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纵横小说App,新人免费读7天
已抢580 %
领免费看书特权

第二十六章

伏安(栗陆氏1) 

在位起讫:约公元前6856——前6826年

生卒年:约公元前6890——前6826年

出生地:栗邑(今河南商丘市夏邑县古城)

立都:象邑(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东北)

年号:伏安元年(丙午,前6855)

伏安,女,姓风,名伏安,号栗陆氏,又称黑龙氏、水龙氏。中华远古氏族联盟时代伏羲女娲氏政权的第二十六任帝。大伏羲氏族栗陆氏执政的首任帝。

伏安约生于随秦六年(辛未,前6890),出生在栗陆氏的都城栗邑(今河南商丘市夏邑县古城)。伏安生在栗邑,长在栗邑,是个地地道道的栗陆氏女子。

栗陆氏为燧人氏东迁的一个分支,其族最初占据的是黄河以北之地,为北方之栗邑(约在今河北石家庄市栾城县一带)。史书记载:罗奉五年(辛巳,前7720),伏羲命“栗陆氏居北,为冬官,号黑龙氏”。北宋的《三坟》也有记载:“栗陆氏居北”。这里所说的居北,大体上指的是黄河以北今石家庄、保定、邯郸一带,那里地势平坦,水草丰茂,适宜人们居住。战国时燕国宰相栗腹就出生在这里,如今这里仍居住着许多栗姓人家,很可能亦是栗陆氏的后代。

伏羲称帝时曾经命令栗陆氏的首领:“栗陆,子居我水龙之位,主养草木,开道泉源,无或失时,子其勿怠!”栗陆氏回道:“竭力于民,君其念哉?”意思是伏羲说:“栗陆氏,你是朝廷中的重臣,号称水龙氏,如今我任命你主管农业和水利,疏通水道,治理河流,使族人能够安居乐业,不受洪水的侵害!”栗陆氏的首领立刻回应:“臣一定会竭尽全力去治理水患,国君又何必担心呢?”

近年来经地质专家和学者考察研究发现,大约在公元前七千年前后,今河北的白洋淀流域曾经发生过一次大规模的具有毁灭性的陨石雨。专家推测当时的情景是,一颗小型彗星进入地球轨道,在山西北部的上空冲入地球大气层并在高空爆炸。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形成规模巨大的陨石雨,落入从晋北到冀中这一大面积的平原地区,陨石撞击地面后开始燃烧形成火海,地表的人类及其生态环境被毁灭。那些巨大的彗星陨石形成的冰山经高温后化为滚滚洪流,形成了严重的水灾。灾难过后地面上留下了大量的陨石撞击坑。这些撞击坑后来经过地面流水的侵蚀和先民的改造,多个较大的撞击坑群最终形成了今日的白洋淀。

其余较小的撞击坑形成了积水洼地,逐渐成为了该地区主要的居民点。如今部分处于洼地的撞击坑已经被地表水冲蚀破坏,但是河床间的高地上仍保留了大量的撞击坑遗迹,被称作“碟形洼地群”。当时生活在山东半岛及中原和关中的居民很可能亲眼目睹了这场灾难,便以为是西北的天塌了,出了窟窿。于是民间便有了“共工氏撞倒擎天柱(不周山)”和“女娲补天造人”的神话传说。

此次毁灭性的天灾之后,华北平原发生浩瀚无边的大洪水,大洪水消退后,茂密的森林荡然无存,形成了一片肥沃的大平原。燧人氏东迁正是看中了这片肥美的土地才定居下来。伏羲率领大伏羲氏族在此治理洪水开辟家园,而治理洪水的总指挥就是栗陆氏。

栗陆氏忠于职守,尽心竭力领导各部落族民治水,取得了很大成就,使华北平原诸多河流通畅,顺利流向大海。华北平原数十个部落在此重建家园,又过上了安稳的日子。

伏羲表彰了栗陆氏的丰功伟绩,继而又命令栗陆氏族人迁居黄河以南,继续负责治理中原的水患。于是栗陆氏奉命南迁。

栗陆氏一部分族民因习惯了北方生活,便留在了当地,成了北方的居民。今河北石家庄市有栾城县、南栗村,保定市有栗村,邯郸市有栗岗村,当为远古栗陆氏后裔。石家庄市的栾城县古时称栾邑,应该是北方栗邑之变称。史学界一直认为栾邑始于春秋时期晋国大夫栾宾,其实有误。因为早在栾宾之前,栾邑就已经存在。古代通假字居多,“栾”或为“栗”之通假字。还有可能栾邑原本就叫栗邑,栾宾封于此地后才改称为栾邑。建国后南栗村一直都归属于栾城县,近年来才划归裕华区,可见古时这里一定有许多栗姓人居于此地。另外靠近河北的山西也有许多栗姓居民,这些都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重要信息,今日石家庄之栾城是否就是远古时代北方的栗邑?这个问题有待专家们深入探讨。

远古时期多雨,洪水不断泛滥,黄河水携带着黄土高原的大量泥沙冲击着下游洼地,形成大面积的平原。当时人们称这种河水冲击形成的平原为“息土”、“息壤”、“宿沙”、“夙沙”。太昊时期发明的“畎田”就是在这些平原上开沟挖渠,既可以灌溉农田,又可排泄洪涝,是农业文明的大发展。太昊就是伏羲氏后裔。伏羲氏因有畎田之利,后被周边氏族称之为畎夷。而为伏羲氏创造“畎田之利”的功臣则是栗陆氏。

栗陆氏部族所居之地皆为平原低洼之地,很容易受水灾侵害。栗陆氏总结前人经验认真治理水患,果然取得了很大成效,因此才得到了伏羲的重用,被封为水官,号称水龙氏。女娲执政时期虽然对执政的官员(氏族首领)进行了部分调整,但仍任命栗陆氏为水官。女皇元年(乙未,前7706)女娲命栗陆氏居于西华(今河南周口市西华县)及栗广之野(今河南商丘市夏邑县),专门负责水利建设。

可见栗陆氏世代皆为水官,堪称世袭水利专家,远比大禹治水还要早五千年。

由此可知,栗陆氏于公元前7706年就正式迁居于栗广之野,也就是今河南的夏邑县古城。栗陆氏迁居栗广之野后传二十余世至女首领伏安,部族逐渐强大起来。

伏安从小聪明机智,而且勇武过人。她善于打猎,练就一手投石打鸟的本领,能用精巧的石块击落空中的飞鸟,弹无虚发,百发百中,深受族人称赞。她不仅飞石功夫到家,而且力气颇大,据说她能独自入山与野兽搏斗,每次都能全身而退。在全族每年举行的比武大赛中,她多次夺冠,技压群雄,成为族中的佼佼者。她的机智勇敢赢得了全族的信任,在她十八岁的时候,便被推选为栗陆氏的大酋长。

伏安果然是一位了不起的女子,她当上栗陆氏大酋长以后,带领栗陆氏族人开疆扩土,陆续向外扩张了数百里土地,仅用三年时间就使栗陆氏的领地扩大了一倍多,基本上解决了猎物稀少、族人食物不足的问题。此外伏安还联络留居在河北的部分栗陆氏后裔归附定都于中原的栗陆氏,进一步壮大了栗陆氏的势力。此时栗陆氏的势力范围已经南至今安徽六安,北至今河北邯郸市,东至今徐州,西至今商丘市,成为大伏羲氏族实力雄厚的大部落。

伏安二十岁时,伏羲女娲氏政权的二十四任帝随秦治国不利,大伏羲氏族出现了混乱。一些实力强大的部落出于某种目的,争相谋求帝位,都想让本族管理天下。当时在百余个部落中,颇具竞争力的当属栗陆氏。但是聪明的大酋长伏安看清了眼前的局势,认为各部落争夺帝位互不相让,势必导致大伏羲氏族内部的纷争,不利于大伏羲氏族的安定和团结,最好的办法是暂时归政于纯血缘伏羲氏,若干年后再由伏羲氏帝推举新的帝位继承人。这样就可以缓和眼下大伏羲氏族几大部落之间的矛盾。

伏安提出推举纯血缘伏羲氏的晁安为帝,并且详细的阐述了她推举晁安的理由。

各部落大酋长都认为伏安的话甚为有道理,她的建议得到大家的响应,于是伏羲氏大酋长晁安便被推举为帝。

其实晁安资质平平,其才能充其量也不过胜任本部落的首领;他万万没有想到栗陆氏大酋长伏安会提出推举他为帝,对她十分感激。但是他自知才能有限,恐怕没有能力来领导整个大伏羲氏族,提出要让栗陆氏大酋长伏安来辅佐他。伏安为顾全大局,当即应允。于是伏羲氏晁安走马上任,正式即位。

晁安执政后不久,他便以考察各部落风土民情为由前往栗邑,伏安热情的接待了他,亲自陪同他深入各村落了解族民的生活状况,不知不觉就是十余日。晁安得知栗陆氏大酋长伏安尚未成婚,至今仍然是处子之身,心里为之一动。他不仅敬仰伏安的才能,同时也为其美貌所动,于是便有了与伏安成婚的想法。他把自己的意图悄悄的告诉了伏安,立刻遭到了伏安的拒绝。伏安劝谏他要以天下为重,做天下人的表率,不要想入非非,做些不利于大伏羲氏族的事情。

晁安却觉得伏安是小题大做危言耸听,男欢女爱乃人之常情,怎么会不利于大伏羲氏族呢?他并不死心,依然痴迷于伏安的美貌,有事没事都常往栗陆氏部落跑。为了能够经常和伏安在一起,他任命伏安为国相,让她总揽朝政。紧接着又以工作需要为借口,把她调入朝中居住。

伏安是个正直的女人,她不想与晁安有亲密的交往,便处处谨慎行事。然而帝晁安对她的痴迷颇深,陷入情网中难以自拔。

帝晁安为了讨好栗陆氏大酋长伏安,对她言听计从,百依百顺。有一次,伏安只是偶尔提起喜欢豹皮褥子,晁安便记在了心上,决定亲自上山去射猎豹子,准备把上好的豹皮奉献给伏安,以博取她的欢心。其实当时他完全可以指派别人去猎取豹子,但是他觉得只有自己亲自去射猎才更显得出他对她的痴情。

.约在公元前6856年春天,帝晁安带着二十名护卫前往横梁山打猎。

这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帝晁安不顾伏安和其他大臣们的劝阻带着随从上了山。

帝晁安没有想到的是他此行竟然是有去无回。他在横梁山打猎追踪一只豹子时失足摔下山崖,摔得头破血流,骨断筋折,未及救治,当场气绝身亡。

随行的护卫把帝晁安的尸体抬回朝中,向伏安报告了帝晁安落崖的经过。伏安听了很是难过,于是立刻使人往大伏羲氏族各部落报信,请各部落大酋长入帝都为帝晁安举办葬礼,同时商议确立新的帝位继承人。

由于多年来伏安一直协助帝晁安处理国政,而且她也的确有治理国家的才能,各部落大酋长便一致推举伏安为帝位继承人。这样,栗陆氏便正式成为执政部落。

伏安即位后,勤政爱民,经常深入到各部落去处理一些重大问题。她知人善用,根据每个人的不同能力安排她们的职位,族民心服口服。她的作为赢得了大伏羲氏族各部落族民的广泛赞誉。在她执政期间,各部落之间团结互助共同发展,社会风气良好。

伏安六十多岁时身体依然康健,族民们都说她会长寿。

转眼间又到了夏天。一日伏安午睡时,忽然梦见帝晁安带着豹皮褥子来看她,并且跪在地上向她求婚,她一时不知所措,心里一急,猛然醒来,惊出一身冷汗。醒后再难入睡。

她回首往事深感内疚,觉得当年自己做的实在是有些过分,辜负了帝晁安的一片真情。于是她决定前往帝晁安落崖之处去祭奠他,以表达自己对他的愧疚和感激。

伏安挑选了个风和日丽的好日子,带着十几名随从前往横梁山去祭奠帝晁安。

她们爬上那处山崖,林木萧萧,花草繁茂,山崖耸立。

一阵冷风袭来,伏安心头蓦然掠过一丝寒意。

她让随从把祭祀用品都摆放在悬崖边上,然后命他们退下。

然而就在这时,站在远处的随从们突然看见帝伏安拜祭完毕,突然站了起来,莫名其妙的朝前走去。随从们吓得大声惊呼:“帝君,快站住,前边危险!”

但是帝伏安仿佛没有听见,继续向前走。结果一脚踏空,跌下了山崖,竟然殒命在帝晁安当年的落崖处。

随从们怀着沉痛的心情将她的遗体抬回了都城象邑。

伏安三十四岁即帝位,在位约三十一年,卒于伏安三十年(乙亥,前6826),终年六十四岁。她的遗体埋葬在象城西南的伏羲帝王陵(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贾湖遗址),尊号帝伏安。

上纵横小说支持作者,看最新章节

海量好书免费读,新设备新账号立享
去App看书
第二十六章 伏安(栗陆氏1) 
字体
A-
A+
夜间模式
下载纵横小说App 加入书架
下载App解锁更多功能
发布或查看评论内容,请下载纵横小说App体验
福利倒计时 05 : 00
立即领取
05 :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