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入小学一段时间后,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步入正轨,但也各自碰上了难题。
一天傍晚,天边被夕阳染成了橙红色,晚霞如同一幅绚丽的画卷铺展开来。苏千寻正在厨房忙碌,准备着一家人的晚餐,厨房里弥漫着饭菜的香气。突然,一阵带着哭腔的呼喊从书房传来:“妈妈,这题我真不会做!”苏千寻手上的动作一顿,赶忙放下手中的菜,快步走向书房。
只见司佑安坐在书桌前,小眉头紧紧皱成一个“川”字,眼睛里蓄满了泪水,练习册摊开在面前,上面的数学题对于刚上小学的他来说确实有些复杂。那些数字和符号仿佛变成了一只只调皮的小怪兽,张牙舞爪地阻挡着他前进的步伐。
苏千寻拉过椅子,温柔地坐在佑安身边,轻声说道:“宝贝,别着急,妈妈和你一起想办法。”她耐心地从基础概念讲起,把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化成生活里常见的场景。“你看,假如我们去超市买苹果,一个苹果2元钱,买3个苹果需要多少钱呢?”苏千寻一边说,一边用手指比划出苹果的样子。为了让佑安更直观地理解,她还找来家里的小积木,用摆积木的方式帮助佑安理解数量关系。一块积木代表一个苹果,两块积木就是两个苹果,通过这样的演示,佑安渐渐明白了数字之间的运算规律。
经过一番讲解,佑安终于破涕为笑,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兴奋地说:“我懂啦,妈妈你真厉害!”看着儿子开心的模样,苏千寻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轻轻摸了摸佑安的头,鼓励他继续努力。
同一时间,书房的另一侧,司夜寒正陪着司佑泽攻克语文难题。佑泽皱着眉头,苦恼地说:“爸爸,这些字长得好像,我老是记混。”他的小手指着课本上的“已”和“己”,满脸困惑。
司夜寒摸摸他的头,笑着说:“别担心,我们来想个有趣的办法。”于是,他把容易混淆的字编成有趣的顺口溜:“已经的已,半封口;自己的己,不封口。”还结合简单的象形文字知识,给佑泽讲解每个字的起源和演变。他拿起一支笔,在纸上画出“已”和“己”最初的象形字模样,耐心地解释道:“你看,这个‘已’就像一个胎儿蜷缩在妈妈肚子里,差不多成型了,所以是半封口;而‘己’呢,就像一根弯曲的绳子,是不封口的。”司佑泽听得津津有味,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爸爸画的象形字,很快就记住了那些复杂的生字。
而司佑宁在学习上一直表现出色,这次却因为英语发音不够标准而闷闷不乐。她坐在自己的房间里,反复听着英语录音,一遍又一遍地模仿,可总觉得自己的发音差了些火候。每读错一次,她的眉头就皱得更紧一分,小脸也因为着急而微微泛红。
林晓恰好来家里做客,发现了佑宁的烦恼。林晓是英语专业出身,她自告奋勇教佑宁发音技巧。她让佑宁站在镜子前,仔细观察自己的口型,从口型的细微差别到舌位的正确摆放,一一耐心指导。“你看,发这个音的时候,嘴唇要微微嘟起,舌头轻轻抵住下齿龈。”林晓一边示范,一边让佑宁跟着做。为了让佑宁更好地练习,她还分享了很多英语儿歌和绕口令,像“Peter Piper picked a peck of pickled peppers”,佑宁跟着林晓一遍遍地练习,逐渐找到了发音的窍门。
在林晓的指导下,佑宁的发音有了明显进步,她的脸上也重新绽放出自信的笑容。她感激地看着林晓,说道:“晓阿姨,谢谢你,我以后一定会更努力练习的!”
解决了学习难题,一家人围坐在餐桌前,享受着温馨的晚餐。餐桌上摆满了孩子们爱吃的菜肴,有香喷喷的糖醋排骨、鲜嫩的清蒸鱼、清爽的蔬菜沙拉。大家分享着今天的趣事,欢声笑语回荡在房间里。
苏千寻和司夜寒看着孩子们,心中感慨万千。成长的道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但只要一家人齐心协力,再大的困难也能迎刃而解,而这些共同克服困难的瞬间,也将成为孩子们童年最珍贵的回忆。