄贵人(贵妃)、庆宫杨妃贵人(贵妃)。
次日临朝,晨光初破云层,大殿之上,气氛凝重。
商容,这位白发苍苍的老臣,步伐虽缓却坚定,第一个跨出队列,他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回响:“北海袁福通等七十二路诸侯,已公然竖起反旗,战火连天,生灵涂炭。闻太师奉旨前往平叛,至今已数月有余,却未见捷报传来……”
商容的每一字一句,都如同重锤,敲击在在场每一个人的心上。
闻太师,那位曾随先人皇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的三朝老臣,他的名字在朝野间如同定海神针,稳定着人心。
此刻,商容的话语仿佛在暗示,即便是闻太师,面对这股叛军,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大殿内,群臣面面相觑,眼中闪过一丝难以掩饰的忧虑。
帝辛坐在高高的龙椅上,目光如炬,扫视着下方,打破了大殿内的沉寂:“太师老矣,长途奔波,恐已力不从心。本尊意已决,欲让太师回朝暂歇,另择贤能代之!”
此言一出,大殿内顿时炸开了锅。群臣纷纷出列,或蹙眉,或摇头,或直言相劝,反对之声不绝于耳。
他们深知,临阵换帅乃兵家大忌,更何况是替换掉如闻太师这般威望卓著的老将。
然而,帝辛却仿佛铁了心一般,他的眼神中闪烁着不容置疑的光芒。
帝辛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在一片喧嚣之中,他力排众议,以闻太师年事已高、需颐养天年为由,连发十二道金牌,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将闻太师召回。
随着金牌的发出,大殿内的气氛变得更加紧张激烈,这金牌是他刚琢磨出来的产物,这可是连师父说的故事中民~族~英~雄~岳~飞~都能调回来的东西。
之后帝辛随手从群臣之中点出一位身形魁梧的武将,那武将一脸愕然,显然对这突如其来的重任毫无准备。
“尊上请三思啊!!”武成王黄飞虎见状,双膝跪地,声音中带着不容置疑的焦急。
黄飞虎身披银甲,面容坚毅,家族七世忠良的光辉在他身上熠熠生辉,其父黄滚乃是商朝威名赫赫的镇边将军,其妹更是深受宠爱的西宫黄贵妃,而他本人,更是朝野内外公认的勇将,威望极高。
“孤意已决,无需多言。”帝辛的声音冰冷而坚定,不容置疑地打断了黄飞虎的恳求,他的眼神中闪烁着一种近乎疯狂的执着,说道:“让他即刻启程,必能破贼众,解我朝危难!”
被选中的武将,在众目睽睽之下,只得硬着头皮上前,双手接过象征权力的令牌,心中五味杂陈。
“等等!”帝辛突然又叫住了即将离去的武将,眉头紧锁,似乎意识到了什么重大的遗漏,问道:“对了,刚刚那个人叫什么名字!”
帝辛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
“…………”大殿内一片死寂,众人面面相觑,心中暗自惊叹于帝辛的随意与大胆。
一位不知名的武将,就这样被赋予了关乎国家命运的重任,而帝辛竟连其姓名都未曾询问。
这种前所未有的荒唐,让每个人的呼吸都变得异常沉重。
“回禀尊上,此人名叫……”终于,一位侍从战战兢兢地上前,低声禀报了武将的姓名,但声音低如蚊蚋,似乎连他自己也不相信这荒唐的一幕。
帝辛点了点头,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犹豫,但随即被更深的决绝所取代。
帝辛挥了挥手,示意武将立即出发。
“飞廉?好熟悉的名字……”正当帝辛思考的时候,帝辛手底下最大的奸臣就两个,一个费仲,一个尤浑,说道商高宗英明神武,励精图治……
帝辛一开始,还没反应过来商高宗是谁,随着费仲马屁越拍越大,拍出一个大盛世,才明白过来,商高宗是开创“武丁盛世”的商高宗武丁,接着就是武丁的王后妇好。
妇好不仅是元妃,更是威震四方的大将军,领兵出征,百战百胜,其在苍茫的古战场上,妇好身着战甲,英姿飒爽,骑乘骏马,手持长矛,犹如战神降临。
在妇好的带领下,大商的军队如同锐利的刀锋,无坚不摧,所向披靡。
殷墟出土的甲骨中,提到妇好的记录超过了两百多片,每一片都记录着她的赫赫战功和无尽荣耀。
在妇好死后,每当商朝战事再起,商王都会率领文武百官,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虔诚地祈求‘妇好’在天之灵的庇佑,并占卜胜负。
那祭祀的烟火,如同妇好不灭的英魂,永远照耀着大商的天空。
更为传奇的是,当古印欧人因食物来源匮乏而四处迁徙,征服了无数民~族,最终有一只庞大的部落来到了大商的疆土。
面对这些远道而来的侵略者,妇好毫不犹豫地站了出来,她深知这一战的胜负将决定大商的命运。
妇好亲自披挂上阵,带领军队与古~印~欧人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战。
战场上,箭矢如雨,刀光剑影,双方士兵拼死搏斗,杀声震天。
妇好身先士卒,在敌阵中左冲右突,所向无敌。
妇好的每一次挥击,都伴随着敌人的哀嚎和倒下。
在妇好的带领下,大商的士兵们士气高涨,奋勇杀敌,最终将古~印~欧人彻底击败。
那一战,妇好不仅保卫了大商的疆土,更让保留了华~夏~文~明~的火种,使~华~夏~文~化~得以传承到今天。
在费仲的马屁声中,帝辛突然打断,那双深邃的眼眸中闪烁着不容置疑的光芒,他猛地一拍龙椅扶手,震得整个大殿都为之一颤,说道:“本尊乃万乘之尊,德配尧舜,今欲传一旨,颁行各路诸侯,选美人百名,以充圣庭,天下绝色,尽入王选。”
群臣一时没反应过来,刚刚还在热烈讨论着军事策略,褒赞着先人的英勇事迹,怎么转眼间就变成了选妃这等风月之事?
大殿内瞬间陷入了一片死寂,群臣面面相觑,脸上写满了惊愕与不解。
只见帝辛的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笑意,扫视着大殿中的每一个人,仿佛在无声地宣告着他的决定不容置疑。
就在这时,商容挺身而出,他的脸上写满了坚定与忧虑,跪倒在地,声音中带着一丝急切:“商容启奏尊上!君有道,止则万民乐业,嫔御而上,今欲选美人,恐民失望!百姓之心,乃国家之基,若因选妃之事而失了民心,恐非社稷之福啊!”
商容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仿佛要唤醒帝辛心中的某种良知。
然而,帝辛的脸上却未露出丝毫动摇之色,他的眼神依旧坚定,仿佛已经下定了决心,要将这选妃之事进行到底。
大臣们一一出列,步伐沉稳却带着难以掩饰的急切,他们的袍角在风中轻轻摆动,如同朝堂上不安分的暗流。
“今北海干戈未息,烽火连天,百姓流离失所,正宜我王修其德政,爱其黎民,以安天下之心!”一位老臣颤巍巍地跪下,双眼仿佛能穿透时空,直视帝辛的内心深处。
帝辛端坐在龙椅上,目光如炬,将这朝堂上的风云变幻尽收眼底。他心中暗笑,这些所谓的“忠臣”,翻来覆去,也不过是大商朝这盘棋局中的几枚棋子,他们的每一个动作,都在他的算计之中。
然而,表面上他却不得不维持着那份君王的威严与深沉,微微皱眉,似在认真倾听。
“臣愚钝,所言或有不当之处,但望大王慈悲为怀,以社稷为重,容纳臣之微言。”又一位大臣挺身而出,言辞恳切,他的额头上已渗出了细密的汗珠,显然对这次劝谏的结果心中无底。
帝辛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冷笑,内心暗自叹息。
这昏君灭周的计划,看似简单,实则步步荆棘,每一步都需小心谨慎,稍有不慎,便可能满盘皆输。
帝辛内心叹了口气,只得暂时作罢,等那什么飞廉挂帅兵败,找个由头把这些‘忠臣’都送前线去。
等等,有点不对,飞廉?飞廉?恶来?飞廉?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