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另一边,灵修署已联合四大传道山设立“静修导师”体系,明文确立坐修四级:
1.初序共鸣者(感灵时坐)
2.中序守意者(坐时可稳灵)
3.高序载心者(可引他人共坐共稳)
4.自序应道者(坐而自通、可引规则)
其中,“坐而应道者”,仅韩夜一人达成。
但青音在最近一次静修中,已有“引共七席静念”之迹象,或将成为继他之后首位“坐载”之人。
道不再是术与法的传承。
坐成为新的桥梁。
无数凡人,不再奢望修道成仙,却愿坐一会、静一时、观心一寸。
修界从未如此之安。
可所有人都知道:
这不是安稳年代的结尾。
是信仰时代的开端。
他们不再喊“道友请留步”,而是问:
“你今天坐了吗?”
灵修署主殿,晨议未启,一则急报先至:
“天外道脉使者、归真盟长空一脉,已抵五域边界,请求入界观坐。”
归真盟,一向行事高傲,从不承认五域秩序。
但这一次,他们放低姿态,甚至派来三位长老自称“归坐求序”,明确表示:
“非为辩论,不争主次。”
“只求一席,观其藤椅坐姿。”
五域哗然。
灵修署不敢擅断,第一时间递文羽化门。
林清玄凝眉:“坐意传出去并非坏事,但他们此来,真是诚意求坐?”
青音闻讯后,轻声回了一句:
“若他们心不安,他的茶,不会让他们近。”
这句话一出,全门皆安。
羽化门并未设防,也未拒人。
只是照常守谷。
归真盟使者抵达药谷前山,便见数百修士坐于林间,皆不语、不语、不动。
他们自觉收息,轻声前行。
然而,当第一名长老靠近主谷时,忽觉脚下一滑,识海骤震!
“什么东西——”
脚下,一缕极细的茶气如线蜿蜒而出,恰好划过他脚尖。
那一瞬,他心中升起一道幻觉:
他正于崖下大风中奔跑,前有敌、后有追,一刻不得停。
但忽然,他眼前出现一张藤椅,风止水静。
椅上之人闭目而坐,什么都没做。
却让他猛然停下,跪地而坐,浑身发抖。
这一道幻境,仅一息。
但他醒来后,浑身是汗,半跪于林中,颤声道:
“他……他坐着,就能破我的战念?”
身后同门面面相觑,心下震动。
而谷中,藤椅未动。
韩夜依旧沉眠。
可那茶盏中,水面恰好映出三位来客的身影,漾出一圈涟漪。
茶香,略浓。
狗剩闻到味道,嘟囔一句:“这味……怕是有事。”
不多时,归真盟三位使者齐至谷前,远远望见那口井与那张椅,齐齐跪地。
“我等不敢入谷。”
“但愿观坐一刻。”
风声忽止,藤椅一晃,一缕茶雾缓缓飘出,落在他们三人眉心。
下一息,他们识海之中,浮现一幅画面:
无边白雾中,一人独坐。
他面前没有茶,也没有敌。
有的只是空。
而空中,飘来一句话:
“你若不争,我自不压。”
“你若能坐,我愿同席。”
这一句,无字、无声、无识源。
可三人同时落泪。
“我们以为,坐是退让。”
“如今才知,坐是……给对方留了一个自己回头的位子。”
归真盟三位长老起身时,未多言,只自断三指,洒血于谷外青石:
“我三人,以骨刻誓。”
“不再为破坐而争,不再以动凌静。”
“愿将归真盟坐坛设于外域之角,以观其意,以修其神。”
灵修署收到坐石血誓后,首次将“坐意外传”列入修道体系附编:
“天道有归,非五域专属。”
“坐意若成,众灵皆静。”
而这日夜晚,星辰低垂,月影入谷。
藤椅之下,茶水轻晃,水面忽映出远方一个星界。
青音悄声念了一句:
“原来……您早就把茶送出去了。”
这一夜,坐修之外传之势,如水漫天。
归真盟设立外域第一块“共静坐坛”。
其地名曰:
“边茶之地。”
寓意:
“遥饮一杯茶,便不争。”
这是五域史上第一次。
修界,没有号角、没有令牌、没有开战。
却集结了最多的修士。
坐修者齐聚羽化门主峰下。
这一日,被称作:
“万坐大会”。
三日前,灵修署提出议程。
“后夜纪已启,坐意法序落定,但分散太广,诸宗坐修未成体系。”
“特请韩夜坐意源地羽化门协办‘万坐会’,聚五域之坐,定静修之序。”
本提议原定百日筹备。
可仅三日之内,五域九州、灵脉十地、凡人聚镇,共五万三千余名“坐修序列者”齐聚羽化门前山。
其中包含:
•静修学舍导师三千九百余人;
•坐感觉醒者五千六百余人;
•自修入序者近两万;
•其余为五岁以上初灵新修、小道院学员、俗世静修者。
甚至连年迈的老道医、年幼的村塾童子,也自发盘膝而坐,言曰:
“我坐,我便在。”
“我在,我便有道。”
大会无主讲,无议席。
藤椅即主坛。
茶盏为秩序。
唯有一人,立于坛前。
青音。
她穿着依旧洗旧的青衫,站在所有人面前,微躬身:
“韩夜先生尚未醒。”
“但我们可以,坐好这一场。”
无人鼓掌,无人欢呼。
下一刻,所有人——齐齐坐下。
青音也盘膝而坐,闭上眼睛。
谷风起。
这一刻,整个羽化门外山灵气流转速度忽然放缓!
不是枯竭,而是——顺从。
灵修署主符师惊骇失声:
“灵气自动匹配全员呼吸频率!”
“五万余人坐息一致,气息内敛!”
“前所未有的灵域调和现象!”
此为“坐序共振”,仅存在于古传神话中的“万灵齐修”理想状态!
竟,在此刻真实上演。
坐阵最中心,那口古井旁,韩夜依旧未醒。
可茶盏水面,忽然荡开涟漪——
轻轻地,一圈圈旋转——
最终凝出一道藤椅虚影,缓缓升起,落于万坐会上空。
藤椅上,无人。
但所有人,心头都浮现一个声音。
不是言语,是信念:
“你们已能坐好。”
“道,已在你们心里。”
“不是我坐得太久。”
“是你们,终于坐得够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