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小知识:余一人,又称予一人、一人,是夏、商、周三代王自称,也是国人对王的称呼,夏商周三代,王即天下之主,王居于大邦或大邑,各地分封侯爵。
其中夏商两代以氏为主,各地部落长既称氏,如有穷氏、有虞氏。
殷商时期,氏之上多了方伯这一爵位,如西伯侯。
周代改为公、侯、伯、子、男五爵。国人及诸侯称王为予一人。
战国之时,诸侯纷纷僭越称王,自号孤。及至始皇自觉越三皇五帝,自称皇帝,称朕,一人这一称呼始不再。
——书接上回——
夏朝人皇太康的统治如同一叶扁舟,在狂风巨浪中摇摇欲坠,最终,东夷的后羿以雷霆万钧之势,一举攻破都城,夺取了夏朝的统治权,上演了一出“太康失国”的悲剧。
然而,有穷氏部落的新族长后羿的统治并未给这片土地带来和平与安宁。他沉迷于游猎之乐,荒废国事,将大权旁落于奸佞之手~~寒浞。
寒浞,一个心机深沉、野心勃勃之人,他利用后羿的疏忽,逐渐掌握了朝中大权,编织起一张密不透风的权力之网。
终于,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寒浞露出了他的獠牙,寒浞暗中调集亲信,趁后羿不备,发动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政变。
宫殿内,寒浞亲自操刀,将后羿斩杀于宝座之上,鲜血染红了金銮殿的每一寸角落。
这一幕,惊心动魄,令人不寒而栗。
政变成功后,寒浞自立为王,改夏朝为寒朝,开启了他残~暴而专制的统治时代。
寒浞手段狠辣,排除异己,巩固自己的权力,同时加强了对百姓的剥削与压迫,使得本就风雨飘摇的夏朝更是雪上加霜,民不聊生。
整个国家笼罩在一片恐怖与绝望之中,人们都在默默祈祷,期待着能够有一位英雄横空出世,拯救他们于水火之中。
在那月黑风高的夜晚,太康的密令如同暗夜中的一缕寒光,悄无声息地穿透了宫廷的重重帷幕。
女艾,这位被精心挑选的女勇士,脸上涂抹着足以混淆视听的妆容,踏上了那条通往权力巅峰、也通往生死边缘的秘径。
入宫之后,女艾凭借过人的智慧与胆识,在寒浞的众多姬妾中悄然立足。
她以柔克刚,以智取胜,逐步赢得了寒浞的信任,却也时刻不忘那藏在心底的锋利匕首~~那是她复仇与忠诚的象征。
终于,一个月后的某个深夜,当寒浞卸下防备,沉浸于酒色之中时,女艾的时机到了。她以侍寝为由,步步逼近,每一步都仿佛踏在刀刃上,既是对自己的考验,也是对命运的宣战。
寒浞未曾察觉,这温柔乡中竟暗藏杀机。
就在那电光火石之间,女艾猛地抽出匕首,寒光一闪,划破了夜的寂静,也划破了寒浞的生命线。
她的动作迅捷而精准,没有丝毫犹豫,寒浞的眼中闪过一丝惊愕,随即是无尽的黑暗,一代暴~君,就此陨落。
宫中顿时陷入一片混乱,但女艾早已做好万全准备,她利用自己的智慧与事先布置好的暗线,迅速平息了风波,确保太康的复辟计划得以顺利进行。
当第一缕晨光穿透云层,照耀在重新恢复秩序的夏宫之上时,太康的复辟宣告成功,夏朝再次迎来了它的曙光。
而女艾,这位在暗夜中绽放光芒的女刺客,不仅成为了华夏历史上第一位被铭记的女英雄,更在后世传颂中,化作了勇气与智慧的化身。
女艾的故事,如同那夜的寒光,永远镌刻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激励着后来者面对困境时,也要保持那份不屈不挠的精神与坚定的信念。
至于仲康及之后相继即位的,相、少康、杼、槐、芒、泄等六代人皇,他们各自在夏朝的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平淡的足迹。
夏人皇,姒泄去世以后,由姒不降即位人皇,姒不降的决策如同惊雷划破天际,在夏朝的风雨飘摇中投下了一道震撼人心的阴影。
那是一个乌云密布、雷声轰鸣的黄昏,宫殿内外,风雨交加,仿佛连自然之力也在预示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
姒不降立于高台之上,凝视着远方被风雨吞噬的天际,眼中满是忧虑与决绝。他深知儿子孔甲性情之古怪,难以担当治国重任,心中那份对夏朝未来的忧虑如同狂风暴雨般肆虐。
终于,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姒不降召集了朝中重臣,大殿之内烛火摇曳,映照出一张张凝重而紧张的脸庞。
姒不降缓缓开口,声音虽轻却如重锤般敲击在每个人的心上:“朕之子孔甲,性情乖僻,非治国之材。为保夏朝基业,朕决定打破常规,行‘内禅’之举,将王位传于朕弟姒扃。”
此言一出,大殿内一片哗然。
姒扃,作为姒泄之次子,一直以来以沉稳睿智著称,此刻被兄长突如其来的决定推向了历史的风口浪尖。
姒扃跪拜接旨,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一场权力的平稳过渡在风雨中悄然进行,却也暗流涌动。
姒扃继位之初,誓要励精图治,重振夏朝雄风。
然而,现实却远比想象中残酷。部分部落诸侯国见夏室衰微,开始蠢蠢欲动,暗中集结兵力,意图趁势而起,分裂夏~朝。
边境之上,烽火连天,战鼓声声,夏军的铁骑与反叛势力的军队在广袤的大地上展开了激烈的较量。
姒扃亲自披甲上阵,立于阵前,指挥若定,誓要守护这片祖先用鲜血和汗水换来的土地。
但人力有时而穷,面对内忧外患,即便是他这样的英明君主,也显得力不从心。
每一次胜利都伴随着巨大的牺牲,而每一次失败则如同锋利的刀刃,不断切割着夏朝本就脆弱的神经。
夏朝的未来,也在这风雨飘摇中,变得更加扑朔迷离,引人遐想。
在姒廑即位以后,这位本该是夏朝希望之光的君主,却在这灾难性的时刻,选择了逃避与自私。
姒廑的宫殿深藏于密林之中,冰泉环绕,与外界的酷热隔绝,仿佛是两个世界。
姒廑身着轻纱,手执玉扇,悠然自得地享受着片刻的凉爽,对民间的疾苦置若罔闻。他的耳边,应是民众痛苦的呻~吟与绝~望的呼唤,但这一切都被他刻意隔绝,只余下宫墙外偶尔传来的微弱风声,似乎也在诉说着不满与悲凉。
民众们,在烈日的炙烤下,皮肤裂开,汗水蒸发成盐,他们仰望苍穹,眼中满是愤慨与无助。
民众私下里传唱,将这位不顾子民死活的君主戏称为“廑”,这个名字,如同一道锋利的刻痕,永远留在了夏朝的历史长河之中,提醒着后来者勿忘先人的教训。
而随后,命运的车轮滚滚向前,廑的短命统治如同夏日午后的雷阵雨,来得快去得也快。
当孔甲,那个以不降之子、扃的侄子的身份登上王座的男人,他的到来并未带来丝毫的转机,反而将夏朝推向了更深的深渊。
孔甲在位,非但没有力挽狂澜,反而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他的宫殿夜夜笙歌,美酒佳肴,佳人相伴,全然不顾国家的衰败与人民的苦难。
孔甲的统治,如同狂风暴雨中的一叶扁舟,任凭风浪摆布,最终导致了“孔甲乱夏,四世而陨”的悲剧。
那些日子里,夏朝的天空似乎更加昏暗,仿佛连天地都在为这个时代的沉沦而哀叹。在这段历史的长河中,廑的冷漠与孔甲的荒唐,如同两颗毒瘤,深深嵌入了夏朝的肌体,让这个曾经辉煌的王朝,在内外交困中摇摇欲坠,最终走向了没落。
夏朝在经过,禹、启、太康、仲康、相、少康、杼、槐、芒、泄、不降、扃、廑、孔甲、数位夏人皇,大夏由盛转衰现在民不聊生,使得各部落首领纷纷叛离,夏朝国势更加衰落,逐渐走向崩溃。
在夏朝第十四位人皇孔甲那漫长的九年统治阴霾散去之后,夏朝的天空并未迎来期待已久的曙光。
姒皋,这位承载着复兴夏室重任的新王,登基之日,天际虽无祥云缭绕,但他的眼中却燃烧着不灭的火焰,誓要涤荡前朝遗毒,引领夏朝步入前所未有的盛世。
然而,命运似乎并不眷顾这位雄心勃勃的君主。
姒皋即位之初,便马不停蹄地推行改革,从农田水利到军队整编,每一项决策都透露出他力挽狂澜的决心。
但孔甲留下的烂摊子远比想象中更为沉重~~国库空虚,民生凋敝,诸侯离心,外族蠢蠢欲动。
改革的每一步都如同在荆棘丛中艰难前行,鲜血淋漓。
正当姒皋夜以继日地操劳,试图以一己之力扛起这沉重的夏室之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如同暗夜中的风暴,无情地侵袭了他的身体。
宫廷内外,气氛骤然紧张,御医们进进出出,眉头紧锁,却束手无策。王榻之上,姒皋的面容苍白如纸,眼神中仍闪烁着不甘与坚持,他紧握的双拳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对未竟事业的遗憾。
终于,姒皋的呼吸渐渐微弱,直至彻底停止,整个夏王宫沉浸在一片死寂之中,只有窗外肆虐的风雨似乎在为这位未竟其志的君主哀歌。
夏朝的天空,再次被乌云笼罩,未来的路,更加迷茫。
紧接着,历史的车轮无情地向前滚动,姒皋之子姒发匆匆即位。
然而,这位新君面对的,是一个风雨飘摇、内外交困的夏朝。
内政混乱,民不聊生,夏朝的衰败已成定局。
姒发,这位年轻的君主,面对着如此残局,心中满是无奈与挣扎。他试图效仿父祖,力挽狂澜,但命运似乎并不打算给他太多时间。
姒发继位未久,同样的病魔悄然降临,将他从王位上无情地拉下。
夏朝的天空,仿佛被一层厚重的阴霾永久地遮蔽,王位真的成了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闹剧。
姒发死后由子癸(履癸),成为了夏朝第十七位人皇,继位之日,天际忽现异象,乌云密布,雷鸣电闪,仿佛天地也在为这位新君的降临而震颤。
夏桀,又名履癸,以其力能扛鼎、气吞山河之姿,站在宫殿的最高处,双眸如炬,扫视着下方跪拜的群臣与万民,他的笑容中既有着对权力的渴望,也藏着不容置疑的暴烈与冷酷。
“从今往后,我,履癸,便是你们的王!”他的声音如雷鸣般响彻云霄,每一个字都像是重锤,敲击在每个人的心上。
那不仅仅是宣告,更是对旧秩序的彻底颠覆,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启,一个充满血与火、荣耀与恐惧的时代。
夏桀即位之初,便展现出了他好斗好战的本性。他亲自训练军队,热衷于征伐,每一次出征都如同野兽出笼,所向披靡,让无数部落与诸侯国闻风丧胆,百姓们私下里以“桀”相称,这既是对他神勇之力的敬畏,也是对他暴戾统治的恐惧与不满。
在夏桀的统治下,华~夏大地被严格划分为三大阶级,奴隶主阶级高高在上,享受着无尽的荣华富贵;奴隶阶级则如同牲畜般被任意驱使,生死不由己;而平民阶级则生活在夹缝之中,艰难求生,时刻担心着成为下一个被压榨的对象。
夏桀的宫殿内,夜夜笙歌,美酒佳肴,他沉醉于自己的权力与欲望之中,却未曾察觉到,在这看似辉煌的背后,是无数人的血泪与哀嚎。
奴隶主大多是由父系氏族社会末期的氏族贵族和部落首领转化而来的。
履癸(夏桀)开始了大肆征兵,准备夺取了大量的财富,在战争中扩大了权力,统治者整天沉迷在饮酒、打猎和歌舞之中,而不管奴隶们的死活。
履癸(夏桀)的暴~政如同乌云蔽日,笼罩在华~夏广袤的大地上,他的统治之下,几百个部落间的掠夺战争如同野火燎原,烧尽了和平的灰烬。
战鼓震天,铁蹄轰鸣,每一次交锋都伴随着无数生命的消逝与哀嚎。
俘虏们,那些曾在各自部落中拥有姓名的勇士或平民,如今被剥夺了自由与尊严,根据他们的技艺被强行划分,成为奴隶社会冰冷的齿轮。
“民”、“黎民”、“众人”、“众”,这些名称如同枷锁,锁住了他们曾经的身份与梦想。
在烈日炙烤下的田野里,他们弯着腰,汗水滴落在干涸的土地上,每一粒种子的播撒都承载着对生存的渴望与挣扎。
然而,饥饿与疲惫如影随形,他们的眼中失去了往日的光彩,只剩下麻木与绝望。
另一边,从事畜牧业的“牧竖”与“隶圉”,则在尘土飞扬的牧场中,与牲畜为伴,他们的生活同样艰难。
鞭子抽打的声音在空旷中回响,每一次落下都是对人性尊严的践踏。他们不再是人,只是奴隶主眼中“会说话的工具”,生命的价值被贬低到了极点。
就在这样的绝望时刻,街道突然沸腾起来,人群的骚动如同潮水般汹涌。原来,是履癸(夏桀)亲自率领的铁骑如黑色风暴般席卷而来,他们的铠甲在阳光下泛着冷冽的光,马蹄声震耳欲聋,仿佛要将这座城池踏为平地。
有施公此刻却成了履癸征服路上的又一个目标。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