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之期,转瞬即至。
这天上午,正是徐韬家饭馆约定复查的日子。
马德才虽然心中七上八下,但事已至此,他也只能硬着头皮,带着一队人马,再次来到了徐家的小饭馆。
他已经打定主意,今天无论如何也要从这家小饭馆里挑出点毛病来,也好给自己一个交代,顺便也能向李国强展示一下自己的能力尚未完全失效。
然而,当他踏入饭馆的瞬间,整个人都愣住了。
眼前的景象,与三天前那片狼藉形成了天壤之别。
饭馆内窗明几净,地板光可鉴人,每一张桌椅都擦拭得一尘不染,摆放得整整齐齐。
后厨更是焕然一新,墙壁贴上了全新的瓷砖,灶台和抽油烟机闪闪发光,甚至还多了一套崭新的排风系统,整个厨房闻不到一丝油烟味。
食材区、备餐区、清洗区,所有区域都按照严格的标准划分得井井有条,各种食材和调料也都分门别类,摆放得整整齐齐,贴上了清晰的标签。
就连服务员,也都换上了统一的干净工作服,戴上了帽子和口罩。
街坊邻居们不知何时也聚拢了过来,纷纷对徐家饭馆这三天来的巨大变化赞不绝口。
“老徐家这饭馆,现在可真是太干净了!比我们家厨房都亮堂!”
“是啊是啊,我昨天还看见徐韬那孩子亲自盯着装修呢,这孩子,真能干!”
马德才带着人,在饭馆里仔仔细细地检查了半天,从食材的新鲜度到餐具的消毒记录,再到消防安全设施,几乎是掘地三尺。
可结果,却连一丁点不合规的地方都找不出来。
各项卫生标准,不仅完全达标,甚至远超他们工商所制定的那些条条框框。
马德才的脸色,由红转青,由青转黑,难看得如同锅底一般。
他想再鸡蛋里挑骨头,也实在无从下手。
这脸打得,实在是太响了!
就在马德才骑虎难下,不知道该如何收场之际。
“请问,马德才同志是在这里吗?”
几名身穿工商局制服,但神色更为严肃的中年男子,突然出现在了饭馆门口。
为首一人,亮出了自己的工作证。
“我们是市工商局纪律调查组的,现在正式通知你,因接到群众举报,你涉嫌利用职务之便,收受贿赂,严重违纪违规,请你立刻暂停现有职务,跟我们回去配合调查!”
马德才的身体猛地一晃,脸上的血色瞬间褪得干干净净,变得惨白如纸。
“不……不是……我没有……这是诬陷!这是赤裸裸的诬陷!”
他语无伦次地辩解着。
然而,调查组的人根本不给他任何狡辩的机会,两人上前,一左一右,直接将他“请”了出去。
这一幕,被周围的街坊邻居看得清清楚楚。
更让马德才亡魂皆冒的是,人群中不知何时还多了几个扛着摄像机,拿着话筒的记者。
这些记者正对着他疯狂地拍照和录像。
总之,马德才这下是彻底栽了,而且栽得人尽皆知。
消息很快就传到了李国强的耳朵里。
李国强听闻马德才被工商局调查组当众带走,惊得手里的茶杯都掉在了地上,摔得粉碎。
他惊怒交加,冷汗瞬间湿透了后背。
完了!
他立刻意识到,这绝对是徐韬那个小兔崽子干的好事!
他更怕的是,马德才那个软骨头,一旦顶不住压力,把自己给供出来!
李国强坐立不安,急忙动用自己在教育局的关系,试图向工商局那边施压,要求他们“公正处理”马德才的案子,言下之意,就是想保下马德才,或者至少让事情不要牵扯到自己身上。
然而,工商局的钱局长这次是铁了心要整顿内部纪律,顶住了来自各方的压力,明确表示,对于马德才的问题,一定会一查到底,绝不手软。
马德才被带走调查,徐家饭馆的危机,总算是暂时解除了。
徐志山和任婉莹看着眼前发生的一切,对儿子徐韬的能力和手段,简直是刮目相看。
他们怎么也没想到,这个在他们眼中一直有些不务正业的儿子,竟然有如此惊人的能量,不动声色之间,就扳倒了一个看似不可一世的工商所副所长。
徐韬站在饭馆门口,看着调查组的车辆渐渐远去,眼神平静无波。
他对父母笑了笑,轻声说道:“爸,妈,没事了。”
只是在他的心中,却清晰地知道。
“这,才只是个开始。”
马德才倒了,但真正的幕后黑手李国强还在。
饭馆的生意,竟然比以前还要红火几分,每天门庭若市,徐志山和任婉莹忙得脚不沾地,脸上的笑容却是怎么也藏不住。
而赵建国,在马德才倒台后,他那被卡了许久的店面扩建审批手续,很快就顺利地办了下来。
他对徐韬简直是感激涕零,视徐韬为再生父母。
除了千恩万谢之外,赵建国还主动提出,以后徐韬或者他父亲徐志山如果需要建材,他一定按市场最低价,不,成本价供应!
他还透露,自己仓库里积压了一批当年进价很低的优质木材和钢材,因为存放时间略长,一直没舍得处理,如果徐韬用得上,他愿意以极低的价格转让出来。
徐志山看到自家饭馆生意蒸蒸日上,又听闻赵建国愿意低价提供建材,那颗因为种种变故而一度沉寂的创业雄心,再次被熊熊点燃。
他想起了徐韬之前多次提及的,未来房地产行业那不可估量的前景。
这天晚上,徐志山拉着徐韬,父子俩进行了一次彻夜长谈。
“韬子,你之前说的,那个……房地产,真有那么大搞头?”
徐志山搓着手,眼神中充满了期待和不确定。
徐韬郑重地点了点头:“爸,只会比您想象的更有搞头。”
“赵老板那批低价建材,对我们来说是个难得的机会。”
徐志山精神一振:“我也是这么想的!我在琢磨,咱们是不是可以先从承包一些小的装修工程,或者旧房改造的项目干起?”
“这样一来,既能把这批建材用起来,也能积累点经验和资金,等时机成熟了,咱们再往大的建筑工程上使劲!”
徐韬闻言,眼中露出了赞许的光芒。
父亲的商业嗅觉果然敏锐,这想法与他不谋而合。
“爸,您的想法非常好!我完全支持!”
“装修和旧房改造,市场需求量大,启动资金相对较少,风险也比较可控,非常适合我们现阶段作为切入点。”
父子俩越聊越兴奋,此时却来了一个焦急万分的电话。
电话是恒江文艺出版社的钱伯光社长打来的。
“徐韬啊,出事了!出大事了!”
钱伯光的声音在电话那头显得异常沉重和焦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